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二十九章 李含二入洛阳

晋庭汉裔 第二十九章 李含二入洛阳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9: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豹虽死,但洛阳的恶劣局面却没有得到改善,大司马府仍然在寻找破局之法。

在四月下旬的时候,洛阳再度发生了一起大案。这天深夜,有个疯子竟然自云龙门入宫,继而横穿了大半个后宫,一直走到太极殿前,对着皇帝的居所大喝道:“我当做中书监!”

此人并未造成任何损失,且当即被值勤的殿中郎收监关押。但他造成的影响,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了。

宫禁乃是天子居所,国家重地。光防御体系就分为三道,左卫将军与右卫将军负责宫外防御,冗从仆射与羽林中郎将负责宫内防御,在皇帝的身边,还有三部司马负责禁内防御。可这个疯子,竟然无声无息地接连闯破两道宫防,一路跑到天子眼前,这怎么得了?

他口中说是要讨封,若是这疯子是准备刺杀皇帝,那岂不是要变天了?就算不杀皇帝,以当时的情形,他完全可以闯入中书省和尚书省杀人,到时候死上几位高官宰相,又该怎么收场?

因此,此案一发,立刻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而受到刺激最大的就是齐王司马冏,在他看来,此事极可能就是冲着自己来的。在皇宫中,哪怕有刺客混进皇宫中,也无法突破天子身边的禁内防御,可若是自己进宫遇到这种情形呢?恐怕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故而他力主追查此事,可结果一如既往,追查的过程极不顺利。

因为理论上而言,这个疯子经过的云龙门、建礼门、崇礼门、端门四道宫门,都归属董艾、卫毅等齐王党羽管理。从上面查,可谓毫无收获。那么去查那些守门的卫士呢?结果是涉事的十余名宫卫不翼而飞,与家小凭空消失。廷尉一连发出十余张通缉令,结果就仿佛泥牛入海,不见声响了。

追查到这个地步,朝廷上下陷入了一种诡谲的寂静,百官惟恐沾上此事的是非。但京畿百姓却议论纷纷,渐渐地,有一种言论甚嚣尘上,认为这是大司马自导自演的一幕闹剧,为的就是越过朝政,彻底揽权。

这种言论倒也不是信口雌黄。在经历闯宫案后,司马冏为了安全着想,从此不再入朝。原本他虽大权独揽,但还会走表面上的过场,大事自己商议后,会经过朝议再做决定。但现在,他将朝廷内的种种军国政务,统统搬入到大司马府内处理。在朝所有官员,奏对都只能前往大司马府。

与此同时,司马冏为了自己的安全以及办公方便考虑,大肆扩张大司马府,征用周遭民居竟数百间之多。重建后的规模堪比西宫。而且他还凿开千秋门北面的宫墙,专门在皇宫与自己的府邸间修了一条宫道。如此一来,他可以越过寻常宫防,直接通往中书省。

更让人注目的,还是大司马府的宫卫数量。司马冏将原本的千人卫队扩充到万人,兵卒全部启用自征东军司。一时间,大司马府幡旗成云,枪戟如林,其声势已然超过了前废太子司马遹,几与宫卫相当。

这些行为毫无疑问是僭越之举,会使得司马冏进一步丧失民望。但司马冏已顾不上许多,在舆论战场上他已经输得干干净净,也不在乎还有多少风评了。他必须采用这种方式,来确保自己对洛阳的控制力。

然后就是,该如何削弱河间王与征西军司。

于是就有了七月份的一封诏书,他向征西军司传诏,正式征辟河间王长史李含,以及前梁州刺史皇甫商入朝。

这正是董艾的主意,他在否认了祖逖和王豹的策略后,经过几个月的探听消息,终于想出了一条可用的策略,向司马冏进言道:

“大司马,决胜岂止在疆场?河间王欲以鬼蜮伎俩打垮大司马的人望,大司马大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征召其长史李含入朝。”

“李世容乃是河间王的智囊,他若入朝,河间王就相当于断了一条臂膀,我料他必不肯放人。他若不放人,就违背了朝廷的诏书,说明其有不臣之心,大司马可以名正言顺地斥责于他,将内战的罪名甩到河间王身上。”

“我又听说,李含和前梁州刺史皇甫商,以及现秦州刺史皇甫重兄弟两人不和。您可以征召皇甫商进入幕府,以此来拉拢秦州将士。”

“只要有了皇甫兄弟的支持,任征西军司有再多能臣猛将,也要先提防陇上。到那时,殿下也可以前后夹攻,重夺征西军司,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此计甚得司马冏欢心,能不付出多少代价,就削弱打击司马颙,何乐而不为呢?便颁布了这道诏书,传旨到长安。

此诏一出,洛阳的气氛大为紧张。这是毫不遮掩的阳谋,文武百官皆能看出司马冏的用意,何况双方暗斗了这么久的河间王呢?朝野都猜测说:要不了多久,河间王就会正式起兵,与大司马分个高低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自洛阳到长安,快马传诏,不过三四日,可等了十日后,征西军司处仍没有回信,这俨然是抗旨不遵的先兆。

司马冏由此大喜,自认为捏住了司马颙的把柄,便又接连派了两道诏书过去催促。与此同时,他又命大司马长史刘沈在洛阳调兵遣将,原本被遣散的征东军司大军,此时又逐渐在洛阳聚集。半月之内,便调动了五万余人作为前锋,大有河间王回信拒绝,便立刻派兵征讨的架势。

如此从七月中旬拖延到了八月下旬,皇甫商都已入洛一旬,李含还无动身迹象。

就在此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关西突然发出回信。声称将遵从天子旨意,执行诏书,不日即派遣李含入洛。

此回复大大出乎司马冏预料,他立刻招来董艾,商议其中缘由,讨论了两日后,得出的结论是:司马颙还是怕了。

客观而言,以关西一隅之地,想要与坐拥南国九州的司马冏相对抗,双方实力到底悬殊。虽然考虑到种种政治因素,齐王军经不起失败,但关西屡经大乱,地瘠民贫,也经受不起失败,双方的容错几乎是同样的。

而且司马颙到底是偏远支脉,若无贾后重用,也不过是个闲散王爷。一旦打起来,他的号召力不足以慑服整个关中官僚。或许正是有这些顾虑在,他才选择在暗地里进行动作,而不是直接动兵。

这么判断下来,司马冏渐生自信。司马颙这一退,固然让司马冏发难没了借口。但征西军司少了李含,威胁将大为降低。在此以后,大司马府也可以同样的借口,再三削弱征西军司,直至司马颙的威胁降到一个极低的地步,再兵不血刃地收回关西。

很快,他们就再度筹备了一个打击司马颙的计划。

八月上旬,等李含进京,司马冏特地在新修成的大司马府设宴款待。

上一次李含在京时,司马冏因河间王势弱,对其并不重视。但在经历了这么多舆论风波后,无论是厌恶还是欣赏,他都将李含视为大才。因此,这个宴席称得上是隆重,大司马府上有名有姓的幕僚都过来参与了。

为了表现如今大司马府的尊贵,等宾客入席后,司马冏先令庭前做八佾舞。

所谓八佾舞,乃是周礼中最高规格的舞蹈。舞者共有八八六十四人,以八人为一佾,故称之为八佾舞。古时的八佾舞由贵族向天子献舞,半为文舞,半为武舞,故而极为尊贵。而在现在的大司马府内,六十四位美貌女子聚集成群,一手持笛,一手持雉尾制成的长翟,随后院的钟声舞动舒展,好似彤云朵朵,花团锦簇。

司马冏一面欣赏着舞蹈,一面问李含道:“世容,关西可有这等佳景?”

李含道:“关西贫瘠,自比不上京畿有这等绝色。但论佳景,亦有可匹敌者。”

司马冏问道:“哦?不知是何景色?”

李含道:“长安常有酋虏献俘,为乞苟且,舞于殿前。”

司马冏先是一愣,随即大笑道:“确是佳景!确是佳景!”

李含孤身处在大司马府内,生死操之于齐王之手,仍然敢自夸关中勇武,为征西军司辩白,叫司马冏不由大为欣赏,暗赞他是个忠臣。但他摆下这宴席,却不是叫李含来自夸忠勇的。

司马冏随即道:“这么说来,征西军司应是武功赫赫,阵前无匹啊!怎么当年齐万年之乱,打得这么难看,要孟观出动,方能平叛?”

李含道:“这都是孙秀养虎遗患,赵逆迟疑无能,非是将士之过。若一开始,国家能够重用贤能,何至于此呢?”

司马冏等的就是这句话,他道:“这么说来,河间王应该恨极了赵逆啊!”

李含眼神一转,但面容还是绷住了,随口道:“正是如此。”

“不对吧!”司马冏冷笑着发难道:“在勤王之前,我往关中派过使者,专门联系过河间王,可怎么没有收到回信呢?”

当年齐王派使者联络的,可不仅仅只有河北的司马乂与司马颖,几乎所有能联络的置国藩王,他都有联系。结果有人同意也有人拒绝,但大体都保持着对司马冏的尊敬。只有派去征西军司的使者,当场被司马颙枭首,传送京师。这也是司马冏之所以厌恶司马颙的一大原因。

对于这件事,李含自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道:“奇怪,竟有此事?我王当时颇为犹豫,没有下定决心,但还是将贵使礼送出境了才是。”

“可孙秀却说,是河间王将其传首洛阳,该做何解?”

“孙秀奸诈小人,撒谎成性,怎可相信?他还说河北大胜成都王,河南大胜殿下,不也是谎言吗?”

李含矢口否认道:“必是他半路拦下了使者,想往我王泼污水罢了。”

“好一张伶牙俐齿!”司马冏继续咄咄逼人:“那在座的就有夏侯奭的二兄,他身上有夏侯奭的血书。李世容,你敢当众立誓说,你率军杀夏侯奭,当真是为国平乱吗?”

话音刚落,夏侯奭的二兄夏侯博就站了起来,当众怒视李含。他怀中的夏侯奭血书,正是夏侯奭的绝笔,夏侯奭在绢帛上自述勤王经过,控诉被征西军司围攻屠杀的惨状,更是怒斥河间王不忠不孝。这可谓是司马冏精心准备的舆论杀招,为的就是在此刻打消李含及其背后司马颙的威风。

李含面色不变,说道:“此事已经过去多久,我早就在大将军与骠骑将军面前说清楚了,他们都认可的事,大司马今日却如此颠倒黑白,这是要逼反忠臣吗?”

他随即一手指天,朗声道:“我李含向天立誓,若我杀害忠良,必死于万箭之下!”

如此问心无愧地发言,自然叫司马冏无话可说。一时间,场面上的氛围颇为紧张,八佾舞舞罢,舞女们也不知该不该继续跳下去。一旁的董艾用竹箸敲打玉盏,缓和气氛道:“看什么?继续跳你们的!”

等音乐再度响起来后,董艾又看向李含,笑言道:“何必说得这么激动呢?我们还是谈些近事吧。”

“我听说,河间王殿下,未经过朝廷允许,私自安排了一名梁州刺史,好像是叫许雄吧,占据了汉中,又派都护衙博,进占了梓潼,并且接管了葭萌关、白水关、阳安关、剑阁,可有此事?”

李含道:“益州氐寇猖獗,已然在进攻成都,我王忧心社稷,这才派兵解围。这不过是上个月的消息。事急从权,我此次过来,就是顺带向朝廷禀告此事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在座的幕僚对李含都不得不带点钦佩了,他真是咬紧牙关,什么都不肯放松,一点便宜也不让人占。

但董艾要的就是这个态度,他道:“这么说来,河间王出兵,是因为勤于王事咯?”

李含道:“正是如此。”

“正好!”董艾一拍手,对一旁的司马冏说道:“大司马,氐寇肆虐如此,确实不可小觑,为了避免再酿成齐万年那样的大祸,我们应该倾尽全力,及早出手才是。”

“这些时日,刘长史已在洛阳齐聚了五万兵马,为的就是讨平巴蜀。但我想来,此去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还是应该和征西军司合作为好。”

“李长史,麻烦您给河间王写一封信,就说,我们希望征西军司再出三万兵马,由刘长史统领合军,讨平流寇,如何?”

李含闻言愕然,以他的智谋,如何看不出自己着了道?

司马冏这是打算借征讨巴蜀叛乱为理由,令心腹刘沈出兵,用朝廷大义,趁机夺取部分征西军司的兵马。等他们讨平李特,占据巴蜀,那还可以在南方威胁关中。到时候,司马冏从洛阳、巴蜀、秦陇三个方向连成一片,对关中形成了一道铁幕般的包围网,征西军司便陷入死地了!

李含本想拒绝,可此前的姿态已经架在了这里,怎能收回呢?

但他当真有急智,借低首喝酒的时间,他稍稍调理情绪,便想出应对之法。继而装作闷闷不乐的神情,说道:“这是臣子的本份,自该如此。”

司马冏等人大笑,都道李含落入了他们设下的圈套,已经无可奈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