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二十八章 强盗与孝子

晋庭汉裔 第二十八章 强盗与孝子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9: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到陆云有合适的人选,刘羡大为高兴,他当即到民营旁的简陋酒肆里,要了几碗薄酒,笑道:“来,士龙,我们坐下来慢慢说。”

等众人坐下后,刘羡抿了一口酒水,畅谈道:“我向来听说,江左士人,文英武锐。但很可惜,我在洛阳见到的江左名士,大多文才艳艳,还没有机会一睹武人之风采。”

说起家乡,陆云自然是兴致大起,介绍道:“明公说得不错,江左吴越,山水秀丽,风光无限,颇多奇景,游行其中,胸生块垒,自然引人才情。但话说回来,其地偏远,山越蛮夷,横行其间,蛇虫瘴气,不胜其扰,所谓穷山恶水是也。想要长居其中,非得有一副强健体魄不可。”

“加上南人常识水性,湿热的天气又令人性躁,这造就了荆扬勇士的慓悍性格,他们既耐斗,也好斗。其中佼佼,我敢断言,即使放眼天下的豪杰,也足以称之为一流的武人。”

陆云说得高兴,但在座的多是北人,心底还是瞧不上南人,傅畅就有些好笑地揶揄道:“这么说,吴人岂不是没有缺陷,天下无敌了?”

陆云随即正色道:“当然不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南人确实不乏勇士,但一来,他们不善骑术,再好的水性,到了淮北也少有用武之地。二来,他们性情散漫,并不团结,个人争勇好胜时,虽不输于人,但要是排兵布阵,就缺少纪律了。指望他们防守和小规模突袭还可以,但要大规模的进攻,恐怕就强人所难了。”

这番话说得极为公道,令旁听众人诧异。毕竟现在洛阳的吴人也不少了,由于饱受京畿名族歧视,抱团极为严重。大家还道陆云身为吴人领袖,会为乡人辩解,说得尽善尽美呢。

刘羡敲了敲桌案,说道:“还是说回正题吧,士龙你认识哪些武人?”

陆云的神情又松弛下来,滔滔不绝地说道:“我们这一辈里,最杰出的自然是周玘周宣佩。他是周处公长子,自幼习武,好读兵法,几乎所有剑法他都融会贯通,使得出神入化。孙氏亡国后,他无心仕途,便携剑遍访大江南北剑术名家,竟无人是他对手。”

周玘?听到这个名字,刘羡顿时记起了周处的话,继而摸了摸腰间的常胜剑。周处临终前曾说,周玘与自己相似,也是一个想要复国的人,原来他还是个剑术大家。

郗鉴道:“我在太学,听说过周玘的名字,据说朝廷多次征辟他当官,他都拒绝了。只是有一次,有人邀请他来射策秀才,他便来了洛阳一次。对策时,他文采稍逊,但字里行间,胆略雄奇,令几位考官赞不绝口,想将他定为灼然二品。但他以不想入仕为由,竟推让了。没想到啊,他还有这么高的武艺吗?”

陆云笑谈道:“这本不稀奇,除了周访外,还有甘卓、周访、陶侃、赵诱、朱伺几人,都有一时之武,说万人敌是夸张了,但想要以一敌百,阵前斗勇,却不是什么痴人说梦。”

甘卓刘羡是见过的,看他的身量就知道,的确颇有武力,因此给刘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若是能得到这群人效力,确实能够弥补刘羡眼下的缺陷。

刘羡问道:“士龙,这些人才,你能为我招揽吗?”

陆云微微摇首,叹息道:“明公,这些人恐怕都难以引荐。”

他随即解释缘由,在三王篡位事件中,大部分吴人由于身份低微,不受重视,无权选择阵营。因此,留在洛阳的便支持赵王,留在淮南、吴国的便支持齐王。一场仗打完,有功之人不受重用,有罪之人不受严惩,眼见得朝局形势愈发恶劣,无不心灰意冷,纷纷请辞,返回家乡去了。如今还留在京畿的吴人高官,已仅剩陆云一人了。

而且刘羡身份敏感,和吴人有世仇,就算陆云写信回去引荐,愿意前来的人恐怕也少之又又少。

听到这里,刘羡大感失望,饮了一口寡淡的薄酒后,不禁垂下眼皮,咕哝着抱怨道:“哦?那为何士龙还和我说,有合适的人选?”

陆云笑道:“我何时说过,要向明公推荐吴人?只是明公谈及于此,我不得不谈两句罢了。”

“那你的意思是……”

“明公若需要招募勇士,何必舍近求远呢?”陆云指向眼前的民营,正色道:“韩非子有言,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明公焉知,这些民夫之中,就没有明公想要的勇士呢?”

刘羡吃了一惊,他环顾左右,双目渐渐放出神采,感慨道:“原来是这样吗?看来是我空入宝山而不自知啊!那就劳烦士龙代我引荐了。”

陆云道:“倒也不用引荐,明公只需要随我稍等片刻,便能看出人才了。”

喝完酒水,一行人改到运河堰口的粮仓处。可以看见,此处大概摆了三十处草棚,成袋的粮秣在草棚后堆积成山。从乡县中借来的文吏们,此时坐在粮食前,在核对此前文牍上的数目。四百余名兵士手持长槊,伫立周遭,守卫粮秣不为他人偷盗。

“像这样的饷曹,工地上还有五处,此处是最大的,每日向近万人发粮。”陆云一面介绍着,一面给刘羡等人安排坐席,又看了眼太阳的位置,判断道:“再等两刻钟,就到了每日发饷的时候了,明公稍安勿躁。”

到了申时四刻,夕阳西下,工地上敲起下工的锣钲声。可见民夫们三三两两的聚集起来,继而形成一道人潮,向着发饷的粮仓涌过来。虽然忙碌了一日,但他们仍然健步如飞,很快就挤成了黑压压的一片,人头上下攒动,令人目不暇接。

他们一手拿着麻袋,一手拿着表明做工量的简牍片,排成近百条长队。走到小吏前时,小吏接过简牍片,做过记载后,向身后的士卒报一个数目,发粮的士卒便拿着一个特制大小的碗,按照听到的数目,往民夫的麻袋里舀粮。民夫们则盯紧了发粮的碗,生怕自己吃了亏。

刘羡打量着这些民夫,大部分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开渠虽然苦,但好在该拿到的都能拿到,因此他们身体都不算太瘦弱,但刘羡初看之下,并没有找到那种能令他眼前一亮的大力士。

稍有些疲倦时,陆云拍了拍刘羡,指着远处一人道:“明公,你看那人如何?”

刘羡精神一振,顿时放眼过去,但见人群之中一个九尺大汉如鹤立鸡群,正打着赤膊,缓缓向粮仓靠过来。周围的人似乎都非常敬畏他,自觉与他保持了一尺距离。

即使隔着老远,刘羡也能看见他宽阔的肩臂,遒劲的肌肉,一看就孔武有力。再等他走得近一些,可以看见他手臂上密密麻麻的粗毛,不由呵呵笑道:“这是好男儿啊!我行县之前怎么没有见过?”

“他是明公您去行县后,大约两个月时,自河内过来的,在这里非常有名,名叫郭默。”

说话间,郭默已经到粮吏面前,在旁人艳羡的眼神中,拿出一大把简牍片,差不多常人十多人的工量。粮吏显然不是第一次和他打交道了,见怪不怪,数了数简牍片后,就吩咐一旁的士卒道:“给他发两袋粮。”一袋粮食差不多有七八十斤,约一百五十斤的粮食,他信手就提到肩上,腰部仅是稍稍弯曲,连大气也不喘。

他正要转身离去,随即就为陆云叫住了,然后对刘羡介绍道:“明公,你看此人如何?”

刘羡靠近了打量这个熊罴般的壮汉。出人意料的是,他虽面目粗犷,但一双眼睛非常狡黠机灵,见刘羡身份不凡,立刻卸下粮食向刘羡行礼,说道:“敢问大人,可有要我效劳之处?”

他身材高大,行礼姿势是模仿的,显得颇不伦不类。而且他口称大人,是最谄媚的那种叫法,姿态可谓摆得极低,令一众幕僚都不禁莞尔。

刘羡没有直接报出来意,而是先打算考核了解他一番,故意作色问道:“你怎么一人能拿这么多粮?是不是贿赂了官员,走了什么关系?”

郭默连忙道:“大人有所不知,这不是我一人的饷,我还有七名同乡,这是我代他们一起拿的。”

“还是妄言!八个人就能有这么多?”

“哈,对得上的,对得上的。我一人能干五个人的活,在这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您稍稍打听就知道,这绝不是妄言。”

刘羡看了一眼陆云,见他微微颔首,又回头问道:“你这么大的力气,为何不从军?倒沦落到这里做民夫了?”

郭默稍作羞赧,说道:“禀告大人,我从过军,不过力气虽大,但吃得也多。因此就被长官嫌弃,给赶出来了。在这里虽然辛苦些,但只要多做一些,吃得也饱,就跟着大伙过来了。”

他话说得没问题,但刘羡阅人无数,听出他在说谎,心中稍稍有些不悦。不过他表面上还是忍住了,回首便拉住陆云,在一旁低声道:“士龙,你知道他的底细吗?”

陆云道:“明公,此人应当不是良家子。他来的这段时间,经常去暗寮,与其余人争娼妓,打伤了好几人,也好酒,小节可谓平平。但他平日里处事都还本分,有武力,好打抱不平。平日若有官欺民,不管关不关他的事,他准是第一个出来闹事,颇能得众。”

“故而我以为,他出身大概不太干净,但大体还是可用的。我听闻鲜卑有驭狼之术,以狼有凶性,能逐猎虎豹而不伤己。您若要办大事,恐怕必须要用这样的人。”

陆云猜得不错,郭默的出身确实不干净。他本是山阳县的平民,因出身贫贱,便想通过劫掠行商致富,这些年颇有一些进项。奈何他没有背景,结果误打误撞,抢到了当地县令的头上,为人通缉,只好带着同伙逃出河内保命。

不过郭默也算是个别具一格、盗亦有道的强盗,他一不抢本地人,二不抢小商人,专挑大户下手。抢来的财货,除去自己挥霍外,还经常接济当地的穷人,因此才会有同乡随他一起出逃。

这些都是很久以后刘羡才知道的事情。此时的他纠结一番后,心想:确实如此,自己的外曾祖张飞也有残暴的一面,但在曾祖刘备的约束下,大体还是一个英雄豪杰。看人还是该论迹不论心,郭默既然没有什么大问题,出身寒微,又是自己所需的人才,还是应当重用的,有些事情可以慢慢调教。

如此想来,刘羡终于招揽郭默道:“我身边尚缺侍卫,你可愿来司隶府做事?”

郭默这才得知,眼前这个衣着简朴的中年人,竟是声名远扬的司隶校尉。他虽当过强盗,但也做过为国靖边的英雄梦,能到刘羡这位名将麾下,自然是大喜,当即行礼道:“必当为大人效死!”

见此情形,周围的民夫们一阵骚动,引得更多的人把目光投过来。而刘羡则捶了捶郭默的腰,笑道:“你长得好壮实,不知气力究竟有多大?”

郭默眼睛一扫,看到转角有一块石料,便嘿嘿笑了两声,对刘羡道:“大人看好了!”

这块石料大概四百斤左右,寻常需得四个人来抬方能抬动。可郭默走到石料旁,蹲了个马步,手指靠在石料上,猛然深吸一口气,大汉脸色忽然涨红,手臂青筋暴起,十指扣如鹰爪,竟生生将石料扛了起来,举至头顶。然后他朝天大叫一声,便将石料扔回地上,地上轰然一震,震起无尽尘埃。

诸人皆为之变色,齐声赞道:“郭君神力也!”

刘羡亦是大笑,开心得连连拍手,对一旁的幕僚道:“我得郭君,如得安枕啊!”

他又问郭默道:“你可有字?”

郭默摇头道:“我出身贫贱,未曾有字。”

刘羡便道:“那我便给你取一个吧!你如此勇武,我便叫你元雄如何?”

郭默当然是大喜,跪下再度向刘羡行礼,高声道:“谢主公赐字!”

正欢喜间,旁边忽而传出一个声音,打断道:“只有勇力,何足为道?上阵杀敌,还是要靠弓马剑术。”

刘羡闻言,向说话者望去,赫然发现是一名七尺青年。他一身粗布麻衣,身量不算低,可也算不上高大,且脸上无须,颇有些稚气。

刘羡初见时,看不出他有何出奇之处,心中还有些纳闷,这小子怎敢放出豪言?然后听到陆云介绍道:“明公,这位是荥阳本土的寒士,毛宝毛硕真,今年刚元服。别看他年纪小,但勇力过人,弓马双全呢!”

这少年只有十五岁?刘羡吃了一惊,审视毛宝的身高体态,刘羡还以为他该有二十了,不料竟如此年轻。那这么看来,他确实是个练武的好苗子。只是十五岁的寒士,为何会出现在这地方上?

刘羡靠近毛宝,与他对视道:“这么说来,你的本领可称高强咯?”

毛宝则不卑不亢地回复:“回禀府君,中规中矩吧。”

“好啊,那能否露一手给我看看?”

毛宝露出自信的笑容,目光炯炯地说道:“那要府君借我一把弓才行。”

刘羡一挥手,诸葛延就取出一把长弓,转交给毛宝。毛宝稍稍空引,熟悉弓的张力,继而说:“请再给我三支箭。”

他拿到箭矢后,指着大概百步外的一株松树道:“那树上有三只伯劳,我为府君射之。”

众人闻言,向那松树看去,但见傍晚夕阳,光线黯淡,密密麻麻的松针交错,难以看清其中的实情。正在众人眯着眼睛打量间,便听得咻咻的一声,三支箭竟然前后脚飞射出去,随后什么事物从树上跌落下来。

刘羡大为讶异:这少年竟然能三箭连发!好高明的射术!

随后一名兵卒去松树下查看收获,提着箭矢回来。箭簇之上,竟然真射中了三只拳头大的伯劳。众人再次叫好,刘羡也由衷钦佩,感慨道:“这射术,让我想到世回年轻时候了。”

他又问毛宝道:“好小子!你这样的本领,应该去禁军才是,怎么在这里干粗活?”

说到这个话题,毛宝表现得有些羞赧,他道:“回禀府君,我是出来补贴家用的。”

原来,毛宝虽是士族,但其父早逝,其母又得了重病。为了治病,家中虽有一些积蓄,也有族人接济,但现在也耗光了。生活所迫下,毛宝又太年轻,没来得及出仕,只好利用农闲时间,来做这种不符合士人身份的苦力活,多少补贴一些家用。由于是本地人,这些事情都是很快可以验证查清的。

面对这样的孝子,刘羡自然没什么顾虑,他当即对毛宝承诺道:“硕真孝行感人,令堂的病用,我可以承担。却不知能否入我帐下?”

毛宝本就倾慕刘羡,此时自是感激涕零,再三言谢,愿为刘羡效命。

至此,刘羡算是暂时弥补了麾下不足。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刘羡仍旧监修水渠,同时又以上谷营为根本,逐步补齐松滋营的缺额,让郭默、毛宝加入其中,予以训练。

虽身在荥阳,相隔百里,但刘羡密切关注着洛阳朝局的走向变化。而随着七月份的一封诏书发出,和平的氛围陡然紧张,战争的脚步也似乎越来越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