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二十四章 齐王窘境

晋庭汉裔 第二十四章 齐王窘境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9: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安元年的二月,年关过去后,气温明显回暖,积雪消融,黄河解冻,马上就要进入百花争艳、暗香浮动的仲春时节。洛阳城的大司马府邸内,独揽朝政的齐王司马冏,烦躁地翻阅着眼前三省的回文,在他面前,大司马府的诸位幕僚正并排而坐。

此时距离义军勤王进京,差不多已有八个月时间。由三王辅政,变为齐王独揽朝政,也差不多过了半年,可这半年来,大司马府的行政并不顺利,或者可以说,遇挫颇多。

司马冏想办的事情有很多,虽然口中说,他想恢复太康年间的治世,但实际上,他的梦想更大。他自负是齐献王司马攸的嫡子,想继承先父的遗志,去除国内的种种弊病,彻底将朝政扭转。因此,在永宁元年的大朝会时,他令幕僚们当众献策,以表现自己的宏伟蓝图。

可现实却是,他很多政策尚未展开,便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攻讦和挫败。

为了改革财政,他试图在朝廷内裁撤一批冗官,令尚书省拟定一份名单。结果尚书省审查以后,递交上来一份宗室王公为主的清流名单,这令司马冏颇为犹豫。又不知是什么原故,决议还没有下,此事就已在外面传得路人皆知。名单上的许多宗室得知消息,都上门说情,令他难以应付,最后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司马冏又想提高理政效率,他近来试图推崇考绩论,打算取消朝中的一些旧俗,整顿一些朝堂中的浮华风气。若是有官员占据高品,平日里却尸位素餐,毫无成绩,司马冏就打算调低这些人的品状,而擢用那些出身较低,但也更务实的人才。

考绩的法令推出后,司马冏确实是费了心思,令府中的几位掾属从事去各府巡查,整顿京畿各府的风气,颇有一番成果。但这一举措,却未能给大司马府带来美誉,反而招来了许多厌恶。推行差不多一月,就有殿中御史桓豹上表,他未经大司马府,公开向天子弹劾大司马府处事不公。

说来问题倒也不大,无非是司马冏的掾属在考绩时,对于那些主动讨好行贿的公卿网开一面,对于没关系的寒士反倒格外苛刻,这是人之常情。但事情就是这样,不捅出来的时候,大家可以当做无事发生,但有人上表,那事态就大不一样了,众人纷纷议论说,大司马是在以权谋私,排除异己。

这极大地损害了司马冏的颜面,令他大为恼怒。得知消息后,他当即以桓豹涉嫌参与东莱王谋反一事为由,将桓豹抓捕下狱,严刑拷打了一番后再放出来。等众人再见桓豹时,此人已经手脚尽断,皮焦肉烂,哪怕勉强养好伤,身体也算是残废了。

但如此一来,大司马府的新政饱受质疑,考绩一事自然就推行不下去了。

当然,最令他感到棘手的,还是最先发生的司马蕤谋反案。

“事情是怎么泄露出去的?不是说好,办得密不透风吗?”司马冏烦躁地对众人指责道。他所指的,是秘密处死司马蕤一事。

为了维持自己的仁德形象,司马冏一开始就放出命令,不打算处死司马蕤,而是仅将其废除爵位。但兄弟两人走到这个地步,司马冏怎么可能心里不恨呢?同时在他身后支持者不明的情况下,司马冏很快下定决定,要将他斩草除根。

但此事不能明面上来做,葛旟便想了个主意,明面上可以先徙封司马蕤为微阳侯,令其置国。表面上这么看,足以见司马冏的恩德。但实际上,等司马蕤到了封地,司马冏便直接向上庸内史陈锺下令,用金屑酒秘密处死司马蕤。等司马蕤死后半年,再宣传说他忧惧而死,谁也不能说司马冏的不是。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司马蕤死了才不到半个月,司马冏得知死讯才三日,洛阳就传出风闻,说什么微阳侯已死,时间、地点、人物都传得有鼻子有眼。

不用多想,这定然是大司马府中有人泄密。司马冏当然不能容忍此事,便召集幕僚,要查出个大概来。

可大司马府的幕僚有数百人,这该从何查起呢?

在座的幕僚们迅速分为两派,一派主张不要追查此事,路秀就主张放弃,他道:“大司马,经手这件事的人很多,想要查,都是没头没尾,捕风捉影的事情,谁能查出来呢?”

“若是追查此事,事情越闹越大,反而容易弄得人尽皆知,这不相当于不打自招了吗?大司马,我建议还是不要理睬此事,流言传播过一阵,自然也就散了。”

“散了?”葛旟却冷笑起来,质疑道:“现在我王名义上是朝堂首辅,可私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恨之入骨,就这么放任流言传播,我王威信何在?以后又如何行政?那些人岂不是更加猖狂,在暗地里阴谋乱政?”

“别忘了,如今才不过半年,他们就给我们制造了多少麻烦!”

“这些地里的老鼠,不敢正面和我们抗衡,就用些棋子来给我们制造丑闻,这又不是第一件了,长此以往,怎么得了?”

一时间,幕僚们都有些沉默。他们都知道,葛旟说的丑闻,不只是诛杀司马蕤一事。

最近一段时间,大司马府前频频出现一些怪事,最引人注目的两件,已让人议论许久。

一件发生在去年的冬月,一名孕妇路过大司马府时,忽然腹痛难忍,便到大司马府前,向门人苦苦哀求,请求到府内进行分娩。大司马府是军机重地,怎么能让不知道来历的人入内呢?门人便诘难孕妇,让她远离府门。那孕妇道:“我只要生下孩子,截去孩子的脐带便走。”门人仍旧不许,结果看着那孕妇在门前难产而死,母子偕亡。

另一件则是发生在去年的腊月甲子,正当司马冏入朝议事回来,他刚刚入府,忽然就有一个白头老翁闯到门前,大声高喊道:“不出甲子旬,便有大兵起!”甲子旬,即六百日,结束以后,差不多就是孙秀所宣称的甲子大劫。这简直是公然挑衅司马冏的权威,司马冏忍无可忍,当即派人将其拿下,拷问一番后,无有所得,便将其处死。

这两件事,已经在整个洛阳城传播开来。人们都说,大司马虐待孕妇和老者,实在没有仁德,这也是大不吉之事。说不得,齐王殿下并不是那个能够中兴社稷的天命之人。

但放在大司马府的幕僚们眼里,平白无故地,怎么会有人主动来大司马府寻衅?而且一而再,再而三?这分明是有人在暗中煽动舆论!

可面对这样的舆论攻势,大司马府却毫无办法。对方用的是血淋淋的人命,没有留下任何线索,你能奈何呢?

司马冏只能把目光盯紧在王衍身上,他问负责监视王衍的卫毅道:“王夷甫最近有什么破绽没有?”

卫毅拱手答道:“回禀殿下,自从被免官以后,王夷甫一直门可罗雀,并没有什么人与其往来。”

司马冏失望地叹息一声,俯首陷入冥思。

到了此时,葛旟对司马冏表态道:“殿下,我们不能再忍让了,必须想办法,现在已是非常时期,乱世当用重典!必须将这些事查个水落石出!”

祖逖闻言,在一旁冷笑道:“水落石出?说得简单,人长一张嘴,还能让人不说话不成?说不出建议,我们谁不会拍马屁?”

葛旟大怒,罹骂道:“我看你就是内间!”

两派幕僚顿时相互指责,大声争吵起来,堂堂的大司马府,如今就像是街头闹市,若是更进一步,两边几乎就要动起手来。

司马冏见此情形,不由得大为火光,一掌拍案如同响雷,连声大喝道:“住口!住口!都给我住口!”

等场面安静下来后,司马冏怒视众人,说道:“我对待各位,可以说是坦诚腹心了,难道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好吗?都这个时候了,诸位都是朝野有名的名士,能不能拿出一个能用的计策!”

众人一时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

最终是主簿王豹道:“殿下,这样吧,既然人多眼杂,大家都放不开手脚。不如您让诸君各自上表献策,在表中畅所欲言,您择其善者而用之,如何?”

这倒是个办法,司马冏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一些,他说:“既如此,那就这么办吧!”

于是众人散会,又过了两日,众人的文表都递到了司马冏府上,差不多有二十来份,司马冏将其一一取来细看。

这里面的建议大部分都不可用。如葛旟就提议说,直接找个罪名将王衍抓进牢内,严刑拷打,不信王衍不开口,供出他的同谋。

司马冏虽然心下很嘉许葛旟的态度,但这很明显是不可行的。没有罪名,直接拷打王衍这个士族领袖,甚至杀了他,那些中立的官员,谁还愿意为大司马府效力?多少士族会倒向成都王、河间王那边去?这固然得一时之快,却遗祸无穷。

想到这,他将葛旟的文表弃置不用。

又如户曹掾属孙惠说,应该善修仁政,勤俭自察,用仁德来感化天下,虽然一时可能会被人误解,但只要长期坚持,世人终能看见殿下的本真。周公尚且恐惧流言,但他令天下大治,又有谁不感恩呢?

司马冏很鄙夷这种说法,天下哪有纯用仁德来取的呢?王莽打造出一副圣人嘴脸,确实坐上了皇位,可单靠仁德,能够解决问题,守住天下吗?昆阳一战,四十万大军溃败,徒为天下笑柄罢了。汉宣帝将此事说得很清楚,霸王道杂之,仁德、武力、权谋,缺一不可,方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术。

因此,他将孙惠的文表弃置不用。

司马冏接下来又看了十来篇,内容大同小异,令他颇为不满,直到看到祖逖的文表时,他不禁眼前一亮。

祖逖的建议主旨是,直接向河间王动兵。

他认为,如今大司马屡屡遭受挑衅,归根到底,是勤王时武功不足,故而威望不足,才会为人所轻视。想要真正在洛阳确立威望,非得再建立武勋不可。

而河间王本来就是赵王一党,所谓勤王,不过是临阵变卦而已。如今又疑似挑唆东莱王谋反,正该发兵讨伐之。倘若齐王能一举入关,平定河间王,夺回征西军司,大司马武功扬于四海,那些宵小之辈,自然就不敢再跳脚了。

为此,他还提出了具体的入关策略:

朝廷大军可以兵分三路,一路由长沙王带领,自河东入关;一路由新野王率领,自武关入关;齐王则亲率主力大军,自弘农大举入关。三位藩王率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必叫河间王首尾不能相顾。到那时,司马冏再传檄关西,号召关西忠臣一同举义,如此内外夹攻下,司马颙如何能够抵御呢?

看着这份文表,司马冏不由怦然心动,他觉得祖逖说得有理。作为倡议元勋,他本该是无可争议的首功之人,可政局却走到这样一个不汤不水的地步,归根到底,就是自己的武功不足,没能在勤王时率先入洛,才不得不事事妥协。

原本他是打算,先在朝中推行新政,整合自己在南中国诸州的势力,等一切稳固以后,再酌情收回关中与河北的兵权,如此按部就班,最为妥当。

但现在来看,洛阳暗流涌动,自己没有足够的威望,恐怕难以平定,不如直接兴兵讨伐关中,夺回征西军司,那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想到这里,司马冏心情激动,当即将这份文表单独拿出来,在卷首写上一个“奇”字。而后派人去请中书监董艾,请他来详议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在等待的时间内,他再翻越接下来的文表,心想,若没有更好的策略,不妨就按祖士稚的计划去执行。

不过很快,他翻阅到主簿王豹的文论,又是心中一动,拿起笔墨,在卷首标上一个“殊”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