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二十三章 未雨绸缪

晋庭汉裔 第二十三章 未雨绸缪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9: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等众人齐聚薛庄以后,为了保持隐秘,刘羡当即以游猎为名,转而到汾北的云丘山的猎场议事。

云丘山是吕梁山的一座支脉,风景秀美,奇石迭起,又有世间罕有的终年冰洞,历来有修道盛地之说。不过在此新旧之交,天气寒冷,因此少人拜访,山林也显得格外静谧。

刘羡等人入住的,是一座猎人临时用来歇脚的木屋,木屋简陋,但好歹还有取暖的火盆,刘羡便是在这里与故旧们议事的。

议事的时间是在傍晚,他们从山中逛了一圈下来,掏了两窝兔子,又射杀了两只狐狸。回到木屋内,就一面剥皮烤肉,一面议论当下的时事。

刘羡先是问吕松道:“新平郡的张府君,如今还好吗?”上次与李含相见时,并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如今见到了自己人,刘羡当然想知道的清楚些。

泥阳与新平隔得近,吕松自然知道详情,他说:“张府君啊,这两年他不被重用,对河间王很是失望,已经屡次有弃官请辞的念头,只是每次把辞呈递上去,就被河间王给否了。”

刘羡闻言失笑,这确实是他熟悉的张景武,热血的同时,又有些迂腐。放在旁人,与主君不合,直接就挂印辞官,不声不响地归隐去了。但他居然还一而再,再而三地上表辞呈,等待上司批准,不然就不离开。大概也只有他才干得出来。

李矩听了,也在一旁赞同道:“我理解景武兄的心情,唉,这两年,国家处在危急时刻,时时都在瓦解边缘,河间王居然助纣为虐,先站在后党一边,又站在赵王一边,此时又有割据争权之意,如此不顾大局,怎能不让人心寒呢?”

虽说沉稳了不少,但李矩的政治观念却并未改变。他一向主张大局为重,士人王公们既然享受了朝廷的优待,便有责任谋求天下人的福祉,在利益上做出些许妥协,更是无可厚非的。

但旁边的贺干临听了,却有不同意见,他道:“李将军说得很好,可依我看啊,这位河间王,还是很有手腕的嘛!至少这两年,他租未多收,也不重徭役,除了抽点商税外,开垦田地,招纳流民,安抚边境,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不少。也就是最近在征兵,不然,大家都要说,要超过太康年间了。”

孙熹却冷笑道:“这是战乱未起,装模作样呢,真要等到两边打起来,每年供应前线的粮草,就不知道要压垮多少人。”

这句话无从让人反驳,众人都有些沉默。

刘羡倒是不同意这句话,因为张方已经和他说过相应的打算。按照张方见人吃人的想法,说不定还真没什么后勤补给的压力,但这种真相说出来,恐怕比交税更让人恐惧。

但恐惧会促生动力,终于到了摊牌的时候了。

刘羡扫视了一眼自己的这些故旧,饮了一口茶汤,徐徐道:“你们说的都只是小处,眼界要看到更大的地方。”

“哦?兄长有何想法?”李矩问道。

刘羡放下手中的杯盏,正襟危坐道:

“我们要看到,司马氏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无药可救了。上面的宗王不能亲爱互助,下面的士人喜好煽风点火,官僚间贪墨成行,对民草菅人命,社稷虽尚未彻底摧垮,但也朝不保夕。四海沸腾,群雄逐鹿,恐怕就是这两三年的事情了。”

这是众人心中都有的预感,只是大多不愿意这么去想,因为在这种末日未来中,人没法期望自己拥有怎样的未来。可在刘羡点破之后,他们又没法不认同这一点,因为这一切的预兆都非常明显,无从躲避了。

“那兄长叫我们过来,是来做什么呢?”

众人的目光聚集在一起,他们都知道,刘羡召集众人,一定是有推心置腹的话要说,实际上等待至今,他们大概也能猜到刘羡要说什么。但猜到,和亲耳听到,到底是两回事。

刘羡看着自己摊开的手掌,郑重道:

“我不敢隐瞒大家,我自负是昭烈之后,一直有重振汉室,济民水火的志向。但自知道路艰难,晋武又到底留我家数十条性命,算是有恩,早年若背晋起事,或许有负道义,为世人所诟。”

“但如今我已力辅晋室十余载,历辅三王,自问对晋室已经尽心竭力,内外无愧。可赤县却每况愈下,令人叹惋。再这样下去,又能得到什么呢?可见是上苍不济晋室。因此,从今日开始,我要做起事的打算,重振汉室,抚化万民。还望诸位助我一臂之力。”

说罢,他将手掌握紧拳头,对着众人一鞠躬,继而等着众人的表态。

最先表态的是吕松,他兴高采烈地道:“我早就知道,像刘府君这样的英雄,怎么会屈居人下呢?族中早就做好了准备,要助您成就大业呢!”

他都这般说了,其余众人更是刘羡的死忠,对于晋室本无好感,怎么会不同意呢?都纷纷表示愿意效忠。

在场惟一值得让刘羡关注的,其实是李矩的看法。

李矩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低头陷入沉思,似乎是在追忆过往。少顷,他反问刘羡道:“以兄长的智谋,想要谋取一片天地,确实不是难事。可以兄长的身份,很难在洛阳带走家人吧,若是带不走家小,你打算怎么办?”

这与刘羡的话语全无联系,但刘羡明白,这位义弟是想借此看自己的情义,他笑了笑,淡然道:“世回,我会宽待司马氏的后人,以此为条件,换回我家人平安。”

这言语中自有一股堂皇大气,终于折服了李矩,他拱手笑言道:“看来兄长已经是十拿九稳了,我愿做兄长马前卒,为兄长披荆斩棘!”

听到李矩应允,刘羡可谓大喜。这正是他此来河东的最大目的,若不能令李矩归心,其余安排都无从说起。但有了李矩帮助,他就有了至少六成把握。

如今到了正式详述计划的时候了。

“好!好!”刘羡一把拉住李矩的手,用两只手紧紧握住,他说:“世回,我要你去当这个河东太守,如何?”

“河东太守?”李矩吃了一惊,他有些不敢置信,“兄长,这个职位的任免,恐怕不是你能左右的吧?”

这并非是李矩不相信刘羡的能力,若是寻常地方的太守,或许刘羡还可以走关系安排,但河东太守这个位置,就过于瞩目,常常有多方势力角力,很难由个人来掌控。

须知在两汉时,禁军历来有三河骑士的别称。三河指的正是河南、河内、河东三郡,意思是这三郡物阜民丰,是京畿的兵源所在。而河东郡地处关西,武风更为昌盛。司马懿便是重用了许多河东人才,才完成了对曹魏的颠覆。如闻喜裴氏、安邑卫氏,都是河东大族。这样一个地方,想要由李矩这样一个地方寒门来担任太守,实在是太过扎眼了。

刘羡却解释道:“世回,今时不同往日,眼下是非常时期,以往的许多规矩,现在都不适用了。一旦河间王与齐王开战,主战场肯定是在弘农与河南,但河东也将成为前线。”

他用一根树枝,在屋内的泥土上划了两道线,指着下面一道线道:“齐王兵多,河间王将猛,在弘农这般众山环绕的狭窄地形进行对峙,一时间必难以决出胜负。”

刘羡随即又指到上面一道线道:“如此一来,河东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无论是河间王从河东分派一军,绕道河北袭击京畿,还是齐王从河东分兵,渡河进攻长安,都足以改变战局。”

“但不得不说,河东到底与洛阳交流不便,与关中却仅有一河之隔。征西军司若要争河东,不过数日可到,而齐王却要月余。因此,若齐王要在河东任命一个新太守,便有孤悬关西,为河间王攻灭的风险。”

“若他理智的话,便不会让自己的部属去冒这个风险,更倾向于宁愿守住轵关、天井关等关口,就在关口处对立消耗。”

“但我若推举世回你担任河东太守,就没有这种担忧了。你是一个身家清白的寒士,在平定郝散之乱、齐万年之乱时,你立过大功。而且最难得的是,之后你功成身退,不恋栈权位,更是显得高风亮节,这便能让齐王放心。只要你能顶在这里,态度向着朝廷,不听从河间王的命令,令河东不动刀兵,便是大功一件。”

“怎么样,世回。你有信心胜任这个位置吗?”

李矩闻言,终于明白过来,这算是刘羡的一次赌博。若是李矩能在河东郡站稳脚跟,撑到河间王战败,那刘羡便有了一块真正可以信任的立足之地,兴兵之基,以此来争夺天下。但若是李矩不能成功,那刘羡下一次起兵的机会,就不知要等待到何时了。

李矩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但也知晓,这正是刘羡信任自己,方才如此委以重任。他不禁有些犹豫,问道:

“兄长,以我一人之力,恐怕很难做到吧。”

刘羡笑了,他用手指过身边的这些人道:“当然不是你一人。世回,他们都会帮助你。”

而后又从怀中掏出一份名单,递给李矩后,郑重道:“这是我在关中的所有人脉,里面不只有我在河东的这些故国老人,还有我在征西军司中的一些朋友,夏阳县、北地郡的旧部,你都可以利用。”

“从今日开始,你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谁若是不听命于你,你可以传信于我,我来帮你解决。”

“但这里面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要靠你自己。世回,河间王是个不择手段的人,你需要冒受河间王针对的风险,可能是政治污蔑,可能是派人暗杀,也可能是大军压境。但无论如何,我都希望你能挺在这里,你能做到吗?”

话说到这个地步,李矩深吸了一口气,他郑重地从随身携带的箭囊中,抽出一支箭,当众说道:

“皇天后土有所共鉴,我李矩在此立誓,若我有负兄长重托,下场必如此箭!”

说罢,他双手用力一折,箭矢“啪”的一声折断,在场所有人都不禁动容。

既然李矩应允下来,剩下的安排就非常好办了。刘羡对剩余的人一一吩咐道:

“孙兄,我打算推举你做东垣县令,只要世回能担任河东太守,轵关道路就至关重要,你要作为世回的外援,在东垣经营。我要你开辟东垣的商路,顺带为我与世回做联系。”

“季达(薛兴),如今我做了司隶校尉,你可以来京畿做买卖,有我做主,没有人敢为难你。如今战马紧俏,你不要再卖,就囤在河东,我给你走关系,等东垣的商路打通后,你就在关中卖盐!得来的财货,你一半用来扩大经营,一半用来帮世回打通长安的关节!”

“你再替我转告薛叔公,还有河东的其余诸位叔公,我不需要他们做太多,但是要囤积粮食,修建坞堡。确保真爆发大战,河东要真能守得住。”

“贺干兄,你帮我转告雉奴(郤安),让他尽可能维持和拓跋鲜卑的关系,不要吝惜钱财,必要时,我说不得要从他们手中借一支奇兵。”

“吕松,你回去和渠阳商议,看有秦凉有哪些部族为河间王所用,尽可能游说他们,声称河间王难以成功,让他们保持中立,不要参与东西之争……”

“……”

对于立足河东的布置,刘羡已经构思了两月有余。此时他将其一条条,一项项地讲解出来,越说越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虽说现在还没有到起事的时机,可这么说的时候,刘羡就好像自己已经见到了成功的那一日一般。说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后,终于到了结束的时候,刘羡只觉时间飞逝,一晃就结束了,心中尤有一股意犹未尽,好似一滴露水滴落在大海里。

众人也多为刘羡的设想心悦诚服,他虽然口中说着河东立足困难,但若是真能按照他的设想去做,其实大部分风险已然被规避。唯一要担心的,反倒是他自己的安全。

李矩道:“兄长,你自己打算如何安排?不在这边多留一段时日吗?”

刘羡微微摇首,说道:“不了,我名义上还在行县,河南的汴颖渠,我也还未修完,在这里待不了多长时间。我还要回河南,找一个良机,名正言顺地获得兵权。否则,贸然起事,河东地处东西枢纽,没有朝廷的许可,必为东西群起攻之,这是不可能成事的。”

“因此,最好的机会,大概就是等到东西大战,双方精疲力竭之后。在此之前,我会在河南继续积蓄民望与人脉。把尽可能多的人,争取到我们这一边。”

刘羡再度用目光扫视过李矩众人,郑重说道:“关中的大事,就只有交给诸君了。下一次我们再在河东相见时,大概就是起事的时候了,请诸位多多珍重。”

众人也齐道珍重,他们想象着未来成功的场景,心中似有雷鸣,又似在沸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