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二十二章 重聚

晋庭汉裔 第二十二章 重聚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9: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随着的局势的演变,刘羡确实认为,起事的时机正在走向成熟。

若将晋室比作一个病人,在司马炎死后,晋室的病症已经埋伏在头部,难以医治。这阶段病灶不显,病人会时不时地头晕目眩,继而导致行动迟缓,手忙脚乱,不过生活还能自理。

而到了司马遹遇害后,晋室就宣告病入膏肓,无可挽救了。不过这仅是病症初发,需要卧病在床,若是好好修养,什么都不做,也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结果到了司马伦篡位再被杀后,这就好比给头上狠狠来了一刀,结果不仅没有治愈头风,反而加重了病情。眼下病人意识犹存,但近乎偏瘫,有一半的手脚已经丧失意识。

可走到现在这一步,无论救还是不救,病大概是拖不下去了,病人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该如何续命,而是做一个抉择,到底是等病患发作致死好,还是直接安乐死好。死亡的结局已经无法挽回。

而对刘羡来说,只待病人一死,就是他起事的机会了,真正起事的机会。

因此,他此次前来河东,可谓是未雨绸缪,为这个迟来的机会做相应的准备。

由于此事过于重大,故而他一直将其深藏于心,哪怕是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他都闭口不谈,以免祸从口出。结果相见没多久,就被眼前这位仅见过三四面的老人戳破了。

可这种戳破并不让他意外,或者说,当老人将话说出口的时候,他就冥冥中生出一种预感,或许他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坐在这些老人面前,聆听他们说这些话。

但刘羡还是不想把这些老人卷进来,道:“薛叔公,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这件事关系重大,我自有定夺,眼下还是不宜声张。”

自从确立理想以来,刘羡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复国。可问题在于,他最大的财富,安乐公世子这个身份,同时也是他最大的枷锁。

百日宴张华示威时,没有人愿意和刘羡扯上关系。说得好听,他是显示朝廷仁德的二王三恪,说得不好听,他就是朝廷最为提防的前朝余孽。刘羡的一言一行,都势必遭受到最苛刻的审视,他不能像常人般入仕,不能随意与士人交流,甚至不能随意地辞官归隐,到哪个无人的地方远游。

刘羡必须时时刻刻出现在朝廷的视线之中,一旦表现出任何对朝廷不满的倾向,立刻就会被严加针对。他成为眼下这样一个卫道士般的人物,不仅仅是因为母亲还有老师的道德教育,也是因为环境对他的必然塑造。

也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许多和刘羡认识的人,一想到他的身份,就望而生畏,不愿与他深交。许多常人可以说的话,他们也隐瞒不谈。愿意进入刘羡幕僚府的士子,更是少之又少。

如今随着时局的发展,这种对刘羡的限制已经放松了很多,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小心才是。

故而他再次强调道:“薛叔公,您都这个年纪了,还是好些安歇吧。”

薛懿明白他的苦衷,在最早得闻刘羡就任夏阳长的时候,他也产生过相同的担心,因此也长时间不敢与刘羡见面。但在现在,在得知朝廷具体的政局时,他又难免心动了。

老人又对刘羡道:“殿下,我了解您的想法,眼下还没到正式起事的时候。可您却决不能,将我们这些老臣排除在外……,当年我们背井离乡,被司马昭迁徙至此,距今已经快四十年了……”

“四十年,这是多长的岁月,我都快不记得了,可我依旧觉得短暂,俯仰之间,我就这么老了……”

“四十年……”听到薛懿的话语,刘羡有些茫然,四十年已经超过了他的人生长度。

感叹之后,老人沉痛道:“四十年,我们的上一辈人,那些参与北伐的人,已经尽数老死。到我们这一辈,见证过成都之乱,知道自己是亡国奴的人,也都年过六旬,已是知天命的年纪,活不了多久了。而下一辈人,他们生长在今朝,对故国没有思念,又如何不让人心痛呢?”

“殿下,我们这一生本已没有什么念想,无非是背负亡国奴的身份,就此去见列祖列宗。或许今年,或许明年,或许就在下个月,或许就在明天。即使您若下定决心,失志复国,我们这些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大概也看不到功成的那一天了。”

“可正是因为如此,殿下。”薛懿握紧了手中的拐杖,敲了敲地面,语重情深地说道:“我希望我们这些人,死的时候也有个念想,即使见到了先人的英灵,也能抬头挺胸地告诉他们说:‘社稷要复兴了!’”

社稷要复兴了!说起这句话时,薛懿忽而如触电般颤了一下,老迈的面孔上露出复杂纠葛的伤感神情。

面对如此感情至深的话语,刘羡知道他想起了什么,一定是大将军生前写下的那句话: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谁也没想到,转眼就已经四十年了。

听完薛懿的话,刘羡继而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感动。他终于明白过来,复国并不只是自己的理想,其实也是这些老人的执念。虽然在平时,他们将这种执念深埋在淡漠中,但只要稍有希望,执念就会从中破土发芽。而若是自己将他们隔离在外,即使是想保护他们,他们也不会安心吧。

面对这样的老人,自己应该去相信他们。刘羡心想,这是自己家族几百年中最知名的美德,即使遭遇过无数背叛,也要敢于去相信。更何况,这些蜀汉遗民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是自己家的错误,这是自己应该给与他们的补偿。

至此,刘羡终于改口道:“好吧,薛叔公,我答应您的要求。但您不要大肆宣扬,您要向我保证,只告诉那些您信得过的人,我们一起来准备这件事。”

“好!好啊!殿下!”薛懿眼中放射着兴奋的神采,他似乎终于找回了初心,立马就开始给老友们写信。

事实上,刘羡担心老人们会泄密的想法,确实有些多余了。薛懿联系的都是他信得过的老友,和薛懿差不多一个年纪,都是六七十的人了,正如薛懿所言,大家都已年老体衰,且多多少少都有些疾病,平日亦不能出行,仅能用书信往来。

不过四五日内,就有约六十余封信件予以回报,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蜀汉遗民,其中有诸葛氏、庞氏、马氏、蒋氏、陈氏、黄氏、吴氏……,而这些信件中话语都很短,表达的也是同一个意思:但请殿下下令,不管是什么要求,他们都愿意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虽然简短,但在刘羡看来,这就是最动人的表态,这甚至让他有了流泪的冲动。为了不留痕迹,记下名单后,他将这些信件付之一炬,燃烧的同时,心里也想:走到今天这一步,自己必须成功。

与此同时,刘羡也在暗中召集旧部。这几日,他同时去信平阳、夏阳、泥阳,通知李矩、郤安、吕渠阳等人,让他们秘密派人来与自己相见,并且特地嘱咐说,一定不要暴露给征西军司。

最先回来的,是在外经商的薛兴。按照事前和刘羡说的,这两年,他一直在经营贩马生意。十月的时候,他北上河套,去拓跋鲜卑中购买马匹。这时正是马儿膘最肥的时候,他想在里面挑一些好的种马,此时刚好南下回来,带回来了十余匹种马,两百来匹母马,还有两千来只河套羊羔。

他见到在家中的刘羡后,先是一个恍惚,好似自己在做梦般,但紧接着就激动地笑了起来,他对刘羡道:“县君,你是何时来的?”

说罢,连忙从商品中翻找出一罐带着腥味的土药,赠予刘羡道:“还记得您受过许多箭伤,这是鲜卑人专门用来治箭伤的土药,很灵,您没事擦一擦,说不定有奇效。”

第二个派人来的,自然是仅有一水之隔的夏阳令郤安,走小道,再坐龙门渡过来,大概只需要两个时辰。但他不能出县,便令信得过的熟人过来。

这人便是贺干临,他是夏阳县当地的胡人土著。刘羡在齐万年之乱时,对夏阳当地的两部胡人多有重用,平定乱事后,两部胡人不识字,不能到征西军司担任官职,但得了许多田产和赏金,回乡后,两部值班产业,都壮大了不少,生活自然也不同往昔,蒸蒸日上了。

贺干临对刘羡表态说:“县君啊!您何时再带我们打仗啊?我们都想过更好的日子哩!”

这真是让刘羡失笑了,他说:“总会有机会的。”

第三个赶到的使者,则是泥阳的吕渠阳。作为刘羡的师弟,在离开征西军司前,刘羡就推举他做了泥阳令。据说他在族中威望大增,许多略阳吕氏的族人都来投奔他。他也和郤安一般,不能随意离县,便派了自己的胞弟前来相见。

他的这个兄弟名叫吕松,在同辈之中排名第四,因此又叫四郎。这还是吕松第一次见到刘羡,但他甚是恭敬,对刘羡三拜之后,当即说道:“久闻刘大人大名,今日终于见到了!”

随后,他又说出了一句令刘羡愕然的话语:“您是汉室后裔,我们举族上下,都唯刘大人是从,您但有所求,我们无所不允。”

原来,略阳吕氏之所以姓吕,还有一桩渊源。在汉初时,诸吕作乱,周勃陈平率众平定,奠定了前汉的稳定。当时陇阪尚未被汉朝所掌控,有一汉人便上陇入羌氐之中,自称是吕后的族人吕文和,在当地繁衍生息,后代族人便以吕为姓。

虽说吕氏与汉室有族灭之仇,但吕文和也让羌氐对汉化产生了向往,到如今,他们正是羌氐中汉化程度最高的几族,如今听闻吕渠阳与刘羡搭上关系,族人们已是欣喜若狂,认定了这是天意,由吕氏辅佐刘氏,一定能够成就大业,甩脱身上的夷狄之名。

因此,平白无故,刘羡就多了一族助力。

最后姗姗来迟的,是李矩。作为刘羡的结义兄弟,他这些年在平阳隐居读书,熬打武力,居住的地点并不好找,因此耗费了些许时间。

再见到李矩时,刘羡特地前来相迎。两人都异常高兴激动,先是一个拥抱,而后相互打量。经过两年的沉淀,李矩褪去了身上最后一点的稚嫩气息,他不再是当年那个想要什么都表现在脸上的青年了。反而多了一种厚重感,而他不带功利的微笑,更生出一种引人亲近的魅力。

李矩玩笑说:“兄长,和你分别后的这些时日,真是令我担惊受怕。两年了,我可算是不负重托,将阿嫂交还给你了。”

说罢,他连忙到后面的马车上拉开车帘,可见一名女子牵着一名孩童出来。这女子虽然带着风帽,脸上缠着面纱,但其身材婀娜多姿,高髻如云,面纱上的一双眼眸脉脉含情,一望便知是绝色美人。

冬风呼啸,来人伸手撩过发丝,顺手将面纱摘下,露出令人过目难忘的容貌。刘羡虽然早已猜到,但四目相对时,仍然又惊又喜。来人自然是绿珠,而拉着她的手站在一旁的稚童,则是刘羡的长子刘朗。

刘朗今年已经八岁了,但因为很少和刘羡见面的缘故,虽然认出了刘羡,但还是有些畏缩。绿珠弯下腰,将他拉至身前,轻声道:“快,奉药,快喊阿父。”

但刘羡却有些等不及了,他把奉药当众抱起来,扛在肩上,引得儿子一阵高呼。刘羡一把拉过绿珠,唏嘘道:“奉药这孩子长得真快啊!大概再过两年,我就扛不起他了。”

在场的人看着这其乐融融的一幕,都不禁笑了起来。但重逢后的绿珠却生不出多少喜悦,反而有些伤感,她太清楚刘羡是什么样的人,也知道这次再相见意味着什么。这次的重聚不过是短暂的,眼前的这个蛰伏了十数年的男人,终于要迈出摆脱枷锁的第一步,作为一名棋手,开始与命运的博弈了。

接下来的每一步棋,都将押上所有人的性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