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九百六十四章 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每当大明皇帝朱翊钧对万历维新的成果沾沾自喜,甚至有点志得意满的时候,总有虫豸跳出来,告诉皇帝陛下:这才哪到哪!维新的路还长着呢!

朱翊钧对万户官舍,给匠人分房子这事儿,是有些得意的,但很快,王建(注1)利用官厂官舍开始谋取私利这一事实,阻止了皇帝的得意忘形。

夺妇人房产,是因为有人花了三十银,希望可以分到一间官舍,王建手下的大把头,拿了银子,自然要办事,挑挑拣拣,就看到了这个好欺负的妇人。

孤儿寡母,最是好欺负。

王建很快就被捕了,在缇骑入驻官厂开始调查,以王建为首的这些蠹虫,全都被抓捕归案,案子进入了查补过程。

王建作恶,分为了三个阶段。

王崇古尚有充足精力视事时,王建只敢索要一点点入厂银,官厂待遇极好,有些人打破头也进不了官厂,只好塞银子;

王崇古没有充足精力视事后,王建的贪欲变得越来越大,开始作恶多端,所有行为变本加厉了起来;

等到王谦前往松江府任事时,京师再没有人能约束王建的时候,他开始代表王家行走,这个时候,他的行为已经不是贪欲那么简单了。

更多的时候,王建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而作恶。

“我是王崇义的儿子,你们凭什么抓我!我要见王谦!我爹是为王崇古死的!”王建被摁在了后悔椅上,却一点都不后悔,他甚至有些嚣张。

赵梦佑打量着王建,面色有些古怪。

到现在,王建还认为,他只是倒霉,恰好被皇帝给抓到了现行,王建觉得,自己凭借着王崇古的余荫,可以免于惩罚,就像过去一样。

这不是一种侥幸心理,王建觉得理所当然,因为他就是这样长大的。

自从王崇义死后,王崇古对他视如己出,王崇古是大司寇,主管刑律,王崇古在的时候,没人敢为难王建。

“你这些年,贪墨抚恤、占人屋舍、经营赌坊、买卖丁口,一共才捞了四万三千余银,我想不明白,你问文成公或者王谦要,也比这个多得多吧?”赵梦佑眉头紧蹙的说道。

这里面大头是经营赌坊,而这个赌坊还不在官厂内,而是在官厂外设立,也就是顾忌王建的身份,要不然他这个赌坊,早就被衙役当指标给打掉了。

真没多少银子,而且这些银子,还全都被王建给花掉了,甚至王建还欠了一些钱庄钱,林林总总,欠了有三千多两银子。

王建,是一个无能的卑鄙小人,他但凡是能有点本事,背靠王崇古这棵大树,也不至于就捞这么点银子。

“我是什么很卑贱的人吗!需要去问他们乞讨?!他们害死了我爹!”王建愤怒的回答道:“把我放了,否则有你好果子吃!”

赵梦佑忽然想起了陛下批注的《孟子》:人不可以无耻。

廉者,不取非分之财,不贪无义之利;

耻者,不畏权势之威,不惧富贵之诱。

廉耻,人之大节,人有廉耻,则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在陛下看来,廉就是不该拿的不拿,耻就是不该做的不做,哪怕有权贵压迫、富贵诱惑;

廉耻就是人最大的气节,立身之根本,人如果有廉耻心,就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人如果没有廉耻心,连王法都难以约束。

面前的王建,就丝毫没有廉耻心,所以连王法都难以约束他。

关于私德修身,儒学的确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真的遵守至圣先师们的教导去修身,可以安顿好自己,绝不会弄到王建这种人神共弃的地步。

“你要给我好果子吃?”赵梦佑指了指自己说道:“先给你吃点苦头,来人,送王公子去解刳院看一看,看完再审。”

“解刳院?!”王建目瞪口呆,他听闻过这个地方的可怕,完全没料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

赵梦佑很忙,他没有离开审讯室,而是提审了兰奇洛特,秘鲁圣保罗公学院院长、传教士、神奇先生,在万国城调度,走私硝石到倭国。

“陛下的圣旨下来了,秋后处斩。”赵梦佑告知了兰奇洛特一个很不好的消息,他要死了。

“也就是说不用去解刳院了吗?”兰奇洛特闻言,眼前一亮,这是个好消息,他不用被扔进人间地狱,对他而言,是天大的幸运,主要是老实交代问题,而且皇帝得到了环太商盟的赔偿。

也不必嘲讽兰奇洛特的软弱和怯懦,他是个狂信徒,他甚至能顶得住衙门里各种稀奇古怪的刑罚,但解刳院那地方,真的会让人丧失所有的理智。

赵梦佑点头说道:“是的,因为你老实交代了所有问题,所以,免受解刳院之苦了。”

“谢陛下圣恩浩荡。”兰奇洛特靠在椅背上,长长的松了口气。

赵梦佑有些好奇的问道:“你不感谢你的主吗?”

“我自在心中祈祷,不必挂在口舌之上。”兰奇洛特神神叨叨的说了一句。

他的信仰其实在解刳院内已经彻底瓦解了,如此人间地狱,没有任何的神罚,可见神、神国真的不存在,或者说管不到东方这片土地。

赵梦佑再次跟兰奇洛特确认了一遍所有的口供,确定没有任何遗漏,让缇骑带走了兰奇洛特。

“带案犯,容城知县孙奇逢。”赵梦佑提审了第三个案犯。

“缇帅,我是不是要死了?”孙奇逢坐在后悔椅上十分后悔,甚至有点颤抖。

赵梦佑翻动着提刑千户的审讯口供,摇头说道:“生与死,全在你的一念之间,我且问你,副帅李如松带骑营赶到容城,下安民公告,宣布军管,你,为何紧闭城门,让游堕堵瓮城城门?”

“一时糊涂,当时完全慌了神,希望写信给恩师、同窗,活动一二,看看事情能不能有转机,完全没料到,李副帅会直接动手。”孙奇逢心有余悸的说道:“我差点就被锐卒给杀了,挨了三棍。”

抓孙奇逢是镇暴先登营把总汪景芳,汪景芳在县衙茅厕抓到孙奇逢的时候,直接给了他三棍,这三棍是真的疼。

“何人授意你对抗京营?”赵梦佑看着孙奇逢问道。

孙奇逢两只手攥紧,无奈的摇头说道:“无人授意,京营到的时候,我一无所知,没人告知我。”

兵贵神速,李如松接到圣旨第二天就到了容城县,没人通知孙奇逢京营要来。

“你的家人呢?你的妻儿老小,似乎都不在大明了?”赵梦佑的眼神闪着寒光。

李如松出手,自然会连坐,也不会放过,但经过仔细的盘查,发现孙奇逢是个很奇怪的官员,具体而言,父母、妻妾、子女全都不在大明了。

孙奇逢有官身,妻子是官夫人,孩子本该在县学就读,哪怕是闺女也有家学堂,但李如松一个都没找到,发文到孙奇逢老家,也是一无所获。

“送出去了。”孙奇逢抬起头十分确定的说道:“不用问了,我不会说的。”

“你还要对抗调查吗?”赵梦佑面色一喜,他已经很久没有碰到这种硬茬子了!

赵梦佑乐呵呵的说道:“你当真以为,你把家人都送到海外去,朝廷就找不到他们了吗?要真的是这样,万历开海十八年,白开海了,海防巡检司白建了。”

“你放心,一定会找到的,长则三五年,短则三五个月。”

张居正曾经在廷议上说:如果没有万历开海,他的新政绝不可能成功,五大腹地市舶司、四大总督府,就是腹地和海外的支点,新政的代价,一部分被海外所承受,所以反对的共识,无法广泛存在。

万历十三年,关于一条鞭法仅在松江府试行的时候,张居正说的这番话。

陛下最最骄傲的三件事,宝歧司农学院、开海和京营。

孙奇逢的家人,大明朝廷若是找不到,那这类的官员,就会为所欲为,没有任何的忌惮,因为朝廷无法对他进行瓜蔓连坐,威罚、雷霆之怒就显得没那么可怕了。

“缇帅。”一个缇骑走了进来,将一份塘报放在了赵梦佑的面前。

赵梦佑打开一看,笑着说道:“找到了,在旧港总督府椰海城,跑的够远的。”

琉球首里府那霸港港口,查到了孙奇逢家人的去向,而后很快就把这家人给找出来了。

总督府对辖区的控制非常弱,但对汉乡镇的控制极强,孙奇逢这些官员的家人们,到了海外,也是在汉乡镇。

只要想找,是绝对能找得到的,不是隐姓埋名、改名换姓就能躲避。

孙奇逢面色巨变,最终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一言不发。

“送解刳院去转转。”赵梦佑有的是手段对付孙奇逢,一起送到解刳院参观,是个好手段,那一屋子的张四维,十分吓人。

很快,王建和孙奇逢都被带到了解刳院,他们俩是被抬着送出来的,安抚了一两日,二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生怕皇帝把他们扔进去。

赵梦佑拿着结案的案卷,呈送了御前。

“严惩不贷。”朱翊钧对案子做了从重处罚的决定,李如松在弄完还田后,才会归营,对于青马桥刺钦差的案子,从重处罚是皇帝和百官的共识。

孙奇逢下了个命令,搅的天下不宁,百官也恨得牙痒痒,京营派出,实在是过于吓人了些。

朱翊钧和赵梦佑聊了很久,主要是关于反腐司反腐问题上,赵梦佑对于反腐司的态度非常有趣,在他看来,反腐等于肃反。

“像孙奇逢这样的官吏,他们贪腐钜万,对抗审查,本身就是反贼,反腐就能把反贼都抓出来。”赵梦佑陈述了自己的想法,贪腐和反贼高度重合。

贪腐和反贼,都是秩序的破坏者,反贼不可能不贪不腐,所以,这些抓贪腐等于抓反贼。

不贪不腐当什么反贼?

“反腐司的意见是,规模在五万银以上的贪腐案,归反腐司,五万银以下,仍归都察院,缇帅以为如何?”朱翊钧询问赵梦佑的意见。

“素衣御史现在只有七人,如果所有贪腐案归反腐司管,反腐司忙不过来,反而让贪腐钜万的逆党,逍遥法外,臣以为善。”赵梦佑觉得反腐司这番取舍很好。

有舍有得,反腐司可以把反腐的力量集中起来,办理大案。

在反腐抓贪事里,反腐司这把利刃很好用,但精力有限,真的把天下所有的贪腐案都给了反腐司,就是对反腐司的倍之,反而是让贪腐钜万的佞臣逆党逍遥法外。

“如此。”朱翊钧点头,其实这也是划线,弄点银子就算了,弄得多了,朝廷来清算。

赵梦佑告退离开后,皇帝陛下开始了一如既往的批阅奏疏。

黎牙实又编了个笑话,和大明有些关系:

如果把所有的债务,都转移到一个人的身上,然后把他杀了,岂不是天下无人负债?

恭喜你,发明了天主教!

这个笑话,其实就是罗马教廷存在的根基,所有人把自己的罪孽通过教堂告诉神,通过赎罪券等方式获得宽恕后,罪孽归神一人,但是没人能审判神。

所以,神、罗马教廷、教堂神父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化债平账,把所有人的罪孽、血债,通过宽恕这种方式化解。

放到大明,这种化债思路,也是存在的。

把所有罪孽归到皇帝头上,然后把皇帝杀了,把朝廷推翻,改朝换代;

遇到朝廷审查,地方推出一个人,让他抗下所有罪责,甚至不曾犯过的过错,也需要他本人背负,趁机平账。

这个笑话刊登在《笑林集》上。

朱翊钧也发现,黎牙实还在编笑话,但他不敢编排皇帝的笑话了,不是江郎才尽,是黎牙实不敢去做了。

大明皇帝手里把玩着一个两斤重的银铤,这是皇帝收到的万寿圣节的礼物,这是来自于绝洲西北方向银矿的银子,长九寸四厘,宽两寸两厘,厚三厘四分,上面压印‘绝洲大铁岭卫指挥使陈竹进足银三十六两’字样。

这一次,陈大壮一共送来了三百块银铤,代表着绝洲银矿已经顺利开采,并且出产银铤,用于和大明交换货物。

九月的万寿圣节又要到了,皇帝以天变为由,不肯大肆操办,只许各官员上封贺表,大明休沐三日。

碍于圣旨,各总督府不能送过于豪奢的礼物,就挑拣了一些能让皇帝宽心的礼物。

自嘉靖二十九年胡虏入寇,一直到万历维新十八年,其实朝廷地方,掰扯来掰扯去,斗争围绕的主要内容从来没变过,那就是银子。

银子这两个字,更加明确的解释是:大明开辟两百年之后,财税体系全面崩溃,朝廷无法履行自己职能调节各阶级之间的矛盾。

绝洲送来的万寿圣节的礼物,甚是合皇帝心意,从皇帝给的丰厚恩赏就能看得出来了,陛下甚至把这次容城县抓捕的一众案犯,都流放到了绝洲银山地界,保证银矿的顺利开采。

“这一块银铤,就不必送兵仗局压印银币了,放到内帑。”朱翊钧对这个银铤很是喜欢,大明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稳定白银来源。

“大医官陈实功有奏疏呈送。”冯保将一本奏疏挑了出来,放在了皇帝面前。

陈实功带领了许多的大医官,解决了一个长久以来,困扰大明百姓的难题,那就是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早在《素问》中,就有记载。

黄帝问:乳子而病热;妇人生产后,孩子和小孩都可能发烧,脉细弱微小,血气不足,阳气虚衰,该怎么办?

岐伯说,手足温则生,寒则死;气血能温煦四肢,就容易生存下来,如果不能温煦四肢,就会死去。

产妇生产后,产妇本人和小孩,都非常容易生病,产后妇人和小孩发热的可能超过了两成,而发热后死亡的可能超过了五成。

这种可怕的产后发热,从黄帝至今,一直存在。

而且不仅仅是中国,泰西也存在这种现象,而且非常普遍,泰西的普遍做法是,把产妇和孩子关在房间里,不要通风,甚至用被子捂起来。

而解决产后发热的大医官,名叫张景岳,因为擅长用熟地黄,被人称之为张熟地。

年幼时张景岳随父亲一起入京,隆庆四年,张景岳拜师京华名医金英,万历五年,那年年仅十四岁的张景岳,考入了太医院。

张景岳在万历七年入解刳院,潜心钻研,万历十五年,二十四岁的张景岳就凭借《妇人规》成为了太医院妇科大医官,成为了解刳院最年轻的大医官,和大医官吴涟并称妇科圣手。

万历十五年,张景岳总结了关于产后发热的所有症状,并且在整个京师进行了推广,一举将产后发热的概率从两成,也就是20%,降低到了1%,并且其方法,写入了《卫生与简易方》内,全国推广。

五个妇人生子,就有一对母亲和孩子,会陷入产后发热的症状,其中有一人会死去。

而陈实功、张景岳、吴涟等大医官联合制定的《妇人规》,将这一概率降低到了不足1%,当真是功德无量之壮举。

奏疏主要是邀功,就是三年时间,整个京师所有的稳婆都经过了培训,在整个京师范围内,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统计,最终确定手段有效,才奏疏入朝报喜。

其主要措施有三条:

一:勤洗手,接生稳婆和医官,在接生之前,必须要用热水两盆,用皂角、胰子洗手,清洗干净,接触婴儿的所有人都应洗手;

二:灭臭虫,产房绝对不可有任何臭虫,最好能够在生产前,对屋内进行全面打扫,减少臭虫蚊蝇;

三:洁产褥,必须沸水蒸煮半个时辰,晒干后,才能使用,襁褓、尿布也该做到。

“这里面还有朕的功劳?”朱翊钧看完了陈实功等人的奏疏,有些惊讶。

冯保低声说道:“吴太医给众嫔妃接生,总结的经验。”

吴涟作为宫廷大医官,其实宫里的规矩更多。

比如接触婴儿要用高度烈酒对手进行消毒;比如任何进出产房之人都要沐浴更衣,甚至要佩戴口罩;比如产房整个院落都要灭虫;比如产褥烈酒浸泡,蒸煮后晾晒使用等等。

六岁之前的孩子,最容易夭折,这也是这些年,陛下子嗣无人夭折的原因,吴涟对卫生的要求,堪称苛刻,尤为注重六岁之前的卫生。

冯保低声说道:“陛下,文成公的侄子王建,之所以能用官舍牟利,也是因为卫生二字。”

官厂官舍,每年腊月二十四扫尘,那天也是官厂过年第一天休沐。

这一天,官厂的把头,会带着自己班上所有工匠,把官舍所有的家具抬到院子里,对整个屋子进行全面清扫,除虫除鼠,并且对家具进行维修整理。

每到这一天,官舍上下,全都是晾晒的各种家具,被褥。

除了每年大扫除之外,还有公厕,每一舍有公厕一间,公厕粪便定期清理,蚊虫鼠等滋生极少。

又因为官舍大戏台周围的商铺,米面粮油供应充足,各家不会过多囤积粮食等物,所以整个官舍可以用干净卫生去形容。

万家园官舍有自己的惠民药局,接生等事,也都是在惠民药局里进行。

整体而言,一旦成为官厂熟练工匠,并且五年以上,连生孩子,都比官厂外要卫生、安全的多。

用匠人们的话说,得北极玄灵荡魔南极赤炎广利洪圣天尊庇佑,岁岁无灾。

洪圣天尊的玄灵荡魔是王崇古,赤炎广利是朱载堉,他们两个人的形象,共同构成了水火神的初始形象,官厂的一切,都是水火神保佑。

所以,就有人走门路、找关系,请托入住官厂官舍,这就有了牟利的空间。

而大明皇帝培养的一千五百名奔赴大明各地的医学生,熟练掌握了《卫生与简易方》里面的所有内容,这些条规,注定生民无数。

“好好好,这才是真贺表!”朱翊钧很喜欢这样经过了实践证明有效的贺表,这样的贺表再多,朱翊钧也嫌少。

大明皇帝对这些有用的贺表都很喜欢,而今年的贺表,主要内容是关于侯于赵那本《翻身》的读后感。

朱翊钧去年为这本书朱批作序,还给了六个字的批语:唯自强,有新生。

朱翊钧要求三经厂刊刻,发给大明各府州县,要求有官身者,每人都写一份读后感,限期270天,因为雕版、刊刻、交通等等原因,时隔一年,皇帝的要求有了回应。

皇帝甚至不要求官员们对《矛盾说》有读后感,却要求对《翻身》有读后感,可见,陛下对这件事的重视。

朱翊钧看完了几乎所有的观后感,并且每一本贺表都给了朱批。

万寿圣节,是恩情叙事的一部分,八月十七日,皇帝的万寿圣节休沐三日开始了。

顺天府丞杨俊民举行了鳌山灯火,给皇帝举行了生日会,皇帝出面见了群臣,却没有参与鳌山灯火,主要是为了避免赏赐百艺的赏钱,皇帝还是一如既往的节俭。

次日皇帝前往了北大营,操阅京营军马,这是一次小阅,并没有像去年那样大动干戈,也没有阅舰式;

在京堂欢庆万寿圣节的时候,反腐司御史徐成楚落水后的反复发热,终于在使用了三瓶老卤水的情况下,彻底痊愈。

“这外面为何如此喧闹?”徐成楚刚刚大病初愈,刚到武昌府府衙坐班,准备看看陈末调查的情况,就听到了外面的喧闹声。

“那容城县袭杀钦差,这武昌府莫不是要挟民自重,逼我不能查案不成?”徐成楚想到了某种可能,面色变了变。

陈末摇头说道:“徐御史想多了,外面喧闹,是因为被陷害的把总被释放,这工兵团营把把总接回去,才有了如此吵闹。”

“原来不是挟民自重。”徐成楚听闻,才松了口气,京营派出至容城县,还只是出动了镇暴先登营,这要是继续对抗调查,陛下怕是要发兵平叛了。

第三工兵团营把总赵又新,举报同知宋英廉用惠民药局贪腐,这案子兜兜转转回到了宋英廉手里。

把总赵又新锒铛入狱,还背上了咸宁县库仓亏空的黑锅,说赵又新在咸宁县组建工兵团营的时候,吃空了库仓。

徐成楚养病期间,陈末把案子从头到尾彻查了一遍,还了赵又新清白,从府衙释放归案。

宋英廉已经被陈末抓捕归案。

“把总赵又新被判了流放,可是宋英廉不敢流放赵又新。”陈末说起了查案中的细节。

宋英廉依靠自己地位权势,判了赵又新有罪,但迟迟无法执行,因为宋英廉怕,怕把赵又新真的流放了,这第三工兵团营哗营。

赵又新的威望极高,真的流放,振武营、罗木营旧事,就会重现,工兵团营之所以没有哗营,完全是因为在等朝廷钦差的处置结果。

“这十二个案子,这就查清楚了?”徐成楚不敢置信的翻动着所有的案卷,太快了,他就生了一场病,案子就彻查清楚了!

地方衙门,居然不是对抗,徐成楚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轻松就查明白的案子,而且还是个窝案。

陈末满是笑意的说道:“徐御史不怕死,他们怕死。”

“所以湖广地面官吏,全都积极配合,生怕这查的慢了,雷霆之怒就来了。”

“我所到之处,莫不是竭诚配合,生怕我查的慢,查不到,到哪个衙门,连涉案之人都召集起来,等我带走。”

“甚至有不少是自缚缇骑面前,主动交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