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九百四十二章 鞠躬尽瘁于有生之年

“就是之前的学贷也要削减利息吗?”张居正看完了凌云翼的奏疏,面色凝重的问道。

凌云翼非常肯定的说道:“没错,这非常有必要。”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你这奏疏,本来就容易引起反对,再如此苛刻,恐怕难以推行,是不是有些激进了?”张居正试图折中一下,旧事旧办法,新事新办法,过去的就就过去了。

法不溯及既往,是律法、政令推行的基本原则,要严格控制新律溯及适用范围,防止引起社会剧烈动荡,减少政令推行的反对力量。

但凌云翼的意思是,要溯及既往,要对之前已经产生的学贷利息进行全面的削减。

“我只是让他们减少之后的利息,没让这些家伙还钱,就不错了。”凌云翼的语气不善,甚至带着些许杀气。

显然在凌云翼看来,他已经折中过了,没有追欠过往已经产生的利息,是看在这些钱庄交了税的份儿上。

凌云翼是极端激进改革派,他认为如果无法消灭反对的思潮,就消灭具体反对的人,这样就没人反对了。

“我看让熊大拜你做老师好了。”张居正看着凌云翼的样子,想起了远在倭国戍守石见银山的熊廷弼,凌云翼和熊廷弼对儒学的理解,和传统理解,有极大的不同。

“好呀,就怕元辅不舍得,我哪有你这么好的运气,收这么一个文武双全的徒弟。”凌云翼也是满脸笑容,他是真的很喜欢熊廷弼。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熊廷弼这个孩子,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跪着生,而是以大丈夫的方式站着死,大明的历史上,他注定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理由呢,你这么做的理由呢?”张居正询问凌云翼步子这么大的原因。

“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就有一个进士,第三甲172名万中桢,就来自白鹿洞书院,我见到了他,他求告无门希望能拜我为师,让我给他三百两银子,把之前的欠账还了。”

“你的弟子申时行那句话很对,负债,会把人变成一个奴隶,我没让他拜师,而是借给他三百银,让他慢慢还钱,没有利息。”凌云翼不再嬉笑,说到了他的见闻。

凌云翼在官场的名声,是恶,他回京后,几乎没有人求告到他的门上,他的名声太差了,沾上了日后升转就很难很难,这个万中桢来了。

万中桢处于迷茫之中和人生的岔路口,接下来他有三个选择。

第一个不贪不腐还清欠款,不知道要多少年;

第二个接受免除欠款的条件,用自己的权力,为这些钱庄提供一些方便,甚至能赚很多钱;

第三个权力寻租,贪墨**,还清欠款。

钱庄在他中进士的时候,立刻就免了他的欠款,但万中桢没有答应,他知道一旦答应,自己日后就只能是个贪官污吏了。

那时候,他刚刚中了进士,还在做监当官,他手里没有那么多的权力,也没有银子。

“元辅,大明官吏都是出身各个书院,如果此风不除,他们对这个世道充满了恶意,难道,我们要指望每个人都像万中桢这样坚守自己的秉性?大明会变成什么样?”凌云翼说了一个关键问题。

这帮读书人,日后是要做官的,他们是大明的官选官,是大明的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决定了大明这条大船的最终走向。

他们为何对这个世道充满了恶意?因为这个世道对他们充满了恶意。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各种精心设计的资本游戏,让他们不得不疲于应对这些满是陷阱的诱惑。

“有理,就按凌次辅所言,我和凌次辅联名上书。”保守派的张居正一听,立刻就答应了下来,他岁数大了,也没多少年了,他一想到自己走后,皇帝要带着一群这样的官僚走下去,他就立刻选择了联名上书。

不仅要办,而且他还要以整饬学政的名义,亲自督办!

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学子,别的不敢说,但一定十分擅长钻营,若全都是擅长钻营的官员,大明恐怕时日无多了。

都去钻营了,谁来做事,谁来责难陈善,谁来做骨鲠正臣?

不能指望每个学子都是徐成楚那样,被人骂徐瘿瘤骂了一生,依旧骨鲠。

凌云翼见张居正答应了下来,并且打算亲自去办,立刻就离开了,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驰道上,整饬学政就交给张居正好了。

而且削减学贷利息,非常符合张居正的需求,张居正在搞恩情叙事,这削减利息,完全可以变成恩情叙事的一部分,这样削减利息的政策一出,陛下的圣恩,还不完,根本还不完。

西班牙特使,礼部通事黎牙实正在礼部坐班,他正在翻译一本丹麦的天文学书籍《论新星》,其作者是丹麦皇室御用占星师:第谷·布拉赫。

第谷娶了丹麦公主为妻,并且在汶岛上建立了一座天文台,拥有超过二十名助手在帮助他观星。

《论新星》,讨论的不仅仅是隆庆六年的客星(超新星爆发),还有各种天文绘测的数据,来讨论天体的运行,这本书籍因为专业性太强,黎牙实翻译起来格外的吃力,经常需要前往钦天监让天文生帮忙,为此他们创造了几个容易理解的词汇,恒星、行星、轨道等等。

每次社会剧烈变革,都会创造出一批新的词汇,知识的发展也是如此。

黎牙实终于完成了翻译,然后就看到了一群缇骑走到了礼部通事房内,带头的缇骑黎牙实非常熟悉,提刑指挥陈末,因为陈末抓了他好几次。

“我的神,不!我最近没有编排任何的笑话,而且我正在翻译一篇很重要的书籍,需要频繁前往钦天监和天文生沟通,可以等三天再抓吗?”黎牙实有些惊恐的站了起来,退了一步,试图和缇骑谈判。

如果是因为编排笑话,被抓了也无所谓,毕竟皇帝最近有三个孩子出生,三个大吉盒合并成了一个发放,就为了一盒省4枚银币的事儿,已经传遍了京师的大街小巷,思之引人发笑,堂堂大明皇帝,花钱斤斤计较。

但黎牙实发誓,他因为忙于翻译,没有编任何的笑话。

“不是找你的。”陈末对着黎牙实摆了摆手,让缇骑把旁边的沙阿买买提给摁在了桌上。

沙阿·买买提本来在看热闹,还以为黎牙实又又又要被拿走了,万万没想到缇骑这次要抓自己!

“怎么了?为什么要抓我?”沙阿买买提被摁在了桌上,面色已经变得格外狰狞了,他害怕,大明缇骑,这些穿着朱红色飞鱼服的人,可以任意出入任何官衙,逮捕任何武勋和官员。

在大明,无论做什么,都不要被缇骑找上门。

“沙阿买买提,你因为涉及到刺王杀驾,被捕了,这是刑部驾贴。”陈末将驾贴拿了出来,拿出了印泥,让沙阿买买提摁上了手印。

“刺王杀驾?”沙阿买买提停止了挣扎,呆滞的看着陈末,这个罪名,别说他能不能活,在大明的所有蒙兀儿国人,都可能会死。

天塌了!

黎牙实又退后了几步,不敢置信的看着沙阿买买提,目光呆滞,这家伙居然比自己胆子还要大!他就编排一点笑话,沙阿买买提居然敢刺王杀驾!

“带走,黎通事你接着忙。”陈末挥了挥手,带队离开。

沙阿买买提是被拖走的,他已经紧张到无法发出任何声音的地步,更别说走路了,他甚至忘记了呼吸,解刳院不要大明人,可他是蒙兀儿国人,是可以被送进解刳院的!

陈末将沙阿买买提收押,其余的缇骑们也将蒙兀儿国在大明的一百名学子一并抓捕归案,罪名不是这些学子到处拉屎,一样的理由,刺王杀驾,逆党余孽。

陈末将案犯各自收监看管后,就开始详细的盘问,最后写好了卷宗,趁着暮色刚至,踩着夕阳到通和宫御书房奏闻了情况。

整个案子,和蒙兀儿国送的国礼有关,来自阿拉哈巴德的恒河圣水五壶,饮用恒河圣水,尤其是在大壶节的圣水,可以获得神灵的保佑和净化身体内的毒素。

蒙兀儿国国主阿克巴,为了表达友谊和让儿子萨利姆回国,送的重礼。

“根据初步调查,这种圣水,他们的确会饮用,而是颇为珍惜,不是想要刺王杀驾。”陈末将初步调查结果告知了陛下,非主观刺王杀驾。

这份圣水有多恐怖?解刳院将圣水拿去研究,进行了五轮对比实验。

最终的结果是,所有参与实验的动物,有过半死亡,而且是拉稀脱水而亡,即便是活下来,也是拉稀拉了三日之久。

铁打的硬汉,也挡不住三泡稀,别说一拉就是三天。

朱翊钧愿意称之为纳诟浓汤。

“朕不信仰他们的宗教,所以,无法获得他们神灵的庇护,这份浓汤的福,他们就自己享用吧,除了萨利姆立刻归国外,其他关半个月放了便是。”大明皇帝给了明确的指令,他当然不会责怪解刳院、缇骑衙门反应过度。

大壶节也叫洗澡节,是印度教最大的集会,每十二年一次大典礼,每六年一次半礼,每三年一次小礼,阿克巴赠送的国礼,是十二年一次大典礼的圣水。

虔诚的印度教教徒,在大壶节期间,会聚在恒河进行沐浴,祈求洗去自己的罪恶,每年参与人数浩浩荡荡、不计其数。

在蒙兀儿国印度教的文化中,印度教神明和群魔,为争夺一个装有长生不老药的宝壶,大打出手,结果不慎将壶打翻,长生不老药落入了恒河之中,长期饮用圣水,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阿克巴是真心实意,送了一份在他看来极其珍贵的礼物,一般关系,阿克巴还不会赠送,但朱翊钧肯定享受不了这种福报了。

这种纳垢浓汤,喝了真的会死人的。

“礼部查旧典,认为可能真的是无心之失,并没有刺王杀驾之意。”陈末呈送了礼部的调查结果,鸿胪寺凡是经手官员,全部被收押调查,确定这五壶圣水,没有被调包,确实来自蒙兀儿国。

朱翊钧看完了卷宗,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服用天竺长生不老药的旧事。

唐高宗李治对时任东台侍郎郝处俊说:

昔贞观末年,先帝令婆罗门僧那迩娑婆寐,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不老药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

整个唐朝,服用天竺长生不老药可不止李世民一人。

唐高宗曾于开耀二年服食长生不老药,武则天在晚年也长期服用道士胡慧超配制的神丹,唐玄宗李隆基手下更是有一名自称先秦炼气士、燕人卢生为他炼丹。

唐宪宗李纯,更加疯狂,下诏广征天下术士,并令术士柳泌号令天下术士,为他炼制仙丹。

如果说唐朝太远的话,道爷这个长期修道,弄青词宰相、自己炼丹的皇帝,也不遑多让。

礼部不敢阻拦这种长生不老药的进献,但礼部接收礼物的意见也是‘神仙事本虚妄’,希望皇帝不要执迷于此。

解刳院的实验也证明,这长生不老药,不仅不能长生,而且还会生病,并且会以一种极其痛苦的死法死去。

大医官坚决反对皇帝服用大壶圣水,并且动用了极其珍贵的倭人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和动物实验,没有任何的差别。

“算了,让蒙兀儿国以后不要再送了就是。”朱翊钧本来打算让人把解刳院研究圣水的报告,《长生水象》翻译成波斯文,给阿克巴送去,但最终还是没有这么做。

宗教这玩意儿,确实诡异的很,大明的这番善意,很有可能无法获得善报,反而获得敌视。

长生梦,帝王的诅咒,朱翊钧不会追求这种虚无缥缈之事,对于神仙这类说辞,朱翊钧就只有两个字,异端。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后,就要追求永生不死吗?

朱翊钧看着自己面前厚厚的奏疏,他觉得自己这个磨坊里的驴,干一辈子已经非常辛苦了,还要让他永生永世,做这头拉磨的驴?

对于愿意履行君王责任和义务的朱翊钧而言,这长生不老,更像是个诅咒,是永恒的枷锁,是责任的无限延续。

治理庞大帝国,是一项极其繁重、重若泰山的责任和义务,肩扛日月,身系社稷,这本身就是一种负担。

朱翊钧朱批了案卷,下章内阁处置。

张居正接到了皇帝的朱批,他的情绪有些复杂,皇帝的朱批内容只有四句话,颇为简洁。

蒙兀儿国所献圣水,经大医官勘验,实为秽毒之物,饮之非但无益,反致夭寿疾困;

昔唐室诸帝惑于天竺方药,求长生而促大渐,其鉴昭然;

永禁诸藩再进此类长生之物,凡以方术、异药惑乱君心者,视同谋逆处置。

永生虚妄,社稷惟艰,朕愿鞠躬尽瘁于有生之年,廓清寰宇,泽被苍黎。

长生水假的,历史已经有了教训,禁止诸番国的长生药,大明国内方术惑乱君心者为谋逆,以及皇帝对这件事的简短评价:鞠躬尽瘁于有生之年。

“凌次辅,你看看这个。”张居正将皇帝的朱批,给凌云翼看了看。

凌云翼颇为惊讶,他仔细读了几遍,才笑着说道:“好好好,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张居正和凌云翼都是过来人,道爷修道,搞得国朝乌烟瘴气,做事不能升转,写青词可以,当时国朝可谓是群魔乱舞。

今日忽然听到了长生不老药,勾起了张居正和凌云翼一些非常痛苦的回忆,他们俩也担心,陛下要去求长生了。

结果陛下给了十分明确的承诺。

日后陛下要是求长生,就拿着这份朱批的回旋镖,狠狠的回旋皇帝陛下!

一个文渊阁贴写中书舍人急匆匆的跑进了内阁,喘的上气不接下气,扶着膝盖,指着外面大声说道:“出事了,北土城那边出事了。”

“何事?仔细道来。”张居正眉头一皱,北土城可是北大营驻地!

“有人卖那个大碗凉茶,出事了!躺了两三百号人,顺天府衙门、解刳院的大医官已经去了。”贴写中书舍人,终于喘匀了气息,完整的回答了问题。

大碗凉茶,加块糖,加点盐,如果再冰镇下,对于干力气活儿的穷民苦力而言,就是国窖。

而这一次,出事的就是大碗凉茶,情况并不明朗,顺天府丞杨俊民已经带着衙役前往。

杨俊民跑着赶到了现场,解刳院的大医官、北大营的药局医倌来的比杨俊民还要快,甚至连戚继光都带着五十多个军兵,维持现场的秩序,将所有人隔绝开,还挖了个厕所出来。

吃坏肚子,不是吃止泻药,而是吃腹泻药,要把肚子里的东西排干净,所以戚继光让军兵挖了个厕所。

就地处置,防止瘟病扩大化,是行军的必修课。

“杨府丞,按理说这政事我不该过问,可是这走卒贩夫,五城兵马司的校尉不是一直在查处吗?怎么还能闹出这样的乱子来?”戚继光的语气已经十分严厉了。

杨俊民被这么一问,当真是满头大汗,生怕戚继光甩出长鞭,将他打杀。

杨俊民暗道一声,苦也。

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首府;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这已经不是大碗凉茶第一次喝出事儿来,只是这次格外严重罢了。

随着京师人口逐渐增多,走卒贩夫占道经营增多,导致本就拥堵的交通更加混乱,五城兵马司校尉多次清理这些占道经营的走卒贩夫。

这一管,就出事了,大明京师这个政治中心,最不缺的就是意见篓子!

只要校尉出动清理,就会遇到一个这些士大夫们的阴阳怪气。

比如说‘官差猛于虎,断其生路与杀人何异?’;比如说‘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却没有穷苦人容身的方寸之地’;比如说‘一箪食,一瓢饮,圣人体恤生民,而官不恤’,比如说‘若禁绝凉茶摊子,十万力夫何处啜饮?’。

这里面每一个罪名,杨俊民都兜不住!

陛下体恤万民疾苦,他这个父母官不体恤,这不就是不忠吗?杨俊民的父亲杨博,本就有不忠的风言风语,他这个杨博的儿子,能走到现在,完全是因为王崇古念旧情。

现在连王崇古也走了。

等到出了事,这些士大夫们又会大声怒吼,为什么不早点管管!

“杨府丞,我没有要问责你之意,只是发生在北大营门前,刚好被我撞到,才多问了几句,若是有难处,你就和王希元一样,去请陛下决断就是。”戚继光看杨俊民的样子,没有继续问责。

杨俊民也很难,这一点戚继光还是很清楚的。

大医官庞宪很快就问清楚了缘由,大碗凉茶,如果是刚熬出来,那自然不会坏,但这种高糖,加上天气转暖,一过夜,就会滋生出各种乱七八糟的微生物来,再饮用,就会坏事。

昨天京师下了点小雨,气温不高,熬了一大锅大碗凉茶的数名走卒贩夫没卖完,第二天就接着卖了,然后这傍晚时分,就撂倒了这么多人。

“不对,不对,不对!杨府丞,你问问这些摊主,这隔夜凉茶,别的摊都没问题,怎么就他们这三个摊位有问题?问问他们究竟加了什么!”庞宪诊治了几例病患后,立刻察觉到了不太对,他没敢用药。

病患全都出自三个小贩摊位,他们没说实话。

单纯腹泻,倒是好办,发现的及时,北大营的军医倌来的很快,但这显然不是单纯的吃坏了肚子那么简单。

隔夜大碗凉茶,也不是一个商贩在卖,这三个小贩,肯定往里面加了点别的东西!

很快,衙役们就问清楚了这些小贩们的独门秘籍,夹竹桃,这种自唐朝传入中国的观赏物,加入叶片熬煮,风味独特,具体而言,会很苦,但一些人喝完觉得力气足。

这三个小贩,还专门弄了个药包,熬煮完后,取出叶片,怕被人发现他们的秘方。

“这东西堕胎用的,也敢乱用!”庞宪一听,就知道,来大活了!

夹竹桃有大毒,叶片的确有强心之功效,但用量绝对不可过多,否则就是眼下这个症状,腹绞痛、腹泻。

庞宪一直忙活了三天两夜,熬到眼睛通红,但最终还是有三名病患,没能活下来。

这三人都是有些基础病在身上,再加上发现的时间晚,尤其是三个商贩没有说实话,催吐、导泻,已经毫无作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病患撒手人寰。

庞宪拖着极其疲惫的身体,跟着杨俊民一起入通和宫,奏闻了详情。

“杨府丞,朕知道你难,但该稽查还是要稽查,尤其是凉食、凉饮之物,这马上就要夏天了,凉食凉饮最容易出事,那些儒生喋喋不休之言,不必在意。”朱翊钧首先对杨俊民进行了惩罚,罚俸半年。

这不是顺天府衙不作为,京师三百五十万众,衙役三千五百人,处置起来,的确是有些力有未逮,这次的事情,算是百密一疏。

“臣遵旨。”杨俊民再拜,站起身来时,甚至有点头晕目眩,他忙了三天没合眼,终于把京师里里外外梳理了一遍。

尤其是让校尉,反复告诫走卒贩夫,不要想当然,耍小聪明,往里面添不该添的东西。

“这案子,刑部和大理寺的意见是斩立决,这三个商贩不符合过失杀人中,初无害人之心,偶致杀伤,属于故意杀人。”朱翊钧询问杨俊民对于案犯的处置意见。

三个商贩加夹竹桃害了三条人命,大明律对过失杀人和故意杀人有着非常明确的界限。

《大明律·刑律·人命》:若市廛铺户所卖饮食有毒,致人死亡者,以故杀伤论。

“陛下,案犯若非为了隐瞒秘方,不肯说明,也不至于害了人命,臣以为刑部、大理寺所言甚善。”杨俊民认为刑部、大理寺的判罚有理有据。

这里面有个十分关键的细节,那就是三个商贩在案发、大医官到场后,依旧为了隐瞒秘方,没有说实话,导致错过了最佳救助时间,这是判断为故意杀人的原因。

也就是庞宪医术了得,催吐、导泻、补液,要不然死的绝不止三个。

“此案和成化年间的毒饼案如出一辙。”杨俊民说起了旧事。

成化十年,糕点铺王三强,在售卖的蜂蜜糖饼中掺入了大量的乌头粉,主要是为了金黄酥脆,也是为了更长久保存,三日,十七人中毒而亡,二百余人重病卧床。

主犯王三强被凌迟处死,家人全部流放,甚至连十家邻铺商贩,也被连坐,原因是未曾检举揭发。

顺天府巡检、五城兵马司校尉等数十名官吏,以渎职查办,流放辽东充军,这就是完全的无妄之灾。

成化毒饼案和万历毒茶案,几乎是一模一样,但因为庞宪医术更好些,才没有造成更多死亡,案子的影响小了很多,故此家人不必流放,邻铺也不用被连坐。

“那就查补清楚,等待秋后问斩吧。”朱翊钧斟酌了一番,认可了各法司意见。

皇帝话锋一转说道:“要避免这种事情继续发生,五城兵马司增设验食官,定期抽检摊贩、集市食材;对蜂蜜、糖浆、茶汤等易掺假物料实行官验烙印,定期核查。”

“将此案刊登邸报,引以为戒,尤其是百万丁口以上的大都会,定要从案例中吸取教训。”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程,大明人口在快速且高速集中,大都会的城市管理,就成了大明发展路上的一道难题。

健康与卫生,也是大都会管理中的难题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