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八百八十五章 圣主南巡诛国贼,贤后内帏定风波

大明实际上的文化贵族,不止以林烃为首的这622家,还有很多,但这些贵族们,也不全然认为林烃这些人的行为是对的,中途有非常多诗书礼乐簪缨之族跳车,而后被逆党打为投献之家。

殷正茂的麒麟殷氏,名列第九。

前面也就是王崇古、五大市舶司商总、张居正、戚继光。

“这投献之家名册,在臣看来,反倒称之为万历维新荣膺功臣榜,更加合适。”殷宗信对这份投献之家的名册,反而有另外一种看法,这哪里是投献之家,分明是万历维新的功臣!

但殷宗信也很清楚,一旦这帮逆党赢了,就是清算名册了,这一切都看皇帝对朝廷的掌控程度了,是看皇帝,而不是张居正。

现在主政的是陛下,张居正已经不再自作主张擅权了。

目前殷宗信没有看到任何失控的可能,反而有很多地方,因为皇帝要给张居正一点面子,并没有过分的暴戾。

“宗信说的很有道理。”朱翊钧笑了笑,好像的确如此,当然这个排名是有些问题的,毕竟张居正、戚继光只能位列第七第八,实在是说不过去,排名真的太低了。

王崇古凭什么当第一?

殷宗信、盈嘉公主朱轩嫦会随扈陛下南下,在大明逗留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然后再下南洋前往赤军山港驻守,而黄金和赤铜,继续北上,押解入京。

朱翊钧回到了瘦西湖行宫,关于申时行、王家屏官降三级的处置,北衙留守朝廷,也有了明确的回复,以都察院总宪陆光祖为首的御史对这个处置,高呼圣明。

监国朱常治问了一个很扎心的问题,申时行怎么老是五品官。

这一次对申时行、王家屏的弹劾,和过往对大臣的弹劾完全不同,是因为皇帝不在京师,实际上的太子年纪尚小,德王朱载堉又不喜欢管事,是为了防止大臣掌握权力失控,是为了追求朝局稳定性的弹劾。

而不是过去为了‘去投献大臣’的弹劾。

哪怕是没有官降三级,皇帝发一本申饬诏书,让申时行和王家屏更加谨慎些,言官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海瑞对都察院十六年的改造,终究是让都察院起了一些变化。

对于朱常治的问题,朱翊钧给了一个好玩的回答,因为大学士就是五品官,再低就不能入阁了。

“再用一批。”朱翊钧从逆党名单里,圈了四十三家,依旧是族诛,说满门就是满门,绝对不打折扣。

这四十三家其共性问题,不是通倭,而是豢养海寇,即:以走私为生的走私商人。

按照大明会典的定性,不交税的走私商人,也是海寇的一种。

这年头走私商人,可不是‘有钱不去北上广,落难必闯防城港’倒腾点水货的商人。

被满门抄斩的四十三家,他们以走私大明人为主要营生。

无论是卖到种植园里做苦力,还是把女子卖到南洋为奴为婢为妾,都是极其暴力的营生,而这四十三家戏称这种行为是卖猪仔。

而且还有一条极为成熟的产业链,在十三年的时间里,四十三家一共卖了七万余丁口。

“朕就不夷三族了,看在他们没有把人卖到西洋的面子上。”朱翊钧圈出来这四十三家,卖的方向是南洋,而不是西洋(印度洋),也不是泰西。

南洋普遍缺人,吕宋总督府连游堕之民都要,游堕甩鞭子没有道德负担,这种巨大的需求,让这个生意屡禁不绝,朱翊钧杀了这一批,还有下一批。

“陛下,要不再加十三家?”冯保又指了一家说道。

“好说,加上。”朱翊钧定睛一看,确定冯保有恭顺之心,这几家都是江西豪奢户,比如泰安杨氏,就是杨士奇的那个杨。

这十三家做的事,同样见不得光,他们把女子装船,不是卖到西洋为奴为婢为妾为妻,而是为娼为妓。

这些女子常年不能上岸,就在港口之外飘着,一应吃穿用度,都由港口小船运送,等到有船停泊在港口之外,这些女子乘坐小舢板上船伺候。

而客人支付的银子,也落不到这些女子的手中,全都被这十三家给收走了。

受害的江西女子最多。

朱翊钧看完了这十三家的案卷,面色凝重的说道:“冯大伴,朕怎么感觉这些女子的遭遇,跟盈嘉公主很像?也就是盈嘉公主不是宫里长大,看尽了世态炎凉,脾气也大,凡事非要自己做主,这若是宫里长大,岂不是一模一样了?”

朱翊钧是越看越像,越看心里不是滋味,也就是朱轩嫦自己争气,对这些宦官、嬷嬷也不信任,反倒是以殷家媳妇的身份考虑问题,选择了抗争,否则这岂不是要被宦官、嬷嬷欺负一辈子?

哪怕是便宜女儿,但涉及到了大明朝廷和吕宋的关系,这件事要重视。

“臣罪该万死!”冯保从盈嘉公主说起此事,就知道无论如何,都逃不过陛下的问责,所以他才主动点了出来,主动刺破,陛下没有直呼其名,而是还叫大伴,代表陛下未曾动怒。

朱翊钧倒是平静的说道:“起来吧,人在吕宋,你手还能伸到两万里之外?把这事儿处理好,你觉得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就不用回禀了。”

“臣遵旨。”冯保站起身来,他不止一次对所有宦官讲:陛下是个非常讲道理的人,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从来不会无故迁怒,如果让陛下生气到杀人,那自然是该死之人。

人的命运终究是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朱轩嫦的抗争,让她获得了今日的生活。

朱轩嫦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最大的底气、背景,就是皇帝,并非宫里的周德妃,皇帝对朱轩嫦是有要求的,那就是维系总督府和大明之间的稳定。

吕宋总督府是大明建立的第一个海外总督府,这就是先例,所有总督府都在看着,循迹而行。

冯保会怎么处置?他会再派一批人,然后把当着这批人的面儿,把上一批的太监宦官,统统沉海,宫里的井可能不太够,但大洋足够宽阔。

皇帝让他不必回禀,是信任,也是残忍。

“盈嘉公主和周德妃请命觐见。”一个小黄门匆匆走了进来,俯首说道。

“宣。”

朱轩嫦进门十分大方的行礼之后,笑着说道:“参见父皇!”

周德妃脸都黑了,她都在别苑叮嘱了数遍,要喊万岁万岁,万万岁,结果就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参见父皇。

朱翊钧也不计较所谓的失礼,他眉头稍蹙的问道:“有件事,宗信说:你们商量好要一同驻守赤山军港?这赤山军港有些苦了,比吕宋马尼拉还要苦上数倍,是何缘故?”

他要确定下这件事的真假和原委。

朱轩嫦小心地说道:“父皇,女儿就是觉得一年都见不到夫君几次,就一直跟夫君念叨,夫君那性子,一直不肯答应,实在是耐不住女儿一直唠叨,才算是勉强答应了下来,说回大明后,问问陛下的意见。”

朱翊钧点头说道:“朕答应了,也挺好的,从夫征。”

“国姓正茂遣宗信四处作战,就是为了让他有资格做吕宋总督,而不是完全的靠世恩,同样,吕宋在海外,这次从夫镇赤军山港,你便能坐稳主母之位了。”

朱轩嫦冷汗直冒,赶忙说道:“女儿就是想和夫君长相厮守,别无他念。”

长期处于政治斗争漩涡中心的皇帝陛下,虽然和朱轩嫦同龄人,但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暮气沉沉。

“哈哈,朕倒是着相了,挺好,好好相处,宗信是个靠得住的人。”朱翊钧闻言,也是错愕了下,才笑着回答道。

这次面圣奏对,还是朱轩嫦说得多,周仃芷很少说话,周仃芷在一旁小心谨慎,朱轩嫦反倒是落落大方,这做了几年主母,做事反倒是比母亲大气了许多。

“臣妾打搅陛下处置国事时久,臣妾告退。”周仃芷看聊的时间不短了,就带着女儿告退了。

“挺好,冯伴伴看赏。”朱翊钧点头,好不容易回来一次,下次见面不知何时了,尚节俭的皇帝陛下进行了恩赏,黄金对镯一对,钗头一对。

“等下。”朱翊钧在二人准备离开时,忽然叫住了母女二人,他从旁边抽出一张高丽贡纸,写了几个大字,拿出了大印,盖在了上面。

朱翊钧将写好的密旨交给了冯保,对着朱轩嫦说道:“这张密旨交给你,若是有人欺负你,就拿着密旨找海防巡检,海防巡检见圣旨,自然会把你送回大明来。”

“定要记得,不可轻用,你觉得日子过不下去或者有巨大危险的时候再用,可选佩三寸团龙旗贴的海防巡检。”

朱翊钧怕朱轩嫦不知道这里面的轻重,有点委屈就乱用,告诉她这份密旨就是她最后的手段。

“谢谢父皇!”朱轩嫦看到了圣旨内容,里面就一句话:见密旨送公主回京。

朱轩嫦将密旨小心收好,欢天喜地的离开了,朱翊钧看着朱轩嫦的欢脱的背影,叹了口气。

“相比较公主的欢脱,朕呢,活的就像个老头子咧。”朱翊钧摇头,人夫妻俩就是想长相厮守,没有那么多的政治意图。

冯保当然知道原因,无奈的说道:“陛下肩扛日月,身系江山。”

“汉时,王昭君出塞和亲,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说从胡礼,胡人有收继婚制,王昭君不得不嫁给了单于的儿子,朕给了盈嘉公主密旨,她觉得日子没法过了,可以直接回来。”朱翊钧解释了下他为何要下密旨。

王昭君是民间女子,被选为公主和亲,朱轩嫦也是民间女子,作为公主嫁到了吕宋总督府。

诚然,殷家是文化贵族,不是匈奴蛮夷,没有收继婚制,但从朱翊钧和殷宗信接触来看,殷宗信家里规矩很大,如果朱轩嫦实在是受不了这些规矩,那就回来就是。

更加重要的是,吕宋和大明真的可以永远和睦吗?剧烈的**,朱轩嫦可能会成为**的代价之一。

“陛下,臣倒是觉得,殷宗信是个大丈夫,公主殿下纡尊降贵,从夫征前往赤军山港,殷宗信这个大丈夫,万万是不会让妻子受什么委屈的。”冯保倒是觉得陛下的心思确实有些重了。

“但愿如此吧,但这人间事,难说的很。”朱翊钧笑着说道:“朕既然认了女儿,也给不了太多,就给了她一道保命符而已。”

“陛下圣明。”冯保没有反驳,局势会发生变化,黔国公府和吕宋泗水侯府最大的不同,一个是在陆上,一个是在海上。

巨大的水体阻拦了大明地面力量的介入,对于一个传统陆权大国而言,大明皇帝担忧吕宋总督府有可能失控,而朱轩嫦成为代价之一,也是情理之中。

皇帝总是有些料敌从宽,凡事容易往最坏了想。

朱翊钧处置这京师送过来的一些要紧奏疏,一共就七本,处置只需要一刻钟时间。

的确是在南巡,要解决很多问题和矛盾,但也是朱翊钧少有的休息时间,一天就一刻钟处理一下紧要公文就可以了,已经是十分轻松了。

“咱就说这老李,没了侯于赵拴着,这就开始肆意妄为了吗?这么大年纪了。”朱翊钧看着奏疏,也是无奈。

李成梁带着三百私兵,从哈密城三日突袭轮台,一举拿下,建立了轮台城,将轮台交给陕西总督后,又开始四处游猎去了。

陕西总督劝李成梁,非但没劝住,还挨了一顿骂,李成梁一个粗人,骂的是真的难听,怂卵之类的话,张口就来,陕西总督非常郁闷,也不知道侯于赵是怎么挺过来的。

李成梁有点太难伺候了。

朱翊钧其实想说,李成梁压根就不骂侯于赵,甚至侯于赵出事,李成梁愿意带兵南下,杀个天翻地覆给侯于赵报仇。这是抵背杀敌的友谊。

冯保倒是笑呵呵的说道:“那宁远侯就是这个暴脾气,只能由他去了,也如李如松所言,京师对宁远侯而言,是个牢笼。”

“这陕西总督石星言,应该找找自己的问题,为何被骂的狗血淋头!”

冯保给陕西新总督上了上强度,宁远侯骂他怂,也是因为他真的怂。

沈一贯坚决执行重开西域,拿下了哈密,这石星言则觉得西域过于贫瘠不值当,这宁远侯骂他理所当然。

“由宁远侯去吧。”朱翊钧让李成梁自由发挥就好。

朱翊钧落印之后,才开口说道:“朕让你办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冯保打了个哆嗦,赶忙说道:“冉淑妃现在在别苑哭。”

皇帝让传讯的小黄门告诉周德妃、冉淑妃,盈嘉公主回朝,还专门提到了黄金、赤铜点检之事,就是提醒冉淑妃,有些不该动的心思不要动。

朱轩嫦去别苑见母亲,还要冉淑妃作陪,也是皇帝故意为之。

在御前伺候的小黄门,个顶个的小心,能不说就不说,谨言慎行是小黄门的必修课,问问冯保当年受了多少的欺辱,谨言慎行是宦官的本能。

既然小黄门当着面说,自然是皇帝的授意。

冉蕙娘不蠢不笨,就是再蠢再笨,这会儿也该回过味儿来了。

朱翊钧不懂女人心,他不知道怎么哄女人,但他却非常明白向上爬的野心,他见得实在是太多了。

冉蕙娘的不对劲儿,朱翊钧在南巡之初还只是怀疑,但南巡这些日子,他已经完全明白了,刻意讨好李太后就想爬到皇后位上?

陈太后没有子嗣,闺女都没有,就这,李太后自己都没做成皇后,是直接做李太后的。

“她要是还觉得委屈,就回京吧。”朱翊钧想了想说道:“闹到巫蛊之祸的地步,悔之晚矣。”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晚年一场危及大汉江山社稷的政治案件,整个案件的发酵迅速,卫青的长子卫伉先被坐罪论斩,奉命查案的臣工江充,动用酷刑牵连到太子刘据的头上。

刘据只能铤而走险,诛杀江充,而汉武帝以为太子谋反派兵镇压,最终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自杀。

汉武帝的大将军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而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是卫子夫的外甥,这是汉武帝一生最重要的两颗将星,征伐匈奴,是汉武帝最重要的功绩之一。

巫蛊之祸闹起来,到彻底失控,汉武帝一生的功绩,都被这次的祸乱所否定。

汉武帝修思子宫、修归来望思之台,但已经悔之晚矣。

人有野心十分平常,但冉蕙娘的野心不该这么大,她完全可以培养孩子成才,以大明开海大势,册封皇子在海外镇守,也算是洪武年间祖宗成法,新开辟的海外领土,自然要派皇子镇守。

因为巨大水体阻碍地面力量部署推进,二皇子和五皇子未来,未尝没有在海外登极的可能,但冉蕙娘却看上了皇后的位置,那朱翊钧只能警醒她了。

“把朕给皇后的两句诗送到别苑去,让缇骑护送淑妃回北衙吧。”朱翊钧想了想还是决定让她回京去,不必再扈从南巡了。

“臣遵旨。”冯保叹了口气,陛下有命,他只能带着圣旨前往了别苑,安排冉淑妃回京事宜。

说是回京,路上冉淑妃是要自杀谢罪的,冯保要安排的周全些。

这件事不可避免的惊动了王皇后,王夭灼听闻之后,大惊失色,先是去了别苑,询问了情况之后,赶忙到了瘦西湖御书房里请求面圣。

王夭灼面带焦急的说道:“陛下干脆赐死冉妹妹吧!这样和逼她去死又有何异?她有心思,我知道,这后宫里的女人,人人都有心思,人人都盯着皇后的位子!敲打下就算了,何至于送回北衙?”

冉蕙娘若是真的被送回北衙,在路上,人就会惊惧而死,冉蕙娘为了两个儿子活下去,只能如此。

“你把她当妹妹,她把你当姐姐了吗?她居然问外廷的事儿,你都没问过,她问什么?”朱翊钧立刻回答道。

小黄门回禀,才是让朱翊钧动怒,并且要送她回北衙的原因,冉淑妃居然问为何取消游瘦西湖,外廷发生了什么。

王夭灼谨守祖训,不会干政,但冉蕙娘似乎不这样想,外廷的事也要问问究竟。

“陛下,后宫不比外廷,大明也不是大汉和大唐。”王夭灼看皇帝面色铁青,也变得柔和了起来,这个时候,继续吵架,那冉蕙娘必死无疑。

看得出来,王夭灼是真的想救冉蕙娘,直接和皇帝吵架,冉蕙娘现在就上路了。

“朕的处置,皇后既然不满意,皇后以为应当如何?”朱翊钧没有直接反驳,而是询问王夭灼的意见,她才是六宫之主。

“陛下,她就是起了点心思,又没做什么。”王夭灼有些无奈的说道。

朱翊钧十分耐心的说道:“她真的做了什么的时候,朕再处置?等她掐死自己女儿,栽赃给你,朕就是把她杀了,母仪天下的国母,道德有亏,娘子如何自处?”

朱翊钧说的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长女安定公主,唐会要载:武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

武则天这个现成的例子在这儿摆着,事情真的闹起来,流言四起,朱翊钧就是把冉蕙娘杀了,王夭灼如何母仪天下?

“夫君想得太多了,冉妹妹要是那般狠毒之人,她那点小心思,还能被我、被娘、被周姐姐、被冯保、被陛下,甚至被小黄门给看出来?她就是起了一点点小心思而已,立刻就被看穿了。”王夭灼看着夫君,走上前去,低声说道。

王夭灼的意思还是很明确的,冉蕙娘不是她的对手,要是冉蕙娘真的对她威胁,还轮到皇帝出手?

一个被窝里睡不出两种人来,王夭灼从皇帝这里别的没学会,心狠手辣可是学的有模有样。

后宫安宁,可不是因为王夭灼人善。

朱翊钧稍一琢磨,眉头一皱说道:“等下,咱怎么觉得上了娘子的当了?娘子从早上就打算借着咱的手敲打下淑妃,却没想到咱下手如此狠辣,这才来救场?”

朱翊钧仔细将整件事梳理了下,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他被利用了。

王夭灼坐在了朱翊钧身边说道:“周姐姐劝她几次,她也不听,我就是想占着夫君半日,让她知道夫君对我的情谊,她自然会想明白。”

“夫君,后宫不是外廷,不用动辄喊打喊杀。”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那就听娘子的吧,宫里的事儿都归你管,你觉得可以宽宥,那就宽宥吧。”

“谢陛下隆恩。”王夭灼露出了个笑容,也没多停留,就去了别苑。

冯保看皇后带着旨意来了,带着人离开了别苑。

“谢皇后千岁大恩。”冉蕙娘吓傻了,她跪在地上拼命的磕头,家宅不宁的脸庞上,写满了惊惧。

“起来吧。”王夭灼看着冉蕙娘叹了口气说道:“你若是觉得我对你有恩,以后就把那点心思收一收,最起码,别让陛下看出来。”

“国事繁重,你要体谅陛下难处,南衙选贡案闹得这么凶、这么大,这个时候,闹腾起来,不是给陛下添堵吗?陛下难免会多想,莫不是这些逆党,把手伸到了这六宫之中?”

“你那些不满都写脸上了,小黄门都看得出来。”

王夭灼真的不怕冉蕙娘争宠,因为冉蕙娘心里有陛下,但并不多,远不如她王夭灼满心满念全是陛下。

选贡案闹得正凶,皇帝的心思都在外廷,冉蕙娘南巡路上的争宠,完全是给皇帝添堵,但冉蕙娘觉得扈从南巡是个好机会。

还问外廷发生了什么事?这太犯忌讳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她冉蕙娘的心思,都不完全在皇帝身上,皇帝怎么可能完全信任她冉蕙娘?

“皇后千岁大恩,妹妹铭记在心,今日没有皇后千岁求情,妹妹已然生机断绝。”冉蕙娘又不是傻子,皇帝的态度实在是再明确不过了。

冉蕙娘悔不当初,她其实见了朱轩嫦的表现,就已经弄清楚自己的身份了,就是没了王皇后,皇后的位置也落不到她的头上。

“我救了你,是看在孩子的面子上,做事之前,也多想想孩子以后怎么办,你若是北归死于路途,二皇子和五皇子又怎么活下去?”王夭灼站了起来,又点了一句,准备离开。

“是,谢皇后千岁。”冉蕙娘一直没起来,她有点腿软,是真的吓住了,她又不是那些死不悔改的贱儒。

王夭灼走出别苑之前,忽然回头说道:“等过几天,夫君气消了,安排你侍寝,你好生伺候。”

“谢皇后千岁!”冉蕙娘闻言大喜过望,又磕了两个头,送走了王皇后。

王夭灼不光是在救冉蕙娘,还在救二皇子和五皇子,这都是陛下的孩子,冉蕙娘死了,这俩孩子,怕也是命不久矣了。

宫人最擅长见碟下菜,哪怕是贵为皇子,一旦失宠,也是被欺辱的命。

朱翊钧次日接见了扬州知府,准备继续南下前往南京,但是路线上,皇帝和臣子起了争执。

张居正为首的内阁,坚决要求皇帝陛下前往松江府,而后南下浙江,视察还田情况,最后再到南衙,理由非常简单而且充分。

到那时候,南衙选贡案已经办完了,皇帝到地方,下道圣旨安定下人心,选贡案就可以结束了。

朱翊钧不认可这种逃避的做法,人是他要杀的,不能让张诚、骆秉良、王希元扛这个锅,他们压根就扛不动。

在经过了半日的交流之后,皇帝的车驾向着南衙而去,张居正终究是没能拗的过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