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15章 说服张居正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15章 说服张居正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魏恽听到苏泽的语气严肃起来,于是正色说道:“苏中郎请讲。”

苏泽说道:

“本官准备向张阁老进言,在户部设立一个专司顺天府商税的机构。”

苏泽说到这里,其实意思也很明显了,就是询问魏恽对这个职位有没有兴趣。

魏恽果然心动了。

魏恽就是那种典型的有能力但是没学历的官员。

魏恽的进士名次低,是一步步才坐到户部主事的位置上的。

但是在这样的位置上,想要更进一步就难了。

一般也只有谋求外任,在外任的时候干出成绩来,才可能突破限制,进入中级官员的限制。

但是外任的风险也很大,且不说外任的职位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到任能不能做出成绩也难说,如果遭遇上天灾**,甚至可能会因此受罚,那这辈子就别想回京师了。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官员宁可不升迁也要赖在京师。

苏泽认可魏恽的能力,所以开出了自己的条件。

这个新部门大概也就是个临时部门,挂在户部某个清吏司下,但是苏泽是推荐魏恽去做主官。

这个给顺天府征收商税的部门如果真的出成绩了,那这一切就是魏恽的功劳,他就可以因此获得升迁了。

留在京师还挂在户部,做得又是和以前差不多的财税工作,魏恽自然动心。

“苏中郎有所差遣,魏某自当从命。”

苏泽点点头,接着就离开山东清吏司,向着张居正的公房走去。

——

皇帝亲自证明了张居正的儿子没有舞弊后,然后下旨抚慰张居正,张居正就立刻返回了朝堂。

张居正返回朝堂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清理丁靖轩。

以张居正在户部的掌控力,很快就查清了丁靖轩的问题,接着就有张居正麾下的言官出手。

但是张居正也没想到,这丁靖轩的胆子竟然这么大,连皇帝的金花银都敢贪。

而另外让他头疼的,是自己执掌的户部竟然有这么大的蠹虫。

这是要比丁靖轩是高拱的人,更让张居正头疼的事情。

没办法,大明的财政实在是太混乱了。

张居正也感受到紧迫感,以及苏泽请求编修大明会计录的先见之明。

要进行财政改革,必然要理清楚账本,如今大明财政这笔糊涂账,不知道多少丁靖轩这样的硕鼠寄生其上,贪墨了多少民脂民膏。

所以张居正没有立刻回到内阁上班,而是返回户部主持起了会计录的编修工作。

听说苏泽求见,张居正还是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在公房接见了苏泽。

张居正放下了苏泽草拟的奏疏,看向苏泽问道:

“你师相怎么看?”

张居正看着苏泽,不知不觉中,苏泽已经成为他和高拱之间联络的纽带。

特别是这一次丁靖轩的事情过后,张居正拔出高拱安插在户部的人,这一次高拱也没有落井下石。

可是下一次呢?

也许这一次高拱没有动手,只是觉得不能扳倒自己呢?

官场就是一个黑暗森林,怀疑的种子只会越来越大。

如果是自己,有一个赶走高拱的机会,自己会放弃吗?

而身为阁老,除了公务上的沟通外,私下也不会有什么交心谈话的。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苏泽的分量了。

他的能力有目共睹,这是从皇帝到百官都认可的事情。

作为高拱的弟子中最耀眼的存在,高拱也不会用苏泽来做陷阱。

政治构陷用的都是小角色,谁会用自己派系未来之星来火并啊。

所以张居正也不用担心苏泽在吏科试上挖坑害自己。

当然这也是苏泽的人设起了作用,他虽然是高拱的弟子,却立的是孤臣的人设,并不是事事屈从高拱,很多国策也都是他自己主张推动的。

张居正突然发现,怎么苏泽好像也是阁老了?

压下这些杂乱的心思,张居正仔细思考起这个吏科试的事情。

“商税怎么收?”

商税也是张居正头疼的事情,自从苏泽在灵济宫大会提出商税后,民间对这件事也很有议论,内阁和户部拿出的暂时方案,是对进出港口的海商征收市舶税。

市舶税对百姓影响不大,征收对象都是从事海商贸易的商人。

但是市舶税是进皇帝内帑的,户部能够获利的部分,就是在登莱铸币所铸币的火耗收入。

当然,这笔费用也是很多的,特别是市舶税必须要征收银元,让登莱铸币所的两座工坊都日夜不停的工作,铸造了大量的银元和黄铜币。

但是按照苏泽的理论,商人可不仅仅是海商,其他商人也是要收税的。

苏泽说道:

“对于坐商,还是应该定额。”

“定额?”

苏泽说道:

“根据行业不同,商铺面积不同,核定每月的商税。”

张居正立刻理解了苏泽的意思。

其实任何国家最早的商税,都是定额税。

在苏泽穿越前,对于没有建账能力的个体工商户,税局也都是定额征收的。

苏泽当然知道更先进的征收方式,可是大明也要有这个条件啊。

定额已经是能够想到最好的办法了,虽然定额征收其中也有大量的**和利益寻租,也存在不少避税的空间,但是目前来说,能将商税征上来比什么都强。

张居正点头,苏泽提出了办法,接下来各行业的税率怎么定,就是户部的事情了。

“只对坐商征税,会不会不公平?”

苏泽说道:

“对于行商,应该比照钞关税,在通过顺天府的要道出入口,对货物按比征税。”

钞关税,是大明征收的一种过路税。

钞关设置在漕运的重要节点上,对于过往的商船征税。

张居正觉得苏泽能想到钞关税并不意外,因为如今大明最大的钞关,就在苏州府的浒墅关。

浒墅关扼控太湖长江贸易,是全国钞关征税最多的。

当然,大明钞关收的税比例很少,就和船引一样,一般都是按照船的大小征收,一年钞关税收入也就是几十万两银子,这在大明财政收入中就是九牛一毛。

苏泽的想法和市舶税一样,从简陋的按照船大小征收,改为按照货物价值征收。

张居正低头思考起来,过了半天,张居正这才说道:

“看来还是要落在吏治上了。”

张居正也明白了苏泽为什么要推动这个吏科试了。

无论是钞关税,还是定额商税,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吏员的。

这些吏员还要能写能算,能向百姓宣读朝廷的政令,这要比如今衙门里工作的书手要求还高,书手只需要完成文字工作,并不对算学有要求。

张居正说道:“把你的想法都说出来,不要藏着掖着了。”

苏泽说道:

“首先是吏科试从顺天府的读书人中考试选取,一年两次。”

“难度要比县试低,但是要考简单的算学,类似宋代科举的明算科。”

“已经有秀才功名的,或者朝廷典史职位的,可以免试,但是和考过的生员一起,要在国子监下的吏科班学习半年。”

“这半年学习的主要是官府公文的相关知识,以及基础算学知识,等到半年后还有一场结业考试,通过就算是正式吏科生员,由吏部安排到顺天府下的各衙门任职。”

张居正赞同的点头,苏泽这一套方法很有他的作风,思虑周全,目光长远。

如果真的能实行,就能迅速拉起一支更专业的吏员队伍。

苏泽又说道:

“吏员也分为六等,俸禄依次递增。”

“三年一勘,和朝廷考课一样,下等申饬罚俸,中等则按例升等,上等则超品升等,越级提拔一次。”

苏泽吸了一口气说道:

“吏员升至一等,经过由上官出具考状,经由吏部和六科都察院勘核后,可列入流内为官。”

这些都是苏泽没有写进奏疏的内容。

之所以没有写进奏疏,自然是这一条的阻力太大,苏泽现在的威望点,没有把握强行通过。

张居正问道:

“你师相也同意这些?”

苏泽摇头说道:

“张阁老,这些话下官还没有和师相说过。”

紧接着苏泽又补道:

“下官也没有和其他人说过。”

张居正用审视的目光看着苏泽,过了好半天他才移开目光,但是苏泽看到他嘴角似乎微微翘起。

张居正说道:

“你谨慎是对的,官吏殊途乃是祖制,你知道这个构想说出去,多少士大夫要反。”

苏泽无奈的说道:

“张阁老,您也知道这不过是给吏员一个指望罢了。”

张居正点头,苏泽将吏员分为六等,三年一升迁,就算是干得好也只能越级一次。

那就是最能干的吏员,也要干满三任,也就是九年才能从吏员转入官途。

如果每次都只能得到中等的考核结果,那就要干满六任,也就是十八年才有机会。

而科举只要举人就可以入仕,转任一两次也就能获得官员身份了。

正如苏泽所说的那样,这不过是给吏员一个奔头罢了。

这其实就和后世很多基层的科员一样,其实大家都知道这辈子没有什么升迁的机会了,但是好歹名义上大家都有上升通道。

有了上升通道,不仅仅意味着个人前途,也意味着官和吏之间的天堑被打破了。

那一些吏员就会用官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一旦这些新吏开始这么转变,那民间对他们的评价也会变化。

没有谁是要天生做卑贱之人的,大部分人就算是做坏人,也很难心安理得的,想要做彻彻底底的坏人,那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天赋异禀。

吏员如果有稳定的饭碗,有晋升的途径,还有令人尊重,至少是不被唾弃的民间评价。

那大部分人也都会谨守本分,不会做出大奸大恶的事情来。

只要这些新吏能够基本称职,那商税说不定还真的能收上来。

张居正看向苏泽的眼神更热切起来。

张居正是有变法志向的。

而且比起大部分文官的节流主张,张居正是主张开源的。

朝廷要做事,总是要花钱的。

没有钱袋子在手,什么事情都办不成,这是张居正很早就明白的道理。

张居正也不反对征收商税,苏泽的四民道德论也说明了,商人要提升社会地位,改善社会偏见,那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

顺天府附近商业发达,商人交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苏泽之所以选择顺天府,也是因为这里的读书人多,有机会拉起一支新吏队伍来。

或许还真的可行?

张居正说道:

“吏科试可以先搞起来,但是吏员转任官途,先不要说。”

苏泽点头,这是改革中最具争议的地方,确实没有必要在一开始就抛出来。

“半年时间太长,第一批吏员给你三个月时间,能粗通朝廷法令,能写能算就行,剩下的等到冬闲的时候再培训就是了。”

苏泽也觉得张居正这个办法妥当,这不就是前世的“初任培训”加上“日常轮训”吗?

三个月打基础,等工作一段时间再集中培训业务,这样似乎效率更高。

不愧是张居正啊。

张居正又说道:

“第一批培养吏员的银子,首批吏员的半年俸禄,户部出了。”

苏泽大喜,他来找张居正就是为了这笔启动资金的。

无论他吹的天花乱坠,举办吏科试和培训吏员都是要花银子的。

没有这笔银子,新吏就培养不起来,也就收不上来商税。

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必须要先讨到一笔启动资金,才能循环跑下去。

张居正又说道:“但是本官也是有条件的,如果半年后顺天府商税还征不上来,户部就不出这笔银子了。”

苏泽点头说道:“下官愿意立军令状,就以半年为限。”

张居正满意的点头,苏泽又趁机说道:

“张阁老,下官建议在山东清吏司下设商税局,专门负责顺天府的商税。”

张居正点点头,商税确实需要一个专门的负责机构,他说道:

“那你以为,谁适合出任这个商税局的主司。”

“下官推荐山东司主事魏恽。”

“可。”

从户部出来,苏泽神清气爽,吏科试的环节都已经打通,接下来就是上书了!

《请开吏科试选才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