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92章 再用【事后画册】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92章 再用【事后画册】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苏泽止住两人说道:

“让我猜猜,都察院又盯着太子,说太子给贵妃准备寿礼铺张浪费,不合礼制了?”

沈藻和王任重对视了一眼,点头说道:

“子霖兄是怎么知道的?这只是都察院内的串联,还没写成奏疏呈上去。”

苏泽扶着额头说道:

“不就是这些话术吗?有没有什么比较有新意的罪名?”

沈藻想了想说道:

“除了说太子的礼物太贵重之外,还有不敬嫡母。”

这下子苏泽抬起头,只能说这帮言官太会了。

朱翊钧是李贵妃之子,但是隆庆皇帝是有皇后的。

法理上,朱翊钧的嫡母是隆庆的陈皇后。

正常的情况下,朱翊钧作为皇帝的第一个儿子,应该是养在嫡母,也就是陈皇后宫里的。

这就和大户人家的正妻生不出孩子,小妾生下来的孩子要交给正妻养。

但是皇室毕竟和普通人家不同,隆庆宠爱李贵妃,所以将朱翊钧的抚养权交给李贵妃。

李贵妃是小胖钧的生母,又是李贵妃养大的,自然对李贵妃最亲近。

不敬嫡母,这是个很严重的罪名,但这一次言官的角度刁钻,偏偏很致命。

嫡母陈皇后的寿辰你没有送礼,庶母李贵妃的寿辰大操大办,这自然是不孝。

再引申一点,这是不是皇帝要废掉陈皇后,让李贵妃做皇后?

苏泽听完这些,生气的说道:

“这些言官,是要离间天家感情吗!?”

沈藻和王任重低下头,他们也是言官,不理解这帮都察院的言官为什么天天没事干,就要盯着这些事情。

苏泽逐渐冷静下来,他又问道:

“带头上书的是哪些人?”

沈藻说道:

“领头的是五门巡城御史陈景。”

五门巡城御史?

这是负责京师治安的御史,手下掌控着巡捕营,在御史中也是极有分量的人。

太子也在京师城内,这确实也算是他的职责范围吧?姑且算是吧。

可一个御史,为什么要弹劾太子?

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

虽然说大明有言官讨廷仗的说法,但是隆庆皇帝只有朱翊钧这么一个儿子,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朱翊钧是要继承大统的。

得罪未来的皇帝?

当然,得罪皇帝也没什么,苏泽不也上疏得罪皇帝了。

但是总要有足够的动机,才值得这么做吧?

苏泽对沈藻和王任重说道:“这巡城御史陈景,为什么要弹劾太子?这对他有什么好处吗?”

都是自己人,苏泽问的直白。

王任重想了想说道:

“子霖兄,这也是院内的传闻。”

“请说。”

“那巡城御史陈景已经快五十了,子弟也不成器,巡捕营就说他和京师商人过从甚密。”

苏泽一下子就明白了。

六科和都察院位卑权重,国初的时候就有人一辈子不愿意升迁,留在都察院内做御史的例子。

这些资深御史能量极大,甚至能干扰朝局。

于是从成化年开始,就规定普通的御史年龄上限就是五十岁,超过五十岁如果不得升迁,就要调离都察院。

苏泽看来,这就是大明特色的非升即走。

五门巡城御史,是要经常和京师城内的人打交道的。

这陈景快要五十岁了,短时间内升迁无望,马上就要调离都察院了。

他和城内的商人交往,而太子朱翊钧的商铺生意这么好,自然引起了很多商人的眼红。

商人自然不敢和太子正面对抗,于是贿赂陈景,这似乎也是非常可信的猜想。

“这不敬嫡母,也是陈景想出来的?”

王任重点头。

看来这件事是陈景主谋无误。

苏泽站起身来说道:

“两位兄台先回都察院打探消息,我这就去东宫。”

说完这些,苏泽匆匆离开报馆,向着东宫而去。

——

东宫。

小胖钧最近有些无聊。

黄骥已经不怎么来东宫,日常都泡在太史局里。

剩下的东宫讲官中,除了申时行的讲课稍微有趣一点外,剩余的都远比黄骥还枯燥。

唯一的好处是苏泽返回东宫,前几天排了一次日讲。

另外一件事,就是京师的经营游戏他玩腻了。

业务铺开后,京师的店铺营业额增长,不过就是一个数字了。

新增加的白糖业务,在简单布局后,利润也趋于稳定。

蜂窝煤、棉籽皂、酱油的销量更是如此,每个月趴在账上的钱都差不多。

七八岁的孩子,本来就没办法在一件事上投入太久的专注力,这个“大富翁”游戏能让朱翊钧玩这么久,那都要归功于这个时代实在太缺乏儿童娱乐了。

唯一还能让朱翊钧有兴趣的,就是莱州的“海商游戏”了。

但是莱州距离京师太远,又少了些实时操纵的快乐。

百戏会过后,又失去了最大的赚钱目标。

朱翊钧玩腻了。

张宏走入东宫明伦堂,对着朱翊钧说道:“苏翰林来了。”

“快宣!”

听说苏泽请见,朱翊钧来了精神,立刻急召苏泽。

见到朱翊钧,苏泽行礼完毕,张了张嘴没有吐字。

朱翊钧也有了眼力劲儿,立刻让张宏屏退左右。

整个明伦堂内,就剩下朱翊钧、苏泽和张宏,就在张宏也准备退出去的时候,苏泽说道:

“殿下,请张公公也留下来听一听吧。”

张宏意外的看向苏泽,文官素来看不起太监,苏泽就算是对太监们客气一点,但他毕竟是文官,张宏还是很注意分寸的。

但是苏泽却说道:

“张公公日后要入司礼监的,这些事情早晚要遇到的。”

听到这句话,张宏的脑子嗡嗡嗡的。

更重要的是,太子朱翊钧没有反驳苏泽的话。

张宏显然明白苏泽的意思,而太子也默许了苏泽的话。

张宏此时对苏泽充满了感激,从这句话开始,张宏就从服侍太子起居的太监,成了太子的心腹大伴了。

苏泽简单的将自己听到的消息说了一遍,听完之后朱翊钧的脸也白了。

不敬嫡母这个罪名不小,父皇母妃一定会动怒,说不定又要喊去翊坤宫罚跪。

不对,这一次怕不是去翊坤宫罚跪那么简单,要去皇后娘娘的宫中罚跪。

苏泽继续说道:

“殿下,这些日子,东宫产业可有什么变化。”

朱翊钧想了想,又看向张宏。

这些日子,东宫产业的日常经营他都交给张宏,只有查账的时候朱翊钧才会过问。

张宏说道:

“铺子里的几种货物销量都稳定了,白糖只在东城西城的铺子里卖,我们的价格低于福清白糖,销量还算是不错,但是京师白糖本身就供不应求,福清白糖的价格也没有变化。”

苏泽微微点头,看来张宏确实是太子的心腹,而且他也是个细心的,还关注着福清白糖的价格。

既然白糖价格没有波动,那新制白糖并没有冲击到京师的糖商。

交趾糖的供应还不稳定,就这么一座糖坊产量也有限,还没能到引起京师糖价变化的地步。

但是苏泽知道,这个变化很快会来到。

国舅李文全,已经开始组织澎湖商屯了。

蔗糖这东西,规模化供应起来是非常恐怖的。

历史上的英国,只用了短短三十年,就是让蔗糖从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变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接着又用了三十年,让蔗糖成了工厂里最穷苦劳工在茶歇时候的慰藉。

而且比起英国在满世界找适合蔗糖的殖民地,大明周围适合种植蔗糖的地方可是近多了。

澎湖、吕宋、交趾,以及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群岛的大片区域。

这些都是蔗糖的高质量产区,运回大明也非常的方便。

苏泽将思绪拉回来,张宏又说道:

“最近殿下又进了一些米来卖,但是亏了。”

“亏了?”

张宏说道:

“前阵子京师的粮价降了,殿下觉得有利可图,就让店铺进了一些粮食,可没想到粮价还在一路降,殿下最后清空了这批粮食,最后还赔了点银元。”

苏泽似乎瞥见了什么联系,但是又有些抓不住,他看向张宏继续问道:

“除此之外,店铺没遇到其他事情了吧?”

张宏点点头笑着说道:

“这些可都是东宫的店铺,谁敢造次。”

苏泽想了想说道:

“殿下,都察院还没有上奏,这事情还没到那一步。”

“且让臣去调查一下,知道这幕后主使,再想办法。”

朱翊钧感动的说道:

“那就有劳苏师傅了!”

东宫这么多的讲官中,真正帮着自己着想的,也就是只有苏泽和黄骥两人了。

这也是两人有别于其他讲官,在太子心中拥有不同位置的原因。

苏泽看向朱翊钧,又安抚了两句,他没有返回东宫的公房,而是直接回到家中。

这些日子苏泽上衙比较随意,赵令娴也没有多想,只是送上了解暑的莲子汤。

苏泽坐在书房中,拿出了那份【事后画册】。

他画册上写下了“都察院弹劾太子事件经过”这几个字。

紧接着苏泽合上了画册,等他再打开画册时候,一张类似于《清明上河图》样子的大幅群相画卷出现在他的面前。

首先是一名身穿官袍在中老年官员,他正在一群人中喝酒。

这群人都是身着绸缎,但是在腰间扎着一块麻布,这打扮一看就是京师的商人。

这名官员应该就是五门巡城御史陈景了,下一张图是陈景在书房奋笔疾书,接着又来到都察院召集御史们上书的场景。

这段内容是苏泽已经预见到的,他看向另外的一段。

从第一幅图开始往下,接着是陈景离席后,这群商人继续喝酒的场景。

接着场景换到了一间账房内,还是这群商人坐在圆桌上,为首的商人是个圆脸的矮胖商人,他手里拿着算盘正在盘算着什么。

而这个账房的窗户外,可以看到堆积的粮袋,这应该是一家粮食商行。

苏泽紧接着又看到一个场景,刚刚那个商人来到城外的田间,他身后的家丁拿着木棒,正在雨夜中,破坏庄稼?

然后是有人在村中的市集散步消息,紧接着就是村民向京师城内逃难。

最后一个场景还是刚刚商人开会的账房,众人拿着报纸大小,账房中都堆满了粮袋。

苏泽思考了一下,似乎摸清了事情的脉络。

这些商人应该是京师的粮商。

前些日子的大雨,给京师附近造成了灾情,但是灾情似乎并不严重,是这些粮商偷偷破坏的庄稼。

然后粮商雇人散布灾情的消息,让城外百姓入城避灾。

而这些商人已经囤积好了粮食,就等着用灾荒的消息来囤积居奇?

苏泽突然想起了今天罗万化在报馆的话,顺天府请求赈灾,但是户部认为京师城外的灾情并不严重,拒绝开仓放粮。

再想到城北粮食价格上涨,城内涌入灾民肯定会引起城内百姓恐慌的,百姓抢购粮食必然会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好家伙。

苏泽倒吸一口气。

他似乎明白了这些粮食商人的意图。

京师的粮商怕是早已经结成一个同盟,共同操纵粮食的价格。

前些日子太子涉及粮食生意,应该被这些粮商压价挤出去的。

但是他们害怕东宫继续参与粮食买卖,他们毕竟只是粮商,不可能让太子也和他们一起操纵粮价。

所以这一次御史陈景对太子的弹劾,目标就是让皇帝收回东宫的产业。

好家伙,如此复杂的算计,如果不是【事后画册】,苏泽根本不可能明白这些人的打算。

这大概也是这些商人,胆敢谋算未来储君的底气。

利用报纸舆论操纵粮食价格,这些不法奸商的进化速度甚至要比苏泽想的还要快。

果然,任何时代都有“聪明人”,新出现的工具同样也会被敌人利用。

甚至《乐府新报》也成了这帮人利用的工具。

苏泽站起来,他想起今日罗万化的吩咐,连忙向屋外走去。

如果报纸渲染了城外灾情,那会继续加大城内百姓的恐慌,粮食价格就会进一步的上涨。

苏泽去了报馆,阻止了罗万化刊登城外灾情的报道,又前往户部核实了京师城外遭灾的情况。

果不其然,京畿地区遭灾的只有少数地区,所谓逃荒灾民也没有坊间传闻那么多,所以户部才不愿意放粮赈灾的。

苏泽再次来到东宫,他见到朱翊钧后,对着小胖钧说道:

“殿下,臣有一个新游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