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85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85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刑部侍郎李一元自从离开了通政司,感觉整个人生都海阔天空起来。

刑部尚书毛凯,性格上和首辅李春芳很像,对于刑部的部务很少插手,最近毛尚书也学着李首辅告病在家,李一元就成了事实上的刑部一把手。

而李一元其实也对刑部的事务不太上心,但是刑部运行自有定制,他这个侍郎只需要在大方向上为刑部争取利益就行了。

而刑部的事务又相对封闭,国朝自太祖订立《大明律》后,基本上也没怎么折腾过,所以只要没有大案要案,刑部的日子还是很清闲的。

李一元每次坐在自己的公堂内,回想起当年在通政司的日子,特别是再也不用面对苏泽的奏疏,都快要舒服的轻哼起来。

今天李一元按时来到刑部,照例查看了刑部各司的公文,简单处理了一下就放下笔,刚刚准备翻开《乐府新报》,就听到手下官员通报,通政副使杨思忠来了。

李一元有些奇怪。

自从自己不让杨思忠辞官,但是自己又跑了以后,两人的关系日益冷淡,已经到了基本上不来往的地步。

李一元其实对这老下属也是有所愧疚的,自己留了一个火坑给杨思忠。

可好不容易能有一个离开通政司的机会,李一元也不可能放弃,而杨思忠业务熟练,是顶替自己的最好人手,所以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了。

今天杨思忠上门,李一元还以为他是要来修复和自己的关系,于是亲自领着官员来到刑部衙门前迎接。

“孝夫兄,今日通政司得闲?让你驾临刑部?”

刚说完这句话,李一元就知道自己失言了。

这话怎么听起来就这么嘲讽呢?

李一元暗暗反省,自从离开了通政司自己为官的谨慎都丢了,他连忙找补说道:

“孝夫兄,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通政司事关朝廷机要,什么事情需要你这个正印官亲自来刑部的,让手下通传不就行了。”

李一元虽然往回找补,但是杨思忠的脸色更难看了。

李一元干脆闭上嘴,看样子杨思忠不是来修复关系的了。

杨思忠不冷不热的说道:“李侍郎,本官来刑部是为了公务。”

看到杨思忠这幅公事公办的样子,李一元心中涌起了不祥预感。

果不其然,杨思忠道:

“圣上有旨!”

李一元连忙让手下官员请出香案,又将刑部内的各司郎中都喊出来,在刑部公堂前迎接圣旨。

等到杨思忠念完了圣旨,李一元的脸都白了。

什么叫民律?

什么叫让刑部详议,拿出法司改制的章程?

李一元的脑袋如同浆糊一样,杨思忠再也遮掩不住嘴角的笑意,对着李一元和刑部众官员说道:

“此事皆源于苏子霖的奏疏,他的奏疏本官就不读了,请李侍郎和诸位大人自己看吧。”

说完这些,杨思忠留下了苏泽的奏疏,潇洒的扬长而去。

李一元听到苏泽这个名字,应激的颤抖了一下,他连忙拿起苏泽的奏疏,当看完了奏疏之后,他两眼一黑,被身后的官员扶住。

几名刑部郎中拿过奏疏,看完之后更是面面相觑。

修律?

有上进心的官员,当然激动不已。

但是更多的官员也和李一元那样忧心忡忡,修订律法可是大事,而且按照苏泽的奏疏,要将原本《大明律》中的刑事重罪和民事诉讼分开,又要结合当今遇到的新问题,修订一部民法典,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

这样一来,接下来几年时间,刑部估计都不得清闲了。

李一元终于恢复过来,他拿起奏疏又读了两遍,又看到圣旨御批和高张两位阁老的票拟,他很清楚这趟差使是逃不掉了,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

——

史馆中,罗万化拿着苏泽的奏疏,向苏泽询问奏疏上的几条政策。

罗万化准备在《乐府新报》上开辟一个新的栏目,专门采访相应的官员,在报纸上解释这些朝廷政策的意图。

罗万化第一个采访目标就是苏泽,而选题自然是苏泽这份搅动刑部诸法司的上书。

“子霖兄,既然原本《大明律》就有刑律是民律,为何要分开?”

苏泽说道:“民律要独列于刑律,就是为了轻刑。”

“轻刑?”

苏泽解释说道:“地方衙门在办案的时候,遇到一些案件,就会用重刑压制诉讼双方。”

看到罗万化还是不懂,苏泽说道:“就比如张三向李四借钱不还,原本是借债纠纷,闹到地方衙门后,衙门先以诓骗财物将张三羁押。”

“张三使人疏通关系,衙门再用诬告一罪将李四抓进大牢。”

“张三李四受尽了牢狱之苦,最后案子也不了了之。”

罗万化听完了苏泽的话,他虽然没在地方上任职过,但是对地方衙门的黑暗还是有所耳闻的,赞同的点头。

苏泽说道:“刑民分律后,日后张三就去民案司状告李四,这案件就只是民律案件。”

“民案司不设监牢,堂上审结,这样民间之讼有处伸冤,又不至于因为诉讼家破人亡。”

罗万化连忙记录下来。

民法典的最大作用,就是将一些民事纠纷轻罪化或者去罪化,从而给诉讼双方一个解决争议的地方。

历史上的民法典,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这个时代的中外法庭,上庭都是要去掉半条命的。

西方等到了《拿破仑法典》出现后,民法和刑法分开,打民事官司才不是过鬼门关,司法在经济活动中的仲裁作用发挥作用,反过来推动经济发展。

说白了,镇抚司改制不在于法条细则,而是要设立一个轻罪法庭,将日常的轻罪和重罪区分开。

当然,苏泽也知道律法也不是完美的,他也不觉得由人制定的法律有什么神圣性。

法律就是解决社会争议的工具,公平只不过是副产物罢了。

刀笔吏要害人,自然还有种种手段。

但是好歹将司法权力限制住,不要变成清末那样,打官司吃了原告吃被告,衙役用官司来诬陷敲诈百姓,社会经济才能发展。

民刑分开后,再通过修改具体的法律条文,来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

罗万化又和苏泽的采访写下来,交给苏泽审阅后,夹着稿子向印书坊走去。

苏泽看着系统几天前弹出的报告。

——【模拟开始】——

一天后,《议养象所改制及镇抚司职司疏》送到内阁,高拱、张居正极力赞同,奏疏被送到皇宫。

隆庆皇帝同意了你奏疏对养象所的改制措施,对镇抚司的改革犹豫不决。

皇帝将你的奏疏交给刑部公议,刑部侍郎李一元反对修律,修律之事不了了之。

——【模拟结束】——

【是否花费100点威望点,保证奏疏全部执行?】

苏泽当然选择了是,强行执行了全部的奏疏内容。

今天系统弹出了结算报告。

【使用100点威望值,强行通过奏疏。】

【镇抚司改制后,新设立的民案司大体公正的处理了京师的经济纠纷,促进了经济发展,京师的经济活动更加的活跃。】

【一年后,刑部侍郎李一元带领刑部官员,《大明民律》修订完成,世界第一部民法典诞生在大明。】

【印花钱的收入越来越高,补充了国家财政。】

【大明国祚 5】

【剩余威望值:16点。】

国祚 5!

李一元仅仅用一年时间,就将这《大明民律》修成了?

苏泽没想到那个看起来唯唯诺诺的前任通政使,竟然有这份能力?

大明真是埋没人才啊!

这么艰巨的任务,老李一年就完成了,等《大明民律》修完之后,可不能浪费这等人才,要再弄点法律上的工作让他干干。

暗暗记下这点后,苏泽又叹了一口气,不情愿的向着户部走去。

苏泽刚刚在山东清吏司的正堂坐下,主事魏恽就拿着厚厚的账册过来说道:

“员外郎,这是莱州盐所上月的账簿,盐运司牒呈我司,请示余盐怎么处理?”

苏泽不由的头疼起来,户部十三清吏司,分管各省的事务,但是往上却没有协调部门。

山东的盐产多了,要调运其他省份,苏泽就要和其他清吏司的主官商议。

更麻烦的是,凡是涉及到这种跨省的事务,做账都十分的麻烦。

没办法,大明的财政就是这样的一笔糊涂账。

简单的说,大明根本就没有一个全国性的财政部门,户部虽然掌管全国财计,但其实还是十三清吏司分掌。

比如山东一个卫所需要粮食,那就由山东周围一个县负责这个卫所的俸饷,每年这个县收来的粮食,都要由这个县负责运送到这个卫所。

卫所查收粮食后,上报山东清吏司,就算是交割完毕了。

可除了户部之外,大明还有很多部门可以征税,比如群牧监的“马钱”,工部征收的“木料钱”,这些账也都是不经过户部的。

由于没有一个统收统支的财政部门,地方财政十分的混乱,中枢财政也是一笔糊涂账。

大明这套财政体系,甚至比唐宋还要落后,唐宋就已经知道在宰相下设立三司使,统筹全国的财政工作。

更要命的是,十三清吏司还有大明特色的制衡机制。

比如苏泽负责的山东清吏司,就要负责天下盐课,但是其他省的盐所账目,需要由其他清吏司汇报给山东司。

而山东司要给天下盐所下达命令,也要挨个通知协调辖区内有盐所的清吏司。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设定,那就要问明太祖朱元璋了。

混乱的清况一直到了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后,用白银取代实物税收,这笔账才算清楚。

苏泽也明白了,为什么张居正非要他来做这个山东清吏司员外郎。

户部这种体制,想要办成事情,就必须要主官特别有能力。

也只有苏泽这样的人出面,其他清吏司才会密切配合,不敢搪塞推诿。

如果是主事魏恽出面,怕是连账册都要不到。

苏泽不得不从两日来一天户部,改成了三天来两天户部办公,才能堪堪处理山东司的事务。

不过这段时间,苏泽对于大明户部的事务也上手飞快,他也逐渐对十三清吏司的运行体制有了更深的理解。

就这样一直忙碌到了六月二十日,苏泽赫然发现中旬都过去了,他才算是理顺了山东司的公务。

明日就是旬末休沐的日子,苏泽连忙收拾东西返回家里。

苏泽刚回府就见到了门口停着的车马,向门前迎接的小厮问道:

“府上有客人?”

小厮连忙说道:

“老爷,是沈府杜娘子来拜会大娘子的。”

苏泽才想起来,沈一贯出使草原后,留下妻子杜氏和儿子沈泰鸿留在京师。

还是妻子心细,经常邀请杜氏上门做客。

等苏泽进府后,仆役已经通知了后宅,杜氏带着儿子沈泰鸿恭敬的向苏泽行礼。

“苏叔父。”

沈泰鸿今年十三岁,在读书上非常有天分,已经准备参加今年的顺天府乡试了。

苏沈两家已经是通家之好了,苏泽也喜欢聪明伶俐的沈泰鸿,将他当做自家子侄,于是又问了一下他的学业,这才满意的说道:

“嫂嫂,泰鸿今年参加顺天府乡试,一定能中举!”

杜氏的脸上却带着忧色说道:

“小叔,坊间都说你今年要出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泰鸿今年参加顺天府乡试,若是中举,怕是要惹非议,所以我今日来府上,就是想和小叔商议,今年泰鸿就不要参加顺天府乡试了。”

苏泽惊讶的看着杜氏,又看着一脸失落的沈泰鸿,苏泽立刻说道:“这怎么行!科举是读书人的大事,岂能因为这个耽误。”

“顺天府乡试主考官还未定下,嫂嫂还是让泰鸿好好温书,不要误了秋闱大事。”

送走了沈家母子后,赵令娴担忧的说道:

“杜姐姐其实是担心沈翰林。”

叹气沈一贯,苏泽也露出忧色,草原的情况复杂,就是有【飞鸽传书】通讯,苏泽也不能确保沈一贯的安全。

看到丈夫忧虑的样子,赵令娴岔开话题说道:

“夫君,我听杜姐姐说,城外养象所开放了,大夫也说我脉象稳固,明日休沐能不能过去看看?”

苏泽点头应下,赵令娴又说道:“顺道再去城外的白糖工坊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