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84章 请修民法典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84章 请修民法典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隆庆皇帝从冯保手里,接过了苏泽的奏疏。

《议养象所改制及镇抚司职司疏》?

隆庆皇帝的老习惯,遇到比较重要的奏疏,他都会先看完奏疏,最后再看阁老的票拟意见。

这是为了不被阁臣的意见牵着鼻子,先自己看奏疏了解具体情况。

隆庆皇帝打开奏疏,奏疏的前半段是讲的养象所的事情。

苏泽给皇帝的提议是开放养象所为皇家动物园,允许京师士庶百姓参加,用“捐银”方式来自筹资金。

“臣闻周文筑灵台而庶民子来,汉武开上林而百兽率舞。盖圣王御宇,必使珍禽异兽得洽天和,黎庶黔首共沐恩泽。”

看到这两句话,隆庆皇帝嘴角就露出笑容,无论是周文王还是汉武帝,都是千古明君。

如果是别人这么写也就算了,苏泽这一顿马屁下来,皇帝还是很受用的。

“今查养象所蓄象十二,麒麟一头,并骅骝、犀兕之属凡三十有奇,皆先代外藩贡瑞,实为太平之征。”

“今养象所占地廿顷,林泉幽胜,若仿灵台旧制,旬日一开,许京师父老携童稚入观。”

捐银助饷,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

捐银制度从唐宋就有了,唐宋也有用捐银开放皇家园林猎场的先例。

苏泽罗列了养象所的开销,每年光是饲养和人员费用,就差不多有六千两银子。

如果按照苏泽的办法,第一年就能节省下好几千两,隆庆皇帝本身就对于养象不上心,开放养象所也算是与民同乐了。

就在皇帝拿起御笔,准备批准这道奏疏的时候,他才发现奏疏还有后半段。

这一段是关于镇抚司的。

关系到镇抚司,隆庆皇帝坐正了身体。

锦衣卫镇抚司是一个特殊的机构,隆庆皇帝自己不爱用镇抚司,但是他的父皇就很爱用这个机构。

当年胡宗宪就是被抓入镇抚司大狱,在诏狱中自杀的。

王世贞的父亲也是被逮捕入镇抚司诏狱后死亡的。

嘉靖朝的大臣,听闻镇抚司诏狱色变。

隆庆皇帝比起他父皇,继位过程顺利,正统性很强,政治局面也比较稳定。

他在裕王府的时候,也饱受东厂和锦衣卫的监视,本性上也不喜欢这些特务机构。

继位后隆庆皇帝释放了诏狱中的政治犯,将镇抚司诏狱空了出来。

当然,皇帝自己不用,不代表皇帝就要废除镇抚司。

这就和军队一样,四方太平不代表就要马放南山,东厂和锦衣卫就是皇权的一部分。

但是看了苏泽的奏疏,隆庆皇帝的眉头皱起来。

苏泽的奏疏,并不是请求废除镇抚司。

如果是那样,皇帝直接就会驳回他的奏疏。

反复看完了苏泽的奏疏,隆庆皇帝明白他的意图,这是要改变镇抚司的职能?

不对,不仅仅是改变镇抚司的职能。

隆庆皇帝现在对苏泽的套路也已经很了解了,苏泽不仅仅是要改变镇抚司的职能,是要对整个大明的司法体系动手!

苏泽在奏疏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刑律和民律。

谋反大逆,杀人放火,作奸犯科,此等罪大恶极的案件,是朝廷需要立刻判决的,用来正视听清民风的,这类案件就是《尚书》中“明刑弼教”的刑律。

而民间私讼,产田纠纷,友邻不睦这类,户婚田土钱债诸事的案件,实际上并没有以上案件那么罪大恶极,所讼的也不过鸡毛蒜皮的小事,苏泽将其归于民律。

苏泽又讲,由于京师的民律诉讼太多,以至于顺天府的案件积压如山,很多严重的刑律案件都得不到及时审判。

而普通百姓之间的诉讼纠纷,官府也不由分说的将原告被告双方都抓入牢房,而百姓人家为了尽快把人从牢房中救出来,都要倾尽家财贿赂官员衙役。

还有一些地方官员,厌恶百姓诉讼,用“争讼”的罪名将原告被告不由分说逮捕入狱,完全不按照《大明律》宣判,肆意加重惩罚。

这样的结果是民间根本不相信官府,在一些地区宗族私刑泛滥,宗族外则用械斗来解决争端,官府都不敢插手。

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朝廷和官府的威信。

隆庆皇帝看到这里也重视起来,刑律之事确实不是小事情,苏泽说的这些情况,其实刑部官员也已经上书讲过。

但是刑部也没有好的办法。

国初的时候,民风相对淳朴,地广人稀,经济纠纷也不如现在多。

到了隆庆朝的时候,地方经济发展,户婚田土钱债诸事的诉讼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专门负责打官司的讼师,这让地方官府不堪重负。

有些地方争讼成风,还有讼棍怂恿百姓打官司,很多明代官员都认为争讼败坏民风。

可每次刑部也拿不出什么有效的意见。

而苏泽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对镇抚司进行改制,将一部分精通律法刑讯的锦衣卫独立出来,成立刑案司,专门督办京师的刑事案件。

如果遇到谋反杀人之类的大案,则由镇抚司的刑案司直接介入,用最快速度缉拿凶手,维持京师的治安稳定。

而另外一部分的镇抚司锦衣卫,则成立一个民案司,专门负责钱债诸事。

而剩下的户婚田土诸事,因为涉及到地方百姓,所以还交给顺天府来处理。

“如此则刑狱得速理,奸顽知震慑。昔汉宣帝置廷尉平,囚系益少;宋太宗设审刑院,囹圄常空。今以镇抚司改制,岁省冗费当以万计,而刑名清明,实乃裨益圣治之要务也。”

这部分的内容其实皇帝也没意见。

也如同苏泽奏疏所说的,这些在前朝也是有旧制的,镇抚司的职责中也有这些,让他们处理也是没问题的。

实在不行,还可以让刑部和大理寺介入嘛,三法司公推就是了。

但是最后这个在镇抚司专设民案司,负责民间的钱债诸事,就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出现过的先例了。

而这个民案司还没有成立,苏泽就已经给民案司找了两个支柱业务。

第一个是出售红契。

红契,是官府印刷的格式合同,民间遇到土地交易的时候,也怕后面的诉讼争议,所以官府会印刷一种官方的格式合同,因为是用红墨印刷,所以被称之为红契。

红契原本是免费领取的,后来土地流转增多,官府开始收取工本费。

但是胥吏看到了机会,胥吏会截留红契,然后再加价卖给百姓。

红契的价格飙升,普通百姓又舍不得再用红契去交易,而民间交易增多,导致土地的产权争议更多了。

苏泽提出,干脆不要再收什么工本费,而是由镇抚司民案司专门销售红契,一份红契是交易总价的千分之五。

交易后,红契一式三份,买家卖家和镇抚司都存档,日后卖出土地的纠纷,镇抚司直接调出红契存本,就可以直接处理了。

而另外一项业务,就是针对民间钱贷的。

民间钱贷纠纷,涉及到大宗买卖和借款的,也可以由镇抚司来发放红契,同样按照总额的千分之五抽取工本,也一样留存备查,日后遇到钱债纠纷,就可以拿出红契存本来处理了。

苏泽还建议以后镇抚司的红契,要专门雕版印花防伪,这笔工本费称之为印花钱,可以用来供应镇抚司的俸饷。

在这么长的奏疏最后,苏泽提了本奏疏最大的王炸。

请刑部将《大明律》中有关户婚田土钱债诸事的条例单独列出来,在这个基础上重修《大明民律》,用这部新的律令来指导有关民事案件的审判。

修律!

好家伙,苏泽在修史、修历之后,又给皇帝送上了一个修律的礼包。

修律是什么概念,勘定律法同样也是一个王朝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能修律的皇帝也都是能名垂千古的。

就算这个修律,只是对户婚田土钱债诸事修律,但是同样也是了不起的功绩。

而且按照苏泽的奏疏,这个修律确实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也是做了以后能利国利民的事情。

这时候隆庆皇帝才翻到奏疏的最前面,翻看阁老们的票拟意见。

李春芳告假,赵贞吉没有票拟,高拱和张居正对于苏泽这份奏疏有关修律的事情,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隆庆皇帝也动心了。

镇抚司每年的开销也不小,苏泽虽然在奏疏中说,贩卖红契的“印花钱”到底能收多少不好预测。

但是整个京师涉及到田产住宅的交易不少的,很多商人百姓其实也怕产权纠纷,就算是多花点钱,能有堂堂锦衣卫来见证,买卖双方都会安心不少。

高拱的票拟意见是:

“镇抚司分司刑民二律,宜敕刑部、都察院详议职司划分,务使诏狱虚设之弊得除,司法清明之效可期。该员以财计切入卫所积弊,老成谋国,伏乞圣裁。”

张居正的评价更高,“破立并举实裨新政,宜速颁敕谕施行。”

此外张居正还表示,印花钱直接入内帑,专门负责镇抚司的俸饷。

看完奏疏,隆庆皇帝还是有些犹豫。

他想了想,对冯保说道:“东厂怎么看?”

冯保在路上已经想好了对策,等到皇帝发问后,他装作思考了一下,这才说道:

“陛下,仆臣以为,苏翰林此疏极好。”

这下子隆庆皇帝惊讶了。

作为司礼监太监,太监最怕的就是被扣上“私通外朝”的帽子。

司礼监是皇帝的家仆,旗帜鲜明的和外朝大臣站在一起,那皇帝要怎么想?

冯保也是司礼监的老人了,是经历过嘉靖朝和裕王府残酷宫廷斗争上来的,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皇帝藏住了自己脸色,平静的问道:“那朕到是要听听你的高见了。”

皇帝这句话不阴不阳,让冯保猜不出皇帝的真实态度。

越是大人物,越不能冲动用事,越是不能让下级轻易的猜出自己的心事。

隆庆皇帝这态度,也是一种试探。

这一刻冯保已经有些后悔了,自己这么做终究还是犯忌讳了。

但是既然已经走了这条路,那就更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虽然冯保不清楚隆庆皇帝的真实态度,但是他还是选择继续走下去。

冯保说道:

“陛下,养象所和修律的事情仆臣不清楚,也不懂这些国家大事,但是就有一点,无论是养象所的捐银,还是镇抚司的印花钱,都能让锦衣卫多些进项。”

“这样一来,陛下再授锦衣卫的时候,外朝也没办法再议论了。”

冯保这回答十分的巧妙了。

他并不清楚隆庆皇帝是否赞成苏泽的政策,而且作为司礼监太监,他也不方便在这样的大政上表态,万一误判了皇帝的态度,那自己的前途就完蛋了。

冯保不讲其他的东西,就讲苏泽奏疏的好处,这些银钱收入能够减轻财政支出,还能增加内帑收入。

不用外朝的银子,日后皇帝再拿锦衣卫百户千户去封赏,外朝大臣也没有话说。

冯保站在皇帝内臣的位置上说这话,自然也没有任何问题。

至于这民律能不能修成,那就是外朝的事情了。

冯保说完之后,隆庆皇帝想起了上元灯会。

上元灯会内帑也出了钱,效果非常的好,而灯会结束那些外朝大臣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攻击皇帝铺张浪费,京师百姓都夸办得好,上元灯会有盛世气象。

后面的百戏会和灵济宫大会也都是这样,百戏会是太子用皇室闲置的铺子和内帑库存的旧物赚钱办的,开幕的效果极好,群臣和百姓都称赞太子的孝心。

而苏泽搞钱的本事皇帝也是知道的,如果真的能挣钱,那日后皇帝在封赏亲信亲戚,也不用再受外朝言官的唠叨了。

这么想来,修律反而都是附带的了。

隆庆皇帝下定了决心,他对着冯保说道:“下旨刑部,由刑部侍郎李一元,领着刑部官员议一下,这民律要怎么修,上本奏疏来。”

“养象所和镇抚司民案司可以先办起来,剩下的事情等法司详议之后,再厘定镇抚司刑案权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