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86章 甘蔗种植园的构想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86章 甘蔗种植园的构想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六月二十一日。

养象所开放的消息在京师传开后,不少百姓都涌向城外,想要看看这些难得一见的御象。

京师百姓在以前也能见到御象。

皇帝举行各种典仪的时候,都会拉着御象列队在城门口,但这种典礼都是守卫森严的,大家也只能远远看看热闹。

养象所开放,百姓可以近距离观看,养象所自然被挤爆了。

苏泽带着妻子,加上苏府随行的家丁,一行人来到养象所门前,看到长长的队伍,苏泽只能感慨京师的百姓消费能力还是相当可以的。

养象所的门票并不便宜,一个人就要一枚黄铜币,也就是十分之一的银元。

而且上次休沐的时候,很多百姓带来了各色钱币,为了鉴别各种碎银子和钱币的成色,售票就浪费了很多时间。

这一次养象所干脆规定,门票一律只收取黄铜币,其他钱币一概不收。

这政策一开始引起了百姓不满,但是大家很快也发现,黄铜币在京师市面上流通不少,钱币精美币值稳定,使用黄铜币似乎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

队伍虽然长,但是移动速度还是很快的,等到了苏泽前的时候,负责维持秩序的锦衣卫百户王三见到苏泽,连忙热情的冲出来。

王三这样的市井人物,讨好起人来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苏泽坚持要给门票钱,王三也没有继续拉扯,但是他立刻鞍前马后的充当解说,向苏泽一家介绍养象所的动物。

不得不说,王三的业务能力还是不错的。

他对于养象所的动物来历,生活习性都十分的了解,还能说上一两句市井风情的段子,引得赵令娴捂着嘴笑。

到了御象舍前,王三还拿来一些饲料,交给赵令娴亲自去喂象。

看到大象用鼻子卷起食物,慢悠悠的将食物塞进嘴里,赵令娴也发出惊喜的呼声,更是觉得大开眼界。

苏泽灵机一动说道:

“王百户,养象所可以准备些食物,让百姓出资助捐养象,出钱就能喂象一次,这也算是功德一件。”

大象自古就有祥瑞的名号,很多京师百姓来养象所看象,就和去寺院拜佛的想法差不多,都是讨一个吉利。

苏泽这个提议让王三眼前一亮,连忙说道:

“苏翰林真是我们养象所的财神爷!卑职这就去办!”

上旬末的养象所开放一日,赚的门票钱就足够养象所一个月的开销了。

这还是普通旬休,如果赶上了节假日,赚的银子就更多了。

快要离开养象所的时候,赵令娴看到了一块封锁起来的空地,疑惑的问道:

“这块空地是干什么的?”

“回大娘子的话,这是养马场,但是烈马容易伤人,所以就圈了起来。”

苏泽问道:“京师还有烈马吗?”

王三说道:

“原本是没有的,但是前阵子不是戚将军搜套大捷吗?向京师献马千匹,大部分送到了御马监,还有些养不下的就送来我们养象所。”

苏泽来了兴趣,又怕烈马惊到妻子,让仆役留下来陪同赵令娴,自己跟着王三走进马场。

这块马场占地不小,苏泽看到一群马正在马场上奔跑。

虽然只是远远看去,但是这些马成群的奔跑嘶鸣,一看就是好马。

特别是其中一匹公马最为雄壮,见到苏泽出现在马场边缘,挑衅似得猛冲过来,吓得身边几个陪同的锦衣卫上前呵止。

这匹公马猛冲一阵又打了一个急转弯,这才得意的扬长而去。

苏泽问道:“这些马为什么不送到大同前线?”

王三则说道:

“苏翰林,这战马也不是越壮越好的,战场上要的是令行禁止,最好用阉马。”

“戚将军送回来的这些马,大部分都是草原上粗养的马,野性难驯,留作种马还行,直接上战场就不行了。”

这就体现出游牧民族和中原对于马的态度不同了。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马是生产资料,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伙伴,他们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他们骑术精湛,他们不吝啬时间花在驯马上。

对于中原来说,马是奢侈品,是战争工具,但马也是消耗品。

所以有一个反直觉的结果,实际上在唐代开始,中原就要比草原民族更擅长养马了。

苏泽又看了身边的王三,没想到他还真的懂养马。

见到苏泽对养马感兴趣,王三又说道:“苏翰林,我家祖上就是养马的,什么马是好马什么马是劣马,我一看就知!”

看到苏泽没有反应,王三干脆翻过马场,对着刚刚那匹奔跑的公马吹了一个口哨。

那匹公马受到了挑衅,直接向着王三冲过来。

王三嘿嘿一笑,竟然绕着马场蹦走起来,而那匹公马更是被激怒,加速冲向王三。

这样做实际上非常危险的,高速奔跑的战马冲撞力不亚于战车,就在这个时候,王三一个缩身,竟然直接钻进了马腹之下。

苏泽惊呼出来,如果王三被奔跑中的战马踏中,那怕是要活不成了。

可没想到王三竟然在电光火石之间抱住了马腹,然后抱着马腹翻到了马背上。

周围的锦衣卫纷纷叫好,显然王三不是第一次这么表演了。

苏泽这才将心放回肚子里,看来这王三还真的擅长驯马。

不过驯马还没结束,这匹烈马显然不愿意有人骑在它的背上,烈马不断弓着身体跳跃,试图将王三从马背上甩下来。

但是王三的屁股就像是粘在了马背上,无论烈马怎么挣扎,都无法将王三从马背上甩下来。

过了大概一刻钟的时间,烈马耗尽了力气,终于向王三屈服。

王三不用马鞍,就稳稳的骑在马背上,他用腿夹住马腹,马就向着马场边上踱步而来。

等到了马场边上,王三灵活的翻身下马,他又抚摸了一下这匹烈马的鬃毛,这才将烈马放了。

王三说道:

“这匹马适合当种马,选身体结实的母马配种,只需要三年时间就能上战场了。”

“三年?”

王三说道:

“三年是最低的数字,最好是在一两岁的时候骟马,阉完后再在草场上训个两三年,合计养上五年,这样才是最合格的骑兵战马。”

苏泽这下子明白,为什么合格的战马这么难培养了。

投入周期长,但是回本的时间太长。

如同王三所说,合格战马的培养周期是五年,也就是说新马场五年内都别想要有产出。

而养马的成本很高,唐代养马的标准是每天是藁(禾秆)一围、粟一斗、盐六勺,乳者(带小马驹的母马)倍之。

而且唐代还发明了半游牧的养马方法,也就是在冬天的时候在马厩内养马,开春牧草长出来以后再放到马场上去养。

这样的战马过冬不掉膘,又能在马场上奔跑不丧失野性,同时也比完全用马厩饲养节省饲料的费用。

所以战马这种东西,就没办法民间养,只有国家大力投入才行。

看完王三漏了一手,苏泽灵机一动,向他问道:

“王百户,你可愿意为朝廷养马?”

王三疑惑的说道:

“苏翰林,我不是就在给朝廷养马吗?”

苏泽摇头说道:

“不是养这点,是养一整个马场的马。”

王三想到了苏泽的名声,大概想到了苏泽要做的事情,呼吸也急促起来。

他连忙说道:

“下官愿意!”

苏泽微微点头,又夸赞了王三几句,领着妻子离开了养象所。

接下来要去的是城外的白糖工坊。

苏泽没想到的是,国舅李文全竟然也在工坊内。

见到苏泽,李文全连忙迎接上来,苏泽疑惑的说道:

“世子,你怎么还没回莱州?”

李文全说道:“苏翰林,我还是不放心白糖工坊,所以才亲自盯着。”

李文全和父亲武清伯关系不睦,但父子两人的性格其实非常相似。

听说武清伯李伟自从得了太子赏赐的土豆后,就一直泡在城外田庄里。

上月这一批土豆丰收,听说太子高价收购了这批土豆,让武清伯李伟大赚一笔。

京师内也开始流行土豆制作的菜肴,土豆的种苗在京师炒成了高价。

而这位武清伯世子,从莱州运来了一批交趾糖后,也不放心苏泽所说的提纯白糖技术,非要亲自看到白糖出锅才肯回去。

“出糖喽!”

随着制糖工匠的一声吼,糖锅中的糖水流入到了模具中,李文全连忙上前查看。

当看到原本黑黢黢的交趾糖,变成了淡黄色的白糖后,李文全脸上露出笑容,他连忙对苏泽说道:

“苏翰林当真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啊!”

苏泽看着逐渐冷却的糖块,其实这种糖还算不上白糖,只能说是比较白的糖块。

以现在的工艺,还没办法制作出后世那种白砂糖,也无法制造晶莹的冰糖。

苏泽也不知道白糖结晶的具体工艺,所以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当然,这一步也就够了。

白糖的价格是交趾黑糖的十倍,小胖钧的店铺中又多了一批畅销的产品了。

不过苏泽的目标可不仅仅是赚钱。

确定了交趾黑糖的生意可行后,李文全就匆匆要赶回莱州,下订单购买更多的交趾黑糖。

但是苏泽却拦住了他。

“世子,难道您就满足这点生意吗?”

在李文全看来,这已经是相当完美的生意了。

算上运输费用、提纯的种种费用,这笔生意也有三两倍的利润。

苏泽却说道:

“如今这利润是高,但是这生意未必就能长久。”

“现在赚钱,是因为商人把交趾黑糖当做是没用的压舱货物,您在莱州大量收购,价格就未必这么低了。”

“而且交趾糖供应也不稳定,长途运输的糖容易发霉变质,想要长期稳定的赚钱可不行。”

李文全听完也是连连点头。

在莱州这段时间,李文全也是见惯了商场的残酷,多少商人一夜暴富,又有多少商人一夜之间血本无归的。

海上贸易就是一个巨大的赌场,永远不缺乏冒险者和投机客。

李文全领悟到一个道理,少赚钱没关系,稳定的利润要比一夜暴富赚得更多。

苏泽说的问题,李文全其实也已经隐约感觉到了。

平日里看起来没人要的交趾黑糖,他让手下收购了一次就全部收光了。

而一些商人听说有人收购交趾黑糖,更是直接囤货居奇,非要涨价才肯卖。

李文全问道:

“那苏翰林的意思是?”

苏泽说道:

“我们自己产糖!”

“产糖?苏翰林,这山东可不适合种植甘蔗啊。”

苏泽摇头说道:

“谁说要在山东种植甘蔗。”

“那?”

苏泽说道:

“我听说甘蔗喜热,北方不适宜种植,但是可以在南方种植啊。”

听到苏泽这么说,李文全苦笑说道:

“如果在广州福建购田雇人,再种植制糖才运回京师卖,价格可就要贵多了。”

苏泽摇头说道:

“谁说要在广州福建购田了?”

“苏翰林不是说南方吗?”

苏泽说道:

“世子,这交趾黑糖产自哪里?”

“交趾啊。”

苏泽说道:

“是啊,既然如此,为何一定要大明境内种植呢?”

苏泽说道:

“我听说澎湖距离福建很近,但是土地无主,完全可以种植甘蔗。”

“除了澎湖之外,琉球、吕宋这些地方都是适宜种植甘蔗,也有大量无主土地,世子可以让人建立种植园,在这些地方种植甘蔗制造成粗糖,再运回京师加工成白糖。”

李文全的眼睛亮了。

他在莱州也开阔了见闻,知道除了大明之外世界还很大。

苏泽说的澎湖、琉球、吕宋他都知道,特别是距离福建很近的澎湖,朝廷虽然名义上设置郡县,但至今依然是没人开发状态。

甘蔗要比粮食好种,制作粗糖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交趾那些野人都会。

而且苏泽说的种植园模式,李文全其实也很熟悉,这不就是大明的商屯吗!

大明在九边、云贵地区搞商屯都几百年了,只要能赚钱,也不怕募不到人。

当然,就算是募不到人也没关系,李文全在莱州也听说佛郎机在吕宋抓土人干活的事情,实在不行也抓点吕宋土人过来种甘蔗就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