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74章 百戏会开幕!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74章 百戏会开幕!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世贞的办法就是,写诗。

次日,王世贞专程在大同城内逗留了一日,当众写下了三首称赞三娘子的诗。

文坛宗师王世贞所著,诗作一出立刻在大同城内传播,尤其是最后一首:

“汗血生驹撒手驰,况能装态学南闺;幭将皂帕穿风去,爱缀银花绰雪飞。”

大同城内被戚继光经营得铁桶一块,但是城外人员复杂,比如那些走私的山西商人,就带着王世贞的诗作向板升城而去。

王世贞又故意在大同城内逗留一日,询问戚继光王用汲山西的情况,沈一贯也跟着他在大同城内访谈,对大明九边的事务更加了解。

越是了解,沈一贯越是觉得大同现在的局面实在不易。

如果不是代王除藩,大同紧张的土地问题就没办法缓解,就没有剩余的粮食主动出击。

如果不是戚继光领着战斗力强悍的南兵驻守,就靠原本的大同卫所兵很难有作为。

如果不是王用汲主持这件事,换上一个贪污或者无能的官员,大同这些复杂的土地问题都没办法解决。

沈一贯赫然发现,大同搜套的成功,竟然都是在苏泽的一次次上疏下,最终才达成的结果。

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没有今天大同这样的大好局面。

别人可能体会不深,苏泽每一次上书沈一贯都是见证的,当看到大同如今的面貌,他的感受也是最深的。

沈一贯心中对于苏泽的佩服也更加深了,这大概就是千里庙算之术了吧?

接下来就是出使了,此行如果能成功,拖着俺答部出兵,等到秋天东胜卫棱堡建造完毕,那北方局势就要彻底逆转了。

能够亲身参与到这样的大事件中,沈一贯内心也激动起来。

——

五月底,苏泽忙了好几天,终于有空来到报馆。

这些日子他一有空就在家陪赵令娴,又或者去往东宫帮着小胖钧准备百戏会。

此外就是前往营造学社,将自己从记忆宫殿中回忆起来的数学公式讲给黄骥。

工部也经常请苏泽去城外的工坊,最新的炼钢炉已经制造完毕,按照苏泽提出的模数,铁坊在铸造火炮。

不得不说,钦天监的周相在统计学上的造诣颇深,火炮模数已经基本确定。

最佳的炮身结构,就是炮口的厚度为和口径相同,火炮室的厚度则要是口径的两倍。

这种纺锤体的火炮,就和苏泽前世在博物馆内看到的红衣大炮差不多,这样的火炮用料少且不容易炸膛。

铁炮的倍径比在22是最好的,按照这个比例工部又完成了一批新火炮铸造,这些火炮都是苏泽提出的前装炮,也就是火药和炮弹在炮口安装的火炮。

这种火炮的气密性更好,炮弹的威力也更大。

这就是科学的好处了,提出系统的方法后,研究只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就行了,而大明朝现在不缺的就是这些。

除此之外,周相还给新式火炮编制了一套铳尺,只要学会铳尺的使用方法,就算是不懂算学的士兵,也能使用火炮。

当然,炮兵还是需要懂数学的。

近代炮兵是最需要科技的兵种,拿破仑就是炮兵出身,而当时的法国能一挑整个欧洲,也和法国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数学有关。

武器有了,接下来就是人员了,苏泽想到和王世贞的谈话,武举是一个办法,自己可以上书在武举中增加数算考试的项目,利用武举选拔合格的炮兵。

忙完了这些,苏泽才回到报馆坐坐。

没有了沈一贯的“每日新闻”,苏泽感觉报馆的气氛有些沉闷,他主动向罗万化问道:

“一甫兄,今日京师有什么新闻?”

罗万化说道:

“灵济宫大会在即,这些日子京师都吵翻了。”

天下贤良文学齐聚京师,这些天南海北的读书人学术不同,地域不同,自然会产生争吵。

而这一切本来就是苏泽计划中的,他问道:“吵什么呢?”

罗万化将两份小报递给苏泽,说道:

“什么都吵,吵的最厉害的,还是南北、公私两个话题。”

苏泽拿起报纸,他也没想到,大明的舆论业已经发展到了这地步,这些贤良文学竟然已经学会了使用报纸作为阵地,互相批判对方了。

不过仔细想想,这也是读书人的传统艺能了,大明读书人最喜欢就是写书,很多书就是抨击政敌所写的。

现在有了报纸这个传播更广,时效更强的地方,没理由不去占领。

苏泽看着《君子报》问道:

“一甫兄,这《君子报》不是被捣毁了吗?”

罗万化说道:

“这《君子报》是沈思孝所办,他被自己的门人沈敬揭发,沈王二位同年领着巡捕营捣毁了他的印刷坊,不过让沈思孝潜逃了,朝廷已经革去他的功名,发下海捕文书追捕他了。”

“但是沈思孝的《君子报》没了几天,京师又有以这个名字的报纸出现,迅速风靡京师。”

苏泽甚至想要用【事后画册】来确定,这新的《君子报》到底是不是沈思孝所办的,要不要一举解决掉这个麻烦。

但是想想还是算了,沈思孝已经被革去功名,政治上等同于死人,【事后画册】不应该用在这种地方。

《君子报》在京师小有名气,有人以它的名头再办报也是正常的。

苏泽一看,这报纸的头版头条,竟然不是转载朝廷的邸报,而是一篇有关南北税赋对比的文章。

等苏泽看完后,罗万化说道:“子霖兄,这文章是不是颇类你?”

苏泽苦笑,这帮人不仅仅抄自己的报纸,连自己的分析方法都抄去了。

整个文章的前半部分,都是列举数据,计算各省的赋税。

最后文章还列出数算表格,计算出大明朝赋税最终的五个府,就是南直隶的苏松常嘉湖五府。

一直到最后,这篇文章提出尖锐的观点,那就是南北税赋不均,炮轰大明的税收政策。

好家伙,这么尖锐的吗?

苏泽说道:

“这些数字可不是普通人能搜集到的,写这文章的人,必然是户部的人。”

罗万化也点头,但是他说道:

“沈王二位同年也来过了,他们领着巡捕营找了半天,也没能找到这新《君子报》的印刷坊,更不要说这撰文之人了。”

罗万化忧虑说道:“南北问题再提,据说阁部也很头疼啊。”

南北矛盾,是大明的主要矛盾了。

这个问题在国初就有了,著名的南北榜事件,就是这场矛盾在大明国初的体现。

明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丁丑科殿试。因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书,告考官刘三吾偏私南方人。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

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六十一名,六月廷试,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

从这件事后,明仁宗于洪熙元年采纳大臣杨士奇等人的建议,对南北科举分用南北卷,正式规定了按地域分配名额的录取原则,确定了“南人什六,北人什四”的比例。

南北卷制度,一直都是南方文人不满的一个原因。

但是攻击科举制度,也是在攻击祖宗之法,而且南北分卷也存在平衡地方政治势力的想法,这些议论也只能私下里反对。

这篇文章的立意就不一样了,不谈科举南北榜,而是谈论地方税赋,这下子就从读书人的利益,上升到了百姓负担上,南北之分就可以拿出来公开讨论了。

只能说这篇文章深得苏泽“三味”了。

如果不是罗万化了解苏泽为人,知道他不是这种持地方之见的人,甚至都要怀疑这文章是苏泽写的了。

苏泽拿起另外一份报纸,罗万化说道:

“《新乐府报》连刊三文,都是在谈大明盐法。”

“盐政?”

“对,前两篇文章都是在讲盐法之弊,最后一篇文章不仅仅讲了盐法,还讲了官办矿山、铁坊亏损的事情。”

好家伙,这《新乐府报》又翻出了“公私”这个老问题了。

其实这也是汉代《盐铁论》就开始讨论的问题。

而大明盐法的问题,确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明初实行开中法,加征盐税就是为了九边的军粮,开中法引导商人往边境运粮,换取盐引来获得收入,等于是国家用盐税来补贴边地,这时候的盐税相当于国防特别税。

自从开中法破产后,这个立场已经站不住了。

紧接着,由于朝廷滥发盐引,导致盐引淤塞。

简单说,盐引实际上作为一种货币,在你明这个封建王朝,朝廷是无法抑制自己滥发的冲动的。

盐引的发放数量远远超过盐的实际生产能力,那些拿着盐引的人兑换不到盐。

然后朝廷派官员去督盐清引,这些官员的手段也是简单粗暴,就是下令盐丁增产。

大明的盐户也是世袭的,本来地位就如同奴隶,盐丁在这种高压下纷纷逃亡,导致盐产量更低。

等到了嘉靖朝,盐政更加败坏。

严党分子鄢懋卿去江南督盐,干脆直接不认盐引,将官署的盐公开叫价贩卖,还下令各个盐所上交“余盐”,合计价值一百万两。

结果就是盐政更加混乱,地方上私盐泛滥。

《新乐府报》的文章,直指盐法弊端,主张直接解除盐禁,开放私盐合法贩卖。

好家伙,苏泽本以为这些问题要在灵济宫大会上慢慢讨论出来,没想到报纸的出现加速了这个过程,在灵济宫大会之前,就已经公开讨论了。

这两个问题,就连苏泽都头疼起来。

南北、公私,这两个问题,就连后世都没吵明白,不要说大明朝了。

而且这两个问题都是老问题了,地域问题一直是各个王朝的命脉,一个处理不好就要倒霉。

东汉凉州问题,关中世族对其他州郡士族的系统性歧视。

北朝六镇遗民和河东地主的矛盾。

南朝侨民和江东土著的矛盾。

唐代的关陇贵族,和河东世家的矛盾。

到了明代,表现就是南北问题。

公私这个问题上,从汉代的盐铁会议上就开始吵了,双方都可以说是互相都有理论和事例支撑。

但是苏泽倒是不反对将这些问题拿出来讨论。

甚至苏泽提议要办这个灵济宫大会,就是为了将这些问题拿出来讨论。

国家就是弥合统治的工具,政治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

在一个有规则的框架内,各方势力抛出自己的观点,最终让执政者思考这些问题,达成新的默契平衡。

现在在这个时候抛出南北问题,让张居正这些执政者意识到南北情况的不同,那日后张居正也不会那样无视南北差异,激进的推进一条鞭法了。

那这场灵济宫大会就值得了。

能在大会上充分讨论这些问题,苏泽早已经准备好的改革措施,就可以在灵济宫大会后抛出来了。

如果能在灵济宫大会上达成某种共识,那这些改革的阻力也要小很多,需要的威望值也会少很多。

——

五月的最后一天,也是月末休沐日子。

今天京师城内热闹非凡,为了庆祝灵济宫大会,太子自掏腰包办百戏会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全城。

苏泽之前建议小胖钧,先在京师各地搭台让戏班唱戏,给百戏会预热了好几天,这些日子京师到处都是戏曲声,天南海北的戏班在京师争相献艺,就为了争夺“戏魁”这个名头。

这次百戏会和灵济宫大会,京师要比上元灯会还热闹,这免费的戏谁不爱看啊?

只可惜锦衣卫东厂已经封锁从皇宫到灵济宫的道路,皇帝驾临灵济宫,阁部重臣也随着皇帝的龙撵一同抵达,京师百姓也只能远远的看热闹。

就在百姓们觉得遗憾,不能近距离观看百戏会开幕的时候,一阵悠扬的乐声响起。

这乐声宛如黄河咆哮,从灵济宫中奔涌而出,激荡的乐声中,宛如置身于黄河上的一叶扁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