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73章 【记忆宫殿香囊】的用法

苏泽看到朱翊钧这幅样子,忍住无奈的表情,向朱翊钧问道:

“殿下又遇到什么难处了?”

朱翊钧的皇室教育还是合格的,他松开苏泽后,向苏泽介绍那名眼生的中年人。

“这位是定国公。”

这就是定国公徐文壁?

苏泽听沈一贯说过徐文壁,也知道历史上这位靠着代祭做到班首重臣的勋贵。

苏泽连忙向徐文壁见礼,这位大明的勋贵对苏泽十分的客气,也连忙回礼。

面对这位谦恭有礼的大明大祭司,苏泽也明白了历史上的徐文壁为什么能在朝争激烈的万历朝不断升官,最终成为文武第一人的。

当然,这倒不是说徐文壁有什么政治才能,只能说他性格谨慎,并且在祭祀这块确实业务能力出众。

见到徐文壁在场,苏泽大概也猜到了小胖钧求自己什么事了。

果不其然,朱翊钧开口说道:

“苏师傅,孤想要为百戏会排演韶乐,但是太乐署的舞乐实在是让孤太失望了!”

果然还是百戏会的事情。

看到好弟子的哭腔,苏泽也不忍心,于是说道:

“殿下且先说来。”

听完了小胖钧的描述,苏泽终于知道了发生了什么。

说白了,就是大明的礼乐制度疑似有点落后。

大明的宫廷乐师也被划定为乐籍,被划入太乐署,世代从事礼乐工作。

但是大明的乐户地位十分的低下。

乐户被要求在固定的地方居住,比如京师的叫做“勾栏胡同”,并且出门必须戴绿头巾,禁止穿丝绸,违者笞五十。

乐户盗窃财物,刑罚较良民加一等;若良民诬告乐户,反可减轻处罚。

而且官府还可以随意征调乐户,演出后只支付象征性的饭钱。

这样的情况下,乐户逃亡在所难免。

这样的结果下,就连太乐署的乐工也都不堪大用。

世宗年间嘉靖皇帝曾经命令太乐署排练《霓裳羽衣曲》,但是太乐署内能完整演奏者不足十人。

这方面负责祭祀典礼的徐文壁更有发言权,他说道:

“如今的太乐署,能把祭礼用的礼乐演奏全就不容易了,太子殿下要排练的韶乐,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

苏泽也是无语,堂堂大明太乐署,竟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苏泽又问道:

“殿下为什么不让民间戏班演奏呢?”

和官办文娱产业的落后相比,大明的私人文娱产业又十分的发达。

苏泽老家苏州府更是戏班林立,当年严党骨干鄢懋卿南下巡盐,就在苏州花费几十万两银子购买了一整个戏班献给严世蕃。

这些民间戏班聘请曲艺名师,还会重金向名士约稿。

戏班一旦扬名,就可以日进斗金,被达官贵人争相邀请演出。

这也是为什么听说太子要办百戏会,南北的大小戏班都冲向京师的原因,大家都想要在百戏会上出一出风头,提升自己的身价。

徐文壁一脸无奈的说道:“韶乐只有太乐署能够演奏。”

原来如此,现在的情况是有演奏资格的太乐署没有演奏能力,有演奏能力的民间戏班却没有演奏资格。

苏泽灵机一动说道:

“若是能谱一曲,曲制类似韶乐,可以交给民乐戏班演奏吗?”

定国公徐文壁立刻说道:

“只要不是钦定韶乐,民乐戏班演奏也无妨,但是这曲艺之道,小曲易谱,这韶乐可是太难了。”

韶乐类似于后世的交响乐,曲谱十分的复杂。

徐文壁看向苏泽问道:

“难道苏翰林还能谱曲?”

苏泽当然不会谱曲,但是他府上的徐渭精通音律。

苏泽可以用【记忆宫殿香囊】,从前世的记忆中找到一首交响乐,记下后哼唱给徐渭请他谱曲。

想到了办法后,苏泽对着朱翊钧说道:

“太子且先从民乐中组建乐团,待臣准备好曲谱,再由他们排练。”

朱翊钧自然大喜,连忙说道:

“那孤就等着苏师傅的曲谱了!”

——

从东宫出来,苏泽思考着到底要用哪首曲子,他想到了一首名曲,似乎正可以用在这种场合。

打定了主意,苏泽迈步向家中走去。

“大娘子,姑爷回来了。”

毕竟刚刚怀孕,赵令娴为了腹中的孩子,还是没有继续看那本书。

听闻丈夫回府,她连忙带着丫鬟前去迎接。

“夫君怎么今日这么早回来了?”

按照苏泽的个性,他是很少会迟到早退的。

看到妻子满腔的蜜意,苏泽将她揽进怀里,赵令娴则满脸羞涩的推开他的手,低声说道:

“别人都看着呢。”

苏泽贴在她耳边说道:

“哪有别人?”

贴身丫鬟都是识趣的,此时已经轻笑着离开,苏泽又抱了一会儿妻子,但也不敢太过火,于是说道:

“今日去了东宫,太子让我作曲,所以提前回来和青藤先生商议一下。”

“相公还会谱曲?”

赵令娴的眼睛亮了,她知道丈夫是叔祖赵阁老都称赞的能臣,但是平日里丈夫似乎对于文学曲艺没有太大的兴趣。

苏泽笑着说道:

“你家夫君无所不能,过几日给娘子谱上一曲。”

赵令娴耳根发红,推着苏泽说道:

“相公还是去忙正事吧,太子的事情重要。”

苏泽也知道妻子脸皮薄,现在还没天黑听不得这些话,只好先来到了徐渭居住的厢房。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徐渭,又将自己从记忆宫殿中回忆起来的曲子哼唱了一遍,徐渭仔细的听着,将曲谱记录下来。

当然,苏泽哼唱的是主旋律,伴奏和弦什么的还需要精通乐理的徐渭补充。

经过反复确认,一份曲谱整理完毕,徐渭看向苏泽的眼神又不一样了。

如果只是戏文中的小曲,徐渭随手可以谱,诗词歌赋曲艺都是不分家的,这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韶乐类型的组乐就不同了,这种曲子可不是随手就能写的。

“东翁这首曲子一出,宫廷大乐都要黯然失色。”

苏泽说道:“此曲也是为了陛下所奏,青藤先生觉得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吗?”

徐渭叹道:

“这样的妙曲,正如妙手偶得的文章,一个音都不能易也!”

苏泽说道:

“那就请青藤先生明日去东宫,帮着太子排练乐团。”

徐渭自然一口答应下来,他落魄的时候也曾经卖曲为生过一段时间,也曾经做过乐团的教习。

——

五月二十四日,王世贞领着使团来到了宣府,宣大总督王崇古领着佐官,亲自接待了王世贞。

这时候也就体现出王世贞文坛地位的用处了,宣府百姓听说来的是王世贞,都聚集在城门附近,想要一睹这文坛宗师的风采。

但是王世贞看着宣府破败的城墙,看着城外荒废的军屯,内心却高兴不起来。

王崇古迎接了使团进城,又安排夜宴招待众人。

这次王世贞的起复虽然是张居正推荐的,但是出任使团正使是高拱提议的,王崇古和高拱是一派的,酒宴一过,双方关系拉近了不少。

王世贞也问起了宣府的情况。

王崇古叹息说道:

“自本官到任后,就一直想要整饬宣府防务,但这些年都徒劳无功。”

“也是戚都司来了山西,带来了他的练兵之法,宣府才编练了三千新兵。”

王世贞道:“三千?”

作陪的山西参政郑洛说道:

“王大使,三千不少了。”

“这三千新军,还是王总督想尽办法筹措粮饷才凑出来的,每年吞掉的银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王世贞听自己的父亲说过山西的情况。

嘉靖三十三年秋七月,大同被俺答攻破,阁部推举了王世贞的父亲王忬担任大同巡抚。

王忬上任后迅速收复大同,重新筹建大同防务,王忬也因为山西的功劳升任蓟辽总督。

王忬也曾经私下点评过宣府的情况,说他们“仅能画地自守,无堪大用。”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宣府卫所依赖大同防线,一旦遇到草原大规模南下的时候,还需要从其他边镇调兵戍防。

席间的沈一贯也是心情郁闷,宣府是京畿防线的重要支点,一直有“九边冲要数宣府”的说法。

宣府的卫所也是最多的,账面上的卫所兵有十万之众,却没想到王崇古这个宣大总督选练至今,才练了三千新军。

也难怪庚戌之变的时候俺答能一路杀到京师城下。

王世贞使命在身,第二天就走上了前往大同的山道。

宣府和大同之间的山道狭窄,王世贞担心遭遇危险,下令加快前进,五月二十四日,使团一行就抵达了大同。

山西行都司都司戚继光,大同巡案王用汲在城门前迎接了王世贞。

和宣府的情况不同,大同城外的农田里,都是辛勤劳作的农夫。

而大同的城墙也是修葺过的,戚继光还在城内修建了两座炮楼,安置了几门崭新的佛郎机炮。

王世贞和戚继光本来就是旧相识,两人热情的打招呼,然后戚继光就向王世贞介绍身边的王用汲。

听到王用汲的名字,王世贞眼睛一亮道:

“这就是和海刚峰并称为海内贤人的王巡案?”

王世贞是文坛宗师,又是王用汲的官场前辈,王用汲连忙向王世贞行礼。

在场的三人中,戚继光的职位最高,但是他身为武将,却丝毫不敢怠慢,也不敢摆正二品都司的架子,反像是个低级官员一样,向王世贞介绍道:

“代王除藩后,代王田产和大同卫所军屯清田的事情,就是王巡案在做的。”

听到这里,王世贞更是佩服。

凡是涉及到土地问题的,都是棘手的问题。

代王府除藩后的土地分配,大同军屯的清田和重新划分,稍微处理不好就会引起动乱。

看到大同周围一片春耕农忙的景象,就知道王用汲在其中做了多少工作,大同比起九边之首的宣府,军民面貌都焕然一新,这让王世贞更有底气。

“戚都司,大同可用之兵有多少?”

戚继光自豪的说道:

“除了本将从南方带来的两万人,又陆续编练新兵八千!”

“这么多?”

戚继光说道:“不多不多,搜套大捷后,朝廷恩准将部分缴获分给了出征将士,大同上下都有从军杀敌之心!”

这下子连沈一贯都听明白了,搜套大捷之后大同出征的将士们都得了好处,军容士气自然就和宣府不一样了。

也难怪戚继光坚持要搜套,一支强大的军队,需要一场场胜利来建立信心和荣誉,而套虏就是北方敌人中最弱的一环,戚继光第一个啃的就是这软柿子。

有了大同卫的底气,王世贞对出使草原更有信心了。

一行人进入城内,戚继光又详细给使团讲解草原情况。

“俺达汗在板升聚兵,但本将看来不过是虚张声势。”

看到王世贞有些不解,戚继光解释道:

“接羔过后,草原部落就要开始四散游牧了,这个时候部落的牲畜增加,需要的草料大增,停留在一个地方草料很快就会吃光。”

“一直到了夏季水草丰茂后,各部落才会停下来。”

“所以俺达汗这个时候聚兵,很多部落根本就联络不上,也派不出人手。”

“根据本将探听的情报,板升聚兵不过五万,根本突破不了大同卫。”

听到戚继光的判断,王世贞安下心来,既然不是真打,那就有谈的希望。

王世贞又问道:

“这板升城内的情况如何?”

戚继光说道:“俺达汗在草原权威稳固,但是他老了。”

“今年接羔的时候俺达汗染病,所以才没能及时出兵接应套虏,现在板升城的政务,都是由三娘子处理。”

听到这个苏泽反复叮嘱的名字,王世贞问道:“这三娘子是俺达汗之妻?”

戚继光点头,他又说道:

“俺达汗的长子黄台吉,以骁勇著称,士马雄冠诸部,俺答部的军务多是他在处理。”

“除此之外,俺达汗之孙,因为叛乱被诛杀的黑台吉之子把汉那吉,父丧后由俺达汗亲自抚养,也独领土默特一部,实力仅次于黄台吉。”

“此外板升城还有一股燕地汉人,由白莲教妖人赵全带领,板升城筑城的时候,这帮汉人出了大力气,俺达汗允许他们在丰州滩附近耕种。”

听完了戚继光的描述,王世贞知道苏泽说的没错,整个板升城中最亲大明的,可能就是这个三娘子了,如果要完成使团的使命,就必须要取得三娘子的帮助。

听说三娘子好汉文,造诣还不浅,王世贞想到了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