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1章 先搞清楚什么是“公主”

历史不是爽文 第1章 先搞清楚什么是“公主”

作者:减重60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7:35 来源:小说旗

在封建王朝里,“姓”和“名”不是随便取的,“宗法”更不是个摆设。古代中国推崇宗法制,最核心的理念是“父死子继,宗族血统”。王室成员之所以贵重,是因为他们的血统直接连接到皇帝祖宗的香火。简单来说,一个皇帝的儿子才能叫“皇子”,皇帝的女儿才能叫“公主”,而不是哪个贵妃身边养个宫女,孩子也能封为公主的。

许多穿越小说喜欢让现代人穿过去,一睁眼就成了公主。要么是太后偷偷养的、要么是敌国换子计划成功、要么是失踪多年的私生女,这些设定看似精彩,其实大多不符合宗法逻辑。在现实的历史中,王室对血统的苛刻近乎病态,不是只要住进宫里就算“龙种凤胎”。

清朝甚至把非皇帝嫡系血脉称为“宗室”,严格分层,比如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亲疏有别,等而下之。明朝更极端,除了朱元璋一脉,其余统统当“异姓人”处理。

宗法制度决定了谁能生、谁能养、谁能管、谁能继承王位。想要“凭空生出一个公主”,比让一个乞丐变成状元还要难。

“开局即公主”,一睁眼宫廷金碧辉煌,皇帝父亲宠爱有加,后宫谁都不敢惹,封号“长乐”“安宁”“昭华”信手拈来。读者代入感爆棚,脑补自己就是“天命皇女”。

但请你停一停。古代的“公主”并不是谁生的女儿都能称之为“公主”。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公主是“封号”,不是“性别”附送的贵族身份。

真正的“公主”必须满足几个前提条件:

出身嫡系皇族(多半是皇后或地位极高的嫔妃所生);

经朝廷正式赐封,有封号、封地、封禄;

封号不是终身制,随皇帝喜怒或政局变动;

而你穿越的身份,如果是个宫中小妾之女,哪怕生父是皇帝,也未必能封为公主,很多只能叫“郡主”甚至“宗女”,嫁人也只是政治联姻的工具。

哪怕真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也不见得人人都是金尊玉贵。历史上的“公主”不是统一待遇,她们有自己的“等级制度”。举个例子:汉代把公主分为“长公主”“公主”“乡公主”“亭公主”“县主”等。只有皇后所出的嫡女才能叫“长公主”,而一些宗室诸王的女儿则只能被封为“县主”或“郡主”。

明清时期,这种分等更为复杂,明朝明确区分出“亲王之女封郡主”,“郡王之女封县主”,“一般宗室女连封号都没有”,一切皆由“父亲品级”决定。这种严苛的分封制度是维系王权尊卑结构的一部分。

很多小说把“公主”当成一个统一的高贵标签,其实历史上的大多数公主并不富裕,有的甚至嫁给边远小吏,有的被迫和亲,有的穷困潦倒。如果不是皇帝宠女,或母族强势,命运常常不如民间富家千金。

公主不等于“娇生惯养”,大多数是政治工具。很多穿越设定将公主塑造成生活无忧、富贵奢华、整天刺绣赏花的“金丝雀”。但真实历史告诉我们,大多数公主都生活在高度的政治枷锁下,甚至是王朝政治平衡的“人质”。

汉代为了巩固匈奴边疆,经常将宗室公主远嫁边塞,“和亲”政策牺牲的正是这些“皇家女儿”。王昭君之所以能名留青史,并不是她有多幸运,而是她背后的牺牲令后人动容。

唐代更是将联姻政治玩到极致,像成德节度使、河东、安西等地,都有“驸马都尉”迎娶公主,借此制衡藩镇,结果很多公主活成了“软禁外交人质”。

穿越小说里动不动“我不愿和亲我要跑”,现实中这是叛逆天理,是对皇帝意志的挑战,极可能换来一纸“赐死”圣旨。

小说最喜欢的套路之一,是女主穿越成“失踪多年的公主”,或者“宫女所生,实为天命贵人”。这类情节几乎是虚构的幻梦,因为历史上的王室对每一个孩子都“登记在册”。

从先秦到两汉,贵族子女都要“立谱入籍”。到了唐宋之后,宗室子弟有专门的“宗正寺”负责登记,明清则有“宗人府”和“玉牒”,几乎每一位宗亲的出生、婚配、封号、子女都记录得明明白白。

一位公主失踪多年还能没人察觉?那是对皇室档案的极大侮辱。别说失踪了,就连出宫半天都要经过层层报备。失踪多年还能回来夺嫡、认祖归宗?历史上这种桥段几乎没有。

宫女生公主?那是严重的“越级妄想”。古代宫廷规矩森严,妃嫔之下才是宫女,宫女属于奴婢阶层,没有血统资格,也无封号地位。倘若宫女怀上皇子,轻则送往冷宫,重则秘密处死。这种事件在史书记载中极少,都是大案奇案。

明代正德帝曾私幸宫女,后宫震动,事后处理极为低调,连子女都被掩盖。而清代更严格,宫女怀孕几乎等于死罪,哪怕皇帝一时兴起,也得事后安排“赐婚出宫”,不允许留在宫中继续伺候。

妃嫔等级从贵妃、嫔、昭仪到才人、常在等,都有名册备案。穿越小说中所谓“我前世是宫女,却生下龙种,成为隐藏公主”,这在现实中是彻头彻尾的幻想。即使真有宫女得宠,也必须晋升为嫔妃,孩子才能被认定为宗室。

公主的封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由皇帝“诏封”。也就是说,哪怕是皇帝亲生的女儿,在她年幼时也不过是“宫中小女”,没有任何封号与俸禄。只有到了适婚年龄,皇帝才可能下诏赐封,比如“永宁公主”、“安乐公主”等。

这种封号不但代表身份,也是未来婚配、嫁妆、封地的法定依据。没有诏封就去自称公主,是一种对朝廷制度的僭越。

清朝《大清会典》中明确规定,公主封号需由礼部和内务府审核通过,再报皇帝裁定。而封号的字词也有规制,不能随便乱取。

穿越小说里自称“我乃某某公主”,又没有诏封记录,那在历史上可能被视为谋反伪宗,连命都保不住。

穿越小说中的“自由恋爱公主”,或者“脱离王权躲在民间”的设定,也是脱离史实的幻想。历史上的公主一生大事基本是由皇帝决定,婚配人选大多是为了政治利益,根本没有“自由择偶”空间。

唐代安乐公主、太平公主虽有一定权势,但婚姻也受限于皇帝授意,无法任性出嫁。而一些郡主、县主则更无话语权,往往在十几岁时就被送去联姻,丈夫可能是边将、宗室甚至年老大臣。

明清更是将公主圈禁在“府第”内,不得出入私游,有严格门禁和仆役监控。没有皇帝的旨意,她们甚至连看花灯、祈福庙会都不能随便外出。

小说里那种“女主身为公主,伪装身份游历四方”,现实中可能连东门都出不了。

公主“继位”是违制之举,无法成真。小说里还有一种流行设定:“女主穿越为公主,后来代兄摄政、甚至继位为皇”。虽然看起来激动人心,但在宗法体系里,这种情节几乎等于“谋逆”。

中华王朝基本奉行“男承父业”,即使皇帝无子,也要从兄弟、侄子、宗族里“择男继位”。让一个女子继位?只有少数极端情况下,才有“女主临朝称制”的机会,比如武则天。但武则天先是皇后,再是太后,最后挟天子以令天下,一步步掌控权力。

她能成功的背后,是数十年政治积累,不是“穿越成公主”就能横扫朝堂。更别提史书中,绝大多数“临朝称制”的女性,最后下场都不太好。

别看公主身份高贵,但“生活质量”并非如想象那般奢侈。大部分公主的生活全靠朝廷发放的“食邑”与“赐田”,但若皇帝不宠、年头不景气、或政局动荡,封赏常常缩水甚至被拖欠。

比如唐代永泰公主墓志铭就记载,她“府第简陋,衣食不丰”,死后甚至需由太宗亲赐衣衾安葬。

清朝时,县主年俸不过数十两银子,还不如一个五品文官。若驸马无能,或夫婿早逝,公主一生可能穷困潦倒,还要靠兄弟接济,连医药费都拮据。

小说里“公主宫中亿万家财”“随手万金赏赐”的桥段,在真实历史中只存在于极少数宠女身上,远远不是常态。

公主不代表权力,很多人毫无政治地位。穿越设定中常见“公主对抗朝廷权臣”“女主代父掌权”,这在历史中也是极为罕见的现象。除了极个别如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掌握实际权力者,大多数公主并无实权。

明代公主不得干政,连婚姻都不能随意选择。清朝更甚,公主严禁干政,所嫁驸马也大多被“软职闲差”,防止权力集中。

公主若干政或干涉朝政,多被视为越矩,轻则削爵,重则流放甚至赐死。例如清代有位和硕格格因私下干预奏折,被康熙严惩,永禁足。

因此,穿越成“掌权公主”的可能性,不亚于中头彩再上火星。现实的宫廷女性,多数不过是被困在金笼的“国家资源”,无权也无力,谈不上什么女主光环。

成为“公主”并不是一个浪漫设定,而是一套宗法制度下的严格产物。它涉及血统、等级、诏封、宗族、政治、婚姻等方方面面,没有哪一项是可以“穿越者”轻易跨越的。真正的公主,既是身份的象征,更是制度的产物。小说可以天马行空,但了解历史,才不会被“假想的尊贵”蒙蔽了双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