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15章 司法是很严肃的事情,你真的有能力去打官司?

法律是很严肃、神圣的一件事情。如果你对当时的法律没有深入的研究,就尽量避开法律这些情节,什么主角为穷人打官司,在衙门据理力争,上报中央平反等等。这些情节和现实太脱节了。

而且抛开现实因素,如果你所设定的主角真的懂法律,那么写状纸、辩论申诉等过程最起码要与当时的时代所契合。现实中打官司也知道找个有名的律师。难道去古代,就可以无师自通,对法律了如指掌了?

写状纸不是写作文,连错一个字都可能被驳回。

你以为写份状子就是“我冤枉啊”几个大字?错了。

古代状纸格式极其讲究,有固定开头、结构、措辞和用语,甚至不同类型的案件用的词都不同。清代《文告样式》规定,状纸必须写明:申诉人身份、住所、被告人姓名、事件起因、证据概要、所求判处。每一项都要清楚,不得有空白、误写。

书写状纸不能自己乱写,多数人得找“代笔”或“状师”,而状师本身又是灰色职业——请得起还得担得起风险。写错一个字、言辞不当,轻则被衙门驳回不收,重则说你“诬讼”、“搅讼”,连你一起治罪。

古代状纸是法律文书,不是吐槽贴,更不是网络发言。

“走进县衙喊冤”这种事,不是谁都能做的。

首先,你得是本地编户齐民,否则你的户籍不在管辖范围内,县衙可以拒收你的案件。其次,你要能通过门子、差役、皂隶这一关。县衙不像政务大厅,没预约、没推荐、没托人,根本见不到官。

而且还有“状纸收讫”制度:要么你送礼打点才能“递状”,要么你只能靠月初或特定日子“鸣冤日”排队,排不上就只能回去。至于“击鼓鸣冤”,是特例,不是常规程序。击鼓成功但冤情不实,还要挨打。

光是“起诉”这一步,就足够劝退99%的现代人。

你说你要打官司,你有证据吗?

古代重“人证物证”,你别想着讲逻辑、搞辩论。你要么拿出实物证据(地契、借据、字据等),要么有可信的证人。没有这些?那你就是“空口白话”。

而且证人要身份清楚,得是“良民”(编户齐民),罪犯、奴仆、乞丐、僧道、艺人、外地人、妇女、未成年证人多数不被采信。

比如:你说“他欠我五十两”,对方说“没有”,你说“我家婢女可以证明”——不行,婢女不是可信证人。

最难的是民事官司,比如土地权属、财产纠纷,很多东西根本没物证,要靠宗族谱牒、邻里口供、旧纸契,那都是你得提前准备、保存十几年的材料。穿越者有这个准备?

古代开审,不是你对官讲理,而是对簿公堂:你一边站,被告一边站,中间是官,后面是公差。你必须在当场用简洁、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清楚案情,不能说错,不能乱说,不能激怒官府。

而对方呢?可能请了状师,可能勾结了胥吏,甚至可能是地头蛇、有势力的大户。你一说错就被拦,官听谁的?听你这种身份不明、言辞慌乱、没有文书证据的“原告”?

打官司不是讲道理,是斗资源、斗智力、斗文字、斗心理的系统工程。

你扛得住长达数年的诉讼周期吗?

前面也已经说过,诉讼周期很长。民告官三年未判,民告民五年不决,是常态。

以清代县衙为例,一年可收到数百件民事诉讼,平均每案走完流程需数月;如果对方上诉、拖延、抗辩、翻供、撤案又重提,一个案子拖上五六年不是稀奇事。很多人耗到破产、家人离散、证人死去,最后被迫撤诉。

官府也不是专审你一家案子,人手有限,衙役还要负责治安、征粮、催租、勘地、办差。轮到你,排期都难。

穿越者如果没有大量金钱、稳定人脉、政治后台,只靠嘴打官司?基本是慢性自杀。

你能分得清“吏”“户”“礼”“兵”“刑”吗?没弄懂职责你告谁?

古代官制不是你今天“去法院起诉”这么简单。

比如你说地主抢你地,你应该找的是户科管地契、县官裁定;你说人家打你了,那是刑名科属事;你要说对方是外乡奸商,那得报巡检司或驿站所办;你要告朝廷官员?那叫都察院巡按监理。

如果告错门类,状纸立刻驳回,还可能被扣上“妄告”“乱诉”之罪。你真的能理解复杂的衙门职能划分和告状路径吗?

现代人连“交管是归城管还是公安”都常搞不清,更别说古代的五花八门官制结构。

状师帮你写状,你知道他有多坑吗?

代写状纸的人叫“讼师”或“状师”,这些人半路出家,擅长文书、掌握法条、精通套路,但也充满风险。他们有些是民间法律高手,有些是“黑状师”:把你案子写成腌臜事,引官府厌恶;甚至被买通,转头出卖你。

《清稗类钞》中记载:“状师收银五两,写一状,案起后又索三两,若诉不得遂,则举证推责。”许多百姓因为请错状师,白白送命、坐牢、流放。

你穿越后请谁写?谁替你写?你看得懂吗?你判断得出是否专业吗?没有,那你就是跪在法律的陷阱口上。

打赢了判决书是一回事,执行是另一回事。

古代没有“执行局”,判案之后怎么收钱、怎么归地、怎么收债,多半要靠原告自己协调,甚至要出“请役银”请衙役帮你执法。

对方赖账怎么办?跑路怎么办?结党围殴你怎么办?你要不要再写个“诉求不遵判”的二次状子?

哪怕判你赢了,衙门还得看“执行资源”够不够,派不派人,你交不交银。你以为判了就能拿回地、银、田?那是你太理想化了。

告官?那是拿命赌博,不是伸张正义。

“民告官”制度虽存在,但现实极其险恶。你得“越级申诉”,或找监察御史、都察院、巡按、巡抚等直接奏报朝廷。但这得你会写奏章,还得有人递上去、肯传达、有人挺你。

历史上民告官被反告“诬讼”进而杖责五十、流放三千里、杖毙杖残者无数。你穿越者真敢说“我要上告知府”?你写得出“臣某某,民籍某,今有冤情”吗?你敢交给传报员吗?

你以为你是包青天剧里的人设?现实中你就是“刁民”。

一个古代官司的胜利从来不是靠法理,而是靠资源整合能力。

你得有:

身份:要有籍贯、良民身份、熟人作保;

文书:会写或能找人写,懂格式;

钱:请状师、送衙役、上下打点;

时间:坐牢数月、等判数年;

人脉:有族长、邻人、乡绅、幕友为你背书;

脑子:懂法条、会答辩、不乱说;

运气:官愿意审、差役肯查、对方没背景。

你缺一样,你都打不赢官司。

打官司不是一个人“说清楚了就能赢”的事。真正的古代司法,是一个“你不懂法、没人帮、没证据、没话语权”的世界。

穿越者若无根基,轻易喊冤、递状,不仅赢不了官司,还可能陷入长年诉讼泥潭,甚至反坐下狱、流放、杖责、破产、被地方豪强“灭口”。

你不是主角光环下的包拯,也不是永远赢辩论的剧本王。司法是古代最严肃、最不讲“情怀”的地方,是你轻率不了的“深水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