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二百七十二章 ,亲事喜人

侯门纪事 第二百七十二章 ,亲事喜人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加寿的亲事,不管南安侯府的人存在着浓浓的疑惑和不安,喜悦还是随同而来。“有劳带路。”

钟恒沛虽然袭爵,但他自知年青,事事肯让大伯父大老爷在前面。这是进宫的事情,钟恒沛更不敢怠慢,对钟大老爷使个眼色,由大老爷出面说话。

年青侯爷对伯父的尊重,总是让钟大老爷欣然。他对内相们拱着手寒暄着,随同他们往里面走。

当知道是去皇后内宫中时,侯爷加上老爷们欣喜若狂。钟家三位老爷在父亲任上生养,开蒙后就回京中。中间也有出京过,但居于京中的时间也久。

宫中请安不是稀罕事,但直到皇后深宫中去见,这是头一回。

钟恒沛悄碰父亲二老爷,二老爷悄碰兄长大老爷,大老爷对三老爷打着喜不自胜的眼风,对着红栏金阁深吸口气,胸臆生出无数抱负。

他默默的想着,一门好亲事,可以为亲戚们带来无数好处啊。随即,大老爷暗道,加寿,这孩子名字还真是不错。

……

太子妃面庞涨红似猪肝色,这是她急怒间骤然气血上头所致。冷不防的,在她面前回话的人没料到,觑过她的面容,往后退上几步。

呛出来几口口水,太子妃手抚胸前,给自己顺着气,有气无力地道:“你,你再说一遍。”嗓音奄奄一息的,像得了大病的人。

回话的人一愣神,带着并不明白太子妃为什么不喜欢的懵懂,恭敬的重新回话:“昭勇大将军袁将军的女儿,名字叫佳寿,今天回京,今天进宫。她生得福气大,皇后娘娘特意召钦天监去算过,不得了的命格儿。回过皇上,皇上也嘉许。太子殿下尊皇后娘娘旨意,把佳寿姑娘的亲事,订给英敏小殿下。”

袁家?

太子妃殿下更伤心到茫然。茫然的问:“是以前跟太子办事的袁训是吗?”见她面容儿总是不对,回话的人陪笑:“是。”

“呜呜……”太子妃放声痛哭。

侍候的人纷纷过来劝她,心腹们又暗自担心太子妃殿下在中宫派来的人面前失仪。而且回去学的话要是不好听,就有不敬中宫之罪。

劝说声中,太子妃已不知所措。她只要想到那个袁训,要她答应亲事就千难万难。

对袁训的不悦,最早来自于袁训初到太子身边,就引出谣言。太子妃幼受教导,一心想做贤惠国母,对袁训引出来的这不好听名声,她想当然的认定祸根在袁训身上。

她是相信太子殿下的,在她和殿下成亲以后,从没有见过太子殿下有喜爱娈童的嗜好。她那阵子见天儿犯愁,成天想的就是怎么劝太子打发走袁训,这名声自然就消。

太子妃原本是想正儿八经拿这事去劝的,不想她的正儿八经,对上的是太子的一本正经。太子异常严肃地把她教训一通,让她管好内宅就好,不要插手外宅事情。

仗着宠爱,也仗着自己这是对太子的一片真切,太子妃又旁敲侧击两回,举过两个前人受名声拖累的例子,不想太子听过冷笑,一言不发拂袖而去,夫妻为着袁训,反而生分数日。

太子以后要管理全国,把一个妇人拿不下来,他可以去撞墙。太子转天就寻出内宅好些事情,把太子妃骂到眼泪汪汪,太子妃才不敢再就谣言多说话。

暗暗的担着心,见太子寻出有不是的人,把那说闲话的人打发走,太子妃心想这也是个办法,把谣言压下去就是,她又亲眼见到一件事情,把她几乎惊出病来。

那一天还是春暖,桃花盛开若红云。想到夫妻生分在春意浓中,太子妃独自去园中散闷。见白石凳上,太子殿下和袁训坐在一处,表兄弟两个人并没有并肩,但看在对谣言已刻心中的太子妃心中,惊得魂飞魄散。

太子殿下当时面上温存暖暖,而袁训正在闹别扭。独对太子时,袁训眼角的不悦,低下头拧身子的不愿,都表露在外面。

袁训当时也有别扭的缘由,他为谣言气的吃不下睡不好,把那人揍断肋骨不说,他口口声声还非要杀他。

太子殿下不许他杀,又见这事对表弟影响太大,特意把他叫到园子里散心,劝说袁训不要把这事继续放在心里。

袁将军训,在娘胎里就失怙。但当时还在世的外祖父母、舅父辅国公、姐丈陈留郡王,都对他疼爱备至。

他的姐姐和他的母亲,更拿他掌中宝似的对待。打小儿,袁训就知道撒娇这事情人人喜欢。他对着他的姐丈陈留郡王都会撒娇,对太子殿下偶然也来上一回,十分见效。

袁训为正名声,一定要杀人。太子不答应,袁训正拧身子在撒娇,就快哭出来:“他不死,我怎么做人!”

“这事儿已经过去,你是最干净不过的人,那人是个脏人,你再计较,让别人知道更要说不好。不要再提了,没几天就不会再有人说话。”太子殿下含笑,把自己帕子送过去:“擦擦你的泪水,又不是孩子,你还掉眼泪。”

袁训对着太子殿下撒娇,总共两回。一回就是他要杀造谣言的人,一灰换兀吐涞教渝劾铩?b />

太子妃回去,从此落下心病。因为说不通太子,又冷眼旁观后面再没有什么,也能和袁训相安,把这件事压在心里。

到底的,再翻出来对太子殿下不好。

但不说,心病一直存在。

心病一直存在。

在今天,这心病让扒拉出来。太子妃悲从心来,又让旁边的人劝着,明白过来此时哭不合适。把她憋得眼泪珠子往外涌出时强忍住,就一滴一滴的下来。

看在别人眼里,竟然比痛哭还更难过。

“母后不肯疼英敏了吗?”太子妃喃喃自语,悲痛万分。

她的膝下现在只有一子和一女,前面两个儿子都因天花夭折,这两个孩子就是太子妃的心头肉。

太子早有长子次子长女次女,因为出来的早,早就承欢于皇上皇后膝下,让太子妃总担心皇后对她的孩子没有感情。

皇上身边的女人,太子身边的女人,都承担寻常主妇们少见的担忧。争嗣会血流成河,先就在内宅深宫中起来。

没儿子的时候,太子妃和侧妃们争房中宠盼生儿子。有了儿子以后,又要和别的儿子们争太子宠爱。

有个别人没有的底气,就是这孩子是嫡子。

但嫡子不得宠爱,也是白搭。

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和皇后的关注就更重要。

太子妃千盼万盼,总算盼到英敏小殿下今年开蒙,她早问过太子,请的老师格局不错,据她的父亲柳丞相说,这是按储君来教导。

才觉得可以松口气,天下掉下一门亲事,太子妃心爱的儿子将许配给那个谁……曾有娈童名称的袁训之女。

就算袁训不是娈童,袁家在朝中来算,也是没有根基的。他袁训的舅父虽然是国公,他的表姐丈是郡王,但满门尽皆外官,外官和京官相比,在京里是中不了太大用的。

打个比方,果英敏小殿下以后受人诬陷,等他玩完了以后,外官那里可能才得到风声。

而太子妃殿下因为憎恶袁训,听也不愿意听,袁训又过于低调,太子妃殿下到目前为止,对袁家的亲戚并不太清楚。

按这样来说,饶是袁训的官大,太子妃殿下也认为出于太子私意。若是没有太子殿下和他的曾经“一出”,他袁家还算个什么呢?

这门亲事,真的让太子妃伤心不已。她只顾着痛心去了,回话的人却为了难。小心翼翼提醒:“殿下,您不过去见见袁小姑娘?”

她的儿子定亲,中宫让人来请她去受礼,这本应当。

但太子妃听到,火烧般的颤抖一下,瞪直了眼,寒气从心底出来。这不是孙侧妃贱人的手段,就是才升上的梁贱人的主意。看看吧,把母后耳旁风吹足了,就给我们定这样帮不上,以后还连累名声的亲事。

泪珠还在面上的太子妃,冷笑逸出,不让我好的人,我就和你们拼了!

“殿下,”她的心腹见她面容儿也变,眉眼儿也冰,怕她把中宫彻底得罪,上前一步唤她:“您昨天犯心口疼,这又疼上了吧?”

对着送上来的借口,太子妃忙道:“是是,我这心口呀,疼得不能动。”

心腹为她把话周补齐全,对来回话的人道:“殿下昨儿就不痛快,怕惊动人就没传太医,本来说今天养一养就能好的,这骤然听到喜事,听到皇后娘娘定下这亲事,这一喜欢就又动了气血,”

回话的人也聪明过人,忙道:“这病可是不能大喜大悲的,太喜欢也伤神。伤了神,气血就跟不上,就又疼得狠。”

她可不想再呆在这里,对着这位儿子由娘娘定亲,她还不乐意的人。主动出个主意:“那我先回宫,告诉娘娘您要歇着,等好了就进宫去,让加寿姑娘再叩头就是。”

“有劳,”太子妃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让人赏她钱,打发她出去后,太子妃一拍案子,气势汹汹,泪也没有了,悲也没有了,双眸似寒霜凝就,恼道:“这帮子贱人,少防备一点儿,就一里一里的欺负到我头上!”

又一惊:“英敏呢?把他叫到我房里。”她的预感很灵,但晚上一步。去找的人很快回来,怯声怯气回话:“太子殿下让把小殿下接进宫去了。”

太子妃呜呜又痛哭起来。哭上没两声,已双眸赤红,恨得血都要滴出来。怒道:“快去请丞相来,对他说我的日子没法子过了!”

……

南安侯府宾客满门,不但钟家的亲戚全在,就是兵部侍郎沈其方大人也在。沈大人在这里,自然是受到厚遇,坐在上位之一。

他正暗暗好笑着,好笑的原因之一,是南安侯府。

老侯写信说老姑奶奶回京,这家子人就不敢怠慢。不但年青侯爷出迎到城外,就是大老爷三兄弟也全去接。

这钟家对出嫁女儿的待遇,沈大人想活这一辈子,头一回亲眼看见。

也不能怪他暗笑,主要是来的亲戚知已们多。对面坐的,靖远侯阮侯爷也在,这是阮梁明的父亲,还有钟家的姨表亲董大学士家也在,这是董仲现的祖父,这些都算是贵重客人。

虽然是至亲,但好歹也应该留下一个成人的老爷来招待。沈大人瞄瞄留在这里的钟留沛兄弟,他没有说他们不成人的意思,不过和沈大人大学士相比,到底年青,隔上一代,有说不上来话之感。

这是头一个好笑。

第二个好笑呢,这袁家是怎么回事?真是会钻营。当天进京,当天进宫,这不是他钻营来的,还能是宫中的意思?

想往宫中巴结的外官太多,宫中哪里见得过来。这个呀,一定是袁训那小子的手段,至于他打的什

于他打的什么目的,沈大人想上半天,倒不敢猜。

在他对面,靖远侯等得着急,又攀谈起来。刚才和董大学士、沈大人攀谈的是寒暄,现在一开口,靖远侯疑惑而且拿沈大人开心:“老沈啊,我们是亲戚,坐在这里等着也倒不急,你呢,你侍郎大人日理万机,你今天能来,我想必然有个缘故儿。闻听已经进宫,你还肯在这里等,这缘故儿必然不小,你可愿意说出来,我和董学士解解等人的忧闷?”

阮侯爷的小儿子,阮家小二抢话道:“这个不必问,父亲,自然是沈叔父等家信。”

靖远侯笑骂:“我们说话,哪有你插话的道理?”

“我就是想嘛,沈叔父没有在这里等的原因,他还一直坐着,只能是沈渭哥哥有家信,托祖母和袁伯母,还有加寿带回来。”阮家小二听骂过,继续笑嘻嘻插话。

沈大人咧咧嘴,才不是呢,臭小子的家信,是八百里加急快马送回来。信中的内容,沈大人都不敢说。

他怕说出来让人知道八百里加急快马就送那种内容回京,御史们要弹劾他让儿子浪费人力财力。

那信上写的只有一个意思,焦急的,催促的,让父亲必须办下来的。就是袁家的加寿姑娘要进京了,父亲你赶紧地把定礼下到袁家,把孙媳妇认下来。

孙子还不知在哪里,儿子又远在战场上,这就让定孙媳妇,沈大人收到信后,喷出笑声以外,就是骂胡说。

岂有此理!

你倒先把孙子给我再说。

再看一遍信,见信中言词凿凿,说已和袁家早说好。沈大人就来等来了,他要看看袁家的姑娘好在哪里,不好有哪里。再回信给儿子,就可以明确指出不定的理由。

其实不定理由早就明确,孙子还没影儿,就是指腹为亲都没法子办。本着挑小姑娘错儿的心思,沈大人安稳高座,和阮家小二说话开心。

“小二,今科明春春闱殿试,我记得你说要中状元的。”

阮侯爷和董大学士都笑出来,阮家小二脖子一梗:“放心吧,叔父,您只管准备好贺我的东西就是。”

沈大人正忍俊不禁,见外面有人进来。一个家人冲进来,这是跟进宫的一个,知道家里亲戚在等,让他回来先回话。

“老爷们和侯爷已出宫,这就回来,说亲戚们久等了。”

闻言,沈大人对阮侯爷等人道:“你说我为什么要等,我已经来了,而且进宫这事,料也久远不了,不用等太久,我就等着了。”

不是重臣要臣,宫里也不耐烦见你许久。沈大人暗笑,小姑娘我得见见,我才能走不是?不然不是白来了。我总不是为见你家老姑奶奶,要走这一趟。

才想到这里,就听董大学士问家人:“好好的,为什么事要进宫?”还女眷们一起进宫,总得有个说法。

家人在宫门上早就问得清楚,方便他此时回话。有些,又是他亲耳听到的,这就流利不打顿儿:“在码头上,是说回家见亲戚的。但太子府上的两个大人,柳大人苏大人去接船,说中宫娘娘和太子殿下的旨意,要见昭勇将军的家眷。”

“嗯?”董大学士、靖远侯和沈大人等听出话中份量,一起动容。

家人喜笑颜开:“老爷们和侯爷让我先回来,就是先对亲戚们报喜讯。老姑奶奶的曾外孙女儿,袁家的加寿小姑娘,已经和太子府上的英敏五殿下定下亲事!”

这喜事儿的出现,就像晴天霹雳,因为没想到,把在场的人全打晕。

随即,窃窃私语声出来。

“英敏小殿下?那是太子妃所出啊。”

“这事儿太奇怪了,袁家不算有根基啊。”

“话也不能这样的说,老姑奶奶不是出自这府里,这府里还算没有根基吗?”

事出陡然,最早言论的人,皆是一般儿的亲戚。

要紧的亲戚们,还有沈大人这样的重臣,他们言语平时就谨慎,在听到是和皇家结亲事,更是紧闭嘴唇,哪怕心中转得龙卷风般,也只思索着,不轻易开口评论皇家。

但他们心中的奇怪,丝毫不比别人少。

奇怪之外,还有震撼。不用说,沈大人的震撼更多,都快把他震得不知身在何处。

半晌,他回过魂,油然生出一个心思,袁家的小姑娘,不是我家的人吗?

刚才他还笑话儿子做事不稳当,没有孙子就定孙媳妇。现在听说加寿小姑娘能到太子膝下,沈大人后悔顿生,想必然是个难得的好,儿子才急吼吼的要先下定。

沈大人就更不愿意离开,他今天是一定要见见不可。

没多久,钟家老爷们和南安侯回来。

亲戚们从门口就把他们簇拥上,而长辈们也不拘礼节,有这喜事出现,还管什么礼节,都想早听内幕,也迎到门口。

看看,却只有他们回来,门外再没有车马轿行李。

不等问,能知道亲戚们着急心情的钟大老爷喜气洋洋地就解释开来:“大喜事情,中宫娘娘做主,加寿孙女儿亲事定到太子府上的英敏小殿下。”

“那人在哪里?”沈大人问出来。

他不问还好,问过钟家老爷们和钟恒沛笑得嘴都合不上。沈大人翻翻眼,我知道你们喜欢,但麻烦赶紧地回答我。

大老爷笑得没法子说话,二老爷喜上眉梢回话:“中宫说加寿孙

宫说加寿孙女儿福大运大,她要养活,回过皇上,收拾偏殿,这就不出宫了。”

“啊?”沈大人和一干子钟家亲戚一起稀罕,然后沈大人更多出一层不痛快,这是我家的人呐,我们家先定的。

可他哪敢明说,他倒能敢和太子殿下去说理吗?就接着往下听。

有女眷们为老太太来的,忠勇王府的老王妃,是接到老太太给曾孙女儿要红包的信来的,还真带来一大兜子钱,她为老太太喜欢,但这个人现在哪里,她笑着问过,钟家进宫的男人们又笑得把嘴张多大。

好半天,三老爷满面含笑回话:“姑母本来是说回家来见亲戚,加寿,哈,加寿……”他在这里卡住,这不是急人吗?

好在南安侯钟恒沛接上话,笑着说全:“加寿初到生地方,揪住姑祖母衣角不放她。中宫说长辈慈爱不可缺少,允姑祖母和袁亲家太太留宿宫中,陪伴加寿呢。”

这生得可真是个加寿,像是不但加寿,而且加禄加福全在她身上。不少人的心里闪过这话,沈大人也不例外。

这还有什么可呆的,沈大人想我这是注定要扑空。看来以后要见,得有能耐进到深宫中才见得到。

他走得有点儿灰溜溜,也不再觉得儿子荒谬,没孩子就敢定人家女儿的亲事。

掌珠也在这里,见不到祖母,也就回去。玉珠也是一样,和常四公子坐上车,挑着眉笑谈宝珠的女儿有福气,也回家去了。

留下的亲戚们,招待酒饭,听南安侯府的老爷们吹吹进宫的牛,贺喜一回。

第二天,明旨下来,礼部准备纳彩,对太子嫡子重视不同,要准备好些日子,所以袁夫人和老太太不用就出宫接着,还在宫里陪伴加寿。

……

又过上三天,掌珠还沉浸在外甥女儿定亲的喜讯中。她看着手中的帐本子,这是宝珠给她又送来的几船草药。

掌珠的铺子,在和宝珠合伙以前,但和宝珠合伙后,宝珠送来的草药好,价儿又合适,既不占姐姐便宜,也不平白的吃暗亏给自己,亲姐妹也明算帐,掌珠是满意的。

感激,对掌珠来说并不太多。

这些,与她的母亲也不无关系。

她的母亲邵氏,性软懦弱,不见得是心里有正确感激的人,但嘴头上说的全是软话。软性子的人,逢人就哈腰嘴上说好话的人,心里未必是正当地感激。

正当的感激,是不卑不亢的。

最早看透邵氏的,也有她的女儿掌珠。掌珠烦上来,认为祖母应该照管儿媳孙女,有必要对她事事害怕。认为宝珠虽是大房,但掌珠是长姐,家里一切以自己为尊才是。

和方明珠让方姨娘耽误一样,掌珠也让母亲耽误。方姨妈和邵氏这样的母亲,不占少数儿。

她们对孩子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孩子们,包括观念。所以她们也不能说有错,因为她们给孩子们,就是自己用于生活中的那些。

她们,又是谁耽误的呢?大千世界组成陆离,就是个性不同的碰撞和相处。但好在,该是什么人,终究是什么人,哪怕走弯路,也还是往自己想去的方向而去。

就像宝珠起初不愿嫁王孙公子,结果呢,还是嫁给袁训。就像掌珠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姐妹和气,但现在呢,她享受到太多姐妹的好处,掌珠由衷的为加寿定亲太子府而开心。

真心的开心,往往带给当事人自己的,先是愉悦。

快乐这种事情,不是指望别人带来的。而是主动带给别人的,自己才更快乐。

掌珠一面想着没见过面的小加寿,在心里夸她。一面手里面,把帐本子交给上坐的侯夫人:“母亲看过,这就让人去发卖。”

分出去二房三房四房,这个家就全是掌珠的。她的铺子也就过明路,并不隐瞒侯夫人。这铺子有宝珠一份,掌珠就怕侯夫人讨要钱。

头一个,侯夫人没有查帐的理由。第二个,她真的打听,掌珠可以把分给宝珠的多说几份,私房银子还是她的。

侯夫人满面堆笑接过帐本子,随意一看,就还给掌珠说好,还和掌珠继续说袁家的亲事。“几时你把那孩子接到家里来,大老远儿的进京,媳妇你是嫡亲的堂姨母,不请她可是不对。”

短短几天,太子府上亲事轰动京城,文章侯夫妻也自不会怠慢。掌珠说好,侯夫人就说不打扰她回房,她的丈夫文章侯还在等她。

见夫人进房,文章侯对她也堆出满面的笑,和侯夫人见掌珠一样。文章侯笑呵呵:“媳妇说几时请袁家姑娘?”

文章侯想了好几天,从接老太太那天,在南安侯府听到喜讯后,就没事儿琢磨,这小姑娘,了不得,厉害啊。

一周多的小姑娘,又能有多厉害?

但这门亲事太过出人意料,亲戚府上全是一片称赞声。

对着丈夫的满面笑,侯夫人心想媳妇水涨船高,我这当婆婆的也能多见丈夫几个殷勤。文章侯为人也风流也没正性子,但对家里女眷,他是守古板旧礼的。

轻易的,不和掌珠多说什么,当公公的款儿拿得十足。再来呢,掌珠当上家,就把兄弟们全分走,手段压得二太太四太太无话可回,文章侯也怕媳妇,有事儿只让侯夫人去说,这就对夫人百般的温存。

侯夫人乐得享受,坐下来,接过丈夫送上一碗茶,喜滋滋儿的

喜滋滋儿的告诉他:“掌珠说好,说等小姑娘宫里玩够了,总会想起姨妈,她一想到,就接回家里来招待。”

这话倒不是掌珠搪塞,而是掌珠也不能到宫门上到请见加寿不是,只能指望老太太提着,别把姨妈抛到明年也不见才好。

文章侯听过,能理解掌珠想法,但他有个主意:“这样等着不是办法,亲戚门上,论理是进京应该来见,但媳妇呢,也不能去闯宫门。这样吧,你再去告诉她,我让人往钟府里去,小姑娘养在宫中,他们总三天两天里要去看看吧,让他们帮着提一声吧。”

侯夫人说好,但不耐烦再走一趟,打芬换岫乩矗罘蛉宋仕浦樽鍪裁茨兀捣郊业谋砬自凇?b />

在这件事情上,侯夫人背后对掌珠看法好。听到这里,又和丈夫道:“你说媳妇吧,撵叔婶们出府凶神恶煞似的,但对她的这门穷亲戚,说话又尖刺,倒肯常来往。”

和方明珠走动,是掌珠在公婆眼中少有的好看法之一。

文章侯也夸上一句不错,让人取衣裳换过就要出门。侯夫人叫住他:“哎,你不是又去给二房他们送银子吧?”

“不会不会。”文章侯说着,人早下台阶,径直而去。侯夫人回身去查银子,见又少一封五十两的,撇撇嘴:“就知道,还能瞒住我吗?”

重新出来,毫不生气。对于掌珠把叔叔们全分出去,侯夫人现在还是在享受中。

那一年掌珠拿住二房三房四房的错,她们的错也太好拿,侯夫人是个不理论的人,二房二房四房也就肆意胆大,让掌珠一拿一个准,掌珠说家里经不起折腾,以后各过各的,强迫他们分家。

足有半年,文章侯夫妻和媳妇生气,但掌珠不放心上,文章侯终是不敢再得罪南安侯府和袁家,袁训一年跳几阶的官,文章侯更忌惮他,又有儿子得袁训之力有差使,还把三弟也带出去,文章侯夫妻的气,全在心里。

半年以后,文章侯夫人就不再生气,反而认为掌珠这事办得不错。

为什么她大转一个弯子?

因为二太太四太太现在见到大嫂,全是感激满面。三太太不用说,她的丈夫和韩世拓一处当差,三太太就是让分出家,也还回来奉承掌珠和大哥大嫂。

侯夫人不阻止丈夫偷偷给兄弟们送银子,又博得二太太四太太的泣零。侯夫人是个不精细的人,以前才总让弟妹们欺负。经房中人提醒,想起以前不管怎么对二房四房好,二太太四太太还一脸的侯夫人亏待她们模样,再对比现在,银子花的最多和以前一样,但感激却似无穷无尽了。

她的侍候人不是收到掌珠银子才做提醒,而是事实此。侯夫人对比明白后,和掌珠婆媳和谐。

老太太孙氏,由长子养活。让掌珠气得也是不敢明发作。韩家为和南安侯府生气,把自己一家子男人前程全耽误,前车之鉴还在那里。

但很快,侯夫人又把老太太也开导明白,老太太想想也对啊。以前儿子们住在一起,二老爷最怪自己疼长子,给他袭爵。疼小儿子,指不定给小儿子多少钱花。再怎么拢,也是满腔怨恨。

而现在呢,表面上不好看,亲戚们过年过节的时候过来,背着掌珠还说她不好。但说的是掌珠不好,与老太太无干。

但老太太私下也让人给儿子们送银子,收回一片感激和孝心。

银子和以前相比,花得还要少,儿子媳妇却知道好了,老太太和侯夫人今都和掌珠好,掌珠一个人顶下所有的不好,她爱顶,让她顶去吧。

今啊,袁家更要起来了,侯夫人眯眯眼,觉得掌珠这房媳妇真没娶错。

今已得婆婆和太婆婆欢心的媳妇掌珠,还是免不了让表妹明珠鄙夷。

方明珠又按时上门来了,往厅上一坐,抿着嘴唇,眼梢子高挑,还是先炫耀:“宝珠啊,就是好,给我送的东西,到今天也没有吃完,宝珠这个人多好啊,把我家那个也找到了,按月给我送银子呢。”

从小和安家姐妹们一起长大的方明珠,知道掌珠不容别人的性子。说宝珠好,气死她。

掌珠撇嘴,你真可笑。

宝珠找到表妹家男人以后,让人上门报信,送把那卖水表妹夫积攒的银子送过去,上门嘛,总不是空手的,提一只鹅,一方肉,看看我们的表姑娘,吃两个月你还没吃完,亏这天热你放得住,你还好意思来一回提一回。

掌珠心想,祖母回京了,我就不告诉你,免得你去打秋风借银子。气死你!

表姐妹两个人,各自腹诽着对方,一个是我说话气死你,一个是我不说气死你。说话的对上不说,没有接腔的,又各自在得意中,方表姑娘这就打算撤退。

她来是为取乐,现在她乐了,站起来最后得意洋洋丢下一句:“走了,也看过你了,你还能守着,真不容易。”

“下回别来了啊。”掌珠扬着脸对一旁。

方明珠当没听到,噔噔噔往外面走。昂首挺胸的,在大门上险些和进门的人撞上。

“哎哟喂,你怎么不看路啊?”不管进来的是谁,反正是表姐府上的,方明珠这样想着,不看来人先怪她。

那个人好笑:“是你不看路才是,”见这个人衣裳旧了,本来不放心上的,以为是个下人。但她说话不客气,就看上一眼。

上一眼。

这一看,进来的人乐了:“这不是方表姑娘吗?”

方明珠定睛看她,面上激动上来:“这莫不是……”来的这个人是跟老太太去山西的人,方明珠惊喜交集:“你怎么在这里,你你,是祖母回来了吗?”

嗓音颤抖起来,泪花很快在眼睛里滚来滚去。老太太是方氏母女最近认识到的活菩萨,没有老太太的接济,方氏母女早就过不下去。

方明珠一直盼啊盼着祖母回来,但又知道这不可能。上年纪的人赶回远路不容易,哪能才去一年就回来。

骤然见到老太太的人,方明珠泪雨下,很快迷蒙住视线,哭着只是嚷:“祖母在哪里,祖母她在哪里,呜……”

“明珠,我在这里。”有一个人在前面几步接话。

安老太太扶着丫头走过来,微笑端详方明珠。

……。

换个地方,在大街上见到,老太太已经不敢认这个人是方明珠。除去她哭着祖母祖母的嗓音犹熟,别的地方,都早不是旧日模样。

她穿一件大红色罗衣,上绣着水鸟和荷花。老太太认得,这还是她给做的。衣裳也还新,和头上的首饰一样,半旧的,却还能见人。

但那发髻,随便一挽,乱发拢不住,头发也枯干,像是没用头油用水拢的,水干以后,自然乱发张扬。

妇人的头发不黑亮整齐,天仙美人也先打个折扣。

又有她的面容上,天生五官依然秀丽,但肌肤平时不用香脂调养,少水分生细纹,不过一年没有见,看上去憔悴沧桑模样已出。

不管方氏母女怎么不中过老太太的意,也是她面前呆许久的人曾有过感情。又有老太太才从宝珠家里过来,照顾温暖馨香处处,又有加寿才得意的大事情,老太太心情好,对亲戚上只有更客气的。

家中有喜事,还和亲戚们寻过去的不是生气,这也是挡自己运头的事情。老太太就含笑:“明珠,是我回来了。”

“哇!”方明珠大哭一声,随即往地上一跪,揪住老太太衣角放声大哭,边哭边叩头:“多谢祖母,我母亲说,让我能再见到祖母,就多谢您照顾。”

老太太暗想,这对母女果然受到教训了不成?

这个地儿不是说话的地方,老太太唤道:“起来,随我进去见你表姐,坐下来我们慢慢说。”方明珠就跟着进去,掌珠见到,喜出望外,又鄙夷表妹运道倒不错,出个门也能遇见祖母。

安老太太回京,掌珠隐瞒表妹只能是一时,现在见到瞒不到,翻个白眼儿也就丢开,只急着追问加寿定亲的缘由。

方明珠听到太子府上和中宫的字样,早就吓得不敢说话,乖乖坐旁边听着。

安老太太提起这事,满心欢喜。把加寿怎么可爱怎么有福细细告诉掌珠,从开口就是喜气儿往外直蹦,怎么说怎么喜悦。

说到一半,这里的老太太孙氏闻说到了,也过来相见。侯夫人也来相见。这就大家再从头听,反正老太太也不介意再说一回。

听完以后,老孙氏早念过无数声佛,又是喜得没处搔般,又是关切:“这亲事可不容易,可得好好儿的捧着。”

安老太太就莞尔,面上担心丝毫没有。

她的心思,飘然回到三天前,宫中定亲的那个下午,皇上和太子走进来,众人下跪迎接的时候。

袁家送往京中的另外两枚白玉,这就出现在安老太太面前。

果说淑妃娘娘手中没有白玉戒指,只有中宫和小殿下手中有,老太太还当淑妃是不得不献,因为中宫和小殿下是女的,唯有带戒指。

但皇上和太子拇指上的白玉扳指,这可怎么解释呢?

袁家远路的送进京里,说是给亲戚的。淑妃不会一枚也不给自己留,这是念想儿啊。

下跪本来是低头的,但老太太让戒指搅得心有灵犀,悄悄的瞄了一眼。一眼下去,她遭电击,好了,四枚全让她找着,分别是中宫、小殿下、太子和当今。

又有平身后定下亲事,瑞庆小殿下让加寿叫姑姑,袁夫人的不惊不忧……还有的就是,加寿和中宫娘娘,脸庞儿真的相似。

定亲的前半段,老太太又惊又惧;定亲的后半段,老太太心定气平。再往后,就是喜悦难言。

她的加寿小宝贝儿,初到生地方,再大方展样,也还是个离不开家人的孩子。

见老太太要走,拽住她衣角随时就要大哭,把中宫心疼的,又有袁夫人在旁解释:“加寿时常也和老太太睡呢,”中宫急忙降旨,允家人陪同在宫中,老太太住上三天,这还是趁加寿玩耍的时候,悄悄儿的出宫,等晚上,还要回宫去陪呢。

宫里这般疼爱加寿,老太太还担什么心,自然是心放得稳稳的。

------题外话------

大雪盈门了,仔继续要票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