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加寿定亲

侯门纪事 第二百七十一章 ,加寿定亲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秋风送爽,红叶在浓阳下比昨天还要艳红。遍地小黄菊似也知道离别,开得瑟瑟生香,在镇外铺开送行香径。

加寿早就让送出来,和母亲坐在车上,宝珠搂着她,正喂一遍奶。

天已半上午,果出远门,早就应该动身。但还要等国公府来送,这就从容着,看似不慌不忙。

车门外,袁训欠身子探进来,微笑看着。

“波,”加寿把奶嘴儿吐出来,眉目画的脸儿上笑眯眯,问道:“就来的哦?”

宝珠面上现出爱怜和感伤,把女儿摩娑着,看看加寿还等着呢。袁训揉着女儿小身子,安她的心:“寿姐儿和曾祖母、祖母先走,父亲母亲后面跟来,和寿驵儿还要玩耍呢。”

加寿走在前面,父母亲躲猫猫呢,随后跟上去,等寿姐儿去找,这是宝珠袁训对加寿的解释。

加寿放下心,话说她的小心眼子里,本来也就没有太多的心思。

重新抱住奶嘴儿又去吃,马车声这时候近了。

“回小爷奶奶,城里的亲戚到了。”

袁训哦上一声,对女儿百般疼爱的再看上一看,随后交待宝珠:“喂完你就出来吧,别耽误她上路。”

低低的应上一声,宝珠垂下眼眸,有水光滟滟依依惜别。

团柔胖嘟的小身子抱在手里,宝珠想我舍不得送走。回想为有孩子,离开才熟悉不久的京里,到人生地不熟的山西来。

过来以前,和郡王妃还在生分中。宝珠完全是对袁训的深爱,和对孩子的期盼,才生出无穷勇气,和陈留郡王妃共同上路。

现在好了是不是?但当时心有余悸,不安而又忧愁。怕过来会受姐姐气,而又没表凶在身边。冬雪封门,春日寂静,都是因为有加寿,日子才慢慢适应,才觉得这里山青水远,日子悠游。

宝贝儿啊,可不送你进京,又煎熬你的姑祖母。宝珠在秋光中微笑,带着感伤,却又自豪。夹着黯然,又油然骄傲。

长辈,是特地特意,干冒风险的派出身边最亲信的人来接,把寿姐儿看得金珠般贵重。

……。

柔细的手指轻抚着,加寿本来是还可以再吃两口,但车外骤然有叫声:“加寿,我们来送你了。”

小脑袋一扬,面庞就到车帘透入的金色日头下面。细细的茸毛染着金黄色,把原来精致玉的加寿更映得眉山远远,标致秀气。

宝珠才要笑,加寿已推着母亲,就要往外面去。

“乖,擦干净。”宝珠给女儿擦净奶渍,把她金锁摆正,加寿已等不及的拧着身子。等到母亲送出来,父亲接过放下地,小脚步一蹬,就跑出去。

国公府的孩子们热烈欢呼:“加寿在那里,”加寿得意洋洋的让围住,昂着下巴大声宣布:“我要进京去呢。”

她的身上,斜背着她的大红包,最下端垂在她的小屁股上。

小姐姐们嘟了嘟嘴,都摸着大红包,“哇,进京去讨钱呢?”

“讨完了记得回来,过年还等你一起讨钱。”

“要讨多少你才肯回来?”

老太太笑容满面,我们加寿这一回要讨许多,要年年就留在京里讨钱。

加寿不知道,从安排上来说,她是不再回来。见问,把两只小手一张:“要讨这么多,”获得孩子们的羡慕和吃惊。

见女儿受人欢迎,袁训面色柔和。车帘微动,知道宝珠出来。袁训把妻子往怀里一搂,当着人宝珠才要挣扎,丈夫语声低低:“别动,怕什么,怕你等下哭倒不好,我扶着你吧。没什么,就是想和你说说,我小时候看到龙家兄弟们一处玩,我倒是眼红过。”

“你女儿都代你找回来。”宝珠请袁训看孩子堆中的加寿,眉头上是得意,眼角是得意,小嘴儿高撇着,也是得意。

周围一圈的眸光,都是羡慕的。

对着这一幕,夫妻静静相拥,正在欣赏加寿小模样,袁训面色陡然一寒。

辅国公夫人,犹豫着从马车中出来。目光急切的,寻找的是老太太和宝珠。

见到是她,袁夫人也笑容微凝,但旋即,悄悄放下凝眸,无奈的,还是微笑。人家是来送行的不是吗?

总算有心前来。

老太太迎上前:“你来了。”她满面笑容。袁夫人松口气,袁训面上这才好过些,宝珠见到难免莞尔,但是,她从没劝过袁训和好啊这些话。

她不助长他接着仇恨,但也不肆意的摆出看宝珠心眼儿多宽这种话。夫妻之间需要尊重,尊重对方的爱,也尊重对方的烦。

宝珠做的,只是把袁训的大手紧握住,嫣然一笑以为安慰,再就柔声地道:“你去陪母亲,我去见舅母。”

袁训颔首,心里想着要是没有宝珠的话,这样的场合可就没有办法。带着这种心情,他走到袁夫人身边,就小小的得瑟起来:“母亲,幸亏有宝珠主中馈呢。”

看穿儿子心里在转悠的想法,袁夫人佯装嗔怒:“这个媳妇,可是我答应进门的呢。”

“是是,”袁训一脑门子媳妇是自己相看的,这就不翼而飞。由刚才的自以为大功臣,这就沦落成缩头缩脑。

原来,这好处没有自己的,全是母亲的。

袁夫人见到好笑,斜眸望来尽是慈爱。

一家子的人只关心加寿离开父母亲,好似浑然忘记还有母子

好似浑然忘记还有母子的分离,宝珠和老太太的分离呢。袁夫人把儿子衣襟整整,趁着别人寒暄,这就可以来交待儿子:“要小心呢,要护着自己。”

袁训的成长岁月里,处处都是母亲的痕迹。他有宝珠后夫妻恩爱,也就更能理解母亲对父亲不在,还存在的痴恋。

这世上有一个人能让你这么的想着,对想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圆满。再说袁夫人想的,也不是渣男负心汉。

母子没有依依惜别,并不是他们都把对方忘记。宝珠适才让袁训来陪母亲,也是知道袁训母子间的深情。

对着母亲的叮咛,袁训为开她的心怀,故作漫不在乎:“没事,我厉害着呢。”再添上一句话,就把袁夫人视线转移:“再说还有父亲陪着我。”

父亲并没有离开我们,他就在身边呢。这是袁夫人在袁训记事的时候,就对他说过的话。袁训曾为等父亲的出现,大半夜里的不睡熬着,也为见父亲一面,夜里跑到父亲坟上去等着。

他还真的从不害怕,但想当然是等不到,等到的全是来带他回家的辅国公。

舅父有亲父,但袁训还是自有自己的亲父。而缓解母子离愁的,再没有比父亲更好的话题。

袁夫人听过就欣然了:“是啊,你父亲见天儿会保佑你呢。”

接下来的话,袁训不用听都能猜出。他的母亲对他笑看着,总要说:“你呀,生得和你父亲一模一样。”

话说孩子小时候谁带,就长得像谁。但袁训固执的长得像父亲,这与袁夫人固执地想着丈夫不无关系。

而加寿,继承祖父和父亲相似的面庞,也就越长越像祖父。

袁训顺理成章的,接上母亲的话:“不但我像,加寿也像。”袁夫人笑得合不拢嘴:“那是自然的,我的加寿……”

好了,完全想不起来儿子,眸光寻找着小加寿,见她还在孩子们的中间大吹进京法螺,袁夫人笑逐颜开。

老侯带着个冷眼旁观的味道,看邹明等人居然也是体贴的。那位自称重病的徐夫人,早早的就钻到车里没动静,也没有让人催的意思。

还有那自称骨头架子七零八散的任保,和他的外甥在车里说个没完,也是一样的不说上路

来的时候十万火急,走的时候很沉得住气。

任保在车里长长的吁气:“接到这就能放心,怕中宫娘娘等着,跑死马似的过来。不管怎的,回去有小姑娘同行,谅他们也不敢再颠咣。”

关安忍着笑,给他揉着肩膀手臂腿。

再久的离别,也终有分开的时候。

加寿在热烈的送别声中,让送回马车。小脑袋钻出来,眼珠子骨碌碌转着,还对着外面在笑。

袁夫人抱着她坐车,怕她摔着,就往里拽她。

车帘半卷,半露出袁夫人面容,她往外一看,呆上一呆。

抓住这个机会,又能见到袁夫人,又打量着她不会见到自己。辅国公夫人深深一礼,老姜色衣袖几乎垂到地面上,正式的行了个送别的礼节。

加寿正在捣蛋,伸小手,摇脑袋,法螺还没有吹完,总得说完才舒服。正笑嘻嘻:“曾祖母说给我买八大件儿点心,我留给你们。”

小身子顶出的空当,让袁夫人完全把国公夫人的举动看在眸中。

袁训又不痛快了,扭脖子转眼神的,天上地下的看着,不管看哪儿,都一脸不对劲。

辅国公夫人猝不及防,吓得一哆嗦,也呆的眼神儿还在袁夫人面上,也忘记挪开。

好在帘子很快垂下,国公夫人才松口气,就见一只玉白的手,缓缓打起帘子。袁夫人露出脸儿来,和儿子一样,带着浑身别扭,但认真的对着国公夫人点了点头。

随后,帘子落下,没多久,马车驶动。

“加寿路上别淘气啊。”这是邵氏张氏。

孩子们追在车后走上几步:“过年记得回来,这里还有钱要讨。”

加寿的小嗓门儿最高:“别逮我的鱼,别吃完我的点心,别要完我的钱。”

耳边尽是笑语声,有加寿的存在,送行都是热腾的。但西风中,独国公夫人两耳不闻身边话,一个人垂着衣袖,似笑又恍惚,似呢喃又回忆往事。

她不敢相信自己,是婉秀和我在道别吗?

……

秋高气爽,中宫大早上的心情就不错。一个人坐着,微微地笑着,给保养得当的面庞更添上年青模样。

除去贴身的心腹,别的侍候人因娘娘喜悦,也跟着心情舒朗。私下里难免窃窃谈论:“咱们宫里有喜事儿?”

“皇上总歇在娘娘这里,这还是喜事儿吗?”

“听说没有,太子殿下又得到皇上夸奖,说他政事勤谨。”

“小殿下的亲事,定的驸马都说文才高,今年是一定高中的。”

她们想来想去,也不过就是这些早就存在的事情。但娘娘的喜悦,却是这几天才开始的。

最后,才有一个人怯生生地道:“也许,是徐夫人病治好,就要回宫吧?”别人都当没听到。徐夫人?冷笑以对还差不多。

中宫动一步就离不开她,别的夫人们想她永远也别回来才好。夫人们在争宠上面你抢我夺,把宫女们也早带得分成几派。说话的小宫女受过徐夫人照顾,但别的人可不爱听这句。

衣角轻闪,瑞庆小殿下走

庆小殿下走进去。

“母后,还没有到吗?”瑞庆殿下今年已有十三岁,刚定过亲事,还依然娇憨,是最爱疼爱的那个,也是哥哥太子面前的撒娇人。

中宫秀丽的面庞上,绽放嫣然。

“不是我着急,其实呢,我也着急的,我等着看坏蛋哥哥的女儿要是不像我一样的伶俐聪明,我就揍她屁股。”瑞庆倚着中宫坐下,贴到她肩头上。

中宫对女儿完全没办法的宠溺,为她扶正发上的花钿,柔声道:“你呀,要疼加寿才好。”

瑞庆闻言又一笑,抱住中宫手臂摇几摇,眨着眼睛道:“加寿?这名字呀…。”

“国舅起的。”中宫对女儿板一板脸。

瑞庆嘻嘻:“加寿是好听的,但是以后再有加禄加福,加福我已经打听明白,是别人家里养的……”

玩笑开到这里,瑞庆殿下扑哧一笑,后半句咽回。她怕全都说完,真的要让母后训上几句。

盯着日影子,一寸一寸从竹叶下面移到铁马下面。终于不耐烦的瑞庆道:“我能不能去城外码头上看看?”

这样等着好熬人。

中宫把女儿面颊轻轻一拧:“你是公主,哪有出迎的道理?这不是让别人起疑心吗?”又秀眸流转:“让你办的事儿,可都办好了。”

“交待给我的事情,您就放心吧。”瑞庆殿下把自己吹捧过,压着性子又坐下来。寻找着廊下大黑蚂蚁看,把大黑蚂蚁想成没见过面的加寿,总是这样的玲珑秀气吧?

加寿知道,应该会撇小嘴儿的。

……

船,在金黄色的水光中,停到岸上。袁夫人老太太都不急,袁夫人还在扳手指告诉加寿:“行的礼儿,和过年磕头的不一样。”

加寿伶俐的道:“要拜三下,一、二、三,扑通,九个。”她把叩头说成扑通。安老太太打起笑容,只是不问。

从上船以后,女官徐夫人、太监任保,还有亲家太太,忙活的教加寿行大礼,说的全是见驾的礼节。

不但加寿要行,还有跟加寿来的二丫等几个丫头小子,也都跟着学。

安老太太这年纪,早就遇到事情放心里揣得稳稳。她纳闷不过时,就告诉自己,好孙婿战功赫赫,加寿进宫是蒙父亲的恩典。

往船舱外面看,甲板上有人帮着卸行李,老太太早知会在京里的家人来接,正在看,就见到几个人走上船来,满面春风地问:“姑母在哪里?”

头一个,个头儿不高,随他的父亲南安老侯。颔上,也早有黑须,儒衣秀带,落落大方,身体略发福,也正是男人发福的年纪,四十岁左右,正是南安侯府的大老爷。

后面跟的,二老爷三老爷和南安侯钟恒沛。

进来和老太太道过路上辛苦,又问过亲家太太好,他们也对徐夫人和任保吃惊。女眷们都但笑不语,任保公鸭嗓子解释着:“遇上了,一路进京的,互相有个照应。昭勇将军府的太太老太太们,以前全是认得的。”

安老太太继续不说话。

钟府的人有面上生辉之感,任保是数月前一件小事落了马的,但徐夫人还是中宫亲信。老爷们道感谢,请他们往府中用酒,又对老太太和袁夫人笑:“说寿姐儿背着红包回来,亲戚们全等着呢。”

加寿听到,把身上背的红包扯扯,对祖母仰面笑眯眯。

老太太见兄长办得妥当,正要开怀地笑着说好,任保一指岸上:“柳小爷不是往我们船上来的吧?”

岸边无数垂杨柳,带出一地清新。两匹黑神骏秀的马上,两个年青人风神俊秀,似凌风幽谷中绿树。一个是柳至,另一个……

“是苏爹爹!”加寿兴奋了,对老太太和袁夫人仰面叫出来,这个人,加寿认得。

苏先看气色伤已经大好,他和柳至并排上船来,对加寿摆开手臂:“还记不记得我?”加寿欢快地奔过去:“苏爹爹,你长胖胖没有?”

两只雪白的小手,抱住苏先面颊轻拍几下。

柳至目瞪口呆,一把把苏先拉开,把加寿抱在手臂上:“叫我,我是柳爹爹。”加寿对他瞪着眼,你是谁?

苏先把加寿又夺回手上,白眼道:“你也不怕把她吓着。”柳至大大咧咧:“小袁的女儿哪有那么容易吓到,对不对,加寿?”

加寿奇怪了,软软的小嗓音提出疑问:“你怎么知道我叫加寿?”

“因为我也是你爹爹啊。”柳至回答的毫不客气,苏先骂他:“没脸没皮的,空着两只手就想当爹。”把一只手抱着加寿,另一只手撑开加寿身上红包:“给见面钱,不给叔叔也不叫。”

柳至正要掏怀里,钟恒沛不答应。走过来笑道:“慢着,亲戚们先见面,你们再给钱,要给,也是我们先给。”

对袁夫人道:“父亲写信回来,说加寿的红包不能少给,家里备着呢。亲家太太,姑祖母,我们先回家去,见过亲戚们,再见外人不迟。”

苏先和柳至一起鄙夷,柳至好笑:“钟侯爷,你好大面皮,你倒敢当着我们的面说先给?”钟恒沛故作讶然:“二位,这话是怎么说的?”

“你当我们为什么往这里来?殿下要见小小袁姑娘,我们是来接加寿进宫的。”

钟家父子叔侄尽皆吃惊,钟大老爷试探的问:“殿下要见孙女儿,难道不在殿下府中?”

苏先微微地笑,但不管怎么笑,他的面容看上去都透着世事的冷淡:“太子殿下昨天在中宫娘娘宫里想起这事,中宫娘娘听过后,说小袁曾是瑞庆殿下的师傅,又战功有名,娘娘也要见,这就往宫里去,你们南安侯府倒还敢抢娘娘的先?”

南安侯府的人一起闭嘴。

这就没有人敢和柳至抢先,柳至怀里掏出一串珠宝,投入加寿红包中。珠宝光彩璀璨,但相对于加寿的红包来说,只是沧海一栗。柳至捏着那鼓也不鼓的一点儿底子,忍俊不禁,对加寿道:“我猜,这是你爹的主意是不是?”

“是母亲。”加寿收到东西,就对柳至亲切不少。柳至装不信,摇头:“不会,你母亲最懂事的人,只有你爹才会办这种事情。”加寿见他不信,对他嘟嘟嘴儿。

这就不作别的打算,只有直奔宫里。钟家父子们怕有闪失,也就跟着照应。上午船到,下午才到宫门,中宫很快传见,钟家父子们是外男,只能宫门外面候着。彼此面面相觑,都觉得袁家鼎盛气向扑面而来。

…。

老太太还是在京里过年朝贺,见过一回中宫。她的丈夫安老爷官职不高,老太太的诰封就有限,朝见中宫,也是较远的位置,不过是说出去能进宫,是个好听话。

而且元旦朝贺,也是在正殿上,与皇后寝宫的正殿,不是一个地方。

她今天摸着石头过河般进宫,走一步是一步,但也不耽误她徐步把中宫院子欣赏一回。见花架子上还有浓紫争春,贴墙一排大水缸,还有莲花高昂。

宫女悄无声息的侍立,廊下鹦哥儿唤着,这本该端庄肃穆的地方,油然生出亲切感,把老太太吓了一跳。

偷眼看袁夫人,见她没有半点儿慌张样子。再看小加寿,任保抱她在怀里,小孩子见到好玩地方,更不紧张,反手指着花说要。

任保对她千依百顺,徐夫人掐来给她。加寿对别人的疼爱最会反应,把个笑脸儿张得大大的,惹得徐夫人和任保对她更要什么给什么。

一路行来,加寿手上已经有三枝子花,四枝子红果枝,她一个人拿不完,给二丫儿等人拿着。老太太暗自庆幸,幸好亲家太太早教二丫儿等人许多,不然她们进宫哪里还能走得动路。只看现在,就全是板正正的,胳臂腿全硬的那种。

和老太太心尖子的加寿自然活泼相比,都是不能比的。

“喵……”一只雪白蓝绿眼睛的猫钻出宫门,加寿见到眼睛都直了,小嘴儿说着:“猫。”蹬蹬小腿,任保见到殿门大开,娘娘正在殿中看过来,就把小姑娘放下地,想着她自己进去,娘娘必定喜欢。

猫一溜烟儿地进去,加寿也随后小跑着进去。

老太太现在完全不能想担心的事情,只是担心和疑惑就来不及。目光随着加寿走,见她不惧不怕的跑进去,追着那猫直到八宝镶山石的大屏风前面。

猫往里一钻,尾巴在外面晃动。

加寿钻不进去,双手揪住猫尾巴,嘟囔着:“出来和我玩。”把猫硬生生的拔出好几步,她的力气大,猫的力气小,扑通,小屁股向后坐到地上。

老太太正不知道先见驾好,还是抱起加寿去哄的好,银铃似笑声出来,中宫和瑞庆殿下全笑得格格的,瑞庆殿下满意了。

把加寿抱起来,见到她又黑又大的眼睛,瑞庆殿下淘气上来。这是殿下她想淘气,可不是加寿淘气。

悄悄儿的,瑞庆殿下笑道:“嗯,你是坏蛋哥哥的女儿,先让姑姑出出气。跟着我说,坏蛋哥哥,”

加寿不认得她,但见她笑脸儿相迎,骨子里有亲切感上来,加寿眨眨眼,回道:“坏蛋姑姑。”她初到生地方,就听到坏蛋和姑姑几个字眼。

“不对!”瑞庆殿下惨叫,抱起加寿摇几摇,把脸儿一黑:“是坏蛋哥哥。”也许是她的黑脸儿扮得太有趣,加寿笑嘻嘻拍着小手,继续重复:“坏蛋姑姑,”然后一个人笑的咕咕有声。

瑞庆殿下把加寿往中宫腿上一放:“母后,这小坏蛋她欺负我。”中宫接过加寿,嗔怪女儿:“看你要把她教坏。”加寿又开始学话:“小坏蛋,姑姑。”

两段话连在一起说的效果,就是瑞庆殿下退回座椅,支起手肘,和中宫膝上坐着的加寿大眼瞪小眼。

小殿下心心念念的淘气捣蛋包儿,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中宫就这样,把加寿抱在怀里不松开。老太太袁夫人徐夫人任保见礼,中宫心不在焉赐坐,只把加寿细细的打量眉眼,越看越像她的弟弟,中宫百感交集。

淑妃也在这里,就着距离把加寿只看上一眼,就抿唇笑了:“娘娘,小姑娘的眉眼儿,倒有几分娘娘的品格。”

老太太紧握住椅子扶手,随时要摔出去。等她勉强能自己坐稳,两只袖子合拢,另一只手悄悄的,把手指上白玉戒指取下来。

她是受本能提醒,而且中宫抱着加寿,老太太就不顾失仪,本来是想去为加寿乱跑赔罪才看过去的,一眼,就见到中宫手指中的白玉戒指。

这戒指老太太头一眼见的时候就留过手,再见第二面虽然距离远,而且她上了年纪眼神儿是花的,莫明的造成有点儿远视,也就认出来。

有人是远视的。近了反而看不清,远的倒清楚。不是所有远视的人都看远处清楚,但也有看远处是清

看远处是清楚的人。

那是好孙婿袁训从石头城带回来的羊脂美玉,刻出来后给家人们一人一只,还有四只说给别的亲戚们,老太太这就想起。

这里有一只了,另外一只,也很快就在此处找到。瑞庆小殿下支肘在身边几上,和加寿还在扮鬼脸儿玩耍,白玉戒指熠熠光泽,又惊上老太太的心。

第三只,她慌忙地去看淑妃的穿戴。淑妃娘娘正在用茶,手捧着茶碗,揭着碗盖,她的手上有五只戒指。

一个镶蓝宝。一个镶红宝。一个翡翠,一个黄金镶珠,还有一个是玛瑙的,就是没有白玉的。

老太太安慰自己,好孙婿的戒指,定然是给淑妃娘娘的。娘娘和中宫是同乡,帐露换岷椭泄乔灼莸摹?b />

安老太太和老侯的百般猜测,在这里都不敢用。她甚至不敢再戴那个戒指,手指上光溜溜一块儿才安下心。

新的事情就又出来。

“母后,您看!”

瑞庆殿下出其不意的唤上一声,她正捧着个点心盒子,把加寿小坏蛋哄下来,并排坐在中宫膝下分点心。

盒子是小殿下端着的,加寿自己取。加寿不太想吃,就学着小殿下的样子,放在地上在玩。

这是一盒子压得实在的玫瑰米粉蜜糖刻字点心。

压得实在,字还清晰。

瑞庆殿下一手捧着盒子,一只手翻看自己点心上的字,又让加寿放到地上的不要吃,也翻看着玩。

国运亨通,万寿无疆。

八个字本来是散乱的,从右往左看,是国、通、亨、万等…。瑞庆殿下叫中宫来看,顺手排列整齐,中宫一看,就呆住。

淑妃来看,也呆住。

袁夫人、老太太等全呆住,加寿还呆呆的不知道发生什么。

瑞庆小殿下显然恼火:“我就不信了,我天天吃,也没找齐这些字。”当下发狠,点心盒子是她自己捧着的,揭一个,也不给别人看,嘟囔:“不是。”

点心做得小巧,一口吞下。

再揭一个,不是,一口吞下。

再揭一个……

等她一气吓下去半盒子,中宫等人纷纷从发呆中醒来。任保走上前来,颤抖着嗓子:“娘娘,兴许是大福大寿的命格,可要找钦天监来推算吗?”

中宫娘娘像梦初醒,连声说是,淑妃也添话:“好兆头,哪有不算的道理?”任保飞奔出去请钦天监。

算完,钦天监激动万分,就差涕泪交加的来回话:“回娘娘,大福的命格。”然后一长串子的话全出来:“吉星当头福星高照禄星紧跟,”再把紫薇宫五行天干地支人元华盖,还有利父母利公婆利一切全说上一通。

等到他口沫纷飞说完,老太太又紧握椅子扶手,一个劲儿的发晕。以她的经验来看,在上位者面前表露过人福禄会招忌的。

但袁夫人哭了:“娘娘,我们寿姐儿是祖父散自身的寿运加持的,岂有不好命的。不止寿姐儿,就是她父亲打赢了仗,也是祖父护着呢。”

就把抓周那天,老太太说袁父一身病弱又早亡,其实是寿格儿永,但他为了家人子孙,事先和寿禄福三星说好,全散给家人和孩子们的话说出来。

泪水,慢慢滑下中宫面颊,她直着眼睛喃喃:“是啊,这话儿很有道理……”

她想到自己让卖以后,虽有波折,但总逢凶化吉。

头一个卖的人家不好,对她打骂,她逃出来,又让卖掉,正懊恼自己怎么又让卖掉,就卖到养父母家中。

养父母是穷秀才家,守几亩薄田,父亲屡考不中,已经绝望。想膝下没有子女,就买个回来,打算一家人守着薄田度日。

中宫早早懂事,帮着家里做活。有一天告诉秀才养父:“既然不打算中,家中又能省出来赶考余资,父亲在家里叹气也是一天,就下考场,也是一天过去不是?”

养父得到女儿鼓励,提着考篮又试一回,不中,又得女儿鼓励,中宫勤做针指补贴养父路上使用,再一回就中了。

中宫一回又一回的劝养父不要放弃,不过是她永远挂念着她的弟弟,她想此生还能有回去看弟弟的机会,就是自己现在的家里必须得势,必须富贵。

养父中了以后,把女儿当成招财进宝的源泉,心尖子一样对待。后来,和前朝一位大员同姓联宗,那大员有送人进宫的资格,家中女儿不愿意,就打上中宫的主意,中宫毅然进宫,几起几伏,直到先皇后去世,她得到皇帝宠爱。

生下太子生下瑞庆,冠宠六宫,直到今天。

现在回想起来,每一回有惊无险,岂不是弟弟暗中保佑。又想果弟弟不是病弱,自己现在不过嫁个农人,一日三餐喝粥,过和父母亲一样的日子。

中宫娘娘再也忍不住,泪水哗哗而落。

加寿才走到祖母面前,发挥她的小强项,正在说:“不哭。”这就又拐到中宫面前,扯扯她衣角,清晰地道:“不哭。”

“好孩子。”中宫把加寿一把抱住,面庞放到她小肩头旁边,这就哭得更凶。

淑妃早就陪着哭了,瑞庆小殿下受影响哭的。独有老太太脑子里嗡嗡刚停下来,还在发蒙中。

中宫落泪,侍候的人都陪上来。

两个人从外面进来,为首的人诧异道:“这是做什么?”进来的这个人一袭紫衣

人一袭紫衣,金线盘龙团花云纹,清隽面容丝毫看不出来他年过半老,还像四十出头模样。

皇帝对陪着进来的太子满面惊愕:“不是你惹母后,就是瑞庆做的。”殿内山呼万岁跪下来,瑞庆小殿下不跪,她过来对皇帝撒娇,面上泪还挂着:“不是我,父皇,是母后才看到一个福大寿大的孩子,这才哭的。”

加寿随祖母跪在地上,但愣巴着大眼睛,完全懵懂。

在加寿小心眼子里,也觉得是自己惹出来的满殿泪,可加寿完全糊涂啊,我做了什么?就是吃了几块点心,不过就这样。

“皇上,”中宫忍泪走过来,对他回话:“前儿太子说边城还在打仗,我担心呢,瑞庆也担心,最近乖上许多,还约着我为边城的将士们烧香祷告,”

瑞庆殿下一本正经,为边城烧香这事,中宫经常做。小殿下才十三岁,爱玩爱淘气的她能想到,只为她的坏蛋哥哥才是。

“时常思想皇上勤政爱民,菩萨也理当的送福气过来。不想今天就见到一个吉兆的好孩子,皇上请看,这是她才吃点心时,排出来的字。”

地上,国运亨通,万寿无疆还在那里。

糕饼味儿,也一起过来。

皇上微笑负手看看,问道:“这是哪盒子点心里找出来的?”瑞庆小殿下送过来,一盒子点心早就狼藉,小殿下借着不服气,没一会儿吞下半盒子,加上她和加寿本来吃的,现在只余半盒子不到。

这事情死无对证,已经无证据可寻。

皇上就笑笑,好兆头当权者都喜欢。他命把加寿送过来,抱在手中端详一下,笑道:“天庭饱满,地角也圆,以朕来看,也是个有大福气的人。”

小加寿还在婴儿肥中,眉目画,脸蛋子圆滚滚,天庭么,肯定饱满。地角,也一定方圆。

中宫眸光放到太子身上,太子感觉出母亲的隐隐焦急,窃笑一下,接过加寿也看了看。

见生得像父亲,太子发自内心的笑容可掬:“父亲是员福将,自然生出来有福的女儿。母后既然看重,就长留在身边吧。”

“只看她为国运长好兆头,我是要留下来的。”中宫接上话:“不过啊,也和瑞庆一样,留到大了,也就去别人家。”

瑞庆殿下嘀咕:“不想她去别人家,母后给她许亲事好了。”

安老太太的脑子里嗡嗡嗡加重。

“瑞庆的话有道理,”中宫像让女儿才刚提醒,对皇上陪笑:“我许亲事,只还在太子的孩子们里面选,太子有几个孩子,大的太大,倒是最小的那个,太子妃生的……”

安老太太幸好此时跪在地上,双手按住地,还不会摔倒。

她听得清清楚楚,皇上在中宫的话后面,转向太子:“太子,这事情你拿主意吧。”太子殿下欠欠身子,再对着地上的糕饼看看,恭恭敬敬地回话:“父皇仁爱世人,不管是什么样的好兆头都应当的。为儿子的,能为父皇千秋增福加寿,是应当应分之事。”

皇后笑了:“这孩子的名字也好,打小儿就叫个加寿。”

皇上颔首含笑,太子借着这个劲儿,笑应道:“又有她父亲会打仗,这亲事就定下吧。”

当下有宫人带着安老太太和袁夫人道喜,又让加寿小姑娘拜太子拜皇上皇后。不到两周岁的加寿小姑娘,进宫吃一回点心,把她的亲事订下来。

……

南安侯府的老爷们在宫门上候着,见几个人气喘吁吁地跑来道喜,全是相熟的内相们。他们一进来,面上的谄媚浓浓。

“恭喜老爷们,贺喜老爷们。您的亲戚家,袁家小姑娘,已经许婚太子殿下的嫡子,第五位的小殿下。里面正贺喜呢,皇上听说您几位候在这里,让进去见见。”

南安侯府有四个人在这里,钟大老爷、二老爷三老爷和钟恒沛。内相们说完话,就出来四个木胎泥塑。

每个人的头上,都有一群呱呱叫的喜鹊飞过。把他们叫迷乎住。

太子殿下的嫡子……

太子妃只有一个亲生儿子,以前生的两个都因天花夭折,这一个养到今天有七岁,比加寿大五岁,珍贵自不用说。

不管怎么想,也轮不到袁家头上。

钟大老爷开始迅速盘算袁训的军功,官升三级的圣眷,不见得就能形成许亲的圣眷。

二老爷细心揣摩袁训的才干,可能以后端得稳这亲事。

三老爷寻思,这里面有父亲的面子没有。要是没有,父亲心里不会好过。

年青侯爷钟恒沛傻住眼,年青资历浅,呆呆傻傻不知道该怎么想。

就是把加寿许给太子最不得宠的庶子,钟侯爷也是一样的呆傻。

何况,是太子的嫡子。

当朝太子就是嫡子,从小儿就当储君来教导。而听说过的,太子的第五子,今年开蒙念书,也是打算当储君来教导。

------题外话------

嘻嘻嘻,要票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