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二百七十三章 ,把加寿疼爱到底

侯门纪事 第二百七十三章 ,把加寿疼爱到底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文章侯府的老太太孙氏,出于关切,她是太关切了,又因为以她所想,袁家亲戚俱系外官,飞来横福不见得是好事,定下小姑娘的亲事虽好,但你们宫中无人照应,京里除去南安侯府和几家亲戚也无人照应。

南安侯府照应的再好,也不是直系亲属。还有南安侯钟恒沛过于年青,袭爵并不是在政事上有所建树,同他的祖父圣眷不能相比。

别看是祖父的孙子,换个人圣眷上就是两回事。

祖父能说得动的话,孙子出面毫无作用。

加寿姑娘的亲事再好,无父母祖父母等直系亲属在侧周护,孙氏老太太才担忧一声儿。

安老太太心想你的担心,和我找到四枚白玉以前的担心,出一辙。她只谢过,并不放心上。老孙氏和侯夫人不过提醒,也不会在大喜兴头上一直败兴致。

这就又把恭喜的话重新说起,又说到彼此家事,老孙氏和侯夫人恭维老太太有好孙女儿,又有好曾孙女儿,顺便的,把掌珠着实的夸上几句。

安老太太进门的时候留意,见文章侯府的另外三房,不是另外居住,而是他们原有院门堵上,盖上高墙以隔开。

做好老孙氏和侯夫人抱怨掌珠准备,却听到她们赞不绝口。老太太何等精明,粗略一想就清楚掌珠在这里做歹人,对面这二位完全落下好人。

不然怎会夸得这么情真意切?

等她们说过,老太太把来意郑重提出:“倒不是为掌珠才特地过来,是我既然进京,我那嫂嫂的灵位前要上炷香。”

在这里暖暖地笑着:“撇下我的寿姐儿,我出宫这半天,头一件就是给她上香,才先往你这府里来,再来看看亲戚们,掌珠也要看,又沾上她姑祖母的光,我就先往这里来。”

去世的前南安侯夫人,从老太太这边算,是掌珠的舅祖母。但掌珠已嫁韩世拓,从文章侯府韩家算过,是掌珠的姑祖母。

前南安侯夫人,依她的遗言是葬在娘家,虽然南安侯府家庙上也有她一个灵位,但老太太往韩府里上香,这并没有错。

老太太孙氏和侯夫人听过,喜欢得眼睛都没了缝。逝者已去,生人要过。活着的人,脸面上光彩最重要。

安老太太和南安侯夫姑嫂一生不和,但她从京里回来,还能想到来上炷香,文章侯府这就有了面子。

不错有了面子,孙氏老太太自作主张的,把老太太和前南安侯夫人的关系往近里说。

“是啊,以前虽误会,也是一家人呐,回来了能不想着。”

老孙氏发挥精明,把老太太和自己小姑子前南安侯夫人的一生矛盾,说成是误会。这样她明天对着亲戚们吹嘘老太太来上香,可以正大光明地把以前的名声扳回:“她们不过是误会。”

侯夫人跟着吹捧几句,安老太太也无异议,要水洗手,掌珠也陪着,方明珠倒不必去,前南安侯夫人也不认得她,上过香,老太太就敢再坐:“怕加寿找我,我抓紧回兄长府上看看,前几天累亲戚们等我,偏是出不来宫。我能再跑一家亲戚,就再走一家。”

老孙氏和侯夫人带着掌珠送出大门,见跟老太太出来的人,果然是宫中的太监。车,也是宝马香车,光华非凡。

方明珠依依惜别,问几时能去和老太太请安,老太太含笑实相告:“寿姐儿才进京,虽娘娘疼爱,但一时半会儿的离不开我,你进不了宫,三两月里我若还出来,就让人叫你母女过来说话,若是钟点儿紧凑,可就有日子我们见不成。”

进宫出宫都非易事,方明珠也无话可说,只说不要把自己母女忘记,记得来找才好。

老太太上车离去,方明珠也就此告辞。街口拐角处,三个人站着。文章侯对兄弟二老爷和四老爷道:“看看,袁家的亲事不虚假吧,这车是宫车。”

二老爷脸气得更黑。

四老爷也瘪了气球似的泄气:“袁家又高了,这就更没办法治你儿媳妇。”

自从兄弟们分出去后,文章侯夹在中间送银子,还要受气。他是适才回府,见到老太太宫车出来,文章侯转头就去找兄弟们来看,以震吓他们不要再生出和掌珠作对的心。

就文章侯知道的,二老爷在分出去后,挑唆几家御史打算弹劾自己和韩世拓父子,是文章侯压下来的。

又有四老爷出城找年老长者,还打算借年节再教训掌珠,虽然最后掌珠从来不听,教训的全是文章侯夫妻和老孙氏。

为让兄弟们死心,背后安生。文章侯把他们拉到这里等着,亲眼见到为老太太赶车的是太监,二老爷和四老爷眼前一黑,都觉得真没天理啊,世拓媳妇的娘家,那位老太太借着许个亲事,腰杆子一天比一天硬。

他们郁郁而回,而文章侯心情不错的回去。进府门,母亲老孙氏和妻子侯夫人争着告诉他加寿的亲事怎么怎么得中宫的意儿,又有老太太特意地来上香,文章侯大喜,对掌珠余下的气,也就消得差不多。

他的儿子韩世拓差使由袁家来,文章侯早就不生气,不过有时候让二老爷和四老爷说上几句,心里自己端着不放下。

这就放下来时,三太太又上门。三老爷总寄银子回来,三太太常来奉承。三太太听说安家老太太过来的行事和言语,添油加醋的夸上几句,留在这里用过饭,韩家今天算很尽兴。

今天算很尽兴。

隔开几条街,柳丞相家里,还在生气。

……

柳丞相已经闷气好几天。能当丞相,是谨慎人。在三天里,柳丞相再三再四的打听外孙英敏小殿下亲事的详细情节,觉得无一遗漏时,在今天把柳家所有能得用的人,全叫到家里来。

柳至进门的时候,见到今天人齐全,吓了一跳。

他是柳丞相的侄子,他的父亲也在这里,柳至先问自己的爹:“伯父今天给我们什么好吃的,全都叫回来。”

就是柳至自己,也是让找回来的。

他的父亲脸色难看:“闭嘴坐下。”柳至见到不对,但怎么也想不到与小袁女儿有关,就找个位置坐下。

片刻后,又过来几个人,这就算人到齐。都不明就里,都看向柳丞相。个中有几个猜出来的,又不敢先说,眸光也在柳丞相面上。

柳丞相面沉水:“你们都是我柳家的大好儿郎,现在,一件大事情出来,你们可都听说过?”有人没想到,就问:“您请说,是哪件?”

“英敏小殿下的亲事,竟然许给一个没有根基的人,实在让我痛心。”柳丞相的痛心,一直蔓延到面上,眸子一紧,水光波出。

柳至险些没笑出来,忙用手掩时,让他父亲见到。他的父亲狠狠瞪过来,沉声也恼道:“我知道你和袁训相处得好,但相处得好,与耽误英敏小殿下是两回事。”

柳至能位列太子党中三近臣,不仅因为他是太子妃族弟,还有他为人能干。见伯父、父亲等长辈皆临大敌模样,柳至心想让我听听你们为什么这么说,先弄明白原因。他就不说话,把脸重新一板,跟庙里不笑的四天王似的,只把耳朵支起来。

另一位柳家的长辈,他何止痛心,简直痛心疾首。而且呢,捶胸顿足。他是坐着的,手捶着胸还好表现,这脚顿着地,总透着古怪。

柳至忍住笑,又眼角瞥见几个年青兄弟也皆有笑,听这位长辈沉痛出声:“太子妃殿下两胎小殿下皆没养住,好容易的,虔诚发愿,又有家中女眷一年到头,不住佛前敬香,好容易的感动上天,英敏小殿下稳度天花厄,这就要开蒙,太子殿下是当他储君来教导啊,这亲事上,为给太子妃臂膀,早就把家里姑娘们用心教导,”

在这里,他真的哭出来了,他说不下去了。

柳至的脸沉下来,他完全意识到今天要说的不是小事情。因为这位泣不成声的长辈,他的膝下就有两个姑娘,一个嫡一个庶,全长英敏小殿下两岁。加寿的亲事,动摇到他了。

柳丞相接上他没说完的话,证实柳至想得没错。

“七老爷家的两个姑娘,全是打小儿就按送到小殿下身边去教养的。嫡出的姑娘,我们自家人,全都见过,容貌端庄,性情也贤淑。怕她一个人支应不来,又把庶出的姑娘也时时教导,准备小殿下十二岁,就先送到身边,也好帮太子妃。现在全泡汤,真真气煞人也。”

柳丞相对着在场的人关注一圈:“你们全是柳家的栋梁才,拿个主意吧。”

“唰!”

目光全放到柳至身上,柳至抬眸看看,也没有意外。

在家中年青子弟们中,柳至是目前公认最有出息的一个。他得太子赏识,为太子办许多隐密事情,而且和袁训关系不错。

他清清嗓子,在家人期盼他拿出好主意的目光中,徐徐道:“伯父和长辈们担心的,全是太子妃殿下的一生荣华。”

柳丞相颔首,觉得侄子就是聪明。太子妃现在虽贵为太子妃,但历朝历代纵观起来,由太子妃而笑到皇后,再由皇后笑到太后的人,一个不多,一个就是有,也都几波几折。

柳家想长保住太子妃殿下的荣华,也就是保住柳家的荣耀。他们在英敏小殿下身上打主意,最后为的全是柳家。

为柳家,不得不多看一步,太子新宠个丫头,睡上一夜柳家也会思虑思虑。何况是早把英敏殿下看成柳家的人,现在让袁家半道劫走呢?

袁家的女儿劫走亲事,这伤害的是太子妃的一生荣华,伤害的是柳家。

柳至不明白说,但大家全明白。

真是见柳家的鬼,不知道加寿怎么伤害到他们家的。

柳至也纳闷儿,他想想一会儿要慎重,一会儿又可笑。柳至没头没脑的出来这样一句:“但袁家的女儿,也没错啊。”

“这是什么话!”柳至的父亲斥责。

柳至陪笑:“伯父,父亲,叔伯父你们想想,袁训现在战功赫赫,以后前程不可限量。袁家的亲事又不是袁家自己找来的,是中宫娘娘的旨意……”

柳丞相打断他,也斥责他:“你当我老糊涂了!胡说,我早打听过,袁家是当天到京,当天进宫。这里面没有点儿门道,是做不到的。”

柳丞相气得胡子飘飘:“至儿,你以前常夸袁训聪明,是伯父当时走了眼,没把他放心上,不想的,这就让他叼上一口。你去给他去信,让他少玩花招。少借着他打赢一仗,就敢生波浪!”

厉眸黑沉:“让袁训自己上折子请辞,他袁家是配不上这亲事的,让他知趣!”

“伯父,当天到京,袁家并没有打算进宫,我和苏先去传的太子殿下话,太子殿下当时在宫里想到袁家进京,中宫娘娘听到,就记起袁训曾是公主师,随口儿说袁训生

儿说袁训生得好,不知道他女儿有没有父亲的模样,这就让传见。”

柳至知道面对满堂长辈们的怒气,笑是不对的。但他没忍住,还是咧嘴一笑:“后来有亲事,以我想完全天意,袁家小姑娘才一周出去,话都说不了长的,袁训就是想翻花样,他人不在京中,他又从哪里下手呢?”

“这里面的门道不用你说!你没看出来,伯父我的眼睛不瞎!”柳丞相冷笑:“钦天监我已经去问过,只怕还有他们弄鬼!迟早我会找出破绽,他袁训再聪明再精明,哼哼,翻身落马不会太远!”

柳至大吃一惊,他听完这话,不用掂量也骇然:“伯父行事要仔细!这亲事是中宫娘娘亲许,钦天监是娘娘所传,皇上当时在场,太子当时在场,都没有说不对。伯父你人不在场,却能看出破绽,这这,您难道比皇上还要大了?”

“混帐!”柳至的父亲跳出来,劈面给了儿子一记巴掌,骂道:“养你这么大,全然不中用!当初送你到太子府上,没有家里,太子能重用你!”

柳至捂着脸不说话,心想说老实话你们不肯听,全迷在太子妃是柳家的人,下任皇后将是柳家的人。再和英敏小殿下定下亲事,这样下下任皇后也是柳家的人上面。

柳丞相是真气愤,柳至是真担心。

丞相气的是袁家一定早做手脚。柳至担心的是伯父一定会弄出事情,他怕影响整个柳家。

这就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什么揭穿袁家伎俩,什么施加压力,让袁训力辞亲事。包括打加寿小姑娘主意,全有。

柳丞相见兄弟子弟人人踊跃,虽然柳至不说话,也充分觉得家族的力量大。他在谈论的中间,对柳至徐徐而视,对这个他最看重的侄子语重心长:“至儿,你是柳家的人,袁家没有自己家人亲。”

他正在敲打柳至,外面慌慌张张进来几个人。

彩衣翠袖中,太子妃浑身颤抖,眸光找到父亲后,放声大哭:“都不当我是回事,父亲,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爱女痛不欲生,柳丞相大惊失色,上前询问:“出了什么事情?你慢慢的说来。”

“我我……今是不管什么人,都能来羞辱于我。”太子妃抽抽泣泣,有人腾出座位,跟回来的丫头扶她坐下,太子妃殿下边哭边说,侍候的人补充,把话才说明白。

原来,太子妃殿下气不过,在屋子里装病更难过,打听到加寿小姑娘每天到御花园游玩有一定的钟点,太子妃就今天跑去,准备欺负人了。

加寿今天玩的,是御花园的花房。太子妃殿下带着人,高傲的走近花房,才说一句:“把人给我带出来,”没见到小姑娘出来,中宫的女官出来两个,再后面,是四个教养嫲嬷。听花房里还叽叽哝嗳的很开心,不受打扰的正在玩耍。

中宫的女官们神情也是高傲的,恭敬行过礼,询问道:“殿下到此有事情吗?”

“我来见袁家的那个小孩子,”太子妃提起袁家,就难免想到袁训曾有过的“谣言”,就又想到那年桃花下面,太子对才十一岁的袁训,十一岁还算小孩子,太子当时是笑脸儿温存轻哄柔和,让太子妃几时想到,几时恶心。

嫌恶上面,太子妃怒气也出来:“让她出来见我!”

女官们毫不客气把她挡回:“殿下要见加寿姑娘,请先问过皇后娘娘。”

……

柳丞相在这里倒吸凉气,柳家的人在这里倒吸凉气,凉气声中,柳至苦笑。中宫娘娘已年过五十,还能冠宠后宫,自然不是一般的敏慧。

柳至心想,都不肯听我的,都不肯信这事情与小袁无关。

柳丞相现在岂止是不肯听别的话,他已经让这羞辱惊得魂飞魄散,更是忘记这羞辱是太子妃自己寻上的。

他吃吃的:“这会是娘娘的意思吗?”

“我当时气昏了头,我想两个女官也敢把我羞辱,我没了脸面,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指着她们就骂,女官们对我说……”

太子妃在这里放声大哭,后面的话就由跟去的人补齐。

柳丞相可以仗着是丞相而觉得心生气愤,太子妃也可以仗着生下皇子自觉受辱。丫头们看得明白,是有些害怕。

她们怯怯:“女官们对殿下说,殿下不必骂我们,我们也是传中宫娘娘的旨意。娘娘说加寿姑娘初进宫,一个年纪小,怕见生人。一个是指不定有人瞧着不顺眼睛,娘娘说凡是要见加寿小姑娘的,都要先问过她。”

房中抽气声这一回也无有,全是张着嘴瞪着眼,眼眶顶着,但眼珠子在太子妃和柳丞相身上乱转,都有一个想法,这是失宠的兆头?

只有柳至还清醒,问下去:“后来呢?”

“后来就回来了。”

也就是说,太子妃殿下本意想去羞辱别人,结果真人没见到,让两个女官就给“羞辱”回来。柳至苦笑,这都什么事儿。

他道:“定小袁的女儿,也不是坏事情,也不见得不能帮上英敏殿下是不是?”对袁训和太子关系并不知道的柳至,无意中一针见血,但听的人,更面土色。

太子妃仰面怒目自己最疼爱的堂弟,哭着问到他面上:“怎么帮?你说袁家有什么,除去那谣言,还能有什么!”

柳至恍然大悟:“原来是为那件旧事,殿下才不喜欢这件亲事?”他打迭起精神,

迭起精神,和太子妃解释:“太子和袁训都不是那种人。”

他爹兜屁股给他一脚,心想与这个无关。为的是袁家的女儿,挡了柳家女儿继续飞黄腾达的道路。

太子妃的回来,在柳家众怒上火上浇油。柳至无奈的听着纷纷的议论。

“军中污点一向多,袁训不会完全干净,花点功夫找他的错并不难。”

都认为始作俑者是袁训,这是针对他的办法。

“一个小孩子,在宫里养着,会折福气的。”

这是针对加寿的。

还有邀宠的办法,柳丞相沉吟过后,对女儿道:“你的堂妹们都姿容不错,”太子妃乱了分寸,也就答应下来:“全凭父亲做主。”

这就商议哪个房头的女儿进太子府,乱哄哄中,外面又有人过来。

“回老爷,宫里来人传太子妃殿下,也要见老爷。”

请进来一看,却是中宫的大太监任保。任保是年后莫明的丢了总管太监一职,但前天又莫明的恢复总管太监一职。

六宫总管太监往这里一站,就是柳丞相也要笑脸相迎。“呵呵,什么风把任总管吹来,让老夫好不喜欢。”

任保对他板着脸,不同他笑。淡淡地道:“中宫娘娘宣,太子妃殿下,丞相大人见驾。”说过,扭身就走,柳家的几个老爷们跟上去打听:“娘娘还说了什么?”任保翻着白眼,总管太监的架子十足:“咱家没听到,”

再问他,任保更没好脸色:“咱家一个侍候的,怎么知道娘娘传丞相的用意?快点儿去吧,娘娘传话,也是能晚去的,难道让娘娘等您丞相大人?”

这话太重,就是没有这话,柳丞相和太子妃也不敢耽误,父女紧急的说了几句,一同进宫。

……

富丽华煌的殿室,这是外宫中皇后常用来见外臣会命妃的地方。红木镶珠嵌宝的座椅上,中宫手捧着甜白瓷的茶碗,面容平静的在出神。

她的嘴角边儿上,可见细细的笑容。是什么让她正在暗自开心呢?侧边坐着的太子微笑:“母后了心愿,这几天看起来竟然青春不少。”

中宫心里受用,但佯装嗔怪:“谁要你来打趣我,这话我不喜欢。”

太子笑容满面:“那看来加寿进宫也没作用,母后原来不是为她喜欢?”

“她啊,”中宫说起来,就笑容加深。把儿子打趣这就忘记,笑吟吟:“调皮捣蛋伶俐活泼。”太子装作吃惊:“这是一个人吗?”调皮捣蛋和伶俐活泼。

中宫抿着唇儿一笑:“跟着瑞庆,学出来上好的调皮捣蛋,才刚把花房里凡开的花,全拔了。”花房里花不少,拔得瑞庆和加寿都满头大汗,回来嚷着累了。

太子失笑:“呵呵,这确定调皮捣蛋。”

“送到我这里,说是给我熏衣裳。”

“噗!”太子笑起来:“果然,伶俐活泼。”

中宫装模作样发愁:“然后她要了点心吃过就去睡,诸事不管了,我得想着这事情怎么对你父皇交待。”

太子也装腔作势:“我给母后出个主意,只管把加寿送到父皇面前,让父皇责备她就是。”

母子都知道对方说的是假话,相视一笑。

外面有人回话,说太子妃和柳丞相进见,中宫才收起笑容,摆出来冷淡面容,放下茶碗道:“宣。”

柳丞相和太子妃父女进来,见到太子也在这里,愣上一愣后,都有惴惴不安之感。柳丞相心中升起不妙预感,而太子妃预感到中宫今天应该是小题大做时,中宫赐坐,开口就不客气,冷风冷雪扑面而来。

“太子妃,我为英敏许的亲事,你不满意?”

语声不重,却严厉,把柳丞相和太子妃惊得瑟缩一下。随即,柳丞相和太子妃都迸出愤怒,都生出理论的心。

理论的心,不见得就是怒言相向。这就和官员们劝谏皇帝一样,“谏”,提建议的意思,劝谏,就是婉言的提出自己与上位者不相符的建议。

柳丞相离座,可怜他才坐下来,这就重新跪下,摆出诚恳面容。而太子妃离座欠身,是不敢抬起面容的模样回话:“母后说话,儿臣当不起。”

劝谏这事,不是直接就脱口而出。

太子妃本来想先缓和一下中宫明显带的怒气,再解释一下自己花房外面要见袁加寿,是路过,自然要见见不是,她不是自己未来的儿媳吗?

后面,自然是想说加寿搬开,加寿太小,不会搬开,那就是跟加寿的人搬弄。这就成了加寿的一个罪名,随后,有父亲在旁边帮着说话,徐徐展开这亲事的不合适之处,提出这亲事的不妥当。

但太子妃柳丞相都没有想到,以前温和示人的中宫娘娘,以前至少对太子妃她的亲儿媳温和示人的中宫,语气这就更加凌厉。

她冷哼一声:“你当不起?你拿我的话不当回事,没看出你有当不起!”

话重,语气又重。更重要的,发落儿媳时,太子也在旁边,让太子看着好似太子妃多么的不敬重中宫。太子妃扑通就跪下哭了:“请母后明示。”

中宫叫他们父女来,就是要明示的。她冷冷道:“袁家的亲事,是我相中的。这事儿,回过皇上,太子也应允。那天让请你来看,你说心口疼。我说就不惊动你吧,找发人给你送药,让你好生静养着。但是呢……。”

在这里,语气悠久的拖着,缓缓的停了下来。

中宫这么一停,柳家父女都蒙住。接下来他们应该等着中宫继续说才对,但太子妃心里着急。她的儿子定下不意的亲事,她心里的委屈滔滔洪水要炸堤。

中宫巧妙的一顿,太子妃哭着接上话:“母后许给英敏亲事,是英敏和儿臣的福气。儿臣并没有见过袁家小姑娘,本是想撑着来看的,但实在撑不了,也就没有来。”

中宫笑了:“你没见过,你觉得不合适是吗?”

柳丞相心头凛然。而太子妃已经不好回,要她此时回合适,她万万不能。要她此时明说不合适,中宫山雨欲来风满楼,带着撕破脸的隐隐,让太子妃不习惯而且心生忌惮。

柳丞相张张嘴,正想解开女儿困局。中宫站起身带着不想听,对太子殿下沉下脸:“可见你们平时说孝敬于我,全是假的!”

太子妃震惊。

柳丞相震惊。

太子不说话,起身跪下。硕长身影跪到前方,太子妃心头寒冷,知道中宫今天是来真的。太子妃还在疑惑,就为了袁加寿吗?至于这么着挑刺?

她随即怪上的,还是太子府上的梁氏孙氏一切氏。

中宫的话,把她东怪西怪的心思打断。

“这宫里的人,都等着看我笑话呢。没有几天,谣言四起。说一个小小孩子,话都说不全,能有什么福兆?说不知道我让了谁的当,又说不知道我打的什么主意。我都不理论,别人说的我不当回事。但可笑的是!我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也给我添这麻烦!”

随着中宫的勃然大怒后,是太子温润的嗓音。

“母后息怒,这亲事由母后慧眼相中,岂能有错?糊涂人说糊涂话,母后现为六宫之主,就该拿住一顿打死,还留这种人做什么。”

中宫冷笑:“听上去你真孝敬,索性的,丞相也在这里,按民间的说法,这是亲家,是一家人,”

柳丞相叩头:“臣不敢。”

中宫冷哼:“不是外人儿,咱们就挑明了说。”她一字一句:“加寿有什么不是,全是我相中的错,谅你们又是丞相又年青比我脑子好使,你们不至于会想错。”

太子妃满肚子苦水,您要是让袁家给骗了,难道我们也和袁家绑上一辈子不成?

“我在这宫里走人心尖子步步见血,你们再在背后给我添事情,哼,我这一辈子白活了!”中宫肆无忌惮的骂着,柳丞相因不是笨蛋,只是利欲熏心,这就心中豁然明朗。

眼前这位,由少年入宫,入宫没有几年,本应有宠,但她娘家联宗的大员有了罪名——联宗这事,好事儿能沾光,坏事儿也连累——她因而获罪,虽没有呆在冷宫,但让人踩在脚下,是挣扎出来的。

等到厄运过去,皇帝宠爱她时,意欲封后,就费了老劲。先不说她是联宗那大员送进宫的,那家就是她的母族,是有罪的。只一干子有根基的嫔妃娘家,都想当皇后,而中宫当时又没有母族庇护,皇帝虽疼爱她,面对老臣们却不敢一意独行。

徐徐的,缓缓的,她艰难地才登上后位,也是一路行来,鲜血满地。

当时别人对中宫磨刀霍霍,就跟柳家现在倾家而出,要和加寿过不去一样。为的,就是那个一人之下的尊位。

这位娘娘并不是好说话的人,她是办件事情,哪怕办错了,也就错着来,不允许别人说她错。

柳丞相顿时打消想在中宫面前劝谏的心,知道自己刚才想错。现在想坏这门亲事,只能从袁训身上做文章,把他拉下马才行。

中宫娘娘且行且骂:“在我面前装相,也不想想。现在加寿有不好,就是我不好。糊涂油蒙了心,天天装孝敬,关键时候心里有我吗?”足的骂上一刻钟,骂得太子妃先开始辩解,再就只有痛哭的份儿,而柳丞相不再说话,暗自心思,太子殿下不住叩头,中宫娘娘才住了骂,冷笑拂袖,回宫去了。

她饶是回宫,也还没有放过太子妃。走以前,问柳丞相:“你柳家还有几位没有出嫁的女儿?”柳丞相让问得无话可回。

“该打发的,全打发嫁人吧。”中宫说过,对太子吩咐下来:“你父皇最近总夸你,总说赏你没有赏,我有两个好人儿,你今天久娴暮淖樱灰舶铡!?b />

柳丞相才在家里打的主意,还没有施行,就让击得粉碎不说,还落下个“外面的狐媚子”称号。

这还不算,中宫走以后,太子殿下起身,拧着眉头,当着柳丞相的面,对太子妃淡淡:“母后是疼你,疼英敏,才定亲事,你要珍惜啊。”

太子妃哭得跟泪人儿一样,完全弄不懂这门亲事怎么让人珍惜,怎么叫疼自己和疼英敏?而柳丞相却已经明白,中宫和太子都敲打得清清楚楚。不能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影响太子,影响中宫。

丞相大人回府后,让兄弟们不要再安排送人进太子府,皇后娘娘才给了两个。随后,他也没心思解释,独自苦思寻找袁训的错处。

想到半夜,见西风渐消,北风淡冷,柳丞相伤心上来。一生操劳,还不是为了家里,为了女儿,为了英敏小殿下。挨上一顿骂,丞相想我实在冤枉啊。

给自己扣个冤枉帽子以后,丞相继续熬精费神,去想法子和袁训过不去。

……

大早上的起来,小王爷走出帐篷,干的最近每天早上会做的事:“袁大将军还在营地里吧?”萧观最近对袁训的称呼,背后叫他袁大将军,当面则不改,还是姓袁的称之。生气的时候,就叫小倌儿了。

王千金和白不是知道小王爷的担心,他怕袁训自己偷溜走去会苏赫,两个混混出身的人,每天晚上负责盯袁训的梢,直到袁训睡到帐篷里不再出来。

这就回话:“在呢,今天没仗打,端着早饭和小沈将军又躲一旁吃去了。”

萧观听过就急了:“我的早饭送过去,”让王千金带路,白不是去取早饭,萧观往袁训和沈渭呆的地方走去。

这是一个背风的草窝子,离开十几步,风吹过来他们的说话声。

“小沈,我女儿哈,自己会吃饭,生得那叫中看,黑眼睛比我的好,比你的好。”

风顺过来,这话传到萧观耳朵里,他松口气,自语道:“原来不是商议背着我溜走,”但听到他们说得热烈,萧观眼红:“一个小姑娘,能生得有多好,”对身边的王千金,让他附合:“你说对吧,这是当爹的胡吹大气。”

王千金却认真的想上一想,道:“也许生得好,小袁将军生得就不错,袁夫人我和小王爷闹她的新房时见过,也是一个玉人儿,小袁将军这件事情上,有的夸口。”

萧观骨嘟着嘴:“再好看,也只是一个小姑娘。”

“我儿媳妇鼻子长得什么样,你再说说,”沈渭的声音传来,萧观心里痒痒的,很想凑上去说几句,但想到他们说的这个不是自己的儿媳妇,鼻子里一哼,大步走开。

半路遇到白不是送早饭,三个人也找个背风地方吃着,萧观边吃边腹诽袁训和沈渭。不要鼻子,见天儿夸自己女儿生得好,而且一夸起来就没完没了。

另一个呢,叫不要脸。儿子还没有,就儿媳妇儿媳妇的叫着,不要皮。

他们呆的地方能看到营门,还差一口馒头就吃完时,就见到一骑快马过来。秋天里西风寒凉,但人和马都跑出满身汗水。

“八百里加急快马,又有什么事情到来?”白不是望着道。就见那个人跳下马,大声道:“给昭勇袁将军的圣旨。”

王千金来了兴致:“我去听听。”萧观拉住他:“上一回你偷听我爹的圣旨,我爹真生气了。别听了,横竖听过,我爹会告诉我的。”

王千金就去送饭碗筷子,萧观和白不是原地站着,见不一会儿,有人把袁训找走。袁训走在前面,沈渭走在最后面。两个人谈论加寿,都说得神采飞扬。萧观见到,就想败败沈渭兴致。

叫住沈渭,萧观嘿嘿,软声软调:“小沈啊,”

沈渭吓得往后退几步:“这是什么语调?小王爷您没生病吧?”

“嘿嘿,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不是。”

沈渭起一身鸡皮疙瘩,这是小倌儿嗓音吧?再一想,这一位天天欺负小袁,给他起绰号,现在石头砸在自己脚面上,他自己才像小倌儿。

自然的那大脸,生得像黑熊怪。

“有话直说。”沈渭想我才吃完早饭,别全膈应出来。

萧观堆上笑容:“哈,这事儿是这样的。那天啊,我一不小心,就和姓袁的定下儿女亲事。”沈渭想什么叫一不小心啊?小袁压根儿是让你强迫的。

小沈将军深深的,为萧观打抱不平:“既然这样,我对小袁说,这事儿就算了。”

就要走,让萧观拦住。

“慢来,男人说话哪能反悔,我捏着鼻子答应吧。”

沈渭撇嘴:“您可别屈着,您屈着我们多难过不是。”

“是啊,我屈得很。所以呢,就找你小沈将军来商议。”萧观满面坏笑。

沈渭心中警惕上来:“您说。”

“哎呀,论年纪,我比你大啊。论官职,我比你高啊。论……你说这亲事上,我应该比你先才对。这样,你把袁家好看的这个女儿让给我,我呢给你点儿好处,你要粮草还是要兵马…。”

萧观还有怪沈渭的心思,全是你们天天说长得好看,越长越好看,才勾得我心动不是。

沈渭对地上就是一口:“我呸,”他满面酸相:“嘴里有沙子,这馒头蒸的,怎么还有沙子,我找他去。”

萧观奇怪:“我就没吃到沙子不是?姓沈的,你借故想躲我是不是?”沈渭不理他,正要走开,却听到另一边,大声宣起圣旨来。

原来这圣旨是当着人宣的。

大帐前面,袁训跪听圣旨,离的有距离的地方,别人也一样听得见。

萧观捂着嘴就笑得浑身哆嗦,而沈渭听完,傻住眼。我的儿媳妇……哎,不对啊,加寿的亲事让我先定的,我家先的。

------题外话------

小袁知道加寿定亲表兄太子家,会是神马反应呢?

继续票……

今天恢复上午更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