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193章:初见沈宅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193章:初见沈宅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顿饭足足吃了快两个时辰,其中有一半的时间是亥言和翠荷在斗嘴。

乔三水还有些不习惯,而武松和柳如烟早就对此习以为常。在翠荷明显处于下风时,柳如烟甚至会“出口”相助,而武松则一直是旁观者--看两个孩子斗嘴,也算是佐酒助兴的节目。

这也是自离了扬州之后,众人吃得最开心的一顿饭。而开心的原因却是各有不同。

亥言开心,自然是因为好好吃了一顿江南美食,尤其那道令他魂牵梦荦的东坡肉。

而柳如烟开心,则是因多年来在剑法上的困惑迎刃而解,至此,十六招无涯剑法终于功德圆满。

更开心的是武松,因为当柳如烟使出顿悟之后“杨柳岸晓风残月”时,他知道,柳如烟的武功又精进了一层。有这套完整的剑法在手,柳如烟业已具备与静觉、令虚等人一较高下的能力,甚至单以招式而论,自己也未必能占据上风。

而柳如烟武功越高,自己心中的牵挂就能越轻一分。

乔三水除了开心之外,更多却是兴奋,即将揭开谜底的兴奋,他已经为这一刻等待了二十年。

酒足饭饱,再好好睡上一觉,然后直奔放马镇。

......

放马镇不小,人也不少,临近午时的街头已经热闹非凡,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茶舍也是顾客盈门。

但一踏进放马镇,武松就察觉出了异样。

因为他发现周围的习武之人很多,多到仿佛是踏进了一座军营,而不是一座寻常的集镇。

这座小镇的确有些不一样,越往镇中走,宅院的院墙就越高,稍大一些的宅院还建有望楼,楼上站着弓弩手。

按照莫干山兄弟传回的消,沈家的宅院位于镇东头,也就是整个放马镇的最深处,而沈家宅的背后就是大山。

随着街边宅院的院墙越来越高,一座宏伟的庭院终于出现在眼前。

大门前的匾额上,“沈第”两个金漆大字格外醒目。而更醒目的是,大门前左右各站了四名家丁,皆是身披皮甲,刀悬佩刀。

柳如烟远远看着这座宅院,她此时想了在孙记铁匠铺时,莫干山的兄弟曾经告诉过她,沈家宅院戒备森严,绝非一般民宅可比。

所以,派去的兄弟根本无法进入到宅院内部,而镇上的人似乎也没人知道,沈家宅院里面究竟是什么样。

“哥哥,不如先寻家酒店打尖,再做计较?”柳如烟朝武松道。

武松看了看日头,点了点头。他也看出来,这沈家宅院有些不寻常。

不过,众人目之所及,却并未发现有酒肆,直到拐过两个巷口,才发现了一家酒店。

但此刻的酒店门口,小二已经在上门板,看上去像是要打烊的样子。

“诶,小二,为何如此早就打烊了。”亥言连忙一个箭步上前,拉住了小二。

“客官是要吃饭?”小二望着亥言的神色有些奇怪。

“当然。”亥言道,“莫非不让吃饭?”

“不敢,不敢。那客官请进。”说着,小二又连忙卸下了门板,“掌柜的,有客人。”

柳如烟和武松交换了一眼色,众人随即进了这家酒肆,成了店中唯一的一桌客人。

落座,叫菜,上酒。

趁着小二端菜上桌的机会,柳如烟问道:“小二,为何如此早就准备打烊了?”

小二笑了笑,“客官想必是外乡人吧?”

“外乡人又如何?”柳如烟道,“莫非有甚讲究?”

“客官有所不知,本镇的人多有持斋之习。”小二道,“此刻已过午时,自然不会有客人了。”

“过午不食?”亥言一摸脑袋,“莫非镇上的人皆是佛家子弟?”

“嗯,也算是吧。”小二道,“本镇居民多守佛家戒律。”

“可小僧在镇中并未见到有寺院。”亥言还是有些奇怪。

“客官有所不知,这镇中确实没有寺院,只不过......”说着,小二朝着沈家宅院的方向努了努嘴,“沈家大宅后院就是一座寺院。”

“此话怎讲?”

“据说沈大官大在自家后院修了一座三进的佛堂,整日香火不断,可不就是寺院了。”小二道。

“那这佛堂你可曾见过?”亥言又问道。

“这沈大官人的宅第,岂是随便能进的。”小二给亥言倒了一碗酒,“只有逢斋月的初一和十五,镇上的人才可到沈家的佛堂去烧香。小的也不信佛,所以不曾去过。”

“喔。你说的沈大官人可是叫沈束?”柳如烟也问道。

“正是,不过沈大官人的名讳岂是我的敢乱叫的。”小二回道。

“这在自家宅中修佛堂倒也算不得稀罕,但让人去进香却是少见得紧。”亥言道,“这莫非也有讲究。”

此时,掌柜的端着一盘鸡肉走了过来,满脸堵笑道:“客官是有所不知,这沈大官人在本镇可不是一般人物,这持斋之习也是因他而来的。”

“哦。”亥言顿时觉得,这其中必有些故事,连忙又道,“掌柜的快说说,究竟是何道理?”

此时店中并无其他客人,武松等人点的酒菜也已经上齐,掌柜的也就索性站在桌边,讲了起来。

“这沈家历代居住于此,乃本镇第一大户人家。据说从真宗年间开始,沈家就有人开始做官了,至今已经出了好几任京官了。”掌柜道,“直到如今的家主沈大官人,听说也是从京官任上告病还乡的。”

“那这大佛堂又是为何而来?”柳如烟追问道。

“这佛堂啊,也正和沈大官人有关。”掌柜道,“大约是二十年前,沈大官人从京城告病还乡,回来之后就在宅院中建了佛堂,开始吃斋念佛,说是以修行化解多年的顽症。”

“那斋月进香也是沈大官大人定下的规矩?”亥言又问道。

掌柜点了点头。

“各位可能还不知,这放马镇上,沈姓乃是第一大姓,镇上人十有四五皆姓沈。”掌柜接着道,“所以,这沈大官人信了佛,这佛就算是在这镇上扎了根了,不过是二年光景,这镇上的人大多也信了佛,慢慢的,这持斋之习也就成了镇上的风俗了。”

“那是真信还是假信?”亥言眉头一皱。

“小师父,这种话可不敢乱说。”掌柜连忙朝店门口看了看。

“沈大官人既然皈依了佛门,也就是放马镇信了佛了。”掌柜降压了些声音道,“哪有什么真信和假信,只有不得不信。”

“莫非这沈大官人是这镇上一霸,鱼肉乡里之徒?”柳如烟也是眉头一皱。

“那倒也不是,这沈大官人一向为人谦和,彬彬有礼。每逢灾年,他还会开仓放粮,周济百姓,倒是也有佛家的慈悲。只不过......”

“不过什么......”

“在这个镇上,谁又敢和沈家人过不去。”掌柜道,“无论是种田的庄户人家,或是开店贩货之人,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掌柜的意思是......”

“这镇上的宅地,十之七八皆是姓沈。”掌柜道,“而且,沈家历代为官,镇口还有御赐的牌坊,就连每任知县上任,皆要前来登门拜访,敬他三分,何况是寻常百姓。”

“那镇上那些高墙大院,还有望楼上的弓箭手也和这沈大官人有关?”武松问道。

“客官好眼力。”掌柜道,“但凡诸位看到有望楼的宅子,皆是沈家宗族之子,和沈大官人之亲不出五服。各宅院之间以望楼相互联络,以备不时之需。”

“难道还有人敢对沈家不利?”武松追问道。

“那倒还没有。”掌柜道,“这些望楼也是沈大官人还乡之后才修的,说是同气连枝,共保家园,有备无患,护佑乡里。”

“哦,怪不得这镇上习武之人好像真是不少。”武松似乎在自言自语。

“习武之人也多半是沈家族人,不过这习武之风也是沈大官人还乡之后才兴起的。”掌柜道,“听说,沈大官人还亲自编练家丁,每年秋收之后,沈家还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秋试。”

“何为秋试?”

“就是比武,弓马、刀枪什么的。”掌柜道,“从中挑选出武力高强者,成为沈家家兵,每年择优录用,听说军饷和禁军一般。”

“那沈家有多少家兵?”

“据说有五六百之众,是皆是精壮之士。”

“难道此事官府不管?”柳如烟问道。

“官府?”掌柜笑了,“这沈家家兵就是以乡勇的名义编练的,官府只需出编制,所有的兵丁的军饷均由沈家负担,官府何乐而不为。再者说,眼下官家都被金人掳走了,各地以勤王复国之名,皆在召募义军,谁还管得过来。”

听完掌柜之言,武松心里也暗自庆幸,幸好方才谨慎起见,没有贸然硬闯沈家宅院。不然,很可能会有一场激战。

而亥言心里则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从沈束沈大官人的种种表现来看,他的确很像一个带着巨大秘密回乡的人,而这个秘密很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答案。

忧的是,这沈大官人似乎一直在做着准备,准备随时迎击可能出现的敌人或是仇人。很显然,他绝不会轻易将秘密说出来,不然也不会如此煞费苦心地编练了一支自己的军队。

是强攻还智取?是文斗还是武斗?亥言觉得得好好想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