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汉灵昭烈 > 武松来也 第194章:独闯宅门

汉灵昭烈 武松来也 第194章:独闯宅门

作者:七郎不姓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1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日落黄昏,放马镇喧嚣渐息,灯火渐起。

尤其是沈家宅院四周,几乎已经见不到行人。而不远处,数座望楼上的灯笼已经亮起,灯光映照之下,灯笼上“沈”字格外醒目。

一袭白衣,一柄长剑,一脸笑容,柳如烟就这样独自走到了沈家宅院的大门前。

当一个女子对着你笑的时候,通常会让大多人失去戒备,何况还是一个如此绝色的女子。

大门前,一个家丁嬉皮笑脸地迎了上来,伸手拦住了柳如烟。

“小娘子,找谁啊?”这名家丁上下打量着柳如烟,恨不得生吞了眼前这美人。

柳如烟依然笑靥如花,没有说话。

她扫了一眼,门前依然是八名家丁,左右各四人,皆腰悬佩刀,身着皮甲,身戴皮斗笠。若是不问,还以为是正规的厢军士卒。

不过,从眼前这名家丁的轻佻举止来看,这些所谓经过“秋试”挑选的精兵也不过如此,至少军纪不整,而且毫无江湖经验。

从柳如烟入谷学艺的第一日起,无涯子就反复叮嘱过她,他日若行走江湖,遇见四种人一定要小心:女人、出家人、乞丐和小孩。

其中,首当其冲就是女人。与男人相比,女人在体能天生不足,而敢独自行走江湖者,必有过人之处。

可惜,眼前这名家丁显然不知道这些,其余几名家丁也是色眯眯地盯着柳如烟。

他们甚至并没有注意到柳如烟手中的长剑,更加没有意识到有什么危险。

柳如烟决定给这些家丁一个教训。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

柳如烟出手了。

不过,她却并未出剑,因为她并不想伤了这些家丁的性命。

只见一柄未出鞘的长剑陡然而出,眨眼间已是连刺数剑。

剑无刃,但依然出手又快又准,如游龙戏水般在几名家丁间穿行而过,点到即止。

三名家丁尚未来得及拔刀,甚至没来得及看清剑从何处来,就已经倒在了地下。

柳如烟的脸上依然保持着微笑,而余下的几名家丁却已是满脸惊恐。

他们慌忙中拔刀迎敌,却只觉得眼前一晃,又有两人捂着肋部倒了下去。

眼见已有五人倒地,柳如烟觉得差不多了。

只见她长剑再起,又向一名家丁刺去。剑至半路,手腕一抖就磕飞家丁劈来的佩刀,接着顺势再进,直取对方面门。

“哎呀!”那名家丁情知自己已是避无可避,只能双目一闭,准备等死。

剑停住了,停在了距那名家丁的双目只有寸余之处。

“告诉你家沈大官人,今夜子时,我会再来拜访。”柳如烟字字铿锵。

言罢,她长剑一收,扬长而去。

戍时刚过,沈家宅院灯火通明,人头涌动。各院已是布满了节日执刀拿枪的家丁,还有百余名弓箭手在聚集在后院的正堂前。

而在沈宅的四周,无数座望楼上也已是灯笼高挂,而且皆是三盏。

若是从空中望去,这些望楼就如众星拱月般将沈家大院围在当中,足足延绵至方圆二三里之外。

武松和亥言的位置和空中也没甚区别,二人此时正在其中的一座望楼之上,而且还是最高的一座。

这座望楼位于沈家大院的西南方向的一处宅院中,而在这个方向,除了背靠山岭,还有一条溪水从山而下,流过沈家大院的后墙。

原来,趁着黄昏时分,武松等人对沈家大院四周的地形探查了一番。

武松和亥言负责东半边,乔三水和翠荷则负责西半边,而这座最高的望楼正是乔三水发现的。

武松和亥言没有犹豫,所谓一览众生小,这座最高的望楼自然是首选的观察之地。

待二人飞上这座高达三丈的望楼,这才发现,此楼究竟是高在何处。

站在这座望望之上,不仅仅可将沈家大院尽收眼底。更重要的是,它能看到沈家大院院后山岭上的山道,若是有人从山上沿山道而下,必然逃不过望楼上的眼睛。

而且,从望楼上的兵丁口中,武松和亥言还知道了这灯笼的含义。

一盏白灯是平日里的惯例;二盏白灯代表有异常情况;三盏白灯是全面戒备的号令,而若再加挂一盏红灯,则是作为指示来袭之敌的方位之用。

而此时,望楼上三盏白灯高挂,据兵丁所言,自建好望楼以来,还从未挂过三盏白灯。

“把红灯挂上吧!”亥言朝那兵丁命令道。

那名兵丁一脸茫然地看着亥言,以为自己听错了。

“如何?还要我帮你挂不成?”武松瞪了那兵丁一眼,厉声道。

“小人遵命,遵命就是。”那兵丁连忙在望楼升起了一盏红色灯笼。

此时,有一女子来袭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沈府。

不过,不少家兵却心里纳闷,为何一个女子就让整个沈家大院如临大敌。

沈束一个人坐在正堂之中,手边是那把已久未饮血的宽背短柄大刀。

这把刀刀长和普通佩刀无异,但刀背却极厚,刀重足有六斤,正是沈束专为自己打造的兵刃。

话说这沈束也是天生神力,却自小使不惯长兵器,所以才特意打造了这把宽背大刀。而这把刀在他手中,既不失佩刀的灵便,却又有了重器之威,自是独树一帜。

但沈束此刻却不知道,这把宽背大刀在自己手中还剩下多少成威力。

虽然,自还乡以来,他二十年无一日不操练刀法。但自己毕竟已年过花甲,六十有二,体力渐怯。

尤其是一过了花甲之年,他每每操演一套刀法之后就已气喘吁吁,手上乏力了。

沈束将宽背大刀拿在手中,用一块白布擦拭着刀刃。这把刀也曾饮血无数,斩过鞑子,砍过贼匪,功勋卓著。

但它也杀过无辜的人。

尽管是迫于无奈,或是说是上命难违。但无论如何,的确是他带兵屠尽了一镇的百姓,以剿匪之名。

他原本不想亲自出手,但那镇上的男丁殊死反抗,一名汉子挥着一把锄头冲向了自己,他不得不出刀相迎。

其实他心里也明白,无论出手与否,这一镇二百余口的性命皆已算在他名下,自己手中已是血债累累。

这是他一生之中最为恼悔之事,也正是他刚过而立之年,正是春秋正盛之时,却突然告病还乡的原因。

二十年来,他从未有过一日真正的安宁。

他兴建佛堂,每日念经诵佛,还让几乎全镇的人都皈依了佛门,无非就是想在佛祖前忏悔,以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

但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谈何容易。

他不惜倾尽家财,操练家兵,所拥之兵甚至超过了整个钱塘县。他还下令沈氏一脉各家各院修建望楼,联防互保,互通敌情。

怕的就是,有朝一日,仇家寻上门来。

他其实并不知道,究竟会是什么人来寻仇。因为,要想取他的性命的人并非只有仇家,还可能有当年给他下令的人。

无论如何,他在还乡之后的二十年里,随时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平日里深居简出,若非必要,绝不出门,也正是为了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他甚至改了自己的名字,改了家谱,还隐瞒了自己京官的身份。在这个镇上,知道他曾经官拜殿前司都虞侯的人只有他的正室李氏,而七年前,李氏也已经过世了。

不过,在柳如烟闯了院门,并留下子夜之约之后,沈束就知道,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其实,在得知汴京被破,二圣北狩,连带着宋皇宗室数千人皆被掳走之后,沈束甚至还长出了一口气。他以为,随着当年后宫之人的彻底消失,这关乎大内的密秘必会归于沉寂。

但一切还是来了。

从门前家丁的描述来看,来人虽是一名女子,但武功之高令人震惊。而能有如此高武功之人,想必和当年的乔莫峰有看莫大的干系。

但以这名女子的年纪来看,她不可能是乔莫峰的后人,除非是第三代。

在沈束的脑海里,记忆和现实交织在一起。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二十年来的所有运营和准备,所有低调和警觉,其实就是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自己如今虽是风烛残年,大不了赔上老命一条。但自己眼下亦是儿孙满堂,人丁兴旺,他也绝不甘心沈氏一脉因为自己而遭杀身之祸。虽然他当年屠尽了一镇之人。

沈束觉得,他身上的罪孽不应该由族人来承担,但他自己却只能将这秘密深埋在心底,以沈氏家主的身份守卫着族人的安宁。

无论来者究竟有多少人,武功又有多高,沈束都已决意死战到底

沈束虽然知道自己已是廉颇老与矣,但他也相信自己如此多年的准备不会白费。

如今整个沈宅已是如临大敌。不仅院中的三百家兵已经悉数戒备,四周沈氏一脉的各宅院业已得知了消息。

他知道,此时方圆三里之内,五百家兵皆已持刃待发。这些由他亲自编练的家兵也不仅仅是在保护他沈束,也是在保护自己,保护沈氏一脉。

“阿郎,西南沈全家的望楼之上,挂起了红灯。”此时,管家沈从突然跑了进来,有些慌张地禀道。

“沈全家?”沈束闻听眉头一皱。

“命一百家兵随我来。”沈束提起大刀,走出了中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