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屠夫 > 第六百二十二章 不妥不妥,高丽使节

大宋好屠夫 第六百二十二章 不妥不妥,高丽使节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2: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妥不妥,大大的不妥啊,种相公,东京本就有百多万居民,河东京畿收了冬麦,虽然运来了一些田赋,却是也捉襟见肘,还要练兵,也要补一些官员俸禄,还要补发一些地方粮饷。哪里还有粮食来养活这么多流民。”李邦彦急切答道,便是说种师道不该带着这些拖油瓶来东京。

种师道闻言面色一变,便是也听不得这种不负责任的话语,口中说道:“李相,淮西流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日日有人饿死。难道就丢在淮南不闻不问?就看着他们自生自灭?”

“诶,种相公话语言重了。何以就是自生自灭,淮南淮西本就是产量之地,地方衙门里也多有一些存粮,入秋之后更会丰收。让这些流民就地而食,岂不是比带到东京来更好?”李邦彦也接不住种师道说的直白话语,即便真要让流民自生自灭,也要找一个好的说词。

“李仆射有所不知,淮西粮食都在贼人手中,淮南存粮也多有充军,府库也是捉襟见肘。而今京畿收了小麦,应该是养得活这些流民的。大不了把官员的俸禄削减一些,此法也是无妨。总不能让百姓都饿死,粮食挤一挤总是有的,多一份口粮,便也多一条活命。”种师道话语真挚,便也是如此去想的。若是这些新招募的军汉家眷都不能养活,还谈什么血战沙场。

李邦彦闻言心下一盘算,计上心头,开口说道:“种相公的意思是削减官员俸禄来养活流民?”

种师道点了点头道:“国家有难,朝堂诸公自然有责任出力解困,百姓无粮,岂能坐视?合该如此!”

“此法也有待商榷,便是种相公提出此法,我也将如实上报。”李邦彦也知道流民既然来了,便也敢不走,若是强行驱赶,必然后患无穷。那便也要解决,但是这解决之法,似乎有些得罪人,得罪了满朝诸公。

这个得罪人的事情,便也要有人来承担,种师道亲口所说,那便由种师道承担。

达官贵族的俸禄,本就是由粮食与钱组成的。高官着,几百几千石也不在话下。拿来赈济流民几个月,虽然不一定够,却是也解决了根本性的问题。

但是达官贵人也是人,这些大家大户,并非就是几口人的饭食。而是一大家族的饭食,有些人家中便是下人就有几百之多,若是无粮,养活这些下人的成本就成倍数增加了,甚至有钱都买不到大批量的粮食,带来的后果对于一家一户来说,也是极其严重的。

有时候并非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钱可以积累百年千年,粮就在手头,年年得吃,又存不住。

古代的大城市,不比后世。后世的城市,基本依托是工业创造的价值,其次是商业流通创造的价值。古代的城市,养活几十几百万人口,主要依托就是达官显贵,整个城市的生活需求,都来自达官显贵。

不论是商业,还是手工业。都依托着达官显贵来进行。甚至可以说整个城市的生计,大多数都来自给达官显贵提供服务,服务从上至下,一层一层。特别是汴梁城,收天下赋税,养着这些朝廷大小官员,达官显贵们的俸禄与灰色收入,才是经济的基本。便是几十万禁军的军饷,也是从达官显贵的手中漏出来的。

种师道闻言,也未多想,不疑有他,点头道:“便多谢李相了,此事一定要禀明官家,养活了这些流民,便也是提振军心,将来士卒们上阵,必定奋勇。”

李邦彦点了点头,皱了皱眉,也不再多说,李邦彦一个新晋仆射,头前不过中书舍人,倒是也还没有多大的家业要养活,大家业都置在家乡,东京城里的宅院都还没有来得及换。无粮有钱,便也影响不大。

李邦彦转头上了身旁等候了一会的车架,便往皇城之外而去。

种师道却是并未再随大队往前走,城外还有五万大军需要安置,城内的军营显然太小。城外的军营便也要修整。还有几十万流民也要稍微安置一下,至少也要选几处空地让他们建一些窝棚居住,不论怎么说,这些人也是军中家属。别人可以不上心,种师道却不能不上心,儿郎们的敬重与卖命,便也是种师道这么一点一点争取来的。

辽东之地,四万多女真大军开始集结,连在草原里追击耶律延禧的军队都已返回。

高丽实在太近,近在咫尺,甚至就在女真人的眼皮底下。高丽也在头前给女真人上过国书,俯首称臣。

奈何女真人与郑智达成了盟约,奈何女真人对于人口的需求太过迫切。

大战在毫无预兆的时候,陡然而起。连理由都不需要女真人费心去找,高丽本身就与女真人多有小战,此番辽国已灭,小战也就变成了大战。

高丽北部多山林,却是丝毫也挡不住女真铁骑的脚步。女真人再也不是当初的小部落了,与高丽打仗都只能出个两三千人,甚至更少。

而今的女真人,人人铁甲在身,个个兵刃锋利。四万多人,东南而下,有城池便攻,野战更是漫山遍野,丛林里乌拉嘶嚎。

王氏高丽,新君王楷刚刚登基不久,国家已然要遭蒙大难。

高丽人对于北部边界,向来若看重,因为北部边界,多生蛮人,又多生战乱。高丽人在边界之上也多有小战,渤海人要抢掠,奚人要抢掠,熟女真要抢掠,生女真更要抢掠。

却是高丽人一直跪伏在辽国之下,怎么也没有想到几个女真人便真能成事,如今辽国没有了,却是有了一个大金国。这是高丽人之前不曾想象的事情,便是高丽人也对女真人多看不起,便也帮辽国做了不少压制女真的事情,军粮不少,却是小仗也打过不少。

如今这个被看不起的对象,势力大到了高丽人不可想象的地步,高丽这个国度,向来都是骑墙摇摆的,便也跪伏而下,俯首称臣。

却是这一回不好用了,女真人终究还是来了,大战已起。

正当整个国家都在筹备着北地抗金之事。却是不想,海上的盗贼也来了。无穷无尽的党项人上岸了。

显然高丽人也知道党项人是哪里来的,世间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强。却是这高丽朝廷,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如何就得罪了那位大宋燕王殿下。

郑智坐在河间府衙的高堂之上,座下跪着几个从高丽渡海而来的使者。

却是这些使者在海上就被抓住了,如今才刚刚松了绑,身上衣衫褴褛,显然也没有受到公正的对待。

“燕王殿下,小人此来,带了我高丽大王亲笔国书,更带了人参貂皮等礼物。以高丽小国寡民之地,从来不敢与殿下为难。若是有无眼得罪之处,还请殿下降罪,以供改过。”使者口中蹩脚的汉语倒是让郑智听得极为费力。

却是这国书上的汉字,写当是相当的正宗,横竖撇捺,极其有章法,便是大宋朝一般的读书人都写不出这笔好字。

高丽人自古用汉字书写,高丽人的话语之中,也多是汉语成词。高丽人的史书,皆是汉字而成。奈何后世的高丽,却是改用了所谓的韩文,也称朝鲜谚文,乃表音文字,非汉字这种表意文字。

这种改变,直到1970年才真正实行,全国正式使用韩文,抹去了汉字。在此之前,半岛满大街都是汉字牌匾。在此之后,便也造成了半岛人民,连自己的史书都看不懂。看不懂汉字史书,那便也简单,随意捏造历史就成了家常便饭。

郑智看得国书之上,皆是诚恳之语,也点明了党项人登陆之事,看完之后,郑智也懒得多说,只道:“某与高丽,素来无交往,也谈不上得罪之处,更不谈有何要降罪的地方。至于国书之上的党项之事,某也是一概不知,党项人虽然迁徙到了高丽外海,却是党项百万之多,某也无力控制党项人行些抢夺之事,此事尔等便如此回复你家大王就是。”

高丽关系到百万嗷嗷待哺的党项人,也关系到谋略女真的大计。郑智不可能停止,便也就两眼一抹黑,假装不知。

“殿下,小人听闻党项人皆以殿下马首是瞻,如今党项人在高丽,已然不是一些抢夺小事了,已然大军入境,几万之多,攻掠州府。北地又有女真犯境,高丽江山已在风雨之中飘摇,还请殿下高抬贵手,放高丽一条生路吧。”衣衫褴褛的高丽使节,已然涕泪俱下。便是直言把事情挑明来说。跪拜而求。

这种戏码,在历史上也不是一次两次,从唐之时,新罗能统一半岛,便也是这么祈求李世民而来。到明之时,李氏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李氏朝鲜,也是这么祈求朱元璋。便是朝鲜这个名字,都来自朱元璋亲口定夺。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出二十万大军入侵朝鲜。李氏朝鲜又一次祈求明神宗出兵,方才让不可一世的丰臣秀吉铩羽而归。

再到清末,日本人入侵朝鲜,袁世凯率大军入朝鲜,方才保得半岛片刻安宁,袁世凯更是总督朝鲜十二年,朝鲜也是袁世凯的崛起之地。便是中日甲午海战,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因此而起。

抗美援朝之战,便也不需多说。

这些事情,中日两国史书记载的明明确确,朝鲜的史书经过稍微美化之后也历历在目。奈何半岛之人,从来不记得这些。

却是郑智知道这个民族的品性,开口又道:“党项之事,某难以控制,最多发公文斥责之。尔等与女真之间的仇恨,早已结下,某与女真,也有过大战。女真人战力平平,相信尔等能胜之。走吧!”

郑智已然开口赶人,身形已起,便往大堂之后而去。

几个军汉已然往前来赶人出府。出府不过几十步路,却是哭哭啼啼,久久不愿出去。

郑智到得后厅,燕青已然就在等候,便听郑智开口道:“盯着他们,若是想南下汴梁再走一遭,那便。。。”

郑智做了一个眼神,燕青已然接话:“死!”

郑智点了点头,起身又走。燕青已然就去办差。

而今郑智可不是只杀几个高丽使者事情。燕青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便是郑智有命。燕云河北,容不得一个人可以贯通上下。

郑智也在防止着汴梁得知一些消息,产生与女真人结盟的念头。这一点是郑智要杜绝的事情。

渤海不准南方而来的行船往辽东高丽。更不准辽东高丽的船只南下。陆路之上,出关口的必然要严加检查,敢出古北关口榷场往北的,必然当场格杀。

高丽能通女真之地,便也更不准高丽人往南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