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九十八章 明明一起的研究,为什么我会被忽略!

会议中心,4号报告厅。

一大群人挤在报告厅的门口,有些人还垫着脚尖儿伸头往里面看。

外面的人则都不断的说着。

“4点多的时候,有人宣称证明了杰波夫猜想,后来报告出问题了,张硕,知道吧?那个东港大学抄袭事件的主角,完成通用算法的那个……”

“张硕看出了问题,上台给他指了出来,然后帮他完成了后续证明!”

“这不对吧?我听说是张硕完成的证明,那个人先发布出来,但他的报告和杰波夫猜想无关。”

“你们说的什么?那家伙是和张硕一起完成的研究吧?只不过报告没做好,张硕就上去了。”

“到底证明没证明?”

“应该是证明了,里面邱院士在啊,那些评审好像也确定了。”

“……”

报告厅外面很热闹,里面也被人头挤满了,一大群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住了评审席和讲台。

几个评审专家站在一起,仔细看着白板和荧幕上的证明过程,“素数检验判定方法没有问题,后续逻辑应该也是成立的。”

“解集映射的方法转换很巧妙,推导上有点复杂……”

“最后分析了三种可能性,趋近N、趋近(N 1)以及中间数字,覆盖了所有的可能。”

“应该没有问题了。”

邱成文、朱浩、沈源等人站在一起。

邱成文评价道,“证明已经很完善,最后的部分是难点,但我没看出什么问题。”

“很完善了。”

朱浩简单说了一句,随后对张硕道,“恭喜你完成了杰波夫猜想的证明。”

“恭喜!”

邱成文也跟着恭喜道。

其他人也纷纷说起了恭喜。

孙兴利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他站在了张硕的身边,一脸笑盈盈的似乎为了一起接受大家的恭喜。

朱浩笑道,“孙教授,你研究的素数检验法很不错,但是,报告的心态还有待提升啊。”

其他人也跟着笑道,“研究挺不错,讲的差了点。”

“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要对自己的研究有信心,这方面,你可以和张硕学习一下。”

“张硕讲的就很不错,那种自信要多学一下。”

孙兴利尴尬的笑着,他可不在意其他人的调侃,反正事情已经过去了,就当是夸奖了。

他还搂住张硕的肩膀,笑嘻嘻说道,“我在报告前就说了,张硕就是我的信心。”

“反正有他兜底。”

“我信他!”

其他人听到他的话都笑了出来。

……

一行人出了报告厅。

张硕、孙兴利、邱成文、朱浩等人走在前面。

其他人走在后面。

门口好多人喊着,“出来了!出来了!”

等出了报告厅以后,门口的人自觉让出一条路,边讨论边询问着,“证明完成了吗?”

“证明完善吗?”

“确定了吗?”

几個评审纷纷点头确定下来,“报告没有问题,最少我们没看出问题。”

“证明很完善!”

“是真的完成了证明……”

有记者正举着相机拍照。

前来采访的都是学术记者,舆论上对会议的报道很少,但是学术媒体还是会发布相关的新闻。

新闻都是写的会议总体的介绍,把重点问题的说一下,比如,有多少人参加会议、做了多少个报告,哪些是重点讨论的问题等等。

当然,还有个重点是获奖情况。

现在报道上已经有了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以及钟家庆数学奖相关的内容,但根本没有多少人关注,毕竟是学术领域的奖项。

一行人走出了报告厅前的小花园,到了小广场的时候,就有记者专门过来采访,问的就是杰波夫猜想的问题。

张硕道,“我们完成了报告,评审也没问题,但不代表已经确认得到证明,还需要获得国际认可。”

邱成文则说道,“我们确定证明完善,应该是没有问题了。我个人推荐他们投最好的学术期刊,比如《数学学报》,又或者是《数学年报》,数学会也会给推荐。”

数学会给学术期刊推荐论文,和高能所推荐的情况类似,论文会获得优先的审稿,什么级别的研究对应什么级别的审稿编辑。

杰波夫猜想的证明会对应最高水平的审稿人。

这种级别的研究,数学会推荐以后都可以直接找审稿人,也就是找顶级的数学家来审稿,审稿通过就可以直接发布出来了。

在接受了简单的采访之后,张硕、孙兴利以及邱成文、朱浩等几个评审一起去了餐厅。

这次孙兴利成了主角,他一直说的研究的过程,“我的青年支持项目是这个,从丢番图开始做的研究,后来就有了素数检验法。”

“其实,最开始我都没想能完成证明,后来把研究给张硕看了看,他说能完成。”

“说实话,我最开始都不相信。”

“那可能就是天才的感觉,对待研究的特殊感觉,我天赋有限,不太理解……”

他说的很诚恳,确实是自己的亲身感受。

邱成文认可的点头,“数学来说,有时候感觉真的很重要。”

孙兴利继续道,“他用我的方法继续研究,后来我们就干脆一起,然后就完成了。”

朱浩感兴趣的问道,“你们这个研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指的是后面的部分。”

孙兴利拧着眉头想了一下,“半个月以前?”他扭头看向张硕,问道,“三个星期,有吗?”

“差不多吧。”

其他人都听的愣住了。

三个星期?

如果只谈研究的时长,岂不是两个星期内就能已经完成了?

那么复杂的内容,一个步骤用一个星期想出来就不错了。

真是天才啊!

邱成文也有同样的感慨,他问向张硕和孙兴利道,“你们要不要考虑来我们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我们这边待遇还是很不错的。”

“我们数学中心有很多优秀的学者,拥有国内最好的科研环境……”

他正说的时候,旁边传来一声喊,“邱院士,这就不太好了吧!”

谭友铭、齐志祥一起走了过来。

说话的正是谭友铭。

谭友铭脸上带笑的喊了句,走到近前开口道,“张硕教授是我们苏东大学高院的研究员,孙兴利教授,也是数学学院的副教授。”

“你要把我们的两个天才一起打包带走,就有点过分了吧?”

邱成文也不尴尬,直接道,“现在数学也是人才竞争,张硕教授、孙兴利教授,这样的人才谁都想要,我只是邀请他们来工作,要是你们苏东大学留不住人才,不来我们水木大学也会去其他地方。”

谭友铭听罢也没说什么。

朱浩则是错开刚才的话题,开口道,“伱们来的还真是巧,菜正好上来,一起坐下吃吧。”

“一起、一起。”

其他人也赶忙招呼着。

……

餐厅角落的一个大桌是东港大学的参会团队。

餐桌上的气氛有些怪异。

蒋维之手里拿着筷子好半天动也没动,周凯军盯着桌上的菜,也是一副没胃口的样子。

其他人各自吃着东西,一言不发。

蒋维之的动作僵了好半天,才叹着气开口问道,“邱院士确定证明完善了?朱浩、沈源他们也确定了?”

“嗯。”

周凯军轻轻点了下头。

“真是天才呀!”

蒋维之的语调非常复杂,“这才多少时间,又有一个研究,还是跨领域的数论。”

他没有再说什么,拿着筷子夹菜吃起了东西。

周凯军也没有再说话。

其他都能感觉气氛的怪异,也根本说不出来什么,他们其实也非常的郁闷,包括李剑锋,也包括其他来参会的人。

他们对周凯军都是有意见的。

张硕是东港大学的硕士生,取得成就和荣誉也会让他们脸上增光,有的人甚至可以当做闲谈的资本。

比如,赵大鹤教授。

赵大鹤有一门研究生课程叫《泛函分析》,张硕读研的时候就是他课上的学生。

赵大鹤,也能称自己为张硕的老师。

现在说不了了。

如果谈自己是张硕的老师,其他就会说起抄袭事件,然后说,“你们培养了张硕,结果又取消了他的硕士学位?”

现在来参会也一样,他们作为东港大学的学者就没办法去谈张硕,没办法和其他人讨论张硕完成了什么成果,否则就会受到‘另眼相看’。

然后,他们要特别澄清和抄袭事件没有任何关系。

类似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

现在的会议里,所有人都在说杰波夫猜想,他们根本插不到话题中,想到自己身上‘东港大学’的标签就很尴尬。

这些都是周凯军带来的。

……

在会议中心的餐厅用餐后,张硕、孙兴利以及谭友铭、齐志祥就朝着酒店走去。

他们边走边说着。

“你们把消息捂得还真严。”齐志祥道,“我听说你们完成了杰波夫猜想的报告,第一感觉就是不可能。”

“有人问我,我就奇怪,我怎么不知道?”

“结果还真是。”

张硕解释道,“没确定下来,不太想说,而且这种研究说出来总有人不相信。”

“也对。”

谭友铭认可道,“如果你们之前就说了,我们可能也不太相信能完成,很多数论问题,大部分证明都是错的。”

“听说你们报告中有个小插曲,孙教授……”

“别提了!”

孙兴利赶紧打断道,“我感觉这会成为我人生的污点,未来也会一片昏暗……”

“也许会载入史册。”

齐志祥笑道,“历史会记录下来,说著名的数学家孙兴利,三十岁完成了杰波夫猜想的证明,结果因为太紧张,报告差一点没有完成。”

孙兴利还来得及说什么,就听到了下一句,“然后,更加著名的数学家张硕帮助他完成了报告……”

其他人听罢都笑出了。

别人有说有笑着,谭友铭忽然道,“邱院士想让你们去数学科学中心,可要好好考虑,尤其是孙教授你。”

“我?怎么了?”

孙兴利指着自己,摇头道,“我肯定不去啊,想去也去不了……”

谭友铭道,“最好当然是不去。”

“你们可能不知道水木大学的竞争有多激烈,哪怕是拿到钟家庆数学奖,放在水木大学也就是当个助理教授,说白了就是普通讲师。”

“水木大学,人才太多了!”

谭友铭叹了口气,笑着摇头,“现在社会上有一个词叫‘内卷’,学术圈卷的也很严重,水木大学就更加严重,很多优秀的人才连稳定工作都拿不到。”

他对孙兴利道,“张硕去是水木大学,以他的情况,直接聘任副教授、一年提教授应该没有问题。”

“你能拿得出手的成果只有这个,对吧?你去了想直聘副教授都很难。”

孙兴利惊讶的问道,“这么卷吗?”

“工作岗位有限。”

谭友铭道,“不是不重视人才,反倒是因为太重视,有太多的人才,很多先来的人合同上注明成果达到一定程度就提职,但岗位有限有什么办法?”

“人才太多,他们自己培养的人才都消化不了。”

他说着摇了摇头。

……

当天晚上,媒体上就出现了相关报道。

著名学术媒体‘编辑之家’以《素数分布新进展:杰波夫猜想获证》为标题做出报道——

“在大亚湾举行的数学会议上,苏东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张硕以及副教授孙兴利,一起进行了著名数学难题-杰波夫猜想的证明报告。

报告得到了包括水木大学数学中心主任邱成文、西京大学教授朱浩等数学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邱成文院士接受采访时表示评审一致确定证明过程完善,数学会会推荐论文给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

这也就表示,杰波夫猜想已经获证!”

在‘编辑之家’发布了报道以后,其他的大媒体也快都跟着发表新闻——

《张硕破解素数分布之谜:杰波夫猜想!》

《困扰数学界170年的数学难题已被破解,证明人张硕、孙兴利!》

《今年国际数学最大研究出炉,张硕完成又一举世瞩目的成果!》

几家大媒体的报道,再加上其中有关键词‘张硕’,很快新闻就被推上了热搜榜。

关键词为#张硕与杰波夫猜想#。

众多网友也讨论起来,“又是张硕?我感觉他好像三天上一次热搜!”

“又是一个大成果,杰波夫猜想,这个我竟然知道!”

“N和(N 1)之间必定有素数?大众化的内容,却是最顶级的数学问题,张硕果然了不起!”

“上个月张硕刚到国际会议证明什么cp问题,还和一个未知物理现象关联在一起,这么快又是一个大成果。”

“张硕也太天才了吧?想想这样的天才被东港大学取消了学位就感觉好笑,不知道东港大学看到这条新闻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这也太牛了,真就是普通人无法理解天才了!”

大量的赞成,大量的讨论。

孙兴利、罗勇军以及张硕正待在一起,他们也看着新闻报道和网上的讨论。

孙兴利对着手机划了好半天,满眼幽怨的道,“明明是我们一起的研究,怎么感觉我好像被忽略了。”

“我的名字只有正规的新闻报道里才会出现!”

他的语气都很伤感。

罗勇军转过头,说道,“大利,我教你个办法,保证让所有人都知道研究和你有关,甚至可能把张硕忽略掉。”

“什么办法?”

孙兴利怀疑的看过去。

“这样。”罗勇军走过来说道,“你明天上午赶在上班点,到最热闹的街道去裸-奔。”

“然后,有警察会带走你。”

“到时候,我们就对警察和记者说,你是完成杰波夫猜想的证明以后太激动、太兴奋,才忍不住这样发泄的。”

“你肯定会上热搜,然后,所有人都能把杰波夫猜想和你联系在一起了。”

罗勇军说的非常认真,而且越说就觉得自己想了个绝妙的主意。

张硕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可行性非常高!”

孙兴利听的脸色发黑。

他低下头,在名气和贞操之间,最终选择了沉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