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九十七章 杰波夫猜想,获证!

台上。

张硕讲完了素数分布检验法最后的部分。

他放下了笔走回中间,面对台下,开口道,“这一部分就是孙兴利教授的研究‘平方数起始的素数分布检验’,也是后续证明杰波夫猜想的核心方法。”

报告厅里的反应平平。

多数人,尤其是后面的人都是面面相觑。

报告厅里的人很多,但都是来看个热闹,他们不是数论领域的专业学者,牵扯到复杂的论证逻辑根本听不懂。

更别说,好多人都是中间来的。

后排的人都看向了评审席,但评审席并没有人开口说什么。

朱浩、沈源等人都是从头听到尾,他们并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其他的评审有的地方没听懂也不想提问了。

评审,目的就是保证研究的正确性。

朱浩、沈源都确定下来,有人觉得提问也有点丢脸,还不如过后再问别人,又或者干脆去研究发表的论文。

邱成文、彭若川都刚来没多久,他们只听了后面的部分,自然也不会开口提问。

后面的学者,有些人也从头听到尾。

有个坐在边上的中年人,直接站起来问道,“张硕教授,这个检验法似乎只是做了一个判定,并没有确定素数间隔,又或者是确定检验范围,我这么理解,有没有问题?”

张硕仔细琢磨了下问话,笑道,“你的理解没有问题,就只是一种判定。”

“你可能是要问他和证明杰波夫猜想有什么关联,对不对?这是我后面要谈的。”

中年人听完就坐下来了。

很快又有個人站起来,开口道,“张硕教授,刚才孙教授讲解的部分,A到B是连续正整数序列,为什么和1到B不同,我没听明白,能不能再讲一下?”

他问的是孙兴利卡住前面的部分。

张硕低头看了一下论文,找到了对应的部分,然后让工作人员搬来一个新的白板,随后讲解道,“我就重新讲一下。”

“A到B的边界线有A、B上下两条,而1到B只有一条,如果它的边界都能被p整除,曲线通过的数目最少……”

“可以先来对比边界线……”

“再对上下限进行分析,当N充分大时……”

他讲了有五分钟左右,把这一部分重新过了一遍,也让对这一部分有疑问的人明白过来。

到这里,报告厅里的人都发现,张硕站在台上仿佛不是做报告,而是老师在给学生讲课。

那种不急不慢的随意,都让人感觉非常有信心。

很多人已经确定,刚才讲解的部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孙兴利长呼一口气,脸上都出现了笑容,张硕上台讲解到现在其实就是给他做补救。

这一部分是他的内容。

他上台讲的时候太紧张了,脑子一时间有点儿懵,对自己的研究逻辑都绕不过来。

现在确定没有问题,孙兴利浑身上下都很放松,他笑着开口道,“我就说,我的研究没问题吧?”

罗勇军转过头,不屑道,“你还真好意思说!研究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结果讲出了问题?”

“这不是紧张么……”

孙兴利小声嘀咕道,“其最开始都挺好的,就是看见邱院士是太紧张了,早知道我就不谈杰波夫猜想,让张硕去说。”

“张硕教授讲的真不错。”

吴莉宁赞叹了一句,随后问道,“孙教授,你们一起做的研究,刚才的部分是你的,接下来是张硕教授的研究吗?”

“准确的说,我也参与了。”

“参与多少?”

“有一些吧。”孙兴利说着伸出两只手比了一个区域,想了一下又缩小了一点儿。

罗勇军伸胳膊过来,指着他的手指尖,“这个大拇指,上面儿的指甲盖儿就是他的,剪掉也根本无所谓。”

吴莉宁听的捂着嘴笑。

孙兴利看向罗勇军的目光满是哀怨,可以的话,他真想把罗勇军按在地上,用脚底狠狠地踹他的脸。

后排。

周凯军看着台上的年轻身影,心里颇有一种极度荒谬之感。

他回忆起了一年多前,那个询问自己论文问题的小研究生,再对比报告厅台上像是著名学者般自信讲解研究内容的年轻人……

变化,也太大了!

周凯军并没有听懂报告的内容,他甚至根本没有认真听,但从现场的情况就能看出内容是没有问题的。

从台上讲解的语调,则能听出强烈的自信。

这样的报告,必定是很有水平的学者才能做出来的。

张硕的数学水平已经毋庸置疑。

但想到一年前的情景,他的心里还是不由得出现一种强烈的反差感,“难道张硕真是彼得-朔尔茨一般的天才?”

“一年,差别这么大……”

……

张硕回答了提问,走下了讲台休息十分钟。

这是报告间隔。

评审席有一个空位,朱浩就把张硕拉过来坐下,也介绍几个评审专家给他认识。

张硕和几个人分别握手。

邱成文也和张硕握了手,满是赞叹的说道,“你讲的比前面那个小伙子好多了。”

“孙教授有点紧张,这一部分都是他的研究。”张硕帮着孙兴利说了句话。

朱浩笑道,“我刚才还在说,邱院士影响了孙教授的发挥,不过孙教授的心态还是要调整一下。”

“这也正常,毕竟年轻啊。”

彭若川跟着说了句。

邱成文问道,“接下来的证明还多吗?”

张硕估计了个时间,“应该能赶在六点之前讲完,快一些的话,四十分钟就足够了。”

“只有这么多了?”

“剩下的并不多,但是理解上要困难一些。”张硕说道。

朱浩笑道,“我刚才就说,你做报告就和讲课一样,你还真当讲课了啊?这么有信心吗?”

张硕肯定道,“应该是已经证明了。”

“我们也希望伱能成功。”

沈源道,“如果你完成了证明,这会是国内数学会迄今为止发布的最大研究成果!”

休息时间结束。

张硕重新走上了讲台,开口道,“接下来是我的研究,使用平方数的素数检验法来证明杰波夫猜想。”

他操作着电脑把证明过程投影到荧幕上。

那只有证明步骤,是论文上的内容,每一个步骤还需要详细的讲解。

张硕的研究内容并不多,全部放在纸上大概三页就足够了。

但是,难度更高,要理解并不容易。

最开始就是方程解集的映射投影,牵扯到微分方程的研究方法,还牵扯一部分函数论的内容,解集的映射投影衔接转换的步骤,调转来对平方数后面的素数进行检验论证。

这一部分,大概用时十分钟。

其中每一个步骤都非常的巧妙,尤其是衔接转换的部分,就好像是把火车头掉转个方向,好多人下意识觉得会拐一个大弯儿,但却发现是尾部变成了车头,头部变成了车尾,顿时感觉非常的精巧。

这个部分的论证以后,研究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

剩下的就是首尾衔接。

在孙兴利研究部分的提问环节,有个中年学者问到了关键问题。

张硕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平方数的检验,就只是一个判定,前面是判定,后面还是判定,并不牵扯素数的间隔或者范围。”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下个部分,就是要做首尾衔接,进行从零到一的证明……”

平方数检验,针对前面还是后面只是一个判定,并不是确定多大范围内存在素数。

前面和后面进行衔接,也就是把N的前面,和(N 1)的后面论证部分连在一起,再证明其至少存在一个素数,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证明。

这一部分的论证难度很高。

张硕不急不慢的讲着每一个变换、每一个逻辑论证,尽量让更多的人听明白,但到这一部分想理解就很难了,专业的学者能理解一部分,顶尖的学者才能理解的更通透一些。

前提,是必须有一个非常灵活的大脑。

这些内容已经超出了数论领域的限制,变成了多方向内容融合的思维逻辑论证。

主核心是以方程、函数的方法为主,数论方法为辅。

评审席上的专家学者都感觉有点跟不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听明白,前提是有足够的知识广度,头脑也必须要非常清晰。

这时候,评审席的人都听得很认真,生怕一个恍惚就听不懂、跟不上了。

后排的人,也都屏住了呼吸。

绝大部分人都听不明白,但他们知道论证到了关键时刻,完成这一部分论证,也就是完成了杰波夫猜想的证明。

否则,前功尽弃。

张硕的语调依旧不急不慢,就和刚才的讲解没什么区别,他的神态都非常平静,真像是老师讲课一样。

当讲完一个变化以后,还问一句,“明白了吗?”

然后,继续讲解。

方程列式、推导、解集证明等部分都已经完成,最后就都是逻辑论证了。

“趋近a的部分,等价a a,若是a到a不存在素数,根据②可知,a a 1……”

“趋近(a 1)的部分,等价(a 1)-(a 1),若是(a 1)-(a 1)到(a 1)不存在素数,根据③可知,(a 1)-(a 1)-1……”

“很明显,a到(a 1)之间,分成了两部分,如果两个部分都不存在素数,那么根据以上结论,结合①、④、⑤,可知最中间的数字必定是素数。”

张硕一口气说完放下了笔,回身走到中间。

报告厅一片安静。

前排评审,再包括听了全部内容的学者们,都认真听着白板以及投影屏上的证明内容。

其他人则都盯着前排评审席。

他们都没有听明白,也不知道证明是否完成,只能去看前排评审席专家们的反应。

时间,过了有半分钟。

邱成文有了动作,他的眼睛依旧停在白板上,两只手慢慢的撑起来,然后把掌心合在一起,“啪~~”

很轻的一声响。

啪、啪、啪……

一下、两下、三下……

朱浩也撑起了胳膊,紧跟着拍起了手,他的动作仿佛具有扩散效应,先是评审席,之后是座位附近的学者,然后快速扩散到整个报告厅。

“呼啦啦~~~”

所有人都鼓起了掌。

掌声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传到了报告厅门口,让附近的小花园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每个人都在鼓掌,每个人都在惊叹着。

掌声,伴随着一个个喊声传递出去,“邱院士肯定了,评审已经确定证明很完善!”

“没问题了,报告完成,杰波夫猜想被证明了!”

“杰波夫猜想获证,素数分布研究的一大进展,就在四号厅!”

“去看看,杰波夫猜想获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