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九十九章 21世纪最大的学术骗子?确认,杰波夫定理!

在网络舆论上,热点#张硕与杰波夫猜想#的舆论扩散效应很强。

这大概和内容有关。

学术领域的研究,尤其是高深的数学研究,放在公众舆论很难有什么扩散效应,多数人都是扫了一眼,发现看不懂就划过去了。

杰波夫猜想,和其他复杂数学不同的是,它的内容很容易理解。

之前张硕的研究是在计算数学和偏微分方程领域,不管是涉及到CP破坏信号的算法、二阶PDE方程的通用算法,又或者是蒙日-安培方程的边界论证,只看标题都知道非常的复杂。

多数人连什么是偏微分方程都不懂,更不用说去理解什么蒙日-安培方程了。

很多人对张硕的印象都是‘数学很厉害’、‘研究难度很高,内容完全看不懂’,又或者‘能做这么高深的研究,硕士论文不可能是抄袭’。

杰波夫猜想就不一样了,猜想的内容就是说‘N到(N 1)之间存在素数’。

素数、平方数,都是小学、初中的数学,只要了解这两个概念,都能够理解杰波夫猜想。

这也让其内容有了舆论扩散的基础。

很多人赞叹张硕的天才之余,也纷纷对杰波夫猜想发表看法,“虽然我不知道怎么证明,但四和九之间确实存在两个素数,九和二十五之间,也存在五个素数。”

“可以随意举例,都存在,这还需要证明吗?”

“我刚才去搜索了一下,网络上一大堆的证明,不是已经证明了吗?”

有专业的学者回答,“那都是民科,一般用的是素数定理,用素数定理证明杰波夫猜想是行不通的。”

这种回答没人理会。

多数人可不管行得通还是行不通,他们就只是针对问题讨论上几句而已。

至于说的对还是错,谁在乎呢?

一时间,张硕成了网络上的‘学术名人’,而到了第二天的时候,他也体会到了名人效应。

昨天做报告之前,会场里根本没几个人认识他,而现在从酒店到会议中心的路上,就有好几個人和他打招呼,有些还是本地的居民。

等进入会议中心以后,还有人还过来攀谈上几句,“了不起,这么年轻就有了这么大的成果!”

“纯数学,尤其是数论领域上,真就是年轻人的天下!”

“我昨天也听了你的报告,素数检验法还好,后面完全没有听懂,你的论文什么时候发表?”

“你之前的研究都是计算数学,这次是数论,是转了方向吗?”

张硕也和遇到的人说了几句。

一直到会场前的小广场上,他和罗勇军就要去七号厅听报告,孙兴利则是要去四号厅。

他们要分开了。

孙兴利轻呼一口气,叹道,“终于要和你们分开了。”

“张硕张大天才!”

“我真不想和你走在一起,明明是一起的研究,结果我成了隐形人……”

他说完赶紧走了。

张硕不在意的笑笑,就继续和罗勇军一起去了七号厅。

七号厅是偏微分方程的专场,每一个报告都是这方面的研究,而依靠系统任务的功能,每一个完善的报告都能让他有非常多的感悟。

那就好像自己的知识量以及对于偏微分方程领域的认知不断的提升。

同时,听报告还能提升‘ns方程数值模拟’任务的进度,有些计算数学相关的研究,会让任务进度有不小的提升,一些纯数学论证内容也有帮助。

【任务三,进度 0.347%。】

【任务三,进度 0.299%。】

【任务三,进度 ……】

这种进度的提升比自己做研究的速度要快很多,所以张硕听起报告来非常认真。

在听报告的过程中,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到了提问环节就直接开口,“你的边界截面论证部分并不完善吧?在最边缘的地方会有凸起。”

“所以无法确定解的完全光滑性……”

他说的非常肯定。

这一句话也直接否定了一篇高阶偏分方程解的性质论证研究。

还有一个报告是以离散傅里叶变换法为核心研究数值计算的内容,张硕直接指出后续论证逻辑的不完备,“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法所得出的方程组,代入数值做计算以后无法确定渐进性问题。”

他谈了离散傅里叶变换和渐进性问题的冲突,指出研究的方法还不如去常规离散后代入数值做计算。

两次发言,否定了两个报告。

前面评审席坐着的蒋维之都有心邀请张硕过来,因为张硕每次都找到了关键的问题。

实际上,他也发现了后面一次的问题,但并没有完全想明白,所以也没有发言。

结果张硕直接说了出来。

“了不起呀!”

蒋维之只能叹气了,他的身份很尴尬。

一则他是东港大学数学院的院长,另外,他还是周凯军的老师。

每当张硕做了发言以后,其他人看过来的眼神仿佛都在说,“这么天才的徒孙就没有了。”

“真是可惜啊!”

“你这个徒孙太厉害了,只是已经被你徒弟逐出了师门……”

蒋维之都有点儿坐不住了,他心里想着下午就不来这里了,直接去微分几何的二号厅。

他不想去二号厅,因为邱成文在那里。

在微分几何的领域,邱成文才是真正的顶尖人物,他凭借这方面的研究拿到了菲尔兹奖。

相比之下,蒋维之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

可是相比其他人怪异的眼神,是否有话语权也根本无所谓了。

张硕指出两个报告的关键问题,就导致后续做报告的学者频频的看过来,似乎是唯恐做讲解的过程中,张硕忽然站起来指出问题。

他们感觉张硕比评审席的专家还有震慑力。

一个上午时间,张硕连续听了七个报告,他也感觉有些疲惫,就提前从报告厅里出来去了餐厅。

在会议中心的小广场,他们又碰到了孙兴利。

“伱怎么在这里?”

罗勇军快走两步,疑惑问道。

孙兴利精神奕奕的站起来,“听报告听累了,出来放放风,走,一起去吃饭!”

他们一起朝着餐厅走去。

罗勇军问道,“你不是说不跟我们一起吗?”

孙兴利用力的抿抿嘴,叹气道,“跟张硕在一起,我确实是隐形人,但最少和张硕说话的人介绍一下还能知道我。”

“不和张硕在一起,根本没人认识我……”

他的话音中充满了哀怨。

早上和张硕一路走过来,有些人还会问上一句,“你就是和张硕一起做研究的孙教授,对吧?”

“幸会、幸会。”

他自己去了四号厅,找门口显眼的位置一坐,结果竟然没有人能认出来。

所有人都是扫了他一眼,就直接过去了。

他重新变成了默默无闻之辈。

……

这天国内舆论上的热度已经降下来了。

但是,消息却传到了国外。

实际上,国外舆论一直都有张硕的消息,主要还是因为格雷沃德接受采访时,说张硕和阿戈斯蒂尼一起诓骗了物理界。

后来论文抄袭事件也被挖了出来。

有记者采访了核子组织cp组负责人弗朗西斯科-费利弗,弗朗西斯科明确的表示,“布尔曼是个疯子!”

“和他合作的张硕当然也是个疯子!”

“如果不是疯子,谁会做这种研究,专门来证明我们研究不出来?”

“疯了!全世界都疯了!”

这些是弗朗西斯科的原话,他没有肯定记者的问话,但是也没有否定,也就助推了格雷沃德发布的‘阴谋论’。

很多人都相信阴谋论,认为张硕和阿戈斯蒂尼一起诓骗了物理界。

即便阿戈斯蒂尼小组已经共享了算法,任何人都可以到网络上找到算法的源代码,但公众舆论可不关心学术圈的问题,好多人根本就不看其他人的观点。

阴谋论,才具有舆论性。

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另外一个是高能物理领域著名的疯子,他们一起用一种算法诓骗了整个物理界,听起来多有意思啊?

所以,这件事肯定是真的!

等杰波夫猜想相关的消息传到国际上,有一家小媒体直接报道说,“那个诓骗了物理界的中国人,宣称自己完成了杰波夫猜想的证明,他又打算诓骗数学界?”

“如果数学界也被骗,他可以称之为‘21世纪最大的学术骗子’!”

很多看到新闻的人纷纷发表看法。

这些看法分成了两个对立方向,一种是感觉新闻非常的荒谬,物理界和数学界那么多的学者、那么多的天才,怎么可能会被欺骗呢?

他们不断地做科普,“张硕和阿戈斯蒂尼的算法研究得到了ICHEP会议的确认,ICHEP会议是高能物理界最有权威的会议。”

“杰波夫猜想的证明,不知道是对的还是错的,但是否正确有专业的数学机构来判断,数学领域的天才是最多的,而数学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根本不存在欺骗一说。”

“竟然还有人相信这种新闻,我真为你们的智商感到捉急……”

另一派则是阴谋论派,“这可很难说,算法那么复杂,谁能确定百分百正确?只要是程序就有bug,也许他们设定了什么小窍门来左右输出结果。”

“数学就没有欺骗吗?历史上也有错误的数学证明,费马猜想的证明可能就是错的,因为根本没人看得懂。”

“那些高能物理说什么粒子、质子、中子,全都是假的,根本就不存在!”

“这些物理研究都是阴谋!”

国外舆论上出现好多类似的对立发言。

学术界可不会相信什么阴谋论,那就等于否定是自己,好多人也通过舆论上的消息得知,张硕到数学会会议上做了杰波夫猜想证明的报告。

这个消息放在数学界是非常惊人的。

杰波夫猜想关系到素数分布的问题,如此重大的研究成果自然会引人关注。

《数学新进展》编辑部得到消息以后,第一时间就给张硕发了邮件,希望他能够把论文发表在《数学新进展》上,并承诺会联系最好的数学家审稿。

张硕看到了邮件并说给罗勇军和孙兴利听,“要投《数学新进展》吗?他们的态度还不错。”

“有点差吧?”罗勇军道,“别着急确定,我也收到了邮件,来自《数学年刊》。”

“什么?”

张硕和孙兴利一起看了过去。

罗勇军解释道,“求稿,杰波夫猜想的证明,同样说会找最优秀的评审。”

“为什么发给你?”孙兴利有些不理解。

“蒙日-安培方程,是我和张硕一起的研究,用我的邮箱投稿了,他们可能以为张硕能看到这个邮箱的信息。”

“确实看到了。”

孙兴利苦恼道,“做选择真是很难,我今天碰到了邱院士,他推荐《数学学报》,还说能帮忙直接找评审。”

“《数学学报》、《数学年刊》,都是最顶级的,真是难以抉择啊!”

他说着用力抓着头皮,明显做作的动作和表情,让罗勇军看的都想过去踹上一脚。

这家伙就是在显摆!

第二天,他们就发现暂时不用纠结了,最少审稿问题不用纠结。

张硕和孙兴利已经在数学会会议做了报告,数学会放在国际上还是有一些影响力的。

如果影响力再大一些,研究基本就可以确定下来了。

可惜,还差一点。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以及牛顿研究院先后给数学会发了消息,说希望能够拿到杰波夫猜想证明的论文以及作报告的会议视频。

他们似乎是迫不及待想看看内容。

数学会方面问了一下张硕和孙兴利,得到肯定答复以后就把证明论文和视频发了过去。

然后,就可以等结果了。

不管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还是牛顿研究院,只要有一家机构确认他们的研究,就可以直接确定完成了证明,投稿到学术期刊也不用审稿,直接就可以插队发布。

很快,三天时间过去了。

会议已经结束。

张硕、罗勇军等人一起跟团乘坐飞机返回了苏东,一行人下了飞机以后,惊讶的看到了苏东大学派过来接机的人。

其中有高明、有王朵菊,还有高院的王辉教授?

“这么大阵仗?”

谭友铭、齐志详都有些搞不懂情况,他们赶紧过去问了一下王辉。

王辉道,“我是自愿过来的。”

“就在一个小时前,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确认了张硕和孙兴利的证明。”

“学校正为这个开会呢!”

王辉说着走向张硕和孙兴利,“恭喜你们!”

“张教授、孙教授,你们的研究已经正式被确认,杰波夫猜想已经成了过去式!”

“以后将成为杰波夫定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