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九十六章 报告事故,救场专员张硕!这就是天才啊!

“我和张硕教授一起合作完成了杰波夫猜想的证明!”

“没错,就是杰波夫猜想!”

“我们已经非常确定,证明完成了,而且很完善……”

孙兴利站在讲台上兴奋地高呼,他等这一刻等的太久了。

在完成证明的时候,他就想象着自己站在台上,朝着台下众人宣布完成证明的时刻。

他激动的脸色通红!

报告厅里,则是一片安静,所有人都盯着台上的孙兴利。

在孙兴利走上台的时候,根本没有多少人在意,他的报告名称叫做“平方数起始的素数分布检验法”。

素数分布、检验方向的成果很难说,有的成果大到能拿国际奖项,有的成果则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绝大部分情况下,都只是一个小的研究而已。

多数人都没有在意,他们的心思都没有在报告上,有的人还在闲聊着,真正对报告重视的只是少数。

比如,评审席上的朱浩教授。

他和旁边的沈源教授说着,“张硕的报告改到了这个厅,就在这个报告的后面,他们是一起的,好像说是有个成果要发布。”

“那就有点意思了。”

两人说了几句,就听到孙兴利激动宣布证明杰波夫猜想。

沈源愣愣的说了句,“这么大的成果吗?”

朱浩也懵了。

他知道孙兴利和张硕有成果要发布,但完全没有想到是这么大的成果。

第二排坐着的席儒英,也是苏东大学的数学教授,她一路跟着团队来参会,路上还和孙兴利、张硕聊过几句。

现在席儒英的脑子也有点蒙,他们都是一起来的,也知道孙兴利的报告内容,结果却宣布证明杰波夫猜想?

这也太突然了吧!

杰波夫猜想,比不上孪生素数猜想,比不上周氏猜想,名气更是远远不如哥德巴赫猜想,但也是研究素数规律的一大问题。

这种级别的数论问题,不敢说百分百拿到国际数学大奖,但各种小奖也足以拿到手软,凭借一個研究成果都能混上一辈子。

报告厅里,其他人也同样很惊讶。

在座都是数论领域的学者,对杰波夫猜想都很熟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不会是依靠素数定理完成的证明吧?”

素数定理是素数分布理论的重要定理,用来描述数字大致分布情况。

它给出了素数个数问题的一个命题,并且提供了从整数中抽到素数的概率的估计方法,即从不大于n的自然数随机选一个,它是素数的概率大约是1/ln n。

用素数定理很容易证明杰波夫猜想,但数学界并不认可素数定理的证明,因为研究素数的‘概率分布’就会存在误差。

素数定理存在±5%的误差,远远超出了能确认素数存在的要求。

孙兴利在宣布完成证明以后,好半天才终于平复了激动的心情,正式进入到报告讲解中。

“我的报告是‘平方数起始的素数分布检验法’,这也是证明的核心方法。”

“下面我对这一部分进行讲解。”

孙兴利深吸一口气,侧身面对投屏,上面显示了几行方程,“我的研究是从对几种丢番图方程解的分析开始的……”

……

报告厅门口。

吴莉宁带着好奇走了进来,她想来过来看一下张硕的报告。

等进了报告厅以后,她就发现气氛很奇怪,报告厅里非常的安静,每个人都认真看着台上的讲解。

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

一般学者做报告的时候,会场不能说是乱哄哄的,但有些嘈杂也很正常,多数人都只是听上两耳朵,而不是真正想去理解内容。

有的学者不感兴趣,干脆就在台下小声说话,只要不大声喧哗影响到报告就没问题。

吴莉宁都有点感觉不适应,她站在后面扫了一眼报告厅,发现张硕就坐在中间排靠近走廊的问题,旁边正好有个空位。

她走了过去,伸手碰了一下张硕的胳膊。

张硕看到吴莉宁,干脆往里面挪了个座位,把走廊的空位让了出来。

吴莉宁坐下来问道,“你的报告是什么时候?”

“下一个。”

吴莉宁轻点了下头,左右看看好奇问道,“怎么都没人说话?我的意思是……怪怪的。”

张硕伸手指向了台上。

身后一个中年教授认识吴莉宁,他把头凑过来小声道,“上面在做杰波夫猜想的证明。”

“啊?”

吴莉宁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以后嘴巴长大大的,满是震惊的看向台上。

后排,周凯军找个空位坐了下来。

他是专门来听张硕做报告的。

到门口的时候,就听人说有人宣布证明了杰波夫猜想,他马上进来找个位置坐下,心里却不以为意。

类似的报告一般都是错的。

哪怕论文已经通过了会议审核,并在会议上做报告,八成以上还是会有问题。

当然,听听也无妨。

有人宣布完成重大成果,过来听一下找找其中的问题也挺有意思的。

很多人都这么想。

好多听到消息的人都来了四号厅。

周凯军的运气不错,他来的相对早一些,还能在后排找到个空位。

不多久,后排就被坐满了。

又过了没多久,就连走廊过道里都挤满了人,好多人干脆就找个空地站着听。

4号厅是小厅,比7号厅小了两倍以上,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顿时把报告厅挤得满满当当,就连门口都站了不少人。

这些人不是听报告,纯粹就是来看个热闹。

讲台上。

孙兴利一直讲的很顺畅,他对报告准备的很充分,连续半个多小时的讲解,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甚至连口误都很少。

等完成一个内容以后,他停下来喝了口水,再抬起头顿时有点紧张。

邱成文和彭若川来了。

他们到门口以后,人群自觉让出了通道,两人径直走到了第一排评审席。

评审席还是有空位的。

他们找位置坐好以后,就认真听写了台上的讲解。

孙兴利顿时感觉到了压力,彭若川相对还好一些,他们在签到的时候还说过话。

邱成文?

那可是菲尔兹大佬,真正站在数学金字塔顶端的大人物。

很明显能听得出来,孙兴利的语调都慢了许多,讲解一个问题的时候,下意识会重复一遍,仿佛是确定步骤没有问题。

他讲到了研究的难点,也是逻辑最绕的地方,“可以看到,n条直线是完全连续的,这意味着他们通不通过某个素数坐标线上的整点,是完全不相干的独立事件。”

“这种情况和一到n是相同的。”

“既然如此,可以将素数基本公式运用于该区域,他含有的素数曲线数为……”

孙兴利说着‘素数曲线数’忽然感觉不对。

他重新看上前面的‘素数曲线数’列式,再看向后面,就发现逻辑出现了漏洞。

他用力揉了揉头发,冷汗都冒了出来,“再来看一下。”

说着,又从头捋了一遍。

结果到‘素数曲线数’的时候,又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他一时间浑身被冷汗浸湿,站在台上有些手足无措。

“呼啦~~~”

台下顿时变得嘈杂起来。

“是出问题了吗?”

“好像出现了逻辑漏洞,就在这个素数曲线数上。”

“我就说不可能!”

“这种一般都有问题,也许研究的时候没发现漏洞,报告的时候就出问题了……”

前排评审席,朱浩、沈源表现的都很镇定。

沈源还对彭若川、邱成文说了句,“到这里,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个小伙子是太紧张了……”

他说着对邱成文、彭若川笑道,“还是要怪你们,刚才都讲的挺好,你们一来,人家明显紧张了。”

“是吗?”

邱成文也笑了笑,他朝着台上喊了一句,“不要紧张,研究没问题,仔细捋一捋,不着急!”

这一声喊让会场重新安静下来。

那些说研究有问题的人也不说话了,邱成文的肯定说服力还是很强的。

研究没问题,就是报告人太紧张了!

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没听明白,他们就只是来看个热闹而已。

邱成文也只刚听了一点,前面的内容都错过了,也不可能知道具体有没有问题,但是,沈源,再包括朱浩的肯定,也能说明研究没有问题。

这并不能让孙兴利想明白问题所在,他听了邱成文的喊声倒是安心了,可仔细梳理发现还是存在漏洞。

他对着白板上的内容呆愣好半天,一时间脑子里乱做了一团。

好多人都在台下干着急。

比如,罗勇军。

他根本就没有认真听,素数的论证用到一些定理以及快速变换,不是一时间就能理解的。

他就是来捧个场而已。

看到孙兴利僵在了台上,罗勇军忍不住扭过头对后面的张硕道,“大利不行啊!”

“要不,还是你上去吧!”

“去救场!”

“现在去吗?”张硕犹豫了一下,因为孙兴利是在讲自己的部分。

他正说着的时候,就看到孙兴利已经转过头,并朝着他露出‘救急’的眼神。

“好吧!”

张硕哀叹一声,还是站了起来。

吴莉宁让开位置。

张硕沿着过道走上了台,对着孙兴利朝身后一指,孙兴利顿时有种得到解脱的感觉,他对着耳麦喊了一声,“接下来的部分由张硕教授来讲解。”

说完赶紧走下台,朝着罗勇军的方向走去。

报告厅的注意力孙兴利的身上,他一路走过来都不知道有多煎熬,好消息是,有个笑的很亲切的女生主动让了个位置出来。

他赶紧坐下来。

然后,就听到那个女生问道,“大力教授,是你和张硕一起完成的研究吗?”

“大力教授?”

孙兴利的表情僵在脸上,迅速转头怒视前面的罗勇军。

这时候,报告厅的注意力才集中到了张硕身上。

在很多人的疑惑中,张硕走上了讲台,开口道,“刚才孙教授是太紧张了,我继续完成后续部分的讲解。”

他说任向评审席,“这样可以吧?”

“当然可以。”

“没问题。”

朱浩和邱成文一起开口道。

后来的人都不明白情况,怎么张硕突然上去做讲解了?

原来就在报告厅的人则已经反应过来。

最开始孙兴利上台的时候,就说过是和张硕一起完成的证明,只不过因为太过于惊讶,很多人下意识的忽略了‘合作证明’的问题。

现在,他们反应过来。

这个研究还有张硕参与!

但即便是张硕参与,他一个算法以及计算数学领域的人,就能完成杰波夫猜想的证明了?

两个领域不相关吧!

周凯军也和其他人的反应一样,他没想到张硕会做数论的研究,而且还是参与‘素数分布数学问题的证明’,又上台接替合作人继续做报告?

这种情况,完全超出了想象。

“说张硕的计算数学水平很高,也能接受……数论?”他觉得老师蒋维之知道都会非常惊讶。

张硕没理解台下众人的想法,他朝着评审席的点了下头,淡然转身走向白板讲了起来,“看这个素数曲线数的列式,可以同理证明这一行的N条曲线中,含有的素数曲线数也为……”

“能得出结论,对于任何充分大的n,n的平方前面的素数为……”

“于是能得出结论二,对于任何充分大的n……”

他的讲解语调清晰、逻辑明朗。

很快衔接孙兴利卡住的部分,只是两个代换就过去了,后续用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起了素数检验法后续部分内容。

仅仅十几分钟的讲解,就让评审席的专家学者们赞叹不已。

邱成文对彭若川道,“张硕讲的比刚才那个小伙子清晰明朗多了,到这里,我都听懂一些了。”

“作报告、做讲解,这个水平完全看不出是没经验的年轻人。”

“是啊。”

彭若川道,“能看的出来,他对研究了如指掌,而且,那种自信,非常确定研究是对的,是已经完成的,上去就是讲一下而已。”

“这就是天才啊!”

彭若川感叹着。

邱成文笑笑没有再说什么,他也有同感,但不是感叹‘天才’,而是想到了自己。

他也是天才。

张硕这个年纪,二十五岁上下,是人生中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当时他已经在斯坦福大学担任教授,并开始卡拉比猜想的研究。

二十七岁的新婚之际,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灵感,并凭此获得了获得了菲尔兹奖。

张硕,同样是天才,并正处在人生最好的年纪。

杰波夫猜想很复杂、很困难,但若是放在天才身上,也是有可能得到解决的吧!

邱成文有些期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