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九十四章 我带的学生,我怎么会不知道!

签到厅里。

那些正谈论着张硕的人,见到了蒋维之一行人到来,尤其是见到走在蒋维之身边的周凯军,顿时都不说话了。

他们都看了过来。

眼神中带着好奇,带着玩味,还带着幸灾乐祸……

东港大学的‘论文抄袭’事件,已经闹成了舆论热点问题,事情跌宕起伏也弄得全网皆知。

有些人或许不在意,只是刷一下新闻就过去了,但其中肯定不包括数学圈的人。

每个圈子的人都会关心自己圈子发生的重大事件。

抄袭事件,就是数学圈子都知道的事情。

他们自然也知道事件的主角张硕、黄慧以及周凯军,而周凯军作为张硕的导师,就和黄慧一起站在了张硕的对立面。

这个事件中,黄慧引起了大量的指责,还被贴上了‘学术妲己’的标签,但数学圈关注的是周凯军,因为黄慧就只是个小人物。

一个女博士生,谁在意呢?

周凯军是杰青级别的学者,身上带着好多数学领域的标签,才是值得数学圈关注的人物。

周凯军感受到了其他人的目光。

他只能拧着眉头装作看不到,但也不由的占到了蒋维之的身后,仿佛这样就能避开众人的注视。

蒋维之确定了张硕的身份,他轻轻点了点头重新恢复了平静,脸上又戴上了笑容。

他继续往前走,继续和认识的人打招呼,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在不经意间,蒋维之走到张硕的位置停下来,笑着开口道,“你是张硕教授,对吧?”

“你好。”

张硕轻轻点了下头。

“我看了你发表在《数学新进展》上的论文,很精彩啊!”

蒋维之赞叹了一句,随后道,“我们数学中心有個团队,专业研究应用方程的计算机数值模拟,主要针对的是非线性方程,未来有机会可以一起合作。”

张硕问道,“是什么类型的非线性方程?”

“有几种类型。”

蒋维之道,“现在的主要方向是描述不可压缩流体的NS方程,NS方程的计算机模拟难度非常高,但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

张硕思索着点点头。

蒋维之和张硕说了两句,就又和彭若川寒暄上了,罗永军提醒说道,“那个是蒋维之,你应该知道吧?”

“见过。”

蒋维之是东港大学数学学院的院长,记忆中自然是有印象的。

“他好像还是周凯军的老师。”罗勇军补充一句,“具体我也不清楚,看周凯军一直跟着他……”

张硕不在意的点点头。

他们一起走出了签到处,罗勇军、孙兴利就一直在说着,“别在意,都过去了,就当没看见。”

“周凯军不是什么好东西,别搭理他就行了。”

“你可能没注意,刚才旁边好多人看周凯军的眼神,他还能待得住,也真是脸皮厚。”

“完全没想到,他竟然还来参加数学会的会议。”

张硕笑着摇了摇头,对两人说道,“别担心,我根本没在意。”

他确实不在意。

来参加数学会议,见到周凯军又有什么大不了?

他们必定形同陌路,不会再有任何的交集。

……

周凯军的心情就要复杂多了,再次见到张硕,心里有感叹,也有不可置信。

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带的一个研究生竟然会优秀到如此地步。

博一,就能在数学四大刊上发表论文,而且还不只是一篇,总计有三篇,两篇是计算数学的内容,一篇是纯数学的论证。

三篇论文,每一篇影响力都很大。

哪怕是最顶级的数学家,也很难在一年时间里发表三篇四大刊论文。

更不可思议的是,张硕最突出的地方并不是数学研究,而是算法方面的成就,他在高能物理领域进行的算法研究,获得了国际物理领域的广泛认可。

很多人已经把张硕称为‘算法天才’。

周凯军见到张硕倒是不惊讶,他知道张硕获得了钟家庆数学奖,一定会来参加数学会议。

这不是什么小道消息,而是直接做出的判断。

数学领域的奖项评选还是比较公正的,钟家庆数学奖是评选优秀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论文。

张硕发表在《数学新进展上》的两篇计算数学论文,获得国际‘应用数学’领域奖项也都够了。

相比之下,其他的研究论文毫无竞争力可言。

所以,张硕必定会获奖,也必定会来参加数学会议,两人见面也是必然的了。

周凯军没想到见面的情景如此尴尬,不是在报告厅,不是在路上的擦肩而过,而是在人潮涌动的签到处。

很多人都朝他看了过来。

他们没有说什么,眼神的意思却表达的很明确。

那是嘲讽、是玩味,甚至是幸灾乐祸。

周凯军一直保持着笑容,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路跟着蒋维之和认识的人打招呼、寒暄。

他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坚持下来的。

眼神,能杀人!

他体会到了。

当想到张硕的时候,周凯军依旧感觉很不可思议。

张硕就是他带的研究生,他自认为对张硕的数学水平还是有了解的,只过了短短一年时间,怎么会差别这么大、完成这么多的研究?

在离开签到处以后,周凯军对蒋维之说道,“到现在,我还是不相信。”

“我带了他有两年时间,平时接触的不多,但是也给他讲过一些问题,对他的水平有了解。”

“除非,他是彼得-朔尔茨那样的天才……”

彼得-朔尔茨是国际数学界公认的超级天才,二十岁以前,给人的感觉也只能说‘相对优秀’,数学方面拿过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

当时,他已经20岁了。

20岁的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放在顶级数学圈子里根本不算什么。

在21岁的时候,朔尔茨才进入了波恩大学,然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开挂’生涯。

一年半时间,修完了所有的本科课程;一年时间,拿到了波恩大学的硕士学位;一年时间,拿到了波恩大学博士学位。

五年后,年纪还不到30岁的朔尔茨,已经当选了德国科学院院士,并获得了菲尔兹奖,还被任命为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所长。

彼得-朔尔茨跨越式的成长速度,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周凯军拿朔尔茨来举例,也足以说明心中的感受了。

蒋维之也同样感到惊讶,他说道,“或许他就是朔尔茨那样的天才也说不定。”

“如果真的是天才,压力很大啊。”

他说的摇摇头。

学术圈内也是有竞争的。数学领域上,东港数学中心一直都是‘南方的数学明珠’。

谁能想到苏东大学的高等数学研究院突然崛起了?

一年时间,发表了好几篇数学四大刊论文,顶尖的数学成果上已经超越了东港数学中心。

这让东港数学中心变得很尴尬,他们有那么多资源支持,挖掘了那么多的人才,打造了那么多的专业学术团队,结果在顶尖的数学成果方面,还赶不上一所大学的‘校内数学机构’?

“我还是不相信。”

周凯军不知道蒋维之想的什么,他继续道,“我带的学生,我怎么会不知道?”

“他可能是一个算法天才,但数学上……”

他仔细思考着,忽然道,“也许是罗勇军?就是他那个导师,好像也有点名气,他们共同完成了蒙日-安培方程的边界拓展。”

“也许是罗勇军指导的,甚至,都是罗勇军的研究?”

蒋维之摇头道,“凯军啊,想这些也没用,这次的会议他也有报告,到时候,听听就知道了。”

“一定要认真听听。”

周凯军说的非常认真,脑子里继续思考起罗勇军的问题。

难道真的是罗勇军水平很高,在偏微分方程领域研究很有深度,再结合张硕的算法水平……

一切都说的通了?

……

罗勇军并不知道自己的数学水平,正在周凯军心里被无限拔高。

他正在经历自己的高光时刻。

在会场前的广场上,他碰到了科技大学陈教授的团队,好几个人围着他,赞叹起蒙日-安培方程的边界拓展研究,“真是了不起,完全没有想到还能继续拓展,而且用的方法非常巧妙。”

“我看到这个成果都惊住了!”

“罗教授,你只用了一年就把我们的研究打破了,真的很了不起……”

罗勇军被夸的心花怒放,随后就和陈教授等人一起探讨起了蒙日-安培方程的问题。

于此同时。

张硕和孙兴利一起去了会议管理办公室,他们是要改一下做报告的时间,申请已经提前做好了,来办公室就是到现场确认一下。

这个工作的负责人是朱浩教授,“改时间是没问题,给你们安排在下午4点以后。”

他说完疑惑问道,“不过,你们为什么要改时间?还改在了4号厅。”

他问的是张硕。

张硕做的是获奖报告,获奖人会有个报告时间,一般是讲解自己的研究论文,所以报告被安排在微分方程的七号厅。

张硕道,“我和孙教授有个数论的研究成果要发布,需要把报告的时间挪一下。”

“什么研究成果?”朱浩好奇问道。

“和孙教授的方法论研究有关,所以我们把时间调在一起。”张硕没有直接说明。

朱浩也没有追问,而是笑道,“伱这么说,我就真期待了。”

“到时候,我就是4号厅的评审之一,祝你们能顺利完成报告。”

“谢谢。”

……

第二天上午,就是会议的开幕式。

开幕式是在一号大会议厅进行,数学会的主席、副主席上台针对会议工作做出了说明,并做出了成果总结性的发言。

一个个的委员、特邀学者,分别上台做了会议论述。

这个过程持续到了十点左右。

之后才到了常规做报告时间,参会的人员可以自由去各个报告厅。

孙兴利去了4号厅。

张硕和罗勇军一起去了七号厅,七号厅是微分方程的专题,报告内容都和微分方程的研究有关。

这个领域的学者数量众多,顶尖学者数量也很多,第一排坐的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张硕朝前面扫了一眼就看到了两个大人物。

一个是东港数学学院院长蒋维之,他在微分几何、代数学以及计算数学方向上都有国际性的研究成果。

另一个的名气更大,是菲尔兹获奖者,水木大学数学中心的邱成文。

邱成文是公认顶级数学家,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和广义相对论的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是数学领域泰山北斗级的人物。

张硕和罗勇军找了中间排的座位,就开始认真听起了报告。

第一天上午安排的报告,还是非常有含金量的。

第一个上台做报告的是个首都大学的教授,他做的‘随机偏微分方程在不同相空间中的流形’研究,其难度、论证深度都值得赞叹。

第二个上台的是东港数学科学中心计算数学团队的首席专家李剑锋。

李剑锋是代表整个团队上台,做的是‘NS方程模拟计算’的研究报告。

这个研究颇受关注。

NS方程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因为其复杂性,数值求解一直都是个大问题。

模拟计算,不止是求解,还是对NS方程展开研究的一种方法。

若是能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描述出NS方程所对应的解的图像,自然能增加对方程的了解,可以辅助进行论证,并研究更精确、更快速的数值求解方法。

李剑锋走上台以后,很多人都变得认真起来,就连前排的评审的也一样。

张硕同样变得很认真。

李剑锋所做的报告,应该就是蒋维之说的‘NS方程计算机模拟研究’了。

NS方程模拟计算,几乎就等同于‘NS方程的数值模拟’。

张硕就正在做这个研究。

打开系统——

【研究项目名称:NS方程的数值模拟算法(难度评估:B)。】

【进度:62.301%。】

“进度超过了62%,再听一下同样研究的报告,应该会有帮助吧?”

“也有另外一种可能……”

“对方的团队已经完成了研究,研究方向也是相同的,会不会让任务直接完成?”

“到时候,系统对研究贡献会怎么判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