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九十三章 完成证明,数学会议再见周凯军!

“你说我的研究对于证明杰波夫猜想有直接作用?我自己都不敢这么说。”

“这就是研究杰波夫猜想的过程中想到的,但是……”

孙兴利苦笑道,“你不能只看平方数,我只论证了平方数的后面……”

张硕笑道,“孙哥,你都说过了,数学研究很多时候就是灵感问题,你想不到,可能就是差一点,就是没有灵感。”

“平方数的前面和后面,是不一样,但数学重要的是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去研究平方数的后面……”

“行不通。”孙兴利摇头道,“我早就想过了,完全没有头绪,似乎根本没关系。”

张硕没有反驳。

数学研究是这样的,有一个点想不到,就感觉方法是完全无效的。

他继续说道,“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如果我用你的方法,完成了杰波夫猜想的证明,你怎么看?”

孙兴利的反应淡漠,明显是不相信,他还是说道,“这样,你要证明了,我们合在一起发表论文?”

“那我占便宜了吧?”

“差不多。”

孙兴利摇了摇头,“虽然大部分都用我的方法,数学也更加注重方法,但结果也同样重要,而且,很多人更加看重结果。”

他还是不相信张硕所说‘能证明杰波夫猜想’。

在数论的领域上,张硕没有什么权威可言,相比来说,他要比张硕懂得多的多。

他做的研究自己都不能判断,张硕怎么去判断?

难道靠感觉?

还说天才有别人没有的灵识?

另一边,张硕确实是想完成研究,他建立了两个研究任务中,‘平方数起始的素数分布检验法’已经完成了,说明孙兴利的研究确实很完善。

在提交了任务以后,他对于孙兴利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程度完全不亚于孙兴利本人。

这就是系统任务的另一个好处了。

即便是没有科研币奖励,也能让自己对研究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杰波夫猜想的证明’任务,进度也达到了‘84.171%’,距离完成只剩下16個百分点,每一个百分点需要科研币6点,总计也只需要96个科研币。

打开系统——

【科研币:266。】

当看到‘266’的数字,再对比研究所需的96个科研币,耳畔就像是想起了恶魔的呼吸,“氪币、氪币、氪币……”

“只要氪币,就能瞬间完成了!”

“那可是一个数学猜想的证明,而且是跨学科的杰波夫猜想。”

“氪币、氪币、氪币……”

张硕赶紧用力甩了甩头,然后顺应着耳畔的呼声,一咬牙氪掉了六个科研币。

【科研币-6。】

那不是为了买进度,而是为了激发灵感!

在氪掉了六个科研币后,脑子里的思维顿时顺畅了很多,也知道了下一步要证明的方向,就和他想的一样,研究就是使用孙兴利研究的方法,再去做平方数向后的素数分布检验。

杰波夫猜想,是说在n和(n 1)之间一定有素数。

孙兴利研究的方法,是对平方数起始的素数分布检验,再叠加平方数后面的素数分布检验,把头尾衔接在一起,自然完成了n和(n 1)之间的素数论证。

这个方向,孙兴利肯定仔细想过,但是他一直都没有完成,应该是卡在‘同样的方法去做平方数后面的素数分布检验’上。

研究的关键点在于,用方程‘解集映射’的方式完成论证。

这是高深偏微分方程领域论证会用到的数学方法。

张硕顺着思路想一想,就开始仔细的研究起来,他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着,很长时间才写了几个步骤。

“你还真研究啊?”

孙兴利确定自己的研究没有问题,似乎也放松起来,他又开始打起了游戏,扭过头就看到张硕苦思冥想的在写什么东西。

他扒头看了一眼,点评道,“这样的解析,我做过,没用!”

“走不通!”

张硕不在意道,“等我完成了,伱可不要后悔和我分享成果。”

“我巴不得你能完成!”

孙兴利笑道,“我这个研究最多就投个一区,如果完成杰波夫猜想,那必须要《数学年刊》、《数学学报》,而且还要插队发表!”

“到时候,让老罗也看看,不要总是吹他的蒙日方程……”

“说什么呢!”

罗勇军才刚进门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走过来问道,“大利,是不是说我坏话呢?”

孙兴利瞬间抬起头纠正道,“能不能别叫这个外号?”

“那叫什么?”

“孙教授、孙老师都行,叫孙兴利也行……”

“行,听你的。”

罗勇军摆出一副接纳谏言的态度,随后继续问道,“大利,你和张硕说什么呢?”

孙兴利无语了好半天,还是道,“张硕说他要证明杰波夫猜想,用我研究的方法。”

“??”

罗勇军拧住了眉头,疑惑问向张硕,“你不是要准备毕业论文吗?”

“对啊。”

张硕点头,“用这个猜想证明当毕业论文,比蒙日-安培方程边界拓展更有含金量,所以我决定换一下内容。”

“你这辈子还能毕业吗?”

罗勇军说完道,“不过也没关系,你拖一年还不交论文,学院这边估计会找一篇的发表的论文当博士论文,然后,直接给你毕业证。”

“天才的优待!”

孙兴利朝着张硕竖起大拇指。

罗勇军认可道,“他不毕业,我都有压力。刚才我去高院,王辉还打趣说,你学生当了研究员,去国际会议作报告发表成果,结果还没从你手里毕业,是不是要拿菲尔兹才能毕业?”

“你是怎么回的?”孙兴利好奇的问道。

张硕也好奇的抬起头。

罗勇军扬起了嘴角,“我当即就告诉他,张硕就等着再发表一篇四大刊,然后再毕业。博士生发四大刊奖励十五万,比教职工多五万。”

孙兴利听着非常心动,他连忙问向张硕,“你那个研究有希望吗?我感觉也不错啊。”

“一篇多五万,到时候,咱俩一人一半。”

张硕思索着点点头,“如果能快点发表,确实可以考虑一下。”

……

张硕每天早上按时到计算机房打卡,一待就是一整天,全心投入到杰波夫猜想的研究中。

这个研究的方向已经很明确了。

孙兴利研究的方法再结合‘方程解集映射’,进行个很巧妙地转换,就可以对平方数后面的素数进行检验论证,然后再结合前面的论证,首尾衔接就可以完成证明。

方向明确,难度还是非常高。

孙兴利早就想好了证明方向,但很长时间都没有进展,甚至觉得根本没有希望,足以说明论证要碰到的难点有多高。

张硕对研究非常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他没有做过类似的研究,感觉非常的新奇。

另一方面,也是在研究中有很大收获,包括对于数论方法论的理解,包括对于数字的理解。

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个新的领域。

当对于某个内容理解不清晰的时候,张硕会直接去问孙兴利。

在数论领域上,孙兴利的知识广度是值得肯定的,很多内容只要一提,他就能做出很多的解释。

他就坐在张硕的旁边。

在几天时间之后,孙兴利非常确定的一点是,张硕是在研究杰波夫猜想,并且已经在他的研究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拓展。

至于是否能证明不清楚,但问的问题来看似乎很贴近了?

孙兴利干脆也加入到研究中。

一个星期,两人一起完成了最后的‘2%’。

【任务二】

【研究项目名称:杰波夫猜想的证明(难度评估:B)。】

【进度:100%。】

(任务已完成,可提交!)

“呼~~~”

“终于完成了!”

张硕长长的伸个懒腰,也顺便把任务提交上去,随后获得了60个科研币奖励。

科研币奖励数量是任务需求数量的10%,代表系统认可他是研究的第二贡献人。

“支出,24点,收获60点……”

“稳赚!”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张硕总共‘氪币’了四次,也代表四个关键性的难点,最终完成了研究收获了60点科研币,提交任务以后对整个证明过程理解的更加通透,可以说是收获满满。

孙兴利满是疑惑的看着张硕,“什么完成了?怎么就完成了?”

“我们不是只把两个方程关联在一起吗?还没有论证啊?”

他根本没有意识到研究已经完成了。

张硕笑道,“不需要论证了吧?”他说的拿起了笔,在草稿本的空白处连续写了几个转换。

“你看,结束了!”

孙兴利盯着他写的内容仔细的看,好半天惊讶的张大了嘴,“你刚才就想到了?”

“是啊?”

“你脑子这么快的?果然是疯子……不过,我们完成了?杰波夫猜想的证明?”

“对啊?”

“真的完成了?”

“当然了。”

孙兴利认真盯着张硕,表情呆愣了好半天,突然浑身一个激灵猛地站起来,“完成了!完成了!”

“哈哈!”

“真的完成了!”

他发现的用力锤了一下桌子,发出一声怦然巨响,全然不在意手上的疼痛,继续捶打着桌子,心里的兴奋根本就抑制不住。

杰波夫猜想啊!

素数研究领域中有很多的数学猜想,包括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猜想、周氏猜想以及黎曼猜想等等。

杰波夫猜想相对有些名不见传,但其重要性却能够直追孪生素数猜想,是要高于哥德巴赫猜想的。

哥德巴赫猜想之所以名气大,主要是因为内容很容易理解,普通人都可以去思考一下。

国内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是最接近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

但是,哥德巴赫猜想只是一个素数的数学问题,即便是被证明也不代表什么。

杰波夫猜想、孪生素数猜想,再包括备受重视周氏猜想,都属于研究‘素数分布规律’的内容,可以理解为‘截取一部分素数规律’去做证明,也就是关系到了素数分布之谜。

这样的研究绝对是世界最顶尖的。

顶尖的成果、能发布在最顶尖数学期刊上的研究、能引起国际数学界震动的猜想证明……

孙兴利实在太激动了。

他都迫不及待的向全世界宣告这个消息。

……

大亚湾数学会议召开在即。

这是数学会举办的年度数学会议,也是国内数学的盛会,参与人员包括数学会理事会以及监视会成员、特邀嘉宾、科学院院士、各个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也包括编辑出版单位代表,等等。

苏东大学去参加会议的人数有十几个人,包括院长谭友铭,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员齐志详、苏炳康,也包括张硕、罗勇军以及孙兴利,等等。

谭友铭以特邀评审的身份参加会议。

张硕、孙兴利、齐志详以及苏炳康都会在会议上作研究报告。

会议开始前的一天,一行人抵达了会议中心,入驻酒店后就去了会议中心签到。

张硕、孙兴利以及罗勇军一起去一号厅签到。

罗勇军还不断说着,“你们的研究真完成了?杰波夫猜想?”

“我怎么不相信呢,那可是杰波夫猜想!”

孙兴利被问的有些无奈,“都说了好几次了,老罗,你说说你这个人。”

“你总是问、总是问,给你讲你说听不懂,不讲又不相信,你到底要我们怎么办?”

“我就是……”

罗勇军停了一下,好半天想了个词,“惊讶啊!对,惊讶,那可是一个数学猜想,比我的研究听起来大气多了。”

孙兴利喜滋滋的憧憬道,“所以,你以后不要叫我大利,等研究发表了,我就是正教授了!”

“来,叫声‘孙教授’听听。”

罗勇军不屑的撇了撇嘴,径直朝着前面走去。

张硕也不在意的跟上。

孙兴利顿时很郁闷,他发现和两人没什么好说的,罗勇军本来就是教授,张硕也在高院挂职研究员。

教授?

有什么了不起!

三人一起进了一号厅,里面人头涌动着,相熟的人聚在一起打招呼闲聊。

在国内的数学领域,罗勇军、孙兴利,再包括张硕都是名不见转,说起他们的研究可能有人知道,但顶层的数学圈子认识的人就太少了。

他们很低调的进行了签到。

在张硕签上了名字的时候,旁边有个老教授忽然惊讶道,“张硕?苏东大学的?”

旁边不少人看了过来。

“你是……?”

张硕扭过头看向老教授。

老教授主动伸出手,盯着张硕有些惊讶道,“我猜你就是那个张硕,还真是年轻,比想象中的还年轻!”

“我是彭若川,叫我一声‘老彭’就行。”

罗勇军马上提醒张硕道,“彭若川院士”,他重点说了‘院士’二字。

这个小提醒已经够了。

张硕不可能直接喊‘老彭’,那就显得太没礼貌了,他和彭若川握了手,“彭院士,你好。”

“你好、你好!”

彭若川表现的很亲切,还用手拍着张硕的胳膊,随后转身对其他人介绍,“这就是张硕了,够年轻吧?计算数学新一代的英才啊!”

其他人也过来和张硕握手。

有人还惊讶的说着,“这就是张硕?”

“真是年轻!”

“二阶PDE方程,能研究出通用算法,真是想都不敢想……”

“数学方面,天才的还是年轻人。”

几个人正说着话。

门口有一行人走了进来,打头的是个带着方框眼镜的老教授。

他笑眯眯的走进来。

当听到旁边人说的话,脚步顿在原地、笑容也收敛起来,随后眼神扫向人群,最后停在了张硕的脸上。

他扭过头,问向身后一个带着圆框眼睛的中年人,“那个就是张硕?”

中年人朝着人群的方向看了眼。

张硕也正转过头,注意到中年人的时候,眉头不由得微微皱了起来。

彭若川注意到他的表情,也跟着看过去,随后不由笑了出来,他凑到张硕耳边小声道,“别在意,这种情况就当没看见。”

张硕轻轻点头。

中年人和张硕对视一眼,也同样皱下了眉头,随后满心复杂的对老教授说了两个字,“是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