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三百一十九章 你们这些普通人,不要想东想西!

实验基地。

控制间、主实验间,每个人都非常的兴奋。

当看到引力场数值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清楚代表着什么。

那说明他们研究出了非常了不起的技术,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牵扯到某种未知的底层逻辑。

中心管道内,磁场干涉下氚元素衰变的辐射特性,直接影响到了引力场的强度。

既然辐射特性对于引力场强度带来直接影响,那么只要增加辐射密度,就必定能增强其影响,也能增加制造出的引力场强度。

这样就可以通过对于氚元素密度的调整,来达到调整引力场强度的目的。

虽然实验中制造出的引力场强度只有1.19,比正常数据1.13只多了0.06,但却证明氚元素辐射干预是直接有效的,对引力场技术的提升是巨大的。

原来的引力场技术只能制造固定数值的场地。

1.13,就是个固定数值。

不管是怎么对于媒介材料锂元素进行变动,包括运动速度、粒子活跃度,等等,但只要依靠锂元素以及特定强度磁场制造出引力场,就是这个数值。

现在数值不是固定的了。

从技术上来说,可以认为是0~1的突破。

很多人已经讨论起了增强引力场技术的方案,“我们可以采用分层设计,在管道内设计多层通道,并在其中注入氚元素。”

“也可以直接增加内部管道数量,现在只有中心一条管道,可以增加了两条、三条,唯一就是环状管道要变宽一些。”

“直接增加氚元素密度应该有效吧?”

“中心管道外壁也可以变动,那边给的反感,材料并不是最适合的,可以继续薄处理。”

其中有人谈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更换衰变元素材料。

实验中用的是氚元素,氚元素的放射性并不强。

研究进行到这一步,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衰变带来的放射性,是影响引力场制造的关键因素。

如果是更换衰变性更强的元素,比如,放射性铀,引力场强度一定会大大增加。

当然,更换放射性材料的实验并不着急。

现在还没有到那一步,而放射性元素实验,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主要还是因为安全防护体系没有完善。

放射性材料对人体的伤害太大了,而且也会让实验变得更危险,相关时间不能随意展开。

……

张硕也知道了实验结果。

他所处的位置和实验基地直线距离有10公里。

即便是普通的实验,只要牵扯到新物理方向,他就必须要远离10公里外。

这是上级的要求。

实验基地所有人都是监督人,若是实验中张硕就在现场,上面都交代不过去。

直线距离十公里,也算是离开危险区域了。

十公里,是很远的。

实验基地所处的位置,周边并没有直线的公路,汽车开上十公里距离,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

等实验开始的时候,张硕就坐上了车慢慢的往回赶。

一直等接到了电话,得知实验已经结束,司机才开的快了一些。

张硕都有些无力吐槽,听到姚启明激动的报告,他只是带着郁闷回了几句,“我知道了。”

“你们做的很好!”

“有发现,很不错,等我回去再说!”

在说话的过程中,他一直表现的非常淡定,主要实验是在把控之中的。

虽然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但能成功也是很正常的,他感到郁闷的是,因为一次实验前后要坐三个小时车。

对面。

一群人围着姚启明问道,“张主任怎么说?”

“是不是也很激动?”

姚启明放下了电话,抬起头表情怪怪的,“张主任说他知道了。”

“就这样?”

“对啊。”

“没有别的了?”

“他好像很累的样子,我只听到了郁闷,可能是不太想跑吧……”

姚启明说着都笑了出来。

其他人想想也跟着摇头,只是一次有些变化的引力实验而已。

氚元素的放射性并不高,实验间内还有辐射防护,也有核物理专家帮着做安全监督,根本没什么危险。

但因为上级的强制要求,张硕却不得不远离十公里。

山路,歪歪扭扭,可不好走啊!

汽车开了十分钟,来来回回的转,也许就只走了几百米。

张硕确实在为走山路而郁闷,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坐过来很不舒服。

针对实验,他还是很高兴的。

即便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但也是有可能没有发现的,实验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也有了新的发现,而且是创造性的发现,他也感到非常的欣慰。

张硕转过头看着两侧的风景,还是忍不住叹气的问了一句,“还有多久啊?我记得这边……没多久就开到了吧?”

“不到一个小时。”

“……哎~~”

来的时候,时间过得挺快,因为能看到没见过的风景。

原路返回,感觉就不一样了。

“下次一定要安排直升机,汽车走山路太不方便了……”

张硕还是摇了摇头。

安排直升飞机倒是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每一次坐直升飞机都要准备很长时间,主要是穿戴好各种救护装备。

安全服、降落伞,甚至座椅下还要安排弹射装置?

离大谱了!

上级似乎是生怕直升飞机出现故障,国际上就有好多直升飞机出故障导致坠亡的事件。

不管怎么说,都是对他的保护了。

除了接受还能怎么样?

张硕带着郁闷还是回到了基地。

等回到基地以后,他顿得精神得精神了很多,基地里每一个人都非常的兴奋,他们不断说着实验相关的话题。

“这一次的发现太厉害了,引力技术革-命性的提升啊!”

“以后引力数值就能控制了,也许还能反控制,我们再进一步研究,不只是增加也可以降低。”

“对啊!”

“我们制造出了周期性的引力场,就说明引力不只能增加,若是用在引力飞船上,降落也可以用减小引力的方式。”

“这样会非常简单,而且技术单一设计以及安全性都大大提升。”

“技术巨大的突破呀,没想到一次就这样,感觉基地才刚刚建好……”

姚启明、薛柏坤等人,则都围着张硕说起实验,也拿出了具体的报道。

张硕仔细看了报告,任务进度也不断的提升。

100点科研币任务确实简单,很快进度就达到了百分之百,他也提交了完成任务。

提交任务,收获也很大。

技术性研究的任务不追究其理论根本,实验结果已经代表了一切,但还是增加了对于技术的了解。

首先,就是明确了影响引力场强度的是磁场下的辐射效应。

辐射效应,距离是越近越好,最好是粒子级别的。

但是氚元素和锂元素不能混在一起,否则就会受到锂离子运动的影响,让引力场变得不稳定。

技术上来说,也只是依靠辐射影响本身。

张硕没有进一步进行实验的想法。

当实验进行到这一步,研究就已经完成了,他们找到了增加引力场的方法,后续再去提升场力就可以交给其他团队了。

他马上决定开启第二个研究,“我们研究增加引力场的范围。”

“这同样是个技术性研究,希望每个人都能认真对待。”

“今天的发现很重要,所有人都知道,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懈怠,研究也只是刚刚开始……”

张硕说了很多鼓励的话。

实验方向上,他已经有了具体的方案。

针对扩大场力范围的研究,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更换媒介材料,但更换媒介材料就等于换了一种全新的引力技术。

现在依靠锂元素制造引力场的技术,可以认为已经成熟了,更换媒介材料,开启新的研究就有些得不偿失。

实验基地的设备,都是围绕以锂离子为媒介材料的引力场技术打造的。

所以更换材料行不通。

张硕的方案也不是更换材料,而是更精准的控制,依靠多层次引力场的迭加,来增加制造引力场的覆盖范围。

简单来说,就是在环状管道内,装满环状的‘小管道’,就像是一颗粗导线,变成一个个互不连通的细导线一样。

从导体的电阻角度来看,多导线并联不一定比单一粗导线电阻低,换做是引力场制造,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两个不同的环状管道,所制造的引力场是不同的,甚至说,连基础的磁场都存在同。

环状管道外围有‘磁场设备’,而所谓的‘磁场设备’,实际上是环状管道外层的密集线圈。

管道上缠绕的线圈,通电的时候就会产生内部指向单一方向的磁场。

如果把管道分成密集的小管道,也不会共用一个磁场,而是在小管道上缠绕密集的线圈,也就代表实验中制造的是一大堆不同而迭加的引力场,只是单一引力场覆盖范围会小很多。

这个过程中,电力耗费的就更多,但明显控制的更精细。

“不同强度的引力场不能迭加,但处在同一空间的引力场,尤其是大部分都是同一空间,其影响并没有研究过。”

“唯一能确定的是,这样的场地一定会有边缘效应。”

“但我认为其边缘效应比起只单一场力,只会变得更弱而不是更强。”

同一空间施加的场力,和两个不同空间引力场边缘重迭,效果会存在很大不同。

因为空间就只有一个,迭加后的强度数值也不会有变化,而场力边缘和常规空间的隔层,因此可能会变‘厚’。

那么引力场边缘效应就会因此而减弱。

另外,最重要的是,同一空间施加的引力场,很可能会‘挤占空间’而扩大范围。

“从引力场基础理解上来说,我认为最终结果是,引力场所覆盖的范围等于每一个单独引力场范围的总和。”

“这样一来,引力覆盖范围就增大了……”

……

实验方案确定下来,并不代表实验就开始了。

在那之前,还需要做很多准备。

最主要就是环状管道的改进,要制造很多的小管道,就需要合作工作来完成,而制造再运过来也是需要时间的。

这一段时间里,其他人继续忙着各类设备的调试、检测工作。

主实验间以及基地内,也开始了应对放射性材料辐射的准备工作。

同时,每一个人也依旧在谈论着新的实验。

“张主任已经拟定好了方向,但我还是有些不理解,引力场真的可以迭加吗?”

“边缘效应不增反降?为什么呢?”

“为什么不重要,我可不会考虑那么多,最重要的是,下一次实验是否能扩大引力场范围……”

“如果真能做到就太了不起了,增加了强度、再增加范围,可以说,引力场技术有了质的突破。”

“到时候,飞行器里按个小设备,就能无视引力了?甚至说,依靠引力为动力?”

“普通飞行器可不行,能源不支持,还是要引力飞行器,能搭载那种据说是……低温聚变能源?”

“那种能源到现在都不清楚,都只有一些分析,谁知道呢?”

“应该也是张主任的研究吧……”

“嘘!”

“这个话题不要多说,肯定是保密的,绝对保密……”

“总之应用在飞行器上,可以说技术就完美了,别说是一百吨,一千吨也能带起来,到时候,动力和重量就没关系了。”

“你们说,下一次实验,不会也是一次成功吧?”

最后一句话,让很多人都沉默了。

一次成功?

技术性研究一次成功,简直是不可思议、无法理解。

他们中有些人也参与过技术性研究,但每一种研究都耗时很长,别说是一次实验了,十次实验能有个小发现就不错了。

现在的研究进展速度之快,让人感觉就像是做梦一样。

姚启明则是信誓旦旦的说道,“你们都不懂,我和老薛就说过了,一定要对张主任有信心!”

“我是第一个跟着张主任的,引力实验是第一个做的,当时就是一次性成功,很难理解对吧?”

“其实也根本不需要去理解。”

姚启明得意的昂起了头,“就像是普通人难以理解天才,张主任就是这种天才。”

“他主导的实验研究,能和其他人一样吗?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突破,这么多的发现。”

“我们都觉得不确定的实验,张主任早就摸透了。”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像你们这些普通人,不要想东想西的,跟着做实验就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