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张硕当然不是为了挑问题,他是受邀过来担任技术顾问,目的是为了引力飞行器研究组能更好完成设计制造任务。

换做是其他的学者,也许过来工作也会考虑其他人的想法,以平衡性的态度进行工作。

张硕就不一样了,他比总负责人孟志林更加重视研究。

引力技术以及氢弹电池都是他所做的研究,包括理论,包括控制制造技术,都是如此。

两个技术结合在一起,制造出的引力飞行器,对于未来航空航天领域发展意义非常大。

第一台,总是有不一样的意义。

所以张硕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想法,他觉得怎么做最好,怎么做对研究最有帮助,就会怎么做。

第二天的会议上,孟志林还是坐在主位上。

张硕坐在左侧下首位置。

会议上的位置也代表了项目的级职,但在场众人的心里,张硕无疑要比孟志林有权威。

孟志林率先开口说一下会议内容,也就是对于氢弹电池的电力输出设计研究,和昨天回去内容是一样的。

当其他人正在疑惑的时候,张硕则宣布道,“我和孟总工讨论并做出决定。”

“我们要对于电力输出系统整体进行重新设计,包括硬件、包括软件,包括原来已经敲定的设计,都要重新审视,重新规划。”

“要从整体上拿出一个完善的方案,各部分设计也要更加的精细,然后一起进行安装调试……”

所有人都认真听着。

全程一直都是张硕在说,孟志林全程一言不发,他扫视着会场众人的态度有些心寒。

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总工程师,项目中的问题往往都能够一言而决。

现在会场上似乎没有人在意他的想法。

即便是那些长期跟着自己的研究员,也都目光灼灼的看着张硕,并拿着纸笔认真做记录,而不是去看他的态度。

即便是他要做这种宣布,都肯定会有站起来表示质疑。

现在竟然没人质疑!

团队里的人,显然都更倾向于听从张硕的指挥。

张硕才刚来到项目组,威望就远远超过了他,但仔细想想也不奇怪,他实在太有名气,太有威望了。

引力飞行器牵扯到两种关键技术,引力以及氢弹电池技术都是张硕带队做的研究。

从理论到技术,从实验到应用,方方面面都和张硕有直接关系。

和张硕相比,他完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

“唉~~~”

孟志林想想长叹了口气。

虽然理智给了很多理由,但心里还是很不舒服。

等会议结束以后,孟志林回到了办公室,再忍不住把手里的文件,发泄式的扔在桌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没法干了!”

孟志林憋闷的攥紧了拳头,满眼气愤的坐在椅子上。

动力组组长张世成推门而入,见到孟志林的样子,有些好笑的道,“你和张院士是生什么气?”

“我怎么不生气?过去一个月时间,我们一直都在搞电力输出,结果他一来,全都推翻了!”

孟志林和张世成认识了十几年,也算是老朋友、老搭档了,心里有什么话都能直接说,“我们是接到上级的任务才过来管项目的,之前引力技术研究也有参与,氢弹电池第一次接触,但只是电力……”

“电力!”

他重重的说道,“如果是引力技术,又或者氢弹电池技术,张硕院士说什么,我百分百不会反对,不会有任何意见。”

“那些都是他的研究,人家做的研究,人家比我们更懂,对不对?”

“电力输出设计和技术本身有关系吗?这就是电力技术,纯粹的应用。”

“他懂电力吗?”

孟志林说着苦笑道,“我也不是生气张硕认识的态度,或者他插手什么工作。”

“今天的会也很郁闷,张硕与院士一说,看到没有?就连你都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他的语气都带着酸溜溜,好像是老朋友背叛了自己。

张世成不在意的笑道,“我当然不会有意见了,我也不是电力专家。”

“这方面,我也不懂,都是和几个研究员一起讨论。”

“老孟啊,你也不想想,张硕院士是谁?不管是在任何领域,学术领域、研究领域、实验领域,谁还会质疑他说的话?”

“我确实不会质疑,有什么可质疑的?”

“如果他说并联会增大电阻,那我就质疑一下,这是基础常识,但他只是说重新审视整体的设计,明显是希望从整体出发,考虑方方面面,完成一个大的设计方案。”

“还能怎么说?难道说不能这样做,或者他做不下来?”

孟志林也知道张世成说的有道理。

昨天的时候,张硕谈起要整体设计,他发现自己就没有理由去反对,因为他自己做不下来。

整体设计,牵扯到方方面面细节的东西,联系各个部件的需求,感觉就是太复杂了。

之前的做法是先定好主设计方案,各个部分碰到问题再针对性解决。

他做不下来,不能质疑别人做不下来吧?

孟志林是质疑的,但知道不能说出来,就像自己解决不了一个数学问题,不能直接说其他人也解决不了吧?

现在的情况就很类似。

孟志林认为张硕也解决不了,张硕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他也是极为罕见的天才,数学天才、物理天才、科学天才。

但是,电力系统和他擅长的领域没有关系。

“算了,看看吧。”

“接下来,我也管不到了,他要怎么做就怎么做,我就看能做出什么!”

孟志林叹了口气,只能选择暂时性的妥协。

他没办法直接去质疑,也不想和张硕起冲突。

很简单,因为对方是张硕。

在高端技术研究领域、军防保密性科技领域,他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也认识几个顶尖的老师,但放眼国内外科技领域,就根本算不上什么了。

张硕就不一样了,他是国际公认最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新物理方向的影响力,不是任何其他人能够相比的。

说一句,张硕引领了人类实现新物理的科技革命,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在学术领域和个人影响力方面来说,他和张硕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但是,跨行如隔山。

在电力技术领域中,张硕可远谈不上专业,甚至可以说没有做过相关的研究。

“不跟年轻人一般见识。”

“30多岁,这么高的成就,即便是不懂的领域,也肯定非常高。”

“反正都让你干了,我也没有插手,倒是要看看,胡乱指挥之下会有什么结果!”

……

孟志林什么都不管了。

在氢弹电池电力输出的设计研究方向上,工作都交给了张硕来负责。

现在研究组的重心就在这里,搞定了电力输出的问题,才能以此为基础做其他的设计和测试。

孟志林就变得很清闲了,他每天基地内到处逛逛,有时候会议都不参加了,实验间也只是看看,似乎是了解一下工作进度。

氢弹电池电力输出的设计研究工作,确实和他意料的一样,全部推翻重新设计以后,迟迟都没有大的进展。

每天都是在论证各种细节问题,有些主体的设计要进行改造,还需要专门定制一些设备和部件,导致耽搁了不少的时间。

有些部件返厂再制造,又或者是定制新的部件,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一个多星期,连主设计都没有装配好。

过了半个月时间,设计方案才全部敲定,工程人员也按照设计,围绕氢弹电池做大量的改造工作。

孟志林去实验间的次数也变多了,有时候,一待就是一个上午,就想看看怎么设计安装的。

他根本不看好张硕领导的工作。

氢弹电池电力输出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要把需求非常高的变压电控装置,体积压缩十倍以上,还需要保证电力的稳定输出,且不能影响有电力逸出。

这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

张硕则是依靠其他小组上报的设计,还有一些讲解的内容,就敲定了最终的设计方案。

这种方案,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是学生用浏览器搜索了一大堆的理论知识,然后写了一个应用的设计,其中肯定有各种各样的bug。

换做真实的研究,也就是测试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赵括啊!”

“纸上谈兵,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这样的设计方案,测试不出现问题才怪了……”

孟志林是这样想的,但他没有和其他人说,因为不管是领导,还是其他的研究员,都对张硕更有信心,他有什么想法不重要。

这种情况让人很难过,但对方不碰壁能听他的吗?

……

当进入到制造安装阶段,除了孟志林以外,研究组的所有人都非常的忙碌。

张硕的研究方式和孟志林存在明显不同。

孟志林是先做主体的设计,主体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再和其他人讨论解决。

张硕则是敲定了整个设计方案,主体再包括细节都是联通在一起的。

就像是盖一栋大楼,设计方案都摆在那里,按照设计方案去建造就可以了。

等全部都制造安装好,以后再进行整体的测试。

这就大大降低了难度。

其他人按照设计方案去安装就可以,根本不用怎么解决碰到的问题。

当然有好处,就有坏处。

如果在后续测试中碰到了问题,因为连细节的安装都做好了,再想进行调整就很困难。

尤其是碰到大的问题,可能会推翻所有的设计,让所有的工作以及努力付之东流。

其他人就不用考虑这么多复杂的问题了。

他们只是按照工作安排,一个部分一个部分进行安装,因为中途不会碰到问题,安装速度还是很快的,只花费了三天时间,所有部分都已经安装好。

下一步就是进行氢弹电池电力输出系统的调试。

……

“虽然安装的速度很快,但还是拖延了进度。”

“按照原来的计划已经进入中期,肯定还会有一些问题,后续慢慢调试也能解决。”

“现在才刚开始进行调试,这样整体的设计,调试往往可能比设计、制造需要的时间还要长。”

“如果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还要推倒重新设计……”

“重新设计,重新制造安装,再去进行新的调试,又会是一个循环,来上三、四次……”

“遥遥无期啊!”

孟志林感叹着摇摇头,他有点小小的幸灾乐祸,也知道自己不应该这么想,但还是有些控制不住。

每个人,都是如此。

当赵老师再来到基地的时候,孟志林也忍不住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要是碰到了大问题,就要重新设计制造。”

“张硕教授的想法确实没问题,但是,我感觉吧……”

他说着摇了摇头,明显不看好。

赵老师反倒觉得很有意思,有人质疑张硕的工作,实在是非常的少见。

他笑笑没说什么。

这天下午就是进行第一次测试,赵老师一行人,再加上孟志林都一起旁观测试。

他们站在控制室的大屏幕前,有研究员专门讲解着屏幕上的数据,每一个数据都代表一个输出端口的检测数值。

氢弹电池电力输出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每一个输出端口的数据在计划之内,并且要持续保证数据的平稳。

孟志林旁边就是张世成,调试要开始的时候,他就小声说着,“看看,现在就是验证的时刻。”

“电力输出多么复杂,你也是知道的。”

“我们的研究方向有什么问题吗?先完成主体,碰到问题再解决问题,其他的也都是这么做,更复杂的都有。”

“比如战斗机,电力系统有多复杂?还要考虑航空发动机的需求。”

“张硕院士确实有能力,但科研领域跨行如隔山,胡乱指挥可不行啊……”

“乌拉乌拉~~~”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声音能被张世成听到,也恰好能被前面的赵老师等人听到。

有些人疑惑的转过头,心里怎么想就看不出来了。

但是没有人直接反驳,必须应对情况并不了解,孟志林主导过好几个大项目的研究,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这时候,调试已经开始了。

在各部分进行检测以后,张硕就指挥连接了氢弹电池的输出端口,随后大屏幕都开始出现了数据,最开始数据还是不稳定的,主要还是检测装置的问题。

在过了几秒钟后,屏幕上的数值就开始变得稳定,一个个数据都显示出来。

有些数据在不断的跳动,有些则固定在一个数值上。

每个人看的都非常认真,他们发现跳动的数据,变动的一般就只有后面的小数点,大数据没有太大的变化。

各个输出端口检测人员也开始进行汇报,“A4端口,210到212,数据稳定,”

“A1端口,1090到1100,稳定。”

“B3,970,稳定。”

“D2,210,稳定。”

“A2,70到71,稳定……”

连续二十几个数据的汇报,每一个结果都是稳定。

大屏幕前所有人都认真的看着,好多人已经惊讶的瞪大了眼,他们都对于测试内容有了解的,有的是就是研究人员。

孟志林当然也是如此。

对于每一个端口的需求,他都能把数据倒背如流。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认真看每一个数据,有些跳动的数据还连续看着,就发现所有的数据都在计划范围内。

他惊讶中有些失态,推开前面的人走到了第一排,越过赵老师来到了屏幕前,忍不住发出了惊呼“不可能啊!”

“每一个数据都在计划范围内,所有都稳定……”

“第一次调试怎么可能!”

“这个结果……能算是完成了吧?比完成更好!”

“即便是输出系统完成,也不会有这么稳定……”

他说着看向张世成,“老张,你说说,是不是这样?整体设计第一次调试全部稳定?”

“这是录入的数据吧!”

孟志林惊讶到不相信结果了,即便是带领团队完成了电力输出的设计,也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数值,肯定会有某个端口存在不稳定情况。

那都是小问题,后续可以慢慢的解决。

像是眼前屏幕上的结果,都可以用完美来形容,第一次测试就得到完美的结果,怎么可能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