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三百章 133吨大块头,飞行测试!

“老张,这是不是不对?怎么会呢?第一次测试……”

“全都符合结果,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怎么可能呢?”

孟志林惊讶到不相信结果了,因为眼前的事情实在是违背常理、违背常识,也违背他个人对于研究的认知。

哪怕是带领团队完成了电力输出的设计,常规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数据。

一般都会有某个端口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又或者某个端口依旧存在偏差,就不得不再去进一步设计修改,又甚至是牺牲某个功率或功能,等等。

有时候,技术性研究就是这样的。

说的困难一些,就像是航空发动机的研究,整体完成了设计制造,测试的时候必定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说的简单一些,做一个复杂报表的统计,出现小错误的概率是极高的。

一次性,全部没问题?

孟志林只感觉研究常识被颠覆了,理智告诉他就是如此,但依旧是满心惊讶。

他这么一说,有些了解技术难度的人也跟着怀疑起来。

但也马上反应过来,“张硕院士不可能弄虚作假,也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而且,都是跟着研究过来的,最少对内部,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是透明的。”

“所以,没有任何问题。”

张世成苦笑着站出来,他拍了拍孟志林的肩膀,开口道,“老孟,冷静一下,缓缓神,别这么激动。”

孟志林深吸一口气,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

赵老师则是道,“觉得有问题就找到问题,不能这么轻易的下定论。”

“我是相信张院士的。”

他对孟志林的表态有些生气,但一定程度上也能理解,“研究应该没有问题,这就是能力!”

他说着看向四周所有人,继续道,“张硕院士,本来就是个创造奇迹的人。”

“想想他的各种研究,哪一个不是奇迹呢?”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有的跟着道,“张硕院士就是这样,我跟他做过研究,不用多想什么,听他的就对了。”

“引力实验,我知道,两三次就成功了,那么复杂,完全想不到的实验……”

“对,张硕教授一直如此,我跟张院士做过氢弹电池的研究,按照设计去做,也是一次成功!”

“这都正常的,张硕院士一向如此!”

“跟张硕院士接触多了,就知道没什么大不了。”

“要我说,电力设计算什么?对张院士来说,就是个小小的研究而已,根本没什么大不了。”

好多跟着张硕做过研究的人都纷纷点头,也有人把矛头对准了孟志林,“孟总工,你的质疑完全没有道理,张硕院士还有作假吗?”

“而且,我们都是跟着一起做的,怎么其他人不知道?”

“你质疑张硕院士,肯定不是有什么坏心,我们也知道,只能说你能力上远远赶不上张硕院士,理解不了他那种境界。”

“天才的境界!天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吗?”

“数学,物理,都是公认最顶尖的,新物理方向,源点理论,各类技术研究,最少要接近他那种程度,才能理解吧。”

“有道理呀,和张硕相比,我们就是凡人……”

孟志林被说的有些羞愧。

他还真是没什么坏心,纯粹就是太惊讶了,感觉研究顺利到超出自己的理解。

在冷静下来以后,想想还真是有些过份,竟然质疑张硕院士……

最重要的是,公开质疑!

他是项目的负责人没错,但所有人都更相信张硕,而引力技术、氢弹电池,也都是张硕带队研究出来的高端技术。

电力系统?

外行?

“或许就像他们说的,普通人无法理解天才吧!”

“和张硕一比,我也只是个普通人而已,最开始都不应该有质疑,按照张硕院士交代的去做就好了……”

“唉~~~”

……

氢弹电池电力输出系统的测试大火成功。

测试,一次性通过。

设计也就被确定下来,各部分也都不需要再变动。

下一步就是以氢弹电池对接引力制造设备,再安装其他的设备了,张硕来到基地最主要的工作,就在于研究两者是否会有冲突。

理论上来说,引力场并不会影响到氢弹电池运作。

实际,可能会有些影响。

在引力场释放后,氢弹电池内部粒子,也包括各部分电路、电子部件,受力都会突然性的变化,还不是单侧的受力,而是深入到粒子组成的受力。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情况,只有实验引力技术才会发生。

氢弹电池内部反应强力,包括核转电部件、电力输出,比引力设备本身更‘脆弱’一些,尤其是真空反应炉,可能会因为骤然改变的引力场,导致炉壁发生冲击。

“我们可以利用调节材料控制,在引力设备启动前,适当的降低功率。”

“功率降低,反应速率降低,给外壁的冲击就会变小。”

“等适应一段时间以后再慢慢的提升功率,让引力飞行器顺利起飞……”

“这样影响就会最小。”

张硕说了一个解决方案,其他人也提出了其他方案。

研究组纷纷做记录,有一些可行的方案都被采纳,就像是孟志林的理解,引力飞行器研究非常重要,第一台飞行器,一定要以稳定为主。

除了引力场带来的影响外,研究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引力制造设备和氢弹电池对接在一起,同时还要安装其他设施。

比如,电子控制系统。

第一台引力飞行器并不载人,还是以地面来进行电子控制,而飞行不止要依靠引力场,还需要产生推力的电动机。

电动机的安装相对就粗糙很多。

整个飞行器安装六台电动机,有四台是装在飞行器中间,分别朝着四个方向。

另外两台,一台是在上方,一台是在下方。

第一台引力飞行器的加速以及飞行控制,将会由电动机带动空气产生推力来实现。

那感觉就像是桨式潜艇在海里游一样,引力飞行器,则是利用电动机游荡在空气中,相对速度会更快,灵活性会更强,但同时也会有些不受控制。

电动机带动运转,设计和技术上还是比较粗糙。

引力制造设备和氢弹电池的对接,相对就要复杂太多了,每一个部分都需要非常的精密,引力设备也不断的测试,确定场力能覆盖到所有部分。

这一部分工作,主要负责人依旧是孟志林。

除开对张硕完成电力输出系统工作的质疑外,孟志林确实是很有能力的,他有个率队完成高端研究的经验。

比如,高端战斗机。

比如,引力飞行装置。

这方面的工作,他非常有经验,也很有能力。

上一次的事情以后,孟志林对张硕可以说是‘心服口服’,有好多研究的工作,都要找张硕询问一下才能确定下来。

张硕也知道上次的事情,他根本就没有在意,因为结果已经摆在眼前,系统设计上就是没有问题。

质疑又怎么样?不质疑又怎么样?

这反倒使更多人信服。

张硕并不需要插手方方面面的工作,研究上的好多事务,孟志林就能做的很好了,他主要负责整体的把控。

只要整体没有问题,有一小细节上的问题也没关系。

当赵老师一行人再来到基地的时候,孟志林和张硕一起给出了第一次试飞时间,“半个月差不多了。”

“再过两个星期,所有的测试就已经结束,只要没有发现大的问题,就可以进行试飞实验。”

赵老师顿时非常期待,但嘴上还是说着,“不出问题最重要、稳定最重要!”

“时间上拖一点儿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能够正常升空,整体上达到测试的预期……”

“乌拉乌拉~~~”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大体就是强调速度不重要,稳定和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孟志林直扯嘴角。

张硕用手抓了抓头皮,也感觉没什么耐心。

引力飞行器的研究被这么多高层老师关注,每个老师都非常期待第一次试飞。

这可是氢弹电池和引力技术结合在一起制造的飞行器。

第一次试飞的意义非常重大,必定会引起众多的关注,他们这才感到很大的压力。

时间压力,关注压力。

结果说什么‘不在乎时间长短’?

开玩笑!

赵老师强调了一下工作,就和张硕一起去了实验间,孟志林也陪同不断说起各项测试工作。

包括引力设备的测试。

包括各部分配套技术,电子控制系统的测试。

等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偶发性应急体系’测试。

‘偶发性应急体系’,也就是发生什么突然性的情况,会让飞行器应急式的下落。

应急式的下落,并不是全部下落。

飞行器实在太重了,重到降落伞根本拖拽不了,而最重的部分是引力设备,尤其是装有媒介材料,也是引力发生主体的大圆环,总重量超过 60吨。

当发生应急性问题时,地面就可以控制引力装置和氢弹电池部分脱离。

氢弹电池是最核心的,分离后会在电动机扇叶推力带动下,和引力装置远远的分开。

然后,下方的电动机会释放最高性能向上推。

上方会有个巨大的降落伞展开,来让氢弹电池能相对平稳的落到地面。

如果偶发性问题是氢弹电池带来的,能源动力位置出现问题,也就没什么好办法了。

‘偶发性应急体系’依旧会正常运作,但电动机是否会继续运作,应急体系会有什么效果,就要看情况了。

……

在赵老师离开以后,项目组的工作变得更忙碌了。

孟志林、张硕,都是长期待在实验间里。

他们现场看着各项测试,对于重点的测试甚至亲手去记录,也严格把控每一步的工作。

这时候,就体现出个人威信的作用。

当张硕站在旁边观看测试的时候,其他人都感觉很轻松,因为他们不担心出现问题。

如果有了问题,张硕教授很可能第一时间指出来,也很快就会有解决方案。

飞行器测试工作稳步推进。

孟志林和张硕一起预估的时间,还是非常准确的,后续的测试大概用了十天左右。

等全部测试,引力飞行器就被拉到了空地上。

空地中心有八个大型支架,飞行器被放置在支架上,下面还有个厚重的软垫,就是担心支架不安全,掉下来也有个软垫作支撑。

这时候,已经能看到引力飞行器的模样了。

飞行器的主体是个直径二十米左右的大圆环,中心下放拖拽着个大型半球形的设施,最下方则带着几个巨大的扇叶。

大型半球形设施的边侧向下,延伸出八个和支架连在一起的支撑体。

站在远处地面能看到,大圆环上方则是一个个的设备,最高点还有个雷达信号接收器。

上面看起来就没什么美观性可言了,各个设备设施都是为了实用装上去的。

张硕、孟志林以及吕崚等人一起远远看着。

他玩笑道,“看起来像个倒置的八爪鱼,只是爪都长在了头上……”

“确实还没考虑美观设计。”孟志林摇着头,“最重要的是,先让它能正常起飞。”

吕崚则感叹了句,“这个大块头,竟然能飞起来,还能到空中一直悬浮,想想还是不可思议。”

其他人也纷纷感叹,“放在原来,想都不敢想。”

“块头太大了,整体重量133吨,有引力技术支持,研究时根本没考虑重量。”

“重量不是影响因素,或许等正式制造样机,再有载人功能,重量会超过三百吨。”

“那真是大块头了……”

张硕也开始期待起来。

现在是引力飞行器的技术测试,也就是把氢弹电池和引力技术放在一起进行测试。

如果测试能够通过,就能够以此为基础,设计第一代的航空引力飞行器。

到时候,各项技术都会应用上去,会考虑增加驾驶仓位,并带有载人、载货功能,甚至还会装配武器系统,等等。

外形的美观也是必须注重的,上下添加个半圆状的外壳,还真是会和‘飞碟’很类似,唯一就是中间是厚重的大圆环,而不是偏于扁平的圆盘。

那种带有强烈科幻感的飞行器……

就在不远的将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