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中了!打中了!

刘洪磊、佟智国都感觉心情非常复杂。

他们在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还都觉得问题很困难,即便是张硕想解决也没那么容易,结果才跑了一趟实验室,问题就有了解决方法,而且还讨论起来了?

也就是说,他们才刚出去的时候,张硕就想到了解决方法!

这也实在太快了吧!

刘洪磊、佟智国就感觉不可思议,但在震惊结束以后,他们也马上加入讨论中。

张硕所制定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两点。

一个就是对于每一个偏差影响,做更加精密的计算。

第二个才是最重要的,就是改变打击方向和轨迹,让打击轨迹最大化贴近卫星轨道。

这样就能大大所有打击覆盖面,当打击轨迹和卫星轨道重合,就是在一条直线上打一个点,要比在一个平面上打一个点简单多了。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离子团速度太快,又受到打击距离限制,两个轨迹是不可能重合的。

所以最多就只能做到把打击面缩小,但也同时大大降低了一些影响因素带来的偏差。

这个解决方法并不完善,也是有缺陷的,因为其大大增加了离子团轨迹的路径距离。

比如,原来轨迹路径是1200公里,改变后则需要2400公里,甚至是3000公里以上。

这就需要提升离子团的初始速度,再考虑其稳定性问题,好多参数都需要做出调整。

所以新的方案主要是两个内容,一个是轨迹的计算,另一个就是配合新轨迹的离子团相关参数计算。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开始针对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要解决的还是轨迹问题,只要确定了打击的轨迹路径,不能以此来反推离子团的参数。

这个过程需要做大量的计算,也会根据计算过程以及参数,对电子程序的算法进行调整,使得计算过程能够通过电子程序完成。

张硕已经捋顺了研究方向,也开始给每个人分配任务,好多研究员都参与了工作。

刘洪磊、佟智国也参与进来,他们觉得只有参与进来,才能够对新方案有一个评估,多一个人参与也能加快研究速度。

这么多专业人士参与,再加上张硕对于研究方向的把控,到晚上8点的时候,任务进度就已经提升到了百分百。

换句话说,新方案的研究已经完成了。

张硕马上提交了任务,同时也增加了对于方案的理解。

新方案最核心的就是打击轨迹变化。

原来的打击方式,是找寻距离目标最近的点,而现在新轨迹的计算,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离子团轨迹在大气层内持续的路径距离。

大气层内,还要分成好几个部分,低空、高空是不同的,主要影响是空气目的。

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设定好的参数,电子系统会叠加计算进行评估,整体上可以理解为,‘百公里高度下方,轨迹路径在300到500公里之间’。

在大气层内的轨迹路径太短,则会让离子团能量损耗不及预期,换句话说,就是速度太快了,会直接影响到打击精准度。

路径太长,会让离子团失去能量过高,即便是命中目标,因为内部反应已经消失,也不会产生直接的打击效果。

针对目标卫星来说,计算结果打击路径总距离在3100公里左右,比原来提升了近三倍,就必须要增强离子团的初始速度,但初始速度的提升并不是三倍,而是1.5倍左右。

这是因为离子团能量损耗,主要还是在空气密度高的低空环境。

如果是到了空气非常稀薄的太空,也就是两百公里以上的高空,空气阻力以及带来的偏差影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在研究任务完成以后,张硕又布置了一些方案总结的任务,一直到十点钟,新方案确定下来。

张硕带着疲惫去休息了,但办公室里依旧很热闹。

佟智国、刘洪磊以及其他基地内的研究员,继续兴奋的讨论新方案,还从头到尾重新做了一遍计算,然后确定明天开始进行实验调整,也会对电子系统进行修正。

第二天上午,办公室很早就热闹了。

张硕来到办公室的时候,看到一大群人又正在计算和方案整理,他们会根据新方案进行实验调整。

这个工作已经开始了。

张硕到实验间找到了佟智国、刘洪磊,他是想着新方案已经完成,就可以提前走人了。

现在他更关心电磁力、强力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核物理所以及即将和人造太阳项目合作进行的实验,都会让‘氢弹电池’的研究更进一步。

这个技术才更加吸引人。

对比来说,离子炮打击技术已经实现,做的研究也不过是增加打击精准度以及威力……

听起来,也没什么大不了。

张硕确实不怎么在意,但佟智国、刘洪磊就太在意了,一听到张硕说要离开,马上就迫切的进行挽留,“实验装置的调整很快,电子系统修正也很快,代码改一下就好了。”

“我们刚才讨论过,大概需要一天时间就能解决。”

“不,今天就能解决!”

“张硕教授,你还是留下来,看看我们明天的实验……”

刘洪磊好声好气的说了半天,佟智国也在一边附和着,他们主要对于研究没有绝对信心。

如果张硕还在的话,就感觉基地里有一个专家,碰到什么问题都能够进行咨询,心里上都感觉对实验有信心。

张硕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留下来看一下实验。

不过他并不只是干等着,也和其他人研究了一下,卫星遭受离子团打击后的情况。

他负责的是计算卫星遭受打击后,反应过程中‘质量损耗’。

同时,也说了一下对于后续情况的看法。

“卫星会变成一团残骸,然后继续沿着原来的轨道运转,也许要几个月,也许是一年以上,才会坠落大气层,然后彻底烧毁。”

这就是打击后,卫星会经历的过程。

首先就是变成一团残骸。

离子团带来的反应是‘原子核核力拆分’,不管是抗高温能力强的材料,又或是普通材料,都会受到‘原子核核力拆分’的影响。

同时,反应还具有传导性。

即便只是打到太阳能电池板,卫星的主体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当然,即便主体不受到反应影响,因为太阳能电池板的持续高温反应,卫星也会直接损毁。

在主体反应的过程中,卫星整体会出现质量损耗,极少部分是反应损耗,还有一部分是变成了气体逸散,另外,还可能存在部件的解体,比如两侧的太阳能电池板脱离,等等。

不过离子团打击以及质量损耗,都不会直接影响到卫星的轨道。

离子团打击,有一定的物理性碰撞威力,但离子团的质量很小,动量也不会太高,物理性碰撞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卫星质量损耗,也不会影响到速度和轨道。

“在变成残骸以后,就会和其他损坏的卫星一样,轨道慢慢的下降,直到坠入大气层。”

“这个过程是非常慢的,也许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那岂不就制造出了太空垃圾?”薛柏坤好奇的问道,他不做这方面的研究,只是以外行人的身份提出疑问。

邓建则是不在意说道,“太空上的垃圾有很多,一个卫星残骸又算得了什么?”

“又不是只有我们,其他国家知道的更多。”

“而且这也是一个好消息。”

“哦?”

其他人也看了过去,连张硕都好奇的抬起了头。

邓建笑道,“我们后续依旧能这个卫星残骸为打击目标,这不就有了个练准头的好靶子吗!”

“也对!”

“哈哈哈……”

不少人都听的笑了出来。

……

实验准备速度确实很快,到第二天上午的时候,装置已经预热完毕,就可以进行新一次试射了。

刘洪磊特别和张硕说明了一下试射计划,“我们准备进行两天的实验。”

“两天,分十二次对目标进行打击,只有一次击中,就达到了预期目标!”

之前他们进行了几次试射实验,每一次实验也是试射了好多次,但没有一次击中目标。

如果能在十二次内有一次击中卫星,打击精度已经可以接受了。

十二次,击中一次就达到预期,听起来要求确实不高,但实际上,要求已经很高了。

即便是新方案,理论上,最大偏差距离依旧达到百米。

但十二次击中一次,也足以保证实用性和威力,因为打出去的就只是离子团,成本是非常低廉的,即便是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做到半个小时发射一次。

如果是进行大规模的制造,并依靠增加加热炉的数量来增加发射频率,十几架离子炮一起发射,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打下一颗上千公里高度的卫星。

离子炮的制造成本不高,十几架数量并不多。

换做是上百架、几百架呢?

那是非常可怕的!

张硕听罢笑了笑,说道,“以目标卫星来说,我们计算预期是3.79次就能击中一次。”

“十二次,运气再差也能击中了!”

刘洪磊也跟着笑了笑,不过他的心态和张硕不一样,毕竟他是负责离子炮研究的,而且他对于新方案的理解远远赶不上张硕。

具体能不能达到理论计算预期,还是要真正的试射来检验。

下午一点钟,实验试射正式开始。

第一次试射的时候,张硕是在电子控制间,他对于卫星监控图像感兴趣,也就仔细研究了一下。

实验对目标卫星的监测,依靠的是其他卫星的监控图像传输,每半分钟会传输三张不同角度、分辨率的监控图像。

张硕看图像的过程中,得知第一次试射结束了。

结果,没有击中。

最终计算分析结果,偏差大概在30米左右,偏差数值并不是确定的,也只能进行计算预估。

这主要是因为离子团是无法检测的,卫星根本就拍不到,雷达也无法锁定。

第二次试射就要在两个多小时以后。

之所以安排在两个多小时以后,并不是因为离子炮不支持,而是要等卫星再绕地球一周,回到‘最佳打击位置’才可以。

正因为如此,十二次试射才会分两天进行。

张硕并没有在控制间枯等,也没有去设备间或办公室,而是干脆去了外面转了一圈,还到健身设施那里做锻炼。

后来干脆就在那里闲待着,等着试射结果。

薛柏坤也来了。

几个不直接参与实验的研究员也走了过来。

当真正进入到实验的时候,基地的研究员们都感觉很紧张,他们的心情有点像是刮奖……

离子团打击存在偏差,命运目标就需要一定的运气。

即便是理论计算再准备,反正到实验也有很多不确定性,有些人不敢第一时间看结果,就干脆也到外面闲聊。

等待,是煎熬的。

“我们计算是,不到五次就能命中一次,今天真能命中吗?”薛柏坤有些不确定的开口问道。

其他人也都看向了张硕,他们希望张硕说点什么提升一下信心。

张硕则是笑着摇头说道,“这个是靠运气的,我说能命中就能命中了吗?”

“安心等着就好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等待确实很煎熬。

他们就继续等着,有些人站不住还来回的踱步。

这时候,实验间那边跑过来一个人影,远远的就大喊一声,“中了!中了!”

所有人都看了过去。

“中了,命中了!”

那人快步跑过来,继续激动的喊着,“张硕教授,刘主任让我来告诉你去一趟控制间!”

“这次命中了!”

“打在了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撑杆上,冒出了很大的烟雾,已经有卫星画面传过来了!”

“呼啦~~~”

所有人都反应过来,“真的中了?”

“中了!”

“打中了,快去看看!”他们激动的说了几句,然后呼啦啦的朝着远处的控制间跑去。

“中了就好!”

张硕感到很是欣慰,同时心里也有些兴奋,马上跟着众人一起过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