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四十六章 并轨打击!佟智国:天才到有些吓人了吧!

“除了张教授你,全世界都没有人能做到了。”

“在计算数据领域,尤其是这些技术性计算,你就是第一人,最顶尖的,你解决不了,其他人就不可能解决。”

“我们这次只能靠你了。”

佟智国把张硕捧的高高的,但也是他的心里话。

计算数学领域,张硕早已经站在了巅峰,不用说一些计算数学相关的研究,只是源点论相关的技术研发,他的团队做计算从未有过出错的时候。

在‘夸克拆分’以及‘原子核力拆分’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现象也符合理论计算结果,偏差都是在计算范围之内的。

这是佟智国的亲身经历。

常规来说,实验总会和理论计算存在偏差,因为计算不可能那么精准,更不用说一项全新理论支持的技术研究。

佟智国对张硕如此推崇也是有道理的。

张硕倒也没什么被夸的害羞,或是浑身轻飘飘的情绪,他只是淡定的微笑着,问道,“还是进入正题吧,佟教授,你们的研究具体碰到了什么问题?”

佟智国、刘洪磊对视一眼,马上认真讲起来。

简单来说,就是打击精度问题。

‘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支持研发的离子炮,技术优势有很多,包括速度极快,打击范围广,穿透性强、无法预警检测,等等。

这些优势能让离子炮成为非常有威力的军事武器。

他们正利用这些优势,让离子炮成为防控利器,也更进一步,希望把离子炮提升为‘卫星武器’。

当以速度极快的卫星为目标时,离子炮的缺陷也暴露出来--无法进行轨迹修正,造成杀伤需要打击精准、直接命中目标。

离子团打出去速度很快,同时也是无法控制的。

那些能打卫星的导弹,弹头都带着‘锁定识别目标’、‘修正轨迹’功能。

当导弹接近目标的时候,分离出的弹头就可以检测锁定目标,然后利用电子系统重新计算路径,并依托自身的动力系统对路线进行修正,来让打击点更加精准,相对于打出去的离子团来说要更加灵活一些。

离子团不是导弹,就是打出的一团高能粒子物质。

从打出去到击中目标过程,就只有短短的几秒钟,甚至只有一秒、两秒,而打出去以后,路线也根本无法再进行修正。

简单来说,打出去的瞬间,能打到就打到,打不到也就打不到了。

所以离子炮的精准,是非常依赖雷达体系和自身精准度的,那么相关的计算就必须非常精准。

“精准度依托雷达系统,其他影响因素也有很多。”

刘洪磊认真解释道,“我们觉得计算已经很准确,但有很多无法精准计算的因素,也让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偏差就会变大。”

他说明了几项重要的因素。

包括雷达信号的偏差、发射时间的偏差、离子团的速度偏差,最后一点很复杂,影响的还包括空气密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

在距离地面1000公里以上的太空,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也必须要考虑,其还和空气对离子团的干扰相关联,能够一起影响到离子团的打击路径。

离子团的速度再快,毕竟不是光速,大气层、云层同样也会影响到轨迹偏转。

当干扰因素太多,而且都不是准确数值的时候,计算就会变得极为复杂,相应的偏差就会不断拉大。

张硕一边参观着实验基地,一边听着佟智国、刘洪磊的介绍。

同时,眉头也皱了起来。

只是简单听了一下内容,也知道想要让计算变得更加精准有多复杂。

如果是一个求解困难的偏微分方程,要么就是有精确解,不存在精确解的情况下,也可以求出最适合的近似解。

总归,是能找到‘最优’结果。

这么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叠加,计算做的再准确,打击路径偏差是一定会存在的。

当到达一千公里的太空,打击目标是个展开太阳能面板也只有十米、二十米,或者更小一些的卫星,精准打击难度可想而知。

这个问题……

听起来就不太容易啊!

……

一行人带着张硕、薛柏坤参观了实验基地,随后就到了一间办公室。

办公室里已经准备好了很多资料,电脑上也能查询到有关的数据。

实验团队的计算组,有四个研究员也继续配合张硕,会提供一切所需的资料内容,也会帮忙做其他的计算。

刘洪磊和佟智国一起走出了办公室。

他们的实验基地转一圈,查看一下基础设备运转工作,要交代一些基础测定内容。

之后,还会过来看看张硕有什么需要,他们都会全力配合。

两人一起走出办公室以后,到楼道里,佟智国就忍不住叹道,“如果张硕教授都解决不了,我就想不到谁能解决了。”

“是啊。”

刘洪磊也跟着点头,“本来是没有指望的。技术上是什么情况也很清楚,还是希望能够找到提高精度的方法。”

“那可能是新的技术方法?”佟智国思考着说道,“感觉光靠计算解决不了,有其他辅助的技术,比如用雷达引导离子团……”

他说的自己都笑了。

离子团的速度实在太快了,而且内部也没什么电子设备之类,根本不可利用雷达去引导路径。

刘洪磊也笑了出来,随后摇头道,“新的技术方法现在是没有,可能也是对于技术的一种约束吧,否则真太超标了。”

超标,对比对象是现有的武器技术。

佟智国也赞同的点头,“是啊,现在已经很厉害了,能到这一步,我都没有想到。”

现在的离子炮已经很超标了。

之前的几次实验中,离子炮精准打击了几百公里高的导弹,而且还是速度超过三马赫的中程导弹,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最先进防空导弹水平。

这还只是一方面。

离子炮的发射频率也很高,若是全功率启动,有几个‘离子制造炉’支持,最高可以做到每三分钟发射一次。

这个发射频率赶不上多发的反导武器,但发射的损耗是极小的,主要损耗能源就只是电力而已。

成本,是军事武器必须考虑的问题。

他们的研究进行到现在,花费的经费也只有九个亿而已。

若是离子炮进入到大规模制造阶段,单个离子炮发射器的制造成本,肯定能压缩到两亿以内。

相比来说,著名的爱国者导弹系统,发射系统售价在两亿美元以上,还是因为爱国者导弹系统制造数量多,都已经能实现批量生产。

同时,每一枚爱国者导弹,售价都超过三百万美元。

换句话说,只要发射一次爱国的导弹,成本就在三百万美元以上,换做是种花币高达两千万以上。

离子炮的发射成本要低太多了,现在的技术研究中,每一次发射成本也只有几万而已,大部分损耗的就只是超高功率的电力。

如果有足够充沛的电力支持,发射原材料再加上电力损耗,每一次发射成本能压缩到1万以下,相比导弹类防空武器,甚至可以用‘无成本’来形容。

一枚爱国者导弹,足够发射两千次离子团。

这个比例太惊人了。

“一个大城市安装个上百台,就可以应对覆盖式导弹打击。”

“制造安装以及其他成本加在一起,整体不会超过三百个亿,低廉的制造成本,高发射频率、打击精度以及打击高度。”

“优势,太明显了……”

佟智国和刘洪磊讨论着都有一种激动的感觉。

但在激动过后,他们还是要回到现实,刘洪磊深吸一口气,郁闷道,“不管怎么说,还是希望能够打击卫星。”

“到时候,就能做到对卫星的高效打击,而不只限于防御导弹袭击。”

“防空武器,也拥有了主动进攻的能力。”

佟智国也赞同的点头,“是啊,到时候,就完美了。”

“只是,很难啊……”

……

办公室里。

张硕对于所碰到的技术问题已经有了了解。

他第一时间就很清楚,只光靠计算无法完全解决精度问题,因为可以影响精度的因素太多,而且都不是百分百确定的数值。

多重因素堆叠在一起,自然肯定会有个偏差范围,偏差最低也会有几十米,甚至是几百米。

这是一过脑子就能想出的结论。

当然,更精准的计算还是有用的,肯定能够让偏差范围缩小,但具体就很难说了。

张硕并没有着急做研究,而是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他也想到了佟智国想到的内容--一种新的技术,比如,利用雷达进行轨迹路径修正。

然后,就否定了。

研究一种能用雷达对离子团进行轨迹修正的技术,还不如研究一种全新的打击武器。

后者都会更容易一些。

那么怎么解决呢?

张硕靠在了椅背上,双手抱胸闭上了眼睛,脑子里建立起离子团的打击路径。

离子团打击卫星,必定会受到地球自转以及空气阻力影响。

刘洪磊、佟智国介绍了很多的影响因素,但实际上,这两个影响因素是最大的。

从地面上看来,离子团的路径是一条直线,但实际上,是一条略带弯曲的弧线。

地球自转以及空气阻力叠加影响并不大,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反映到一千公里的太空,略微的偏差也会带来极大影响。

“那么是不是能够利用某种方法降低这种影响?”

“轨迹修正?”

“轨迹修正……”

张硕顺着思路仔细的思考,他想的轨迹修正,自然不是离子团自动修正轨迹,而是采用一种全新的轨迹,去对太空目标进行打击。

现在的打击轨迹是垂直打击,差不多可以理解为,找出目标距离离子炮最近的位置,然后再计算并进行打击。

“如果不在最近的位置呢,比如说从后面……”

“以接近追寻轨迹的方式,进行打击?”

他思考的眼前一亮。

不过想要降低地球自传叠加空气阻力的影响,接近并轨打击就是个好方法。

并轨打击,就是让打击轨迹,尽量接近卫星的轨道,两者的夹角越小越好,最好是夹角为零度,那么打击难度,就从面上的一个点,变成了直线上的一个点。

张硕继续思考着,干脆建立了个任务——

【任务四】

【研究项目名称:改善离子炮打击卫星精准度(难度评估:C)。】

【进度:19.28%。】

(任务可取消,当前取消任务需要科研币数量:0。)

(剩余进度需要科研币数量:79。)

“果然!”

看到任务进度数值,张硕眼睛顿时一亮。

19.28%,也就代表他的思路是正确的,等于是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

顿时,心里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

刘洪磊、佟智国一起回来了。

他们离开了大概有半个小时,再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就看到几个研究员和张硕、薛柏坤一起讨论着,关键字是什么‘新轨迹’、‘打击方式’、‘功率’之类的内容。

佟智国疑惑问道,“你们在说什么?什么新轨迹?”

有个叫邓建的研究员,精神奕奕的说喊道,“佟院士,张硕教授已经想到了解决方案,而且我们讨论了一下,感觉很有希望啊!”

“啊?什么?”

佟智国都听的愣住了。

刘洪磊也是一脸的惊讶,他站在门口都没走进来,就只是站在那里听着。

邓建兴奋的继续说道,“并轨打击啊!尽量让离子团轨迹接近卫星轨迹,这样一来,打击面变小了,同时,也最大限度降低地球自转和空气阻力的叠加影响!”

“唯一就是,打击路径变长,我们需要增加离子团的初始速度和能量。”

佟智国顺着思考,随后问道,“打击路径边长,偏差不是更大了?”

“我们计算过了!”

邓建继续道,“打击路径增加一倍以上,直接影响实际上就只有百公里高度内的空气,只要速度够快,影响就会大大降低。”

“如果能排除地球自传叠加空气阻力的干扰影响,精度最少能五倍、十倍!”

“再加上精准的计算,就可以把精度缩小到五十米内,甚至更低……”

邓建说完了以后,其他研究员也禁不住热烈讨论起来。

佟智国则呆呆愣愣的和刘洪磊对视一眼,他们脸上的表情都变得非常怪异。

出去半个小时,问题就解决了?

看样子,办公室已经讨论很久了。

换句话说,他们才刚出去不久,也就是跑一趟厕所的时间,张硕教授就想到了解决方案?

这可是困扰了实验组很久的问题啊!

张硕教授……

天才到有点吓人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