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研究?可控核聚变的新方向!

苏东市,城市会议中心主厅。

张硕坐在讲台的中央,正在进行‘源点论研究方向’的讲话,第一部分内容,谈的是基础力关系模型的‘计算数学’方向。

整个会场一片安静。

当说完了电磁力、引力的关联模型研究方向后,台下的学者们心中都充满了惊讶和震撼,还有些人感到心潮澎湃。

很多学者前来参加会议,都是被所谓神秘飞行器、引力场测试所吸引。

现在舆论上已经传言神秘飞行器就是引力场技术测试,而引力场技术,就是基于张硕团队的实验研究成果。

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只有顶尖的物理学家才能进行一定的推测,而且推测的结论也能百分百确定。

现在能确定了。

张硕团队的实验研究就是基于对于“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模型”的求解,不管是求出近似解组,还是说以实验的方式,研究出参数解之间的关系,结果都是一样的。

“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模型”,对应的每一个解组都代表一个全新的实验基础。

直白来说,就是以电磁力来制造引力,研究两者的转化以及共同性关系,甚至是研究人为制造引力的技术。

好多人都感觉非常震撼,同时,也明白了源点论计算数学的方向,就是通过对于基础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或实验求解,来作为实验或者技术研究的理论支持。

张硕团队的实验成果证实了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模型,去研究理论关联模型,方向自然是非常广阔的。

一个数学模型,解集甚至可以说是无限多的。

只要研究出其中的一个,那么就能以此为作为基础来进行实验,甚至是直接研究出技术。

好多学者都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进行研究了。

蒂恩-法比亚诺可以说,比其他人快一步,他的团队早已经开始研究理论模型。

正因为如此,他听着张硕的发言心情复杂。

一方面,确定了自己团队的研究方向没有问题。

另一方面……

难啊!

一个数学模型,要求出一个解组,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但只要进行研究才知道有多么困难。

这个模型实在太复杂了,复杂到想要理解都非常困难的程度,而涉及到的参数很多都需要基础实验数据支持。

有了足够多的基础实验数据,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解析,并进一步的研究解组。

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做很多的实验。

好消息是研究的路线非常清晰,以此有大量实验积累后,通过实验测定引力信号似乎并不困难。

坏消息当然是研究非常复杂,解组的研究充满了不确定性,也许得到的解组,需求的磁场强度可能超过10T。

这样的解组,就只能进行普通的实验来测定数据,根本无法进行应用转化。

所以,运气不好的情况下,不知道要投入多少经费,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研究出一个能转化为应用技术的解组。

“哪有那么容易啊!”

“即便只是想测定引力信号,都需要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实验,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行……”

“最终是否能完成,也需要一点运气成分。”

“至于制造引力场的技术……”

蒂恩-法比亚诺思索着直摇头,他觉得自己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研究,都需要有中彩票大奖的运气。

这样才能真正研究出一个能转化应用技术的解组。

……

讲台上,张硕还在继续说着源点论的研究方向。

他谈过了计算数学的方向,慢慢就转到了理论研究方向,“基础力关系框架,是理论核心。”

“框架才只有基础的支撑,需要更多理论内容来完善,理论的研究,不止是基础力关系,还可以拓展去解析其他物理现象……”

他展开说了起来。

这部分内容讲的是完善基础力模型框架。

基础力模型框架,核心支撑就是研究基础力之间的关系,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只是其中之一。

这就是像是作画一样,比如,要完成一个栩栩如生的画作,基础力关系就是画作的线条。

如果想要让画作更加的丰富,就必须填充颜色以及对细节进行完善,也就是理论的拓展研究,去以基础力关系解析各种物理现象。

其关联的物理现象有很多,包括核聚变、衰变,也包括最常见的电子受力、量子震荡等等。

除了微观以及宏观可见的现象以外,也包括一些能观测到的天文学现象。

理论拓展,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

张硕所说的内容中,就能看到源点论涵盖的范围有多大,让一些对于理论理解不深入的学者,感到非常的震撼。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

“源点论,可以说是源点物理吧?我相信这会是未来百年内物理学最主要的研究内容。”

“这是真正的大一统理论啊!”

“找出四大基础力的共通性,也就能找到‘源点’,就直接解决了四大力的统一问题,到时候,所有的现象都可以以统一的理论进行解释。”

“太了不起了。”

好多人都感觉心潮澎湃,他们认为源点论将成为物理的盛宴,物理学也会以此为起点,再次迎来爆发式的发展。

那不止关系到物理理论,也关系到人类的科技发展。

……

在张硕的发言结束以后,会议的开幕式就结束了。

之后就进入到主题的环节。

学术会议,主题自然是学术报告。

同领域的学者们能依托会议的平台,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可以谈理论研究合作,实验合作等等。

当然,会议主办方负责的是组织学术报告,也包括一些大型机构团队的实验报告。

有一部分大型实验报告是在城市会议中心进行的,而一些专业性的理论报告,都被安排在源点论研究中心。

会议的第一天,大多数都是一些实验报告。

高能所混乱力场研究组(前CP组)、费米实验室等,都会做混乱力场方向的实验报告,他们针对的是电磁干涉超子衰变实验。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研究混乱力场,而混乱力场是一种共同性复杂场力,其研究对于了解新物理发现以及拓展理论研究意义重大。

张硕的项目团队也会公开一些实验数据信息。

他们所公开的实验数据信息,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因为其和引力信号的实验有关。

全世界范围来说,只有张硕团队测定到了引力信号,他们真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其发布的实验数据也能够指导其他团队、研究机构的实验方向。

其他收到做报告的还包括科学院超导实验室、量子物理研究所,他们的研究就和实验支持设备技术有关系了。

比如,科学院超导实验室,为混乱力场以及离子态物质控制,提供了超高电磁场发生装置。

量子物理研究所,则是和高能所混乱力场研究组合作,针对超子衰变过程中的量子现象,做出了一定的实验测定。

这些数据也能给混乱力场的研究提供支持。

等等。

除了费米实验室以外,其他做实验报告都是国内机构和团队。

这是因为国际上很多知名机构都否定了源点论,自然也就不会受到会议邀请了。

张硕连续听了几个报告,随后就返回了源点论研究中心。

源点论研究中心已经分出了几个厅,专门用来做理论报告,评审团队也邀请了一些顶尖学者。

评审团队中也有一些年轻人的身影,比如,理论办公室的郭华、刘明昆。

郭华、刘明昆,都是30多岁的年纪,相对还是很年轻的,但作为源点论研究方向的评审已经足够了。

这主要是因为新物理方向研究的人很少。

都是顶尖的学者,从事的都是粒子标准模型、弦理论或是量子物理的研究。

源点论,根本找不到人。

任何的学术领域,都可以用‘跨行如隔山’来形容,非源点论方向的学者,去做源点论方向理论的评审就不适合了。

研究的评审必须对于理论基础非常精通,并且有一定的拓展性研究成果。

几个年轻评审中也出现了一个白人身影,名字叫邓恩-博莱,是一名来自法国里昂的理论物理学家。

在最终发布基础力关系框架时,邓恩-博莱就开始从事基础力关系的理论研究,还发表了好几篇不错的研究成果。

他以基础力关系解释了量子边缘现象。

张硕也读过邓恩-博莱的论文,并对其中的数学解析,以及关系性解释内容非常赞叹。

在返回理论中心以后,张硕马上就投入到评审工作中。

这次会议上做报告的顶尖学者也有不少人,包括高能所理论物理研究办公室的严明。

在国内的理论物理领域,严明的名气还是很大的,只不过他研究的是弦理论,放在源点论领域,可以算是个转行的新人。

不过严明的水平非常高,他所准备的研究,有一大堆的数学逻辑分析内容还是很精彩的。

张硕作为评审也听的很认真,他对于严明的研究也很赞叹,并在报告结束后,给了很高的评价。

这是因为严明的数学逻辑研究,让系统任务提升了不少进度。

张硕认真听报告的目的也在于此,他希望一些新的研究能带来灵感才能够继续提升任务进度。

‘电磁力和强力的理论关联’提升还是不大,进度只有百分之47,主要还是因为研究难度太高。

‘可转化为应用技术的电磁力、引力关系模型近似求解’,研究难度相对低一些,而且是一项循环任务,进度已经达到了‘67%’。

“会议结束以后,又能找到全新的‘应用解组’。”

“到时候,又是对应的引力技术,也许需求会更低、制造的引力强度更高?”

“以此研究出的引力飞行器,或许会变得非常灵活……”

张硕对此还是很期待的。

……

会议进行第三天的上午,是张硕的报告时间。

很多学者已经非常期待了。

张硕的报告被安排在理论中心最大的一间报告厅,厅内有三百多个座位。

报告厅是可以随意进出的。

很多人都担心找不到座位,干脆很早就来占座,并开始讨论张硕的研究报告。

《核聚变中强力、电磁力协同和反应关联》。

这是公开的报告标题。

“这应该是以基础力关系,对核聚变反应的解析?”

“看起来像是,张硕教授不是说过,基础力关系解析其他现象,是源点论研究的主要理论方向?”

“他自己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真是期待啊!”

“如果能以全新的角度去解析核聚变现象,是不是就能够支持全新的实验方式?”

“这对于推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很多人讨论起可控核聚变理论和技术问题,有人还觉得张硕是准备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

在众多的讨论声中,张硕来到了会场走上了讲台,面对台下露出了礼貌的微笑。

随后,就正式进入报告中。

报告厅的投屏已经展示了标题--《核聚变中强力、电磁力协同和反应关联》。

这一个c级难度的理论研究,也是专门为会议报告准备的,主体内容是阐述电磁力、强力在核聚变反应中的作用描述。

张硕从开始做介绍,一直到讲解数学逻辑,花费了大概有十几分钟,和其他人想的一样,报告主体内容就是以阐述两个力和核聚变反应的理论关联。

但随后一段话,顿时让会场安静下来,“其存在的共通性,一直在影响核聚变反应。”

“从刚才的结论,也就是③、⑦,联系在一起可以发现,当电磁力、强力处在共同性范围时,会制造出混乱力场。”

“以此,强力效果会受到限制,粒子活跃性以及反应速度进行干扰,你就会直接影响到反应。”

“每一个磁场强的数值,都会有一个对应的共通性强力范围,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某种特定的磁场强度变化,就可以影响核聚变反应的速率?”

“从理论上是说得通的,我认为,也是具有实验的可行性!”

话音一路,会场顿时变得嘈杂起来。

张硕只是阐述一种可能性,也就是通过磁场强度变化的调节,来对于核聚变反应速率进行控制。

但是,其意义非常重大。

根本不需要什么托卡马克装置,就直接可以通过不断变化的磁场,来稳定性控制核聚变反应速率。

如果研究是正确的,岂不就代表一种全新的核聚变反应控制方式,也是一种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方法新方式。

托卡马克装置控制核聚变,现有的技术支持下,似乎已经陷入了停滞状态,即便有研究成果也是非常小的。

新方向……

也许就可行呢?

到时候,人类岂不是就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