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三十五章 我以职位担保,结论没有任何问题!

核工程工业集团,核聚变执行中心人造太阳项目基地正门。

一大群人正热情的说着话,一边朝着里面走去。

走在最前面的是张硕以及人造太阳研究团队的宋瑞飞和绍恩江教授,后面也有跟着一起来的薛柏坤、郭华等人,他们也在和人造太阳团队的其他研究员们说着话。

这次张硕带队来到人造太阳项目基地,也是为了得到核聚变研究的一些数据信息,同时,也希望能了解一下技术。

对于张硕团队的到来,人造项目研究团队还是非常热情的。

现今的国际数学、物理界,张硕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即便把所有学者放在一起,他的影响力也能排在前几位。

张硕率领团队做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也得到了国家乃至于世界的认可。

到目前为止,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就是实验发现引力场信号,包括核子组织、费米实验室,以及其他顶尖的高能物理机构,都希望得到更多的实验数据信息,也希望能和张硕团队进行交流。

这是一项可能代表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研究。

核聚变的研究也非常重要,被认为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技术,人造太阳项目团队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但支持度来说绝对赶不上张硕的研究。

在来之前,张硕还是和人造项目团队也有沟通,他希望得到一些核聚变的实验数据。

但刚刚来到项目基地,他们也没有谈具体的数据问题,而是相互谈着研究相关的内容。

人造太阳项目团队还是非常成功的,他们正在运行的是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并实现了超过400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

这是一项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式运行的世界纪录。

其中包含的技术难点非常复杂,比如说长时间尺度下等离子体位形约束、高功率射频波加热与电流驱动、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关键分布参数的实时诊断等系列前沿物理和技术集成,等等。

如此多复杂的难点攻关,可以想象成果有多么重大。

张硕一路和宋瑞飞、绍恩江谈着核聚变技术问题。

在参观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过程中,宋瑞飞、绍恩江也介绍了研究碰到的主要问题。

“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有两个。”

宋瑞飞介绍道,“一个是材料耐受度,另一个是稳定性和可控性。”

“我们的研究几乎都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但进展来说……”

宋瑞飞抿着嘴摇了摇头,“最近一年进展都不大,我们正寻求一种新的技术,尤其是在超过1亿摄氏度的情况下,如何对内部磁场进行调控,如何对内部等离子体通道进行调整,希望能以此,来尽量降低对材料耐受度的要求……”

他连续说了很多内容。

这些招数都是能够理解的,核聚变的研究最关键的就是材料和稳定性以及可控性。

核聚变控制技术,听起来非常的高大上,实际上,底层反应相关的技术问题早就解决了。

技术实现最大的限制,一个就是材料的耐受度问题,因为反应温度太高,几乎没有材料能够耐受这样的高温,他们就要通过使用超导材料和技术来减少热量传导,但这同样带来了技术上的挑战。

另一点就是稳定性和可控性,究其原因依旧是超高温高压,超高温高压本来就是不稳定的环境,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反应的失控。

张硕听了很多技术的难点后也提出了自己的需求问题,“你们有没有对氘氚反应进行过强度测试?”

宋瑞飞、绍恩江听的有些不解。

张硕解释道,“直白说吧,我这次来主要是想得到一些核聚变内部反应的实验数据,希望以此来了解反应牵扯的基础力--强力。”

“核聚变数据……来了解强力?”宋瑞飞听的更加不解了,“虽然反应确实牵扯到强力,但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测定,因为强力……”

他的话没有说完,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张硕却明白了。

强力和电磁力、引力不同,并没有一个衡量性的指标。

核聚变实验,测定的就是内部的温度、压力、各种粒子的浓度、反应情况等数据,而不会牵扯强力问题。

张硕继续说道,“我是想希望以此做和强力有关的理论研究。”

这一下宋瑞飞明白了。

他恍然大悟的说道,“基础力关系模型、源点论!”

“对。”

“你是要研究强力和电磁力的关系?”绍恩江也明白过来,“之前我看过电磁力引力的关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学模型,你们的引力信号实验,是不是依靠这个模型做的研究?”

张硕肯定的点头。

这一方面已经没有什么可保密的了,在实验结果发布出来以后,只要是有深入了解的学者,都能够清楚他们的实验依据就是电磁力、引力的关联模型。

虽说如此,但得到了张硕的确定,绍恩江、宋瑞飞还是感觉非常惊讶。

绍恩江苦笑道,“说实话,那个模型我也看过,太复杂、太复杂、太复杂了!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做的实验。”

这些就不可能说出去了。

张硕就只是笑了笑,随后问起了是否能够拿到数据的问题。

这才是关键。

宋瑞飞直接点头道,“那当然没问题,实际上,数据都是公开的,ITER平台上就能看到,只是有一些细节性数据没有发表,你需要哪方面的数据都没关系。”

“那就先谢谢了。”

张硕也轻呼了一口气,最少来这里的目的达到了。

人造太阳项目团队确实不在意实验数据,因为数据只能说明他们实现了什么样的技术,而技术的关键是材料以及控制体系。

在商量好数据问题以后,他们就谈了一下其他的问题。

绍恩江对于张硕的理论非常感兴趣,他问道,“张硕教授,你拿这些数据是希望研究强力、电磁力的关联,对吧?”

“那么这种研究是否能以新的角度来阐述核聚变反应?”

他说完补充了一句,“上个月我参加了核工业局的会议,有人就说起你的理论,就说可以以你的理论角度去重新阐述核聚变问题,这样就能以新的方向去研究解决现在所碰到的难点。”

宋瑞飞也跟着点头,“是啊,现在的情况来看,不管是材料还是稳定性控制问题,距离完全解决遥遥无期呀。”

他说着满脸苦笑。

人造太阳项目团队,也包括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的其他上百个团队、机构,都在不断努力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研究也是频频有进展,相关的报道都有很多。

但是进展再多,也都是一些小的进展。

比如,韩国的“人造太阳”项目团队,他们的装置成功将等离子体环路加热至超过1亿摄氏度,并维持了创纪录的 48秒。

这个被报道的所谓‘大进展’,也只限制在实验研究本身。

不管是四秒、四十秒、又或者是四百秒,相对于持续运行时间都太短暂了,更何况,实验模拟的也只是高温等离子体,而不是真正的氘氚聚变,内部反应相对要平稳的多。

张硕也清楚核聚变技术的情况,好多问题确实无法解决,除非是材料学能有质的突破。

比如,能制造出耐受几万摄氏度高温高压的特殊材料。

比如,拥有完全隔绝热量并持续使用的材料。

等等。

这些材料的研究难度,感觉比可控核聚变本身还要困难。

“可能会吧。”

张硕给了个不确定的答案,“有关电磁力和强力的关联,我们还正在研究,也许有了确定性的突破以后,也会对核聚变进行论证。”

“那真是太期待了!”绍恩江立刻说道。

在谈过主要问题以后,他们又继续闲聊着。

宋瑞飞说起了国际舆论,“最近都在关注我们国家新的反导实验,张硕,你也知道吧?”

“根本没有反导导弹,结果500多公里的导弹就被击毁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真有这种技术吗?”

张硕笑着摇头道,“可能有吧,也可能没有,我看了新闻,也不清楚。”

这也不算说谎了。

他并没有参与到相关的武器研究中,甚至连技术实验也只是给佟智国团队解决了一个问题而已。

后续的消息就根本不清楚,都只是个人猜测而已。

……

反导实验也只是张硕、宋瑞飞等人的一个话题而已。

但是对乔希-阿博特来说,可不是话题那么简单,信息管理局已经为此忙碌了很长一段时间。

乔希-阿博特,再包括下属几十个工作人员,被上级部门直派继续查找相关的信息,包括军用以及商业卫星图片、军用雷达检测信号、热感卫星信号,等等。

上级部门希望能得到更多详细的数据,最好是能找到反导实验的打击方式。

在反导导弹实验问题上,国际上有两个说法,舆论上有人认为是假的,实验本身就是欺骗导弹内部,装有大量的化学物品,才会到太空中产生大量的烟雾。

第二个就是新式的反导武器,具体情况就不知道了。

上级部门更倾向于后者,因为他们想不到连续做两个欺骗式的实验有什么意义。

恐吓?

如果想到的恐吓,展示强大的军事力量,发射一枚洲际导弹,展示航母技术或高端的五代战机不是更好?

所以压力就给到了乔希-阿博特,上级部门希望他的团队能够找到反导技术相关的蛛丝马迹。

问题是,找不到。

乔希-阿博特感觉自己十几年来都没有这么忙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就是不断的查看图片以及数据信息,希望能找到一些和所谓‘反导’相关的信息。

他和下属几十个人都在不断的找信息,可结果什么都没有找到。

即便偶尔会发现一些要注意的数据,但后来仔细研究都证明根本和导弹没有任何关系。

信息找不到,让上级部门不满意,同时想想也很可怕。

对方可是掌握了一种无法检测到的反导技术,而且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技术。

具体有什么威力?

拦截范围有多大、精准度有多高?覆盖范围有多广?

这些都是问题。

只有了解具体的信息才能想办法去应对,没有任何信息就很可怕了。

比如,洲际导弹会不会被拦截?

比如,战斗机起飞后,会不会非常不安全?连五百公里高、速度几马赫的导弹都能拦截,战斗机……

感觉就是送的啊!

在事情发生了以后,正在太平洋西侧巡航的航母都马上开远了500海里。

军方主要是担心航母上的战机。

当战机训练时飞的过高,比如,打到了一万米高空,会不会被作为‘实验目标’进行打击?

到时候,连检测都检测不到,会不会以为是战斗机发生故障?

等等。

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所有寻找信息的压力都放在了乔希-阿博特身上。

乔希-阿博特很清楚,若是找不到相关信息,后续再发生什么问题,比如,存在反导导弹,他的职位可能就保不住了。

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找到。

乔希-阿博特的团队没找到,与之合作的欧洲监测中心也没有找到。

他们开了好几次会进行讨论,都认为舆论上的分析可能是正确的。

这也许就是恐吓性实验,又或者是研究什么导弹内部的技术,总之,根本就不是反导实验。

乔希-阿博特还是向上级提交了报告,“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根本没有反导,也不是什么新式技术,他们或许就是进行一种和导弹相关的实验,仅此而已。”

“问题在于导弹本身,而不是反导……”

“我以自己的职位担保,这个结论没有任何问题!”

……

张硕拿到了人造太阳项目团队提供的数据。

在返回理论中心以后,他没有着急研究数据,而是又联系了核物理研究所,因为强力数值的判定以及和电磁力的反关联,还是要在真实实验中测定。

人造太阳是属于国际合作项目,好多数据都是共享的,团队中也有很多国际学者。

这样的研究团队想做到保密是不可能的。

另外,他们的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也不可能因为张硕的实验需求进行改造,即便只是添加测定装置也不可能。

张硕还是希望能根据他的需求进行实验,也就是做专门性的实验,就只能联系核物理所,它是要进行电磁环流的测定,希望能够在不断提升的强力环境下,测定到媒介材料产生的电磁信号。

这种实验是必须要保密的。

不过核物理所那边的答复并不令人满意,“我们还有一台小型的托卡马克装置,但已经很久没用了,上一次实验还是在三年前,反应只能维持几秒钟。”

“现在的稳定性也不确定,几秒钟能支持实验吗?”

张硕仔细考虑了一下,干脆说道,“我去看看。”

他还是决定跑一趟核物理研究所,去看看实验设备的具体情况。

如果能对设备进行一些改造,也许就能让反应控制持续的时间更长一些。

那样一来,后续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