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三十六章 天才,是无法揣度的!

核物理所,121实验基地。

张硕带着薛柏困、蒋志阳来到实验基地查看小型托卡马克装置,负责接待的是汤华院士以及张炳清教授。

在二十年以前,核物理所从事核聚变研究的学者有不少,主核心还是以汤华院士为首的团队。

后来中国加入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核工业集团成为了主要合作方,好多相关学者加入了他们的机构和团队。

核物理所的新闻研究也就逐渐暂停了。

不过建好的核聚变装置并没有废弃,而是一直都在维护状态,有需求的时候也会进行一次实验,但因为技术已经落后,实验的次数寥寥无几。

现在他们只剩下一座小型托卡马克装置,上一次实验还要追溯到三年以前,也只是进行点火实验而已。

汤华,张丙清教授等人,一起对装置进行了介绍,“现在还能够运行,点火没有问题,但持续时间很短。”

“具体呢?”

“大概三秒左右吧。”汤华思考着估计了个数字。

“这么短吗?就只有这一座装置,没有其他的了?”张硕对情况有一些了解,但听到持续时间还是有些无奈。

汤华郁闷道,“之前我们还有一个大型一些的装置,虽然很久没用了,但如果重新调试,也能正常进行点火,而且持续时间超过十秒钟。”

“只不过,那个装置被运走了,然后……”

“炸了!”

“炸了?”张硕愣了一下,忽然想到了强力拆分实验,顿时反应过来。

佟智国团队炸的就是汤华口中的装置吧?

一行人走进了电子控制间。

托卡马克装置一直闲置,电子控制间也是闲置的,只不过因为张硕团队要来参观,一些电脑已经是打开了的,也显示了一些内容。

汤华指着一个大屏幕上面展示了托卡马克装置内部构造,他介绍道,“这个装置的技术并不差,我们还对于内部设备进行过更新。”

“相比来说,可以认为是人造太阳团队装置的缩小版。”

“之所以持续时间短,还是受到材料的限制以及电子控制设施的限制,另外我们的点火技术也是最顶尖的,是使用射频电波对等离子体进行加热。”

张硕耐心的听着,他觉得技术什么的都没问题,只是持续时间太短了。

汤华口中的三秒钟,可不是从射频电波加热开始计算的,而是内部等级刺激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开始计算。

那么三秒钟,可以理解为刚升到临界温度就直接结束。

不过点火技术还是可以的,加热并约束等离子体以后,利用射频电波进行加热,即便没有达到核聚变反应的需求,但张硕并不是要测定核聚变反应持续状态的数据,而是内部产生反应的数据。

两者的区别在于,核聚变反应持续以后,就可以自身反应带来的热量,自主实现持续反应。

点火过程,则是以外部热源推动核聚变反应。

这就像是点燃一根粗重的木头,最开始要用外部热源把木头点燃,等木头燃烧达到一定程度,不需要外部热源也可以持续燃烧了。

两者的反应实现过程完全不同,但情况是类似的。

简单来说,点火过程中,内部也是存在核聚变反应的,只不过反应的强度很低,达不到实现持续反应的程度。

这个过程中,‘强力环境’慢慢上涨,即便对应数值很低,也可能测定到一些东西。

张硕的目的就是利用实验对于强力环境的数值做一个测定。

如果能完成数值的测定,再去联系理论推导的数值,就可以计算出核聚变持续反应过程的强力数值,那么就可以开启大型实验,去研究强力环境转化为电磁力的技术。

“但是三秒,还是太少了呀。”

这个时间和强度实在是太低,可能什么也测定不到,然后就结束了。

即便中途产生了信号,因为时间太短,信号非常微弱,想捕捉到都不容易,也就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

张硕仔细盯着内部构造图开口问道,“是不是能进行改进?比如说,对内部进行改进,给管道材料压力小一些,然后提升持续时间?”

“不可能的。”

汤华好笑的说道,“这个设计已经是国际通行标准,现在人造太阳项目团队那边也同是同样的设计,只不过材料更好,装置更加庞大。”

“在内部设计方面,我们这个小装置也已经完美了。”

“不管是韩国还是德国,又或者是其他国家团队,都是这个设计。”

“效率高,控制稳定,最近一些年改进的都是磁场技术。”

张丙清也跟着说道,“张硕教授,如果想提升持续时间,我觉得最好的还是从磁场控制方面着手,我们的外部磁场控制并不精准,强度也不高啊。”

“如果换一套磁场控制装置,持续时间提升个一秒、两秒……没问题。”

张硕思索着点了点头,他可不是这么想的。

一秒、两秒?

时间还是太短了。

如果想做精准的测定,持续时间要达到十秒钟,而现在只能持续三秒钟,再提升一、两秒也无济于事。

但问题在于,装置情况就是这样,人造项目项目组的装置性能倒是够用,但对方肯定不会为他的研究去改造装置。

单独制造一台装置,时间就太久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根本没有必要,所以还是要从眼前的设备上想办法。

张硕干脆试着建立一个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研究改造装置提升效能的方案(难度评估:C)。】

【进度:0.413%。】

(任务可取消,目前,取消任务需要科研币数量:0。)

(剩余进度需要科研币数量:100。)

“成功了?”

“而且,任务难度只有C级?”

张硕都有点不可思议。

汤华、张丙清可是都无比确定,内部的设计已经非常完善,设备还是国际最主流的方案,国际上大多数托卡马克装置都采用同样的设计方案。

他思考着问道,“这个设计是不是借鉴的国外技术?”

汤华点头道,“我们的技术大部分都是国外引进的,后来见到的时候也考虑过进行改进,但没有好的方案,而且感觉确实很完善了。”

他说着笑道,“张硕教授,你想想,如果内部设计有问题,国外早就改进了,毕竟就只是设计而已,这个要比需求什么高端材料容易解决的多。”

“说的也是。”

张硕思考着点了点头。

汤华说的话确实没有问题,设计上能解决的问题,比材料容易的太多了。

或许也因为都抱有类似的想法,再加上内部构造设计确实找不出问题,设计方面才一直没有改进。

“行吧,我研究一下……”

他说道。

张硕说要进行一下研究,实际上,还是先去休息了。

等第二天的时候,他带着薛柏困、蒋志阳来到了实验基地里的一间小办公室,然后就宣布要研究‘设计改进托卡马克装置内部构造’。

张硕还邀请汤华、张丙清等人一起,汤华乐呵呵的说道,“张硕教授,你们研究就好,我已经老了,快退休了,研究不了这些东西了。”

张丙清则是说自己有工作要忙,然后指派了几个人给张硕帮忙。

张硕就带了两个人过来,做计算工作有些忙不过来,再加上张丙清指派的几个人也就差不多了。

在确定方向以后,他就开始率队做设计构造的研究。

C级任务,100个科研币需求。

两天,够了吧?

另一边,汤华则是和张丙清说了起来,“张硕竟然打算从内部构造上入手去改造设计?”

“还真是,角度出奇啊!”

“根本不可能的,设计上能改早就改了。”

张丙清也跟着点头,“我们一直在做相关研究,设计构造上能提升还用等到现在吗?”

“不过张硕教授也是挺厉害的,他想着要改设计就直接拉个团队做研究了,这种研究就算可以,也不是短期能完成的吧?”

“搞不懂、搞不懂啊!”汤华叹了口气,随后笑道,“张硕教授这种天才,我们可能理解不了吧。”

与此同时。

核子组织已经有了大动作,他们在确定新的方向以后,马上组织一大堆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开始对‘电磁力、引力的理论模型’展开研究。

这是确定好的方向。

很多学者都认为,张硕团队的实验研究就是以‘电磁力、引力的理论模型’为基础,简单来说,就是对模型求解,然后根据解组进行实验。

因为是大方向的研究,参与研究的学者数量还是很多的,包括几个理事、团队代表都参与了。

在内部会议上,蒂恩-法比亚诺还喊起了口号,“这个模型确实很复杂,但他们能做到,我们也肯定能做到!”

他随后说了重点内容,“我的团队已经进行了研究,发现模型求解需要很多基础实验数据积累,来丰富参数内容。”

“同时,我们认为,张硕团队发现的只是引力信号,而引力场信号可能只是凑巧。”

“为什么这么说?”有人立刻问道。

“很简单,模型太过于复杂。”蒂恩-法比亚诺肯定道,“这个理论模型涉及到很多参数,需要大量的基础实验丰富内容,他们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不可能做那么多的实验。”

“即便有大量的基础实验支持,想找出解组还是要碰运气。”

“这是确定的结论。”

“所以他们可能是找出了一个节奏,然后测定到了引力信号,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又测定到了多次信号,也就是引力场信号。”

布朗特-罗宾森皱着眉头开口道,“蒂恩,也就是说,你们认为张硕团队的实验成果并不高,但他们为什么对数据要保密呢?”

他补充道,“现在有消息说,他们完成了很大的成果,甚至可能是研究出一种制造引力场的技术。”

“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蒂恩-法比亚诺好笑道,“布朗特,你会相信这个吗?只要看看那个模型,就知道根本不可能。”

其他人也听着点了点头。

最近一段时间,他们都在研究电磁力、引力的关联模型,其复杂程度让人想理解都不容易,更不用说求解了。

如果只是单纯的求一组近似解,倒是也可能做到,但要说求出的解组能测定到引力场信号,甚至可以以此转化为一种制造引力的技术……

感觉,和做梦一样!

蒂恩-法比亚诺继续道,“他们之所以保密原因很简单,你们都能想到吧?因为我们不合作了。”

“额……”

好多人都变得有些沉默,他们明白发别的意思了。

张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一直都不是保密的,也包括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否则他们也无法进行研究了。

后来实验发现引力信号,也同样对外发表了实验成果。

再后来……

国际上有好多机构、高校,也包括核子组织,都宣布不接受源点论,并确定了迈克-约尔的理论方向。

同时,好多学术期刊也不带源点论方向的研究。

双方的研究背道而驰。

国际都不接受了,实验成果自然也就不会全部发表。

这是完全能说通的。

只不过想想都非常的尴尬,他们宣布不接受源点论,而现在就在朝着这个方向研究。

会议结束以后,布朗特-罗宾森和马克里-乔夫一起走出来。

罗宾森说着会上的事情,“蒂恩还是有水平的。”

“之前是他主张否定源点论方向,现在确定了方向以后,他的团队研究出了不少东西。”

马克里-乔夫问道,“你觉得他的判断是对的吗?”

“你指的是方向?”

“那当然没有问题。”马克里-乔夫道,“我们也同样认为要做大量基础实验积累数据。如果能以此求出一个对应的解组……”

他说着停了一下。

罗宾森道,“然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测定引力信号的实验了?”

“当然不是。”

马克里-乔夫苦笑道,“核子组织可不是干这个的,实际上,主方向应该和高能所类似,研究的是混乱力场。”

“我们之所以能聚集在一起,研究同一个理论,同一个模型,主要还是因为方向的不确定。”

“如果真的求出对应解组,我相信团队马上就会分崩离析,包括我也一样,会去单独的团队,要么是我自己带队,要么是其他人,总之要单独做实验,就像是张硕团队那样。”

“你说的对。”

布朗特-罗宾森同意的点头,“这确实不是核子组织该做的。不过我刚才问的是,你觉得张硕团队的实验,就只是凑巧检测到引力场信号?”

“这个只有他们才知道了。”

马克里-乔夫摇头道,“蒂恩,是以他的团队、他自己的水平做判断,但张硕……谁能清楚呢?”

“他能解决那么多大问题,完成那么多研究,也包括电磁力、引力的模型,不止是理论物理,千万不要忘了,他才是计算数学的第一人!”

“所以,他们的模型计算能达到什么程度,实验做到什么程度,根本是我们无法判断的。”

布朗特-罗宾森也感叹道,“追溯人类科学发展史,不管是哪一个时代,天才,都是无法揣度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