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十四章 不是谁都有机会感受要拿诺贝尔的!

实验基地,中心楼三层办公室。

廖振宇搬着一大叠文件夹走进来,他文件夹放在了桌上,轻呼一口气对高洪利说道,“高院士,这些就是实验会议的论文了。”

“电子版已经收录到了会议的论文库。”

“其中几篇优秀的论文可以投稿给学术期刊发表,具体什么期刊还要和论文作者沟通。版费申报流程还和上次一样吗?”

高洪利在意的挥挥手,“照例就行。”

廖振宇轻轻点头,继续问道,“张硕的论文呢?”

“JHEP。”

高洪利道,“等计算中心的数据分析工作结束,联合实验分析结果一起发表。”

他说着补充一句,“张硕应该不会反对吧?”

“谁会反对在JHEP上**文?再往上就是CNS了。”

廖振宇听笑了。

JHEP的全称是Journal-of-High-Energy-Physics(《高能物理学杂志》),是欧洲物理学会(EPS)旗下的期刊之一,也是高能理论物理领域的顶尖期刊之一。

CNS指的是《科学》、《自然》以及《细胞》三大期刊。

很多国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把《科学》、《自然》以及《细胞》单独分类,在上面发表论文都成为了一种重大荣誉,论文作者所能拿到的奖励也单独设立一个档次。

《高能物理学杂志》是高能物理领域最顶级的期刊之一。

虽然综合影响力赶不上《科学》、《自然》以及《细胞》三大期刊,但只论高能物理领域的影响力却只高不低。

廖振宇继续说道,“我听计算中心那边的人说,程序修正完成了,现在正在用实验数据进行调试。”

“如果一切顺利,很快就能出结果。”

他说着明显有些期待。

实验和模拟的对比是一种全新的数据分析手段,最后会分析出什么结果也很令人好奇。

“不要着急。”

高洪利轻抿了口茶水,不急不慢的说道,“其实,重要的并不是结果,重要的是方法。张硕的研究让我们多了一项数据分析手段,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去把控整个实验。”

“等成果发表出来以后,其他的机构,像是核子组织、费米实验室等等,他们也一定会设计程序,用我们的方法对实验进行分析。”

“这一点很重要。”

“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的实验研究、方向,再包括分析方法,都是借鉴他们的,现在他们要借鉴我们的方法,不就代表学术影响力的提升?”

廖振宇思考着点头,但他对于分析结果还是很期待。

方法重要,结果也很重要啊!

……

计算中心,地下副计算室。

很多人站在大屏幕前,不断讨论着屏幕上增加的点位。

计算中心的研究员们更注重点位增加的速度,点位增加的速度快也就代表了计算速度快、程序运作的效率高。

鲍贺星对刘烨道,“调试进行到现在一直都很流畅,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看点位输出情况,整个算法的效率比预想的还要高一些,再过半個小时就能完成计算了。”

刘烨配合着点点头。

他根本不关心效率,重要的是输出结果。

大屏幕的背景是实验的模拟图像,输出的点位多起来以后,就能看出一些和模拟图像的对比情况了。

刘烨走到了张硕的身旁,指着屏幕说道,“现在已经能看到对比情况了,程序分析的准确度怎么样?”

“如果是针对单个点位,也就是单个粒子,还是存在很大偏差的。”张硕解释道,“程序是注重整体的准确性,是整体去和模拟做对比。”

偏差评估体系,会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判定。

这样的基础原理下,单个数据的分析就不可能准确,最终的目的是对于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整体来对照实验模拟并得出结果。

就像是对于声波的对比,把两个声波放在一起做对比,可以从波形图的频率、振幅等方面看出区别。

如果细化到对比声波传导途径的震动粒子,位置、状态的分析就不可能准确。

研究员们还在讨论着。

他们有的是讨论程序的组成、效率,讨论着如何把里面的评估算法带到其他软件上去应用。

也有人在讨论,如何修改程序使其能够对其他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这次毕竟只是一个小实验。

他们每年都做很多次类似的实验,只是在粒子的量子化特性方向上,就已经进行过十几次实验研究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

张硕在人群中站着死死盯着屏幕,表情也变得越来越严肃,眼神中还带有一丝的激动。

程序调试分析还没有结束。

但是,他已经注意到了左半区的上方出现了一小块的空白区域,空白区域并不是没有粒子点位,只是和其他区域相比数量要少的多,导致那一片看起来光秃秃的。

有些人也注意到了,还讨论起来,“可能是受到什么影响吧?”

“也有可能是算法问题?”

“如果是算法问题就是我们的工作,否则就要物理中心的人分析是什么影响了。”

一种全新分析手段得出的结果,可能会是分析方法的问题,也可能会是其他的影响。

张硕明显有些激动。

他非常清楚那是什么--区域性粒子断层!

当针对单次实验进行数据分析时,就会发现粒子对撞逸散范围的某个区域内,会出现带质量粒子非常稀少的情况。

这就是区域性的粒子断层现象。

《源点论》认为是爆发瞬间的力场混乱造成的,张硕从事相关的实验研究,目标就是寻找电磁能量和其他基础力发生作用的信号。

现在,又看到了!

这说明两个世界微观物理规则的一致性,也代表未来依旧可以继续研究验证《源点论》。

……

程序调试完成,也得到了输出结果。

刘烨把消息上报到了物理中心,特别说明了小区域点位缺失现象,顿时引起了物理中心的重视。

物理中心决定召开会议讨论这个问题。

张硕、罗勇军就跟着验收组重回实验基地,分析程序是他们研究出来的,他们也被邀请参加讨论会议。

物理中心确实对新发现感兴趣。

来参加会议的不止实验团队、验收组,还包括另外一名院士谭志明带领的科研组。

在路上的时候,罗勇军已经忍不住激动问向张硕,“这会不会是新的物理发现?就像你说的……”

“新的分析手段可能带来新的发现!”

“如果确定是新的物理发现,我们会不会拿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张硕没忍住翻了个白眼,提醒道,“就算是新物理发现,只是一次实验也无法确认。”

“另外,分析方法是我们研究出来的,但新发现属于高能所,我们只是重要的参与人,诺贝尔委员会把奖项颁给谁也很难说……”

他说的都笑了出来。

“反正根本不可能,一次实验发现还牵扯不到诺贝尔,现在距离确定新物理现象还太遥远了。”

罗勇军不满的抿抿嘴,“别直接否定啊。”

“你就说是新物理发现,我们马上就要获得诺贝尔了。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接近诺贝尔的时刻,让我高兴十分钟也好。”

他小声吐槽道,“不是谁都有机会感觉自己要拿诺贝尔的!”

“有道理。”

张硕认可的点头,木然道,“罗老师,这次百分百是新物理发现,我们马上就要拿到诺贝尔了。”

“罗老师,期待你的斯德哥尔摩之旅吧!”

“你这么一说,我更难受了。”

“其实……”

张硕笑道,“诺贝尔肯定拿不到。但可能拿到其他奖项,比如,沃尔夫?比如,邵逸夫?”

“邵逸夫?奖金一百万那个!”

罗勇军听的眼睛都亮了,“真的吗?沃尔夫太高端就不用了,邵逸夫就行,我就拿这个奖!”

“哈哈,骗你的!”

“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