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十五章 怪不得说年轻人有创造性思维

实验基地,中心楼一层会议厅。

谭志明和高洪利两位院士坐在主位上,左侧坐的分别是刘烨、廖振宇,还有其他几个物理中心的研究员。

谭志明的右手边是于飞,高能所实验物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鲍贺星坐在于飞身旁。

张硕和罗永军则被安排坐在紧挨着鲍贺星的座位上,相对其他人来说,位置还是很靠前的。

参加会议的有三十多人。

除了张硕和罗勇军以外,还有六个参与实验工作的特邀学者,也包括同治大学的田桂林教授,其他就都是高能所的研究员了。

谭志明院士宣布会议开始。

后方大投屏显示出了分析对比图像,左侧上方一小块点位稀少的区域还被特别用红线圈了出来。

刘烨站起来介绍说道,“我们和苏东大学的张硕、罗勇军教授合作,研发出一种实验和模拟的对比偏差分析算法。”

“利用这个算法,我们对本次实验的数据和模拟进行了对比分析,屏幕上展示的就是分析结果。上面密密麻麻的点位所形成的图像就是算法修正后展示出来的实验画面,而背景则是模拟画面。”

“这個图像上,能清晰看到实验和模拟的差别,同时,我们发现了个点位非常稀少的区域,就是在左侧上方画红圈的位置。”

刘烨说完就坐下了。

其他人看着大屏上的图像讨论起来。

谭志明挥手示意给大家安静下来,开口道,“我和高院士讨论过,初步判断有三个原因。”

“一个是算法本身的问题。”

他朝着右侧看了一眼,点名道,“鲍教授,你负责算法项目的验收,说说情况。”

鲍贺星朝其他人点头示意,随后说道,“我个人判断不是算法原因。我和团队一起对于算法框架有过研究,并对每一个模块功能进行过测试,并没有发现会干扰到结果的问题。”

“这个程序已经很完善了,每一个模块细化的算法包,功能都是非常单一的,组合在一起也不会出现干扰结果的问题。”

“如果是算法问题,我认为只可能出现在对底层基础原理的评估逻辑上……”

他指的是偏差评估体系的判定逻辑。

廖振宇举手开口道,“评估体系没有问题”,他说完补充道,“算法的报告是实验会议公开发表的,相信很多人都研究过了。”

其他好几个人也跟着点头。

其中也包括同治大学的田桂林,他还开口道,“我也研究过,评估体系的逻辑是能够自洽的。”

“即便有什么问题,应该也和展示的结果无关。”

有了鲍贺星的肯定,有了廖振宇和田桂林的保证,算法问题的议题就直接过去了。

谭志明继续道,“第二个可能是能量参数的把控,或者说,设备本身的问题。”

“这一方面,大家都可以发言。”

第二个可能的覆盖面就很大了。

设备本身的精准控制问题,包括了很多内容,论起会影响到某一区域出现粒子点位稀少的情况,也能想到好几个原因。

好几个研究员站起来发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其中被认为可能性最高的原因是撞击处的真空管道存在大粒子,或者直白来说,存在某种气体分子。

粒子对撞瞬间附近有空气粒子的时候,爆炸的逸散状况就可能受到干扰,导致某一区域出现粒子点位稀少的情况。

在完成讨论后,谭志明说起了第三大可能--干扰。

粒子对撞实验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外在干扰也是实验受影响的最大原因。

十几年前,欧洲核子组织进行了一次大型的质子束对撞实验,实验数据分析过后,他们声称找到了新粒子的信号,新发现成立的置信阈值还高达3σ(标准差)。

在粒子物理领域,新发现成立的阈值一般是5σ。

这个数值越高,就说明发现的证据越坚实,5个标准差表示新发现的置信度高达99.99994%。

3σ,为99.73%,也很高了。

当时参与实验研究的物理学家都坚信发现了新粒子。

后来发现只是实验过程中,粒子加速器的真空管道受到了轻微的碰撞,碰撞所发出的声波干扰到了实验结果。

这个例子就足以说明外在干扰的影响有多大了。

如果去讨论各种外在干扰的影响,一次会议根本就说不完,几个研究员做了发言以后,谭志明就让讨论停下来了。

他看了一下时间就准备宣布会议结束。

张硕忽然举起手,开口问道,“谭院士,为什么不讨论是未知物理现象的可能性呢?”

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谭志明也看过来,先是夸赞了一句,“你就是张硕,对吧?你的算法研究很优秀。”

“刚才提这个问题也很好。我们当然不能排除发现未知物理现象的可能性,但是,是什么物理现象呢?”

他认为张硕肯定没有答案。

张硕和谭志明对视着,轻抿了下嘴,开口说道,“比如,力场混乱。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电磁能量和基础力发生作用导致的区域性力场混乱?”

谭志明听的愣了一下,旋即忍不住笑了出来,“你这个想法……”

说着话音停住了,好半天才继续道,“很有创新性啊!怪不得说年轻人有创造性思维……”

他说着不觉摇摇头,站了起来收拾着东西。

同时,也代表会议结束了。

……

在确定了程序算法没有问题后,项目验收审核就通过了,实验基地的后续工作和张硕就没有关系了。

刘烨把张硕、罗勇军送到了实验基地正门。

他一路上还在说着,“你的这个研究非常有意义,让我们多了一项实验的分析方法,拿实验和模拟做对比,就可以更清晰的把控实验情况。”

“我们会对你的研究报告做修正,论文会发表在JHEP,伱是一作,至于罗教授……”

刘烨说着看了罗勇军一眼。

常规来说,导师会是博士生论文的通讯作者,但刘烨能看的出来,研究都是张硕完成的。

罗勇军马上道,“我不挂名也可以,反正都做了项目。”

张硕道,“二作吧”,他补充了一句,“我做研究的过程中,罗老师也给了不少帮助。”

一般的论文,一作和通讯作者最重要,二作也是研究的重要参与人,再后面三作、四作,就真的只是挂名了。

刘烨也没有深究,他继续道,“高院士对你的评价很高,计算中心的鲍教授……”

他说着笑道,“他可太希望你去计算中心了!”

张硕道,“帮我谢谢鲍教授。我才读了一年博士,距离毕业还有点远,暂时没考虑工作问题。”

“我会和他说的。”刘烨答应道。

张硕抿了抿嘴,想了一下,“刘教授,你们有没有想过,研究出一种方法把所有的粒子对撞实验数据放在一起和标准模拟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刘烨拧着眉头思索着,疑惑问道,“那有什么意义?”

“如果这一次是某种未知的物理发现,只通过一次实验模拟数据对比,甚至说,通过多次实验数据分析,也无法确定下来。”

“想确定下来,也就是让其置信度的阈值达到五个标准差,就必须要用大量的粒子对实验数据一起进行分析,利用庞大的数据不断地增大置信度……”

刘烨仔细思索了一下,拧着眉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前提是,让更多的人相信那是未知的物理发现。”

“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