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十三章 直接开设备运行就好了!

在实验基地做了报告以后,验收团队就带着张硕、罗勇军乘车去往高能物理所的计算中心。

路上,鲍贺星还在刘烨说着张硕,“不谈研究问题,他的算法水平太优秀了。”

“他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把框架中的模块,拆分成了程序包算法,就算是我都不能做的更好了。”

“而且他还是数学博士,数学是计算机的基础,数学学的好,计算机研究方向上发展潜力就会高。”

“这样的人才,不进计算中心太可惜了……”

刘烨听着不断点头,随后道,“我也知道张硕是个人才,这个研究是实验和模拟的对比,别说是做出来,连想都没想过。”

“但是他刚上博一,而且,他的研究比算法水平重要的多,我觉得他更适合物理实验中心。”

“你不是要抢人吧?”鲍贺星谨慎的看过去。

刘烨都听笑了,“我们说什么都没用,张硕好像没考虑过,或者他根本不愿意来。”

张硕和罗永军乘坐的是另一辆车。

罗勇军也在说着同样的话题,只不过他正在为张硕的拒绝惋惜,“多好的机会,进去就是副研究员。”

“那可是高能所的计算中心,还是以特殊人才的身份进去,少奋斗十年啊……”

“我刚才都差点帮你同意了!”

他说着不断的摇头,“如果你留校或者去其他高校工作。现在都是非升即走制度,要看研究成果的。”

“当然你应该没问题……”

张硕不在意的笑道,“刚才鲍教授不是说了,我随时可以去?可以快毕业的时候再考虑。”

“几年以后,谁说的清楚呢?到时候,不一定是特殊人才待遇了。现在签了合同就妥了。”

“我没想去。”

张硕摇头道,“其实,我并不擅长研究计算机算法,也只是因为研究需要才做的。”

“你还不擅长?”

罗永军心里吐槽了一大堆,转了个话题问道,“想过未来做什么吗?”

“数学、物理有关的研究工作吧。”

张硕肯定道,“我对理论物理感兴趣,希望未来能够做相关的实验研究。”

“高能物理实验?”

“是研究理论物理以及验证物理理论的实验。”

罗永军用力抿着嘴,思考了好半天还是不能理解,他拧着眉头问道,“所以,你还是想进高能所?”

“为什么这么说?”

张硕疑惑。

罗勇军解释道,“高能所的理论物理研究中心,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理论物理方向的学术机构。”

“理论物理方向的学者都很少。”

“据我所知,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大部分都从事光学、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量子物理等方向。”

“从事弦理论、暗物质、宇宙学等方面研究,我只是听说过,一個都不认识……”

罗勇军说着暗暗摇头。

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对理论物理感兴趣,就拿经费问题来说,理论物理,是比数学还差的学科!

……

鲍贺星带着张硕、罗勇军一起参观了计算中心。

计算中心是非常庞大的科研机构,从事高能物理科学计算、数据存储、网络、科研信息化、科学应用软件等多方向的研究。

其所拥有的计算机群是国内最大的高能物理数据平台。

中心数据处理平台支持首都正负对撞机实验、宇宙线实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以及位于瑞士日内瓦CERN的大型强子实验等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他们参观的是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以及位于地下平台的副计算室。

鲍贺星介绍道,“副计算室可以为主计算平台临时提供额外的算力。”

“平时一般作为大数据分析计算的研究所用,研究员们可以用这里的算力解决一些复杂运算问题。”

“这里的设备,足够支持实验数据分析了。”

“按照我的预估,只需要开启一半设备,不到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所有的计算工作。”

在介绍的过程中,他不断谈起计算中心的科研条件,显然还是想说服张硕来计算中心工作。

在参观结束以后,他们去了一间工作室,沟通起了程序输入端的问题。

输入端还是要做修改,以便把所需要的实验数据直接调用并录入到程序中。

这是主要工作。

张硕了解了一下实验数据情况,又和几个研究员沟通了一下,决定明天再开始程序修改工作。

验收团队招待张硕和罗勇军去酒店休息。

这次的招待就太好了。

他们被安排到计算中心附近的一家豪华酒店,酒店坐落于一个湖泊的中心位置,附近转一圈都感觉浑身清爽。

罗勇军拿着手机自拍,还拉着张硕来了个合影,满眼兴奋的叹道,“公费旅游也没这么好啊!”

“高能所真有钱!”

“一定要发个朋友圈……”

他对着手机操作了半天,才抬起头问道,“张硕,我看伱很少拍照,也从来不发朋友圈,为什么?”

“没什么可发的。”

张硕不在意的耸了耸肩。

他发了个朋友圈肯定一群人追问。

那种被关心的感觉是挺好的,但好多人追问的都是项目问题,还有些人干脆就是八卦,他连消息都懒得回。

……

在酒店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正式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就是对于程序输入、输出端的修改。

张硕并不亲自动手。

他只是讲解一下程序输入和计算端口,参与验收的人员就自发进行修改。

他们都是专业计算机方向的研究员,改个代码还是非常轻松的,只用了短短一个上午,输入端的问题就解决了。

下午时间,工作都围着输出端展开。

张硕编写的输出端代码,输出内容太过于潦草,就是一大堆标注不同颜色粒子点位图片,想要看懂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几个研究员拿来编好的算法包,直接嵌入到了输出端的程序中,让其对于输出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包括区域性位置对比、计算强度对比,以及其他一系列的数据。

甚至还能绘制出实验过程画面,再和模拟画面放在一起,可以清晰的看到两者的差别。

下午四点钟,输入、输出端的修改工作结束。

然后就是准备调试运行了。

调试运行就是分批直接录入实验数据,最开始录入出问题可以暂停修改,找出问题然后再录入。

换句话说,就是以实验数据直接进行调试。

几个参与程序修正工作研究员,都对于调试运行非常有信心,他们对鲍贺星说道,“没什么问题,一次性就能通过。”

“我们已经对程序里的模块组分别进行了调试,实现功能过程都很顺畅,没有找到明显的BUG。”

“直接开设备运行就好了!”

很快。

副计算室的设备开启。

程序被录入到主电脑,实验数据对接程序开始运行。

一大群人围绕着边侧挂着的大屏。

上面会慢慢显示出输出画面,一个个点位会组成一副图像,可以清晰看到和后方模拟图像的差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