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三十章 新方向:氢弹电池?

张硕说的最后一条优势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新技术的原材料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新技术本身全都是技术实现的成本。

技术实现,就是要让反应一直维持,就牵扯到了控制问题,包括让媒介材料一直维持稳定的活跃度,也包括反应外在磁场的持续性,等等。

锂元素,依靠加热加压达到稳定活跃度相对容易一些,也正因为如此,各部分实验用的都是单质锂。

其他元素相对就难多了,比如说碳,硅。

虽然碳、硅很便宜,地球表面到处都是,但两种元素单质的熔点和沸点都是极高的,想要让两种单质元素进入离子态,并达到稳定的活跃性,难度一下子提升了几十、上百倍。

另外,有些单质元素很容易和空气发生反应,就需要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反应,包括锂元素也一样。

如果某种单质元素不能和空气发生反应,或者输入惰性气体以后,能够一直保持稳定,那么就不需要真空环境控制,技术难度就降低了很多。

等等。

这些因素都是技术成本。

元素周期表中排序高,或许反应热效能更高,但并不代表适合技术使用,能够进行稳定的控制才是关键,具体什么材料最适合还是要实验来判断。

如果只看原材料成本,一年只需求一吨的情况下,即便是黄金作为材料的成本也是非常低廉的。

在张硕谈完了技术的优势以后,会场内的学者们都在消耗所听到的内容,他们感觉对新技术已经无话可说了。

在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这种新的能源技术还谈什么呢?

所有一切的需求,都没有无法突破的技术壁垒,那么肯定要加大投入去做研发。

这可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技术,而对国内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国内最缺少的就是化石能源。

每年国内都要进口大量的化石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也包括煤炭,也导致好多的政策都会考虑能源供给问题。

有一项全新的、不需要化石能源的技术,国内就可以摆脱对于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

这实在是太重要了。

张硕做完了报告以后,会场内有了讨论时间,不出意外没有人反对,每个人都在不断说着新技术。

好多学者已经把新技术看作是“超越核聚变的技术”。

“核聚变不容易控制,危险性很高,而且材料成本也不低。”

“即便是核聚变的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能支持建造核聚变电厂,但制造电力的成本不一定比现在低,也就没什么市场,短时间很难有所发展。”

“这项技术支持制造电力的成本可能比现在要低的多,马上就可以取代大部分火力发电站,甚至是核电站,其他的清洁能源也可能会被取代,即便是太阳能电池板,维护成本也不低。”

在学者们的讨论中,领导组直接做出了决策--

全力支持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高晓明被任命为新能源技术研发组的组长,他的工作是组建项目团队,并对理论以及技术支持进行更深刻的了解,再拿出一份项目研究和申请报告。

下一步,项目组就可以正式开始研发了。

领导组的决策并不意外。

高晓明甚至觉得理所当然,他们拿出的新技术,优势实在是太多了,用的还是全新的理论基础,也是一项全新的能源技术。

即便没有这些优势,一项新的能源技术的诱惑,也足以让领导组支持其研究,因为掌握一项新技术肯定没有坏处,研发的过程中,也能有很多的收获。

在会议结束以后,高晓明对张硕说道,“张硕教授,以后我的研究可要拜托你多多指点了。”

张硕笑道,“如果是理论支持,完全没有问题,技术上,我懂的并不多,其他我也管不了了。”

“理论知识就好。”高晓明不好意思道,“说实话,那些基础理论,有些地方我到现在都没有搞懂,我还准备去一趟佟智志院士的团队,他们掌握的技术对我们的帮助肯定会非常大。”

“他们的技术应该足够了。”张硕点头评价了句。

实际上,新的能源技术就是以佟智国团队的实验研究为基础的。

如果做个比喻来说,佟智国团队研究的就是原子弹,而高晓明和张硕申请的就是在原子弹技术的基础上,研发能量输出稳定可控的核电站。

张硕想了想摇头道,“不过一直到现在,我们好像也没有解决最开始的问题。”

高晓明顿时反应过来,“你说的是电池?”

“对。”

张硕笑道,“我记得最开始谈这个,是因为飞行器的能源问题。现有的电池技术无法支持飞行器飞太久。”

高晓明苦笑道,“这个问题还是要张硕教授你来解决了,不管是任何的能源技术领域,储电都是比发电更难的。”

“也许不用储电?直接发电?”

“额……”

高晓明愣了一下,“你是想把整个发电厂搬到飞机上吗?那确实可以,我们能建一座空天母舰、天空堡垒……”

最后一句当然是玩笑。

即便引力制造技术支持制造空天母舰、天空堡垒,制造本身也必定是个庞大的计划,牵扯到无数的高端技术。

那可不是有个想法、召开几次会议就能决定下来的。

……

领导组离开以后,学者们也都感觉轻松很多。

一大群人又凑过来围住了张硕。

新的能源技术已经说的差不多了,会议上已经决定要支持技术的研究,他们也就不再说技术了,而是说起了其他感兴趣的地方。

最近一段时间,最火热的话题莫过于‘引力场信号’了。

张硕的项目团队发布了实验测定到‘引力场信号’的成果,顿时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国际学术界为此讨论不休,公众舆论也有一大堆人参与。

之前张硕团队也发布过测定到引力信号的成果,但因为没有公开具体的数据,再加上其他机构无法进行复刻,带来的国际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大。

后来麦克-约尔的《混乱场论》出台,国际很多的学者都更倾向于《混乱场论》,不再关注基础力关系模型方向的研究,还有好多人认为张硕项目组的成果是虚假的,又或者是测定到了错误的信号。

总之,没人相信。

这次再发布进一步的实验成果,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但也有不少相信的人,因为大家都觉得,张硕团队不可能去虚构成果。

那可是引力场信号,引力后面加了个‘场’字,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这种信号根本不会被误测,所以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张硕团队虚构成果,要么就是他们真的测定到了引力场信号。

张硕,虚构成果?

好多人立刻把这个想法打上了叉,因为张硕是国际最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以他的名声和个人影响力来说,根本不可能去虚构成果,否则个人在历史上的记录可能会打上污点。

所以只能是后者,也就是他们真的测定到了。

这一段时间,国际学者们都不吭声了。

他们多数还在消化这个消息,或者是等待下一个消息,而他们等到的就是费米实验室增加和高能所的合作,以及一些官员表态希望张硕团队能公开更多的实验信息。

当一些官员都站出来讲话的时候,就说明研究是真实的。

换句话说,实验是真实的,引力信号是真实的,那么其理论基础-基础力关系模型,也同样是真实的。

源点论的基础,基础力存在相关关联,已经得到了验证。

全世界来说,这样的物理成果是什么等级呢?

十个诺贝尔都无法衡量!

如此重大的成果,让国际物理界都有些迷茫。

现在他们能直接接触到张硕,也忍不住问题实验相关的信息,“你们测的场地信号很明确吗?是不是后续可以以此研发一种应用技术?”

“现在的技术应该达不到转化应用的程度吧?后续还会不会继续提升?有空间吗?”

“如果真研发出来,技术是否能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

“即便是设备太庞大,无法支持制造飞行装置,但也有应用潜力。比如说知道一大片引力场范围,平衡地球的引力,我们就能在地球表面体验太空脱离引力的环境了!”

“技术用在这里听起来有点可惜,你当是游乐园吗?”

“你这个想法就狭隘了呀,我指的是让宇航员去训练,不是自己进去体验!”

“哈哈哈……”

几句拌嘴让周围不少人都听笑了。

张硕和其他人也谈了几句,他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并没有透露具体的信息,因为一些内容是保密的。

实际上,他不公开具体信息的表态,也佐证了实验发现的重要性。

换个角度想,只是一种物理性的发现,为什么不对外公开呢?

其中必定牵扯了其他内容。

钱佳伟也和张硕谈了几句,他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张硕教授,四大力有相互关联,之前我们说反过来制造电磁力,即便无法实现,那么电磁力能直接制造强力吗?”

“未来可能可以吧?”张硕不确定的说道。

现在的理论只能干涉到强力,而不是主动去制造,但未来理论更加的完善,有更多的实验基础,也许就能主动制造出强力。

钱佳伟笑道,“我这么问是有原因的。”

“大家想想啊。”

他说着看向四周,继续道,“如果能够主动制造强力,做更精细的控制,岂不是能够像聚变一样制造元素?”

“那么我们就有人工制造黄金的技术了!”

“发财了!”

这句话又让不少人笑了出来。

一群学者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张硕也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制造黄金,当然只是个玩笑。

这么复杂的技术用于制造黄金,感觉还不如实现星际探矿,到其他行星或彗星上挖黄金。

后者相比都更容易实现。

张硕思考的问题和理论有关,强力拆分和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实际上,是两个不同方向的理论。

强力拆分,是电磁力干涉强力。

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则是直接性关联,以电磁力制造出引力。

如果研究出电磁力、强力的理论关联,自然就有可能制造出让基础粒子结合的强力,然后……

发生核聚变反应?

大爆炸?

“反过来说,削弱强力作用,以媒介粒子释放的场力,来调节核聚变反应的速率,让其一直保持稳定性,是不是就解决了核聚变的控制问题?”

“这或许是一种解决可控核聚变问题的方式?”

“但似乎没什么意义,能源制造方面,新技术也不比核聚变差了,而且更容易控制……”

……

在离开了会场以后,张硕就踏上了返程的路。

他脑子里想了很多东西。

这次参会确定了新技术的研发,也让张硕有很多思考方向的收获。

钱佳伟,确实是个人才。

他不是理论物理的专业人士,但很多基础力关联的想法,听起来都非常有意思。

实际上,张硕也在找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项目组新的成果也就是研究出了可转化为应用的引力技术,实际上,就只是对于电磁力、引力关联模型的求解验证而已。

简单来说,就是找出一个数学模型的解组,然后对实验进行了验证。

这样的研究对于理论探索的意义不大。

下一步,张硕也想选一个基础力关系的方向进行研究,他觉得强力关联的方向,确实有很多的探索性。

虽然已经有了强力拆分、原子核核力拆的理论,但也只是以电磁力干涉强力,而不是制造强力。

那么如何制造强力呢?

是不是能以强力反过来制造电磁力?

“人为能够主动制造、控制,就只有电磁力。”

“引力、弱力、强力,三大力,其中能够干预影响的,也只有弱力和强力,而弱力的信号很弱,实验很难做。”

“强力,可控性太差!”

“直接性的强力作用,控制转化为电磁力……”

张硕思考着忽然有了个想法。

核聚变反应中存在强力作用,反应越强烈,强力作用的体现就越大。

如果找到了强力和电磁力的关联,是不是就能以核聚变反应的稳定控制,来持续不断的输出电磁力?

“这样的理论支持下,就能完美的解决电池问题,只是感觉太完美一些……”

想象一下——

飞碟状的引力飞船,周围是个环形引力制造器,中间的圆形能源装置是一个类似氢弹的东西,里面正不断发生核聚变反应,并以强力和电磁力的关联,源源不断对外输出电力……

“不仅很完美,而且很危险。”

“所以说,美丽的东西才更危险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