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三十一章 消息曝光,国际震动,核子组织:我们也要研究引力技术!

张硕都被自己的想法惊住了。

飞碟状的引力飞船,中心是类似于氢弹的能源装置,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电力。

这样的飞行器,几十年时间都不需要补充能源,就像是核动力飞行器一样,而且是没有污染的。

无论是技术还是功能来说,都已经非常完美了。

如果站在局外的角度考虑一下,想法似乎是太超前了,简直就像是科学幻想,而不是现实应该存在的技术。

“但是,有可能实现啊……”

在刚结束的会议上,不少的学者说起源点论的同时,也谈到了迟迟没有技术突破的核聚变问题。

核聚变,最主要解决的就是反应控制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张硕其实是有解决思路的,他和学者们谈起的时候也简单说了一下。

核聚变的控制,主要难点就在于指数级爆发式的反应。

因为爆发式反应太过于强烈,一些外部干涉手段包括磁场控制、活跃粒子控制,难度都是非常高的,只要反应强度高一些,超过设备的临界控制能力,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解决思路,是反应内在进行粒子活跃度干涉。

具体方法就是在核聚变反应的内部,增加某种调节材料,调节材料会在外在磁场的影响下和强力产生关联,再通过粒子和粒子的近距离接触,来影响活跃度更高的反应粒子,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

调节材料的‘调节’,并不是以外在场力的方式进行干涉,实际上,也不存在大范围的‘强力影响场’。

调节材料也同样是离子状态,只是在磁场干涉下和强力达到某种共通性,从而在近距离接触反应粒子时,影响到后者的活跃性。

这是降低反应速率的过程。

如果调节材料的影响一直持续,那么反应速度就会一直降低,而反应速度的降低同时会让内部温度降低,再反过来影响调节材料粒子的活跃性。

当调节材料粒子的活跃性,降低到产生影响场地的临界线以下,其对聚变反应的影响就会消失。

这样一来,核聚变反应又会快速增强。

整个过程就是——

反应速率增强——>调节干涉——>反应速率降低——>调节降低——>反应速率增强……

这就形成了一个反复不断循环的调节过程。

在外界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内部反应自主控制、自主调节,并使得核聚变反应一直保持在平衡性阙值区间。

张硕一路都在思考核聚变的控制问题。

他当然不是要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实际上,可控核聚变也不一定比强于新的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和技术难度则要比新的能源技术高很多。

从技术难度以及成本的角度考虑,可控核聚变已经被淘汰了。

他考虑的是‘以稳定的强力环境来反过来制造电磁力’。

核聚变能提供稳定的强力环境,若是能找到强力和电磁力的反向关联,就能够以稳定的强力环境,源源不断的输出磁场或电力。

这样就能制造出‘氢弹电池’。

当然,暂时还只是一个思路想法,要制造出氢弹电池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而其基础中的基础,是完成“电磁力、强力的数据和理论关联”研究。

“这就是我们的新方向。”

在返回苏东市以后,张硕马上去了源点论研究中心,并在刚建好的研究中心一楼办公室里,召集理论组的核心人员说起了研究方向。

“我们已经完成了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而新的方向就是研究电磁力和强力的关联。”

“这个方向相对更难一些,但是意义重大。”

“不管是对于理论还是应用技术,都非常非常重要,实际上,这个方向上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首先要解决的是底层的复杂逻辑构架问题……”

张硕认真的说了起来。

在场除了张硕,李刘双悦以外,还有其他五个研究员,包括汤海益,郭华,还有刘明昆、蒋志阳以及薛斌。

刘明昆参与过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研究,已经成为基础力关系模型方向最顶尖的学者之一。

在理论中心确定成立后,张硕就邀请刘明昆来理论中心工作。

之前刘明昆是首都科技大学的教授,只是参与了张硕的项目组,而现在收到邀请以后,他也下定决心来。

两个多月时间,刘明昆结束了首都科技大学所有的工作,就正式加入了源点论研究中心,并成为理论办公室的一员。

理论办公室,也是源点论研究中心的核心团队。

蒋志阳、薛斌分别来自高能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以及科技大学物理研究中心,都是为了项目派过来参与理论和实验工作的。

在引力制造实验结束后,两人受到张硕邀请也都决定留下来工作。

如果不算上张硕本人,理论办公室就只有五个名研究员,人数相对还是比较少的,但理论研究本来就不需要大量的人手。

那根本没有意义。

这就像是研究一个数学问题,几个人就已经足够了,组建大规模的团队,大多数人员也参与不了工作,而且内部还会变得混乱,对于根本无助于解决复杂理论问题。

……

在给理论办公室确定了新方向的同时,张硕已经建立了两个任务。

【任务二】

【研究项目名称:电磁力和强力的理论关联(难度评估:A)。】

【进度:25.321%。】

(剩余进度需要科研币数量:4750。)

——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实验支持电磁力和强力的数据关联(难度评估:B)。】

【进度:20.732%。】

(剩余进度需要科研币数量:640。)

两个任务看起来差不多,实际内容根本是南辕北辙。

第一个任务是电磁力、强力关联的数学模型研究,和‘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类似。

第二个则是实验支持的数据分析研究,可以算作是‘数据挖掘’方向,根据现有的实验数据,去分析出其他的数值关联。

张硕是希望以此来找到关联数值解组,若是能够投到应用是最好的,无法投入应用也不损失什么。

同时,关联数值对于理论研究也是一种增益。

在确定了新的研究方向以后,理论办公室的研究员们都感觉非常的振奋,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研究。

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影响力实在太大了,不仅仅通过实验对理论基础进行了验证,还支持研发出了一种人为制造引力的技术。

现在又是研究电磁力、强力的关联,是否也能够以此联系实验,并支持研发出什么新的技术?

这听起来就很有意思了。

原来的理论物理研究,就是纯粹的复杂数学分析构架,不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要去做表达,去完成复杂的数学逻辑问题。

这就像是解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学问题。

数学角度,当然是有意义的,只是研究可能会非常的枯燥、乏味。

当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同时,还能支持研究出高端的科技,听起来就变得有意思多了。

他们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在兴奋和期待的同时,他们又觉得肩膀上压了重担,同时,也感到非常的光荣。

其他人知道他们是跟着张硕做理论研究,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有些领导都会拍着他们的肩膀说,“未来科技,就靠你们了!”

很多人也会非常赞叹。

这就给他们带来一种使命感,好像自己成了什么大人物,肩负着引领人类科技发展,改变世界的伟大使命。

想想……

很激动啊!

……

源点论理论办公室的新方向研究开始了。

每个人都非常认真,每个人也都非常努力。

张硕把握着大方向,也同时参与到研究中,而另一边的引力技术实验以及和各部门的交流,则都交给了姚启明、薛柏坤等人以及军方、科技工业局、科技处的代表来负责。

在此期间,费米实验室的二十人团队,完成了对高能所的访问。

访问团队领队是实验室主任莉亚-梅明加,另一个重要负责人则是扎克因-费尔南德斯-加西亚。

他们参观了高能所的物理中心、正负电子对撞实验基地以及混乱力场研究组实验基地。

混乱力场研究组,也就是前cp组,因为有了新方向的研究,主要做强磁干涉超子衰变实验,研究的是混乱力场,cp组也正式更名为‘混乱力场研究组’。

在参观结束以后,费米实验室和高能所达成了一些合作框架和协议。

其中包括理论研究的合作,也包括实验数据、成果的分享,以及对混乱立场共同研究的实验合作。

同时,他们拟定共同举办混乱力场研发理论与实验会议。

这些消息报道出来以后,马上就影响到了国际舆论。

费米实验室主动去访问高能所,并达成了源点论方向的理论合作,以及混乱力场研究的实验合作,显然已经说明了费米实验室对于研究方向的看法。

同时,能源部情报网络得到的一些消息也出现在了媒体版面上。

有大媒体明确的报道说,“据悉,张硕的项目团队已经测定到了明确的引力场信号,他们已经实现人为制造引力,并掌握了相关的技术。”

“据可靠消息,他们所制造出的引力强度,已超过地球引力的一半,甚至可能会更高,并且可支持航空航天领域的运用。”

这些消息报道出来以后引起了国际舆论的一片哗然。

舆论迅速发生转变。

之前国际上对于张硕理论方向的嘲讽全部都消失了。

好多人的评论变成了批评和讽刺,“科学确实有国界线,只不过是我们划定的国界线而已。”

“人家不支持《混乱场论》,是因为知道这个方向研究是错误的!”

“迈克-约尔忽悠了全世界,但没有能忽悠中国,他们的决策层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原来人家才是正确的,而我们竟然相信什么高危暗物质,现在想想简直太可笑了。”

“这肯定是那些所谓顶尖学者的问题。”

“那些顶尖学者发出声音,说了一大堆的不信任,还吹捧迈克-约尔的理论,决策层相信了这些声音,媒体也做出了报道……”

“真是不可思议,人为制造引力场?如果知道的再晚一些,我们的科技就要落后了!”

“现在知道也不晚吧?”

“我早就觉得不可能,弦理论都是骗人的,什么高维、多维,我们生活在三维的宇宙,怎么可能发现出什么高维的东西,更别说研究出技术了。”

在众多的声音中,最尴尬的就是核子组织了。

好多舆论也指向了核子组织,因为他们刚刚宣布和高能所做一个切割,拒绝基础力关系模型,全力支持迈克-约尔的理论,并把研究高维暗物质作为新的实验方向。

结果基础力关系模型研究方向上,已经实现人为制造引力。

现在怎么办?

毫无疑问,他们草拟的既定实验计划,已经提前宣布破产了。

新方向,也毫无疑问会是源点论。

源点论,基础力关系模型,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

这些理论才代表正确的方向!

如果不能快速扭转方向,高能物理、理论物理等方向上,核子组织就会落后于人。

他们可不能接受落后,马上就组织召开了新一次的会议。

这次会议针对的还是新方向,但会议的风向已经完全变了,没有人再谈麦克-约尔的理论,谈到的就只有张硕的理论方向。

会议上,有学者直接指明了新方向,“我们首要就是完成复刻实验,必须要知道怎么样制造出引力,也就是在实验中测定到引力信号。”

“我们要组建专门的项目组来研究这个问题。”

“引力信号,研究的基础是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这项理论是公开的,还有两种基础力的理论关联模型。”

“我相信,他们的实验一定是以此为基础,也就是找到理论关联模型的解组,并以解组去进行实验,从而找出引力信号……”

“这个方向是明确的,我们有这么多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一起研究一个数学模型,一定能找出更好、更优的解组,到时候,可能不止是发现引力信号、引力场信号……”

“甚至,是研究出可实现应用的引力技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