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全新军事科技,验证已完成!

电磁力、引力的关联研究,主方向就是做大量的基础实验,来以实验的方式,完善对数学模型代入数值的数据基础,并以此来寻找最适合的解组。

这已经不是理论,而是技术性研究了。

技术性研究,想要实现应用的转化,就需要尽量降低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在数值--磁场强度需求。

磁场强度最好控制在2T以下,强度越低当然是越好的。

引力场技术的主应用方向,就能让人想到是航空、航天,而无论是航空还是航天,飞行设备都是独自离开地面,电力供应主要靠的是电池,就不可能以电力制造太高强度的磁场。

2T,是最高能接受的数值。

如果磁场强度需求大于2T,就没有实现制造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可能性。

另外,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是验证媒介材料,要寻找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制造更大范围的引力场,以及制造出更接近上限的引力场。

如果能进行大范围覆盖,并制造出高于地球引力的引力场,飞行器就能很轻松的直接飘起来。

两个方向中,前者需要庞大的基础实验数据支持,后者已经可以利用现有设备进行了。

数学模型,并不是简单的方程,不是只有两个参数。

电磁力、引力的关联模型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所包含的参数态度,就需要把每一个参数都必须调整到可控范围,才有实现应用的可能性。

比如,媒介材料的粒子活跃度。

针对不同的元素,达到需求活跃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如果需求粒子活跃度太高,比如某种金属材料需要加温到一万摄氏度,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就需要不断的实验,找出最适合的数学模型解组。

研究所需的基础实验是非常庞大的。

基础实验研究有了高层领导的拍板,后续工作就顺利了很多。

南江省科技处一直都在和苏东大学讨论建造理论研究中心的问题,他们还邀请了科学院参与,但一直以来都在进行论证,包括选址、投入的经费,引入的人才,等等。

现在有了更高一级领导拍板,而且一口气就筹集上百亿的资金,工作就变得简单了很多。

百亿,建造个理论研究中心太容易了。

实际上,单单说建造研究中心,也就是把建筑建出来,有个两、三个亿足够了,而且已经能建出很大规模。

在花钱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大量的实验设备需求,第二就是大量的人才需求。

两者缺一不可。

前者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再加上合作机构的支持,引入大量的实验设备也没有问题。

人才上,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上级领导还是派来了专门的人员,负责理论研究中心的筹建、管理以及其他琐碎的工作,前来的人叫邓嘉鑫,是个非常优秀的大型科研项目管理人才。

邓嘉鑫担任了研究中心副主任、项目后勤管理,负责方方面面的事务,包括理论中心建造、实验室设备,等等。

他主要就是做好管理,做好中心的建造和监督工作。

在邓嘉鑫来了不久之后,理论中心就快速完成了选址和初期建造工作,建造地点也挂牌‘源点论国际研究中心’。

源点论国际研究中心,选址在苏东市南侧二十公里的郊区。

这都要考虑到研究中心会做很多基础实验,需要极高的电力供应,牵扯到高能粒子、强压等方面,就不适合在市中心见到了。

当见到刚刚开始的时候,附近就有很多人注意到了挂牌的名称,也就是源点论国际研究中心。

只要简单了解一下,就知道研究中心和张硕直接相关。

当消息传到舆论上,很多人也明白了一个重要信息,“国家高度认可张硕的理论,也确认了最新的实验发现。”

项目组的新发现已经发表在了《科学》杂志上,但实际上,国际还是有很多不认可的声音,因为研究太过重大,影响也是非常震撼的,而所谓的实验数据无法得知真实性。

有些机构想要复刻实验,都先要做很多的基础实验,积累足够多的数据才可以。

所以有很多的机构和学者都希望对于张硕项目组进行访问,他们想拿到更多的数据和实验资料,一方面是去验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是想以此确定新的方向。

大量的申请都没有得到回复,因为对于是否公开更多的信息,内部还是存在一些争议的。

费米实验室,也是众多机构之一。

去年年底,费米实验室成功完成改组,他们有了新的‘东家’,也就是新的运营机构,也重新有了充足的经费。

这让费米实验室稳定下来。

很多继续留在实验室的学者和工作人员都松了一口气,至少他们不用担心第二天就被裁掉了。

实验室主任莉亚-梅明加是特殊的那个,其他人不担心被裁员,而她自己开始担心了。

莉亚-梅明加很清楚,她接任实验室主任的核心工作就是大肆的裁员,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裁掉不重的项目,来让实验室的财政变得平衡一些。

现在实验室的艰难时期已经过去,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她就是那个弓、那只狗,必须在科研管理方向上,展示自己的能力才能留下来。

莉亚-梅明加一直有关注国际物理发展形势,她非常重视cp组,并任命了新的cp组负责人,来自芝加哥大学的扎克因-费尔南德斯-加西亚。

扎克因是一个西班牙裔的教授,在理论物理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为核子组织的cns合作组工作过超过五年时间。

同时,他还参与过几次粒子对撞实验的研究工作,每次都是代表团的领队,可以说是非常有能力的。

扎克因担任cp组负责人以后,工作感觉一直都很轻松。

近来,他做了一些事情。

比如,邀请迈克-约尔作为团队顾问,希望能在理论拓展中找到实验方向。

迈克-约尔的《混乱场论》非常有影响力,扎克因就需要以此为突破口,找到一个类似于重子cp破坏研究的大方向。

那会是全新的物理方向,也会成为未来高能物理领域的主流方向。

扎克因一直都这么认为,直到张硕的项目组公开了实验发现,让他和同事都坐不住了,再也没有了原本的悠闲。

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找的方向可能是错误的。

“如果张硕团队的发现是真的,也就代表基础力存在关联,《源点论》基础是正确的。”

“那么《混乱场论》就没有存在的空间和价值,而我们以这个方向进行拓展……”

扎克因说着都直摇头。

这件事情上,最郁闷的是他们不确定张硕团队公开的信息是不是真的,即便公开信息是真的,实验中途真的没有问题吗?

除非能够复刻实验,否则一切都是未知数。

现在他们还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是否还要继续相信迈克-约尔?

莉亚-梅明加也知道了消息,她马上就找到了扎克因询问具体情况。

两人在办公室里谈了起来。

“我仔细看了《科学》杂志上的内容,实在不敢相信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竟然已经完成了对于基础力关系的验证?”

“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他们公开的都是主要数据,但光靠主要数据无法进行实验的复刻。”    “但如果是真的,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研究……”

莉亚-梅明加思考着说道,“所以,事情还不能确定下来?”

“只有复刻实验,才能确定。”

“那我们是否还要相信迈克-约尔?是否还要顺着这个方向继续研究?”

“我问过他了。”扎克因耸了耸肩,“他说实验一定是假的,但这在意料之中,他当然不会认可。”

莉亚-梅明加凝住眉头问道,“那我们能相信谁呢?去问爱德华-威腾?据说他很认可迈克-约尔的研究。”

扎克因扯着嘴角笑了笑,“那我们会得到同样的答案。”

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全新的物理方向面前,即便是顶级的学者也会出现判断错误。

爱德华-威腾发展了超弦理论,是公认理论物理的顶级学者,《混乱场论》是弦理论框架内的研究,以弦理论和粒子标准模型解释了混乱力场问题。

这种在框架标准内,并解释了新物理现象的研究,必定会得到爱德华-威腾的认可。

爱德华-威腾或许也认可张硕的理论,比如他肯定过‘基础力关系模型’,认为是一个独特的理论物理方向。

作为一个顶级的理论物理学家,宽广的胸怀让他能接受不同的理论。

可当不同的理论得到了证明,并且和自己研究方向的内容有冲突的时候,想要轻易的改变看法,哪有那么简单?

除非是实验就发生在眼前,否则扎克因百分百确定,爱德华-威腾一定不会相信发表出来、暂时无法复刻的实验结果。

类似的一幕发生在核子组织的实验基地,他们还为此专门召开了会议,但依旧不能确认实验的正确性。

不过核子组织中有一些学者不认可弦理论,《混乱场论》也只是实验方向的参考理论,张硕团队的成果发表出来以后,核子组织马上把张硕团队的实验,当做是短期内研究的主方向。

“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快复刻这个实验。”

“如果在复刻实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又或者有什么其他的发现,或许也会成为研究进展。”

“当然,也要尽可能的联系张硕团队,同时和高能所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

“这些都是要做的。”

“总之,我们必须找到未来的主方向,否则就可能落后于人……”

后者是不能接受的。

过去几十年以来,核子组织都是高能物理研究的引领者。

在高能物理的研究方向上落后于人,是否能持续拿到经费都说不定了。

那会成为核子组织的末日。

核子组织上下都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好多人感觉已经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而工作。

……

源点论国际研究中心,正在如火如荼的建造中。

同时,电磁学实验室的实验也不间断的进行着,但一段时间内,实验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研究还是需要积累的。

最近一段时间,张硕就非常忙碌了,他的工作大部分都和源点论国际研究中心有关,要参与很多相关的会议,也要关注电磁学实验室以及合作机构的基础实验,同时,还需要重视人才引进工作。

等等。

作为源点论研究中心的主任,工作忙碌也是非常正常的。

实际上,他已经推掉了大部分的工作,比如,研究中心的建造、设备引进等,都是其他人来负责的,但只是决策**务,也足够令人感到疲惫了。

这天,又有一项工作加在了担子上。

科技工业局发来消息,邀请张硕到佟智国的项目团队参观。

说是参观,实际上是实验验证研究遇到了问题,希望张硕能过去看一下。

佟智国的项目团队,一则是希望验证原子核核力拆分理论,二则也是希望以此研究出能够应用在军事上的新技术。

后者,非常重要。

在军事科技领域上来说,掌握一项其他国家都没有的技术,军事上的优势就会变得非常大,因为其他国家没有,不了解具体技术情况,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对抗。

现在国际上的军事科技,都可以说是几十前的技术,只不过技术水平有所提升而已。

核弹,只是威力更大。

战斗机,只是速度更快、功能更多。

雷达,只是检测精度更高,覆盖范围更广。

导弹,只是打击范围更大,打击的精准度更高、速度更快。

航母,只是动力提升,制造的吨位更大,能搭载的战斗机数量更多。

等等。

以上的所谓高端军事武器装备,都只是技术上更加尖端,但技术的基础原理都是公开信息,制造的再高端,其他国家也知道该怎么去应对,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无法应对。

但是,最少也能判断出来。

如果有一项全新的未知的军事科技就不一样了,其他的国家并不了解技术,想要研究出应对方法都是极为困难的,也就会让防御体系直接失效。

这就会成为非常巨大的优势。

张硕收到邀请也非常感兴趣,他还是抽出时间长途跋涉去了佟智国的项目团队。

在抵达实验基地以后,佟智国一边带着张硕参观基地,一边说起了实验碰到的问题。

“实际上,我们已经完成了验证。”

佟智国说着有些兴奋,“那是第二次测试实验,就检测到了热力反应,当时真有一些担心啊,万一再出现爆炸……”

“但最终,实验和预想的一样,就只是检测到热力反应而已。”

“我们对于实验数据进行了计算,发现热力反应爆发的延迟性,后来就设计了实验装置……”

他认真说了起来。

实验基地内建造的主装置,主体类似于粒子循环加速器,会以强磁场对于活跃的离子态物质进行不断的加速。

在离子态物质活跃性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让其通过‘反应管道’,也就是通过特定数值的超强磁场,同时就会出现热力反应。

这时候,就非常危险了。

“活跃物质通过超强磁场后,就会被打出去,但打出去以后就没有反应了。”

“我们在几十公里外还找到了残留物质,但根本没什么意义,只能检测到些许残留凝聚物,好像就只是加速打出去而已,什么也没有发生。”

“已经实验过很多次了,每一次都是这样,我们认为是空气的影响。”

“但是,没有办法……”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