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唯一就是,速度太快了!

在听到罗勇军的话以后,谭友铭在原地沉默了很久,他实在感到非常惊讶。

NS方程解集覆盖性论证?

完成了?

真的假的?

张硕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发表的成果,是针对层流到湍流转变位置的解集论证,也就是证明那个位置附近不存在奇点。

后来他又证明了笛卡尔坐标系下方形通道内不存在奇点。

国际上也有不少学者,参照张硕的论证方法,对于其他特殊点位进行论证,并证明一些特殊点位不存在奇点,也就是ns方程解集具有光滑性。

特殊点位,也就是参数会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理解为,让NS方程得到了简化,难度自然降低很多。

NS方程覆盖性论证,准确的说,自然边界条件下常规曲折的论证,各个参数的范围波动是很大的,进行覆盖性的难度直线上升。

这个研究完成,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解决了千禧年七大数学猜想的NS方程问题。

虽然还有无限取值没有进行论证,但有限取值可以解决所有的应用工程问题,也就代表应用范围领域中,NS方程是可信的。

NS问题提出的目的就在于此,也就是证明应用范围内,NS方程的解具有存在性、唯一性以及光滑性。

无限取值,也就是参数范围的无限扩张,常规领域是用不到的,也只是一种数学理论问题。

当然,数学理论问题也很重要,但依旧可以说,他们已经解决了NS方程问题。

如果研究正式发表出去,克雷研究所很可能都会考虑给他们颁发千禧年数学猜想的奖金--100万美元。

钱,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荣誉。

千禧年七大数学猜想,是全世界众所周知的最重要、最困难的数学问题。

这绝对是一项载入史册的荣誉!

谭友铭认真思索了很多,然后他看见了满脸得意的罗勇军,下意识用力摇摇头。

然后他又看向了李伟华,轻轻摇了摇头。

最后他看向了张硕,才微笑的点了点头。

谭友铭下意识的动作,让罗勇军、李伟华都有种受到冒犯的感觉。

他们很是不满的正想说什么,就听谭友铭问向张硕,“确定完成了吗?”

张硕点了一下头,“完成了。”

“恭喜你——”

谭友铭把最后一个字拉长了音,又扫了一眼罗勇军和李伟华,又赶忙补充了另一个字,“们!”

罗勇军和李伟华再次感觉受到了冒犯。

他们又没来得及说什么,就听谭友铭道,“罗教授,李教授,以后这间办公室就给你们用了,这个研究学校和高院也会给予足够的重视!”

他的话音非常有力。

罗勇军和李伟华顿时忘记了刚才的不快,他们很清楚谭友铭的意思。

重视!

怎么重视呢?当然少不了奖金了。

办公室给他们两个人用,也就代表高院会和李伟华签订研究员聘用协议,李伟华以后也会成为‘双聘’教授,双聘用还能在高院有个办公室,职级肯定都有提升。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谭友铭全都说完以后,又说起了刚才的话题,“东港数学中心的研讨会,你们去不去参加?”

他补充了一句,“NS方程就只是重要议题之一,还会讨论其他几个重要方程以及偏微分方程理论问题。”

谭友铭是有心把几个人‘打发’走的,因为他们在高院里工作让人感觉很焦虑。

但转而一想,似乎也不用担心了。

如此重大的研究都已经完成了,之后可能就不会持续内卷性工作了。

以后可以轻松了吧?

罗勇军、李伟华一起看向了张硕,显然是否要参加会议,还是要张硕做决定。

“我考虑一下。”

张硕没有直接回答,就继续和罗勇军、李伟华一起整理起资料。

在工作结束以后,他打算给李剑锋回个邮件,考虑了一下,干脆用手机给李剑锋发了消息,说了一下研讨会的问题。

李剑锋很快回了消息。

两人聊了几句。

张硕才知道东港数学中心发生了大事——周凯军离职了。

从李剑锋的只言片语中,能知道周凯军并不是主动离职,似乎是被蒋维之‘劝离’了。

李剑锋回消息说道,“我感觉他好像也待不住了,研究所很多人都对他不满。”

“估计他自己也知道,蒋院士也不想再留他。”

“他手里的杰青项目,也暂停了。”

这就是周凯军遇到的情况。

伴随着张硕的名气越来越大,还拿到了国内第一个菲尔兹奖,好多人看周凯军的眼神都怪怪的。

东港数学中心,有很多教授也对于周凯军非常不满,他们都是和东港大学有关系的,有些则干脆就是东港大学的教授。

现在东港大学受到影响很大,很多人提起东港大学就想到张硕,想到硕士论文抄袭事件,而事件的主角在短短两年后就获得了菲尔兹。

这件事就变得非常的可笑。

好多人私下里谈都这么说,“周凯军有个学生拿了菲尔兹,结果他污蔑这个学生论文抄袭。”

“谁能想到?拿了菲尔兹的数学天才,两年前竟然会抄袭一篇Sci4区论文!”

“这可能是21世纪最夸张的新闻!”

“发生在东港大学!”

“可能在50年以后,还是有很多人会提到这件事,它会成为东港大学铭刻在学校历史上的污点……”

周围所有人都会讨论这件事,也让周凯军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他自然是待不住了。

蒋维之隐晦劝解以后,他就选择主动离职了。

在得知周凯军离职的消息后,张硕顿时感觉舒心很多,事情确实是过去了,但只要周凯军在东港数学中心,就总是能让他想到过往的事情。

“所以,东港数学中心特别邀请,也是想和我摒弃前嫌?”

张硕思索着。

对方发出了主动的邀请,肯定是有这层意思在里面,但他还是决定不去。

一则是,NS方程的研究刚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是寻找无限取值论证的方向,去参加偏微分方程理论会议也没什么意义,大概率不会有什么任务进度提升。

二则,他确实有很多工作要忙。

近一段时间,他和罗勇军、李伟华一起研究NS方程论证问题,同时,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也完成了不少的基础实验,就有很多实验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

另外,他要专注于新方向的实验。

“就让罗老师和李老师去吧……”

张硕想了想做出了决定,但他考虑了一下,还是和李剑锋说了NS方程论证问题,“我的研究组已经完成了常规取值的覆盖论证。”

“你们的研讨会可以绕过这个主题了。”

……

东港数学中心二楼办公室。

办公室里有好几个人,正在讨论即将举行的偏微分方程理论研讨会。

东港数学中心是会议的发起方,也邀请了很多国内著名学者,但蒋维之最关心的问题还是张硕会不会来,就和张硕想的一样,他们进行主动邀请,确实是希望能和张硕摒弃前嫌。

如果研讨会能邀请到张硕,最少说明两者不存在直接矛盾,不说能不能拉近关系,只要不让人感觉是‘敌对关系’就好太多了。

张硕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

他是国内第一个菲尔兹获奖者,也创造了菲尔兹获奖者的年龄记录。

在国内偏微分方程研究领域,张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人’,甚至没有人敢于和相比,他在偏微分方程领域的成果足以让任何人望其向背。

另外,蒋维之还知道南江省希望能围绕张硕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学中心。

这对于东港数学中心绝对不是好消息。

苏东和东港距离太近了,两者肯定会被拿来一起做对比。

张硕是菲尔兹获奖者,光是头衔就能压制住东港数学中心,再加上极为年轻、能力极强,东港数学中心甚至变得没有竞争力,未来会被完全的压制。

邱成文也是菲尔斯获奖者,但他毕竟年纪大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首都距离东港也很远,不会存在直接的竞争,一般也不会拿来进行对比。

总之,张硕一个人给东港数学中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如果双方能摒弃前嫌,不说未来能有多少合作,但至少不存在敌对和竞争的关系,就会让东港数学中心上下轻松很多。

李剑锋说起了张硕的事情,“我和张硕教授谈了,他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来参会,但是他的研究组中,罗勇军和李伟华教授会来参会。”

蒋维之有些失望的点了点头。

李剑锋又道,“对了,张硕还给我们一个建议,说不用去讨论NS方程覆盖性论证了。”

“为什么?”蒋维之有些不解。

李剑锋很用力的说道,“他的研究组已经完成了证明,也就是证明了常规取值NS方程解析的光滑性。”

他说完没等其他人反应,就继续道,“我听了也很惊讶,感觉太不可思议了!”

蒋维之思考着问道,“确定吗?”

“这个……”

李剑锋也有些不敢确定,他只是在通讯软件上听张硕这么说,两人没有针对问题进行深谈。

另外,即便是完成了论证,正确与否也是不确定的。

不过考虑到对方是张硕,他觉得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张硕一直在研究ns方程,而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完成覆盖性论证也不奇怪。

唯一就是……

速度太快了!

蒋维之也这么说,“八月份的会议到现在才多久?还不到半年!”

“我记得好像是两个月之前,张硕证明了笛卡尔坐标系下方形通道内不存在奇点,到现在就完成了常规取值的覆盖性论证……”

蒋维之说着用力拧着眉头。

他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完成ns方程覆盖性论证本身就很不可思议。

速度这么快,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他倒是相信张硕有这个能力,如果是几年以后也许就能说通了。

现在……

“也许是想影响我们的研讨会?应该不会吧?凯军都已经离开了,那个小女生也早就被学校清退。”

“我自己,好像和他也没什么直接冲突。”

“或者,他真的完成了论证?”

蒋维之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干脆交代道,“还是正常安排。邀请函都已经发出去了,张硕不来,我们就正常开研讨会。”

……

张硕不止接到两封有关研讨会的邮件,也有其他认识的学者给他发邮件,询问是否会参会。

偏微分方程领域,张硕就是国内的第一人。

这已经是公认的了。

邱成文也特别来问了一下张硕,他并不是发的邮件,而是直接用通信软件询问。

在得知张硕不去参会以后,邱成文还感觉有点儿遗憾,“这种研讨会没有你参加,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而且含金量都降低了。”

邱成文说完还提前邀请张硕参加明年的华人数学家大会。

这次张硕同意了。

华人数学家大会是邱成文组织举办的数学会议,而且已经有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力。

后续几天,张硕和罗勇军、李伟华一起整理了资料,随后就开始考虑论文发表的问题。

这种级别的论文,一般都是现在顶尖的学术机构做报告,就比如安德鲁华尔斯的费马猜想证明,就是先在牛顿研究院做的报告。

张硕并不这么想。

一则是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包括数学家大会做的湍流转变奇点论证,清理完成的一些证明都可以直接拿来做条件,也就让论文的内容少了很多。

二则,论文远没有费马猜想证明那么复杂,总计也只有四十页左右,也不存在难以理解的数学逻辑问题。

只要论文正常的发布出去,一些学者慢慢的研究也能弄懂过程。

NS方程论证和费马猜想证明不同的地方在于,后者只是证明一个数学问题,大部分学者对结果的兴趣比过程更大。

NS方程论证,都是过程更吸引人。

即便最终的结果是错误的,也会有很多学者感兴趣的去研究证明过程,因为其过程也许可以应用在其他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中。

张硕和罗勇军、李伟华商议了一下,后来仔细考虑想出个主意。

他选定了几个数学期刊,随后给每个编辑部发了封邮件,邮件都有同样的内容——

“我的研究组完成了自然边界、常规取值NS方程解集光滑性论证。

如果论文投稿过去,什么时候能发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