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实验有发现,基地就要废弃?!

德国,汉堡。

《数学新进展》编辑部是在一座大楼的四层,主编迈克尔-温特斯来到办公室后,例行的给自己冲了一杯黑咖啡,随后才慢悠悠打开电脑。

等打开了工作邮箱以后,他就注意到一封很特殊的邮件。

他的工作邮箱都是由手下编辑,对于稿件进行筛选后转发过来的,而这封特殊的邮件并没有附带任何文件,就只像写信一样只有几句话。

“我的研究组完成了自然边界、常规取值NS方程解集光滑性论证。

如果论文投稿过去,什么时候能正式发表?”

迈克尔-温特斯看了邮件内容后,大脑似乎处在了当机状态,他愣了好半天才怒骂一句,“里贝特在搞什么鬼,这种垃圾邮件也转给我!”

他正要起身去训斥一下里贝特,忽然注意到邮件标注的人名——

张硕,苏东大学?

“张硕?”

“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

迈克尔-温特斯愣了一下,猛然瞪大了眼睛,他马上重新坐了回去,表情都变得严肃了很多。

他又读了一遍邮件内容,确定自己的理解没有错误,并长长的吸了一口气,“NS方程,自然边界、常规取值的解集论证?”

“张硕……”

“怪不得!”

这种级别的研究可不是学术期刊能审稿的,即便是数学四大刊的《数学新进展》也不行,他们即便进行审稿并发表出来,相对于研究的难度和重要性来说,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那些顶级的数学机构,还是会再审一遍稿,针对论证内容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分析。

常规来说,研究应该是先去顶尖的学术机构做报告,然后再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张硕直接询问什么时候能发表,很明显是不打算去顶尖学术机构做报告,同时,也不认为他们有审稿的资格,所以就询问是否能直接发表,而且想快速的发表。

《数学新进展》可是数学界最顶级的学术期刊之一,不审稿就直接发表……

当然可以!

论文是张硕的投稿,就完全没有问题!

迈克尔-温特斯只思考了片刻就做出了决定,马上给张硕做了回复,“下一期是下个月中旬,可以直接跟着下一期发表。”

……

《数学学报》编辑部、《数学年刊》编辑部的反应同出一辙。

他们也同样收到了张硕发来的询问,编辑部负责人只是找其他人讨论一下,就决定直接发表张硕的论证。

一则是因为张硕的影响力很大,他就是数学界的风云人物,而NS方程的数学论证领域,张硕更可以说是数学家的NO.1。

二则,NS方程论证实在太重大了。

虽然限制条件是自然边界以及常规取值,并没有进行完善的论证,但也覆盖了所有的应用领域,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完成了NS方程的论证。

如果是其他人进行投稿,不管论证是对是错,学术期刊的编辑部都会直接把论文扔进垃圾桶,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审稿的资格。

审核通过,再被顶尖机构发现问题,学术期刊进行发表就成了笑话。

审核不通过,自然就等于是浪费精力。

张硕就不一样了,他个人就是国际数学界的焦点,发表他的研究论文,而且如此重大的研究论文,即便后续发现了错误,也是他个人的问题,学术期刊承担的压力要小的多,还能以此带来更多的关注,正向意义比发表错误论证的负面影响还要大。

这件事是百利而无一害。

《数学年刊》新一期还要三个月以上,编辑部也是这样回复的,但后来事情被爱德华-霍夫曼知道了。

爱德华-霍夫曼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也是国际偏微分方程领域的著名学者,同时,他也负责一部分《数学年刊》的审稿工作,好多编辑部的人都认识他。

霍夫曼知道消息以后,直接找上了编辑部,他说道,“你们这样做,当然不行。”

“为什么?这么大的研究,还需要去审稿吗?而且,那可是张硕……”

“我说的不是这个。”

霍夫曼马上摇头,“你们看到了他发来的消息,他问的是什么时候能发表,邮件中并没有附带论文,有没有想过,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可能也问了其他期刊!”

“他是希望能尽快发展,在这方面,我们没有任何优势,比如,《数学新进展》,哪怕他们刚发了新一期,下一期还是比我们快。”

编辑部的人想一下,发现确实如此,“那怎么办?”

霍夫曼直接道,“直接他,只要把论文发过来,我们就会贴到官方网站上发电子版!”

“不跟着新一期吗?我们可是《数学年刊》。”

“《数学年刊》,又怎么样?”

霍夫曼都感到有些好笑,“你们觉得《数学年刊》是最顶级的学术杂志,投稿人都需要按部就班跟着新一期发表论文吗?”

“正常来说确实是这样,但现在是特殊情况,那可是NS方程的论证。”

“如果论证是正确的,以后所有人都会说,NS次方程问题的论文发在了其他学术期刊,千禧年数学猜想就只有七个,第一个直接贴到了网络上,我们当然要争取第二个,不管用什么手段,打破了规则也在所不惜!”

“《数学年刊》,也没什么了不起,一定要记住,我们就只是学术期刊,是论文发表的平台而已。”

“如果顶尖的论文都发在了其他平台,《数学年刊》就会成为垃圾,不会再有人关注了,那么我们的骄傲还有什么意义?那会变得很可笑……”

霍夫曼的几句话,让编辑部的人感觉振聋发聩。

《数学年刊》再有权重、影响力再大,也只是论文发表的平台而已。

最优秀的论文没有发表在《数学年刊》,并不是论证的荣誉,而是《数学年刊》的荣誉,他们必须竭尽所能的争取优秀的论文。

NS方程论证,就是这样的论文。

他们必须竭尽所能争取,而不是因为发表时间的限制、规则的限制而放弃。

……

爱德华-霍夫曼的判断是对的。

张硕确实打算选择最快发表的平台,他询问了三家学术期刊,分别是《数学新进展》、《数学学报》以及《数学年刊》。

实际上,他甚至打算直接贴到网络上,因为有着很高的个人影响力,即便只贴到网络上,也会有很多学者能看到论文,带来的关注并不比发表顶尖期刊上差。

所以贴到网络上和发表在杂志上,对张硕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

他考虑的是罗勇军和李伟华。

罗勇军和李伟华,可没有达到无视顶尖期刊的程度,能有一篇发表在数学四大刊的论文,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才会决定发在数学四大刊上。

张硕收到回复以后,已经打算投稿给《数学新进展》,然后他就收到了《数学年刊》编辑部发来的信息。

“我们可以在接收到论文后,第一时间发布电子版论文到网站上。”

“如果论文是正确的,也会跟着下一期内容一起发表。”

《数学年刊》编辑部的意思就是,接收到论文后第一时间发布电子版。

在三个月的间歇期内,肯定会有很多学者和机构关注,论文是否正确也会有个定论,论文没有问题,就会跟着下一期内容再发布第二次,也等于是正式发布。

张硕思考一下,觉得方案很不错,因为论文可以第一时间发表出来。

最终,他决定投稿给《数学年刊》。

在投稿之前,还是要对论文进行最后一次检查,直接贴出电子版还是要谨慎一些。

论文内容整体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字里行间可能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包括一些符号可能会写错,又或者是出现解释性的错误。

张硕很耐心的进行了检查,然后就投稿给了《数学年刊》。

与此同时,罗勇军、李伟华都已经去东港数学中心参加研讨会了。

苏东大学总共去了四个人,其他两人分别是苏炳康和叶树元。

苏东和东港的距离很近,早上乘车过去也来得及,但他们还是选择提前一天去,因为早上去会很疲惫,也能表示了对于研讨会的重视。

这次东港数学中心召开的偏微分方程研讨会,规模并不大,但影响力却很大。

会议邀请了四个数学院士,六个杰青及以上学者,其他也都是各机构的研究员、博导教授,参会人员总计超过50人。

研讨会,可以说汇聚了国内偏微分方程领域的顶尖学者。

第二天上午,研讨会的开幕式在东港数学中心一楼会议室进行。

研讨会并没有什么盛大的开幕式,就只是主办会议的东港数学中心,对会议讨论内容以及流程进行说明。

蒋维之代表东港数学中心上台,说明了会议的几个主题。

其中主要有四大主题内容,分别是NS方程覆盖性论证方向、蒙日-安培方程的解集研究、爱因斯坦方程及杨-米尔斯方程等重大偏微分方程的数学分析、偏微分方程的理论方法。

蒋维之说完走下台时,前排的罗勇军招呼了一声,随后说道,“蒋院士,我必须说明一件事。”

“我们项目组已经完成了NS次方程自然边界常规取值的论证,如果是做这个方向的论证,可能没有什么意义……”

罗勇军说的很认真,很诚恳。

旁边的几个教授都听愣了,马上问道,“真的假的?完成了论证?”

“罗教授,不是开玩笑,对吧?”

“我怎么感觉不可能啊?当然,我知道,张硕完成了湍流转变位置的奇点论证,其他位置的认证也有很多完成了,但是覆盖性论证和点位论证不是一个内容吧?”

蒋维之也凝着眉头,问道,“罗教授你是不是理解错了?我们的讨论是希望找一种进行覆盖性论证的方向,而不是扩大点位论证范围。”

“我非常确定!”罗勇军自信的拍了下胸脯。

虽然他表现的非常自信,但旁边根本没几个人相信,蒋维之听到过消息都很是质疑。

这本身就难以置信。

罗勇军和其他人不断地解释着,但他个人确实没什么权威性。

再加上一个李伟华,权威性也不够。

蒋维之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正常进行会议,他交代李剑锋上去做报告。

李剑锋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NS方程,他们还没有找到进行覆盖性论证的方法,但也想了几种‘可能可行’的方向,就抛砖引玉的说出来让大家讨论。

李剑锋走上了台。

蒋维之也坐回了第一排,他才刚坐下就注意到门口有个人招呼他过去。

他带着疑惑去了门口,很快又重新走回了会场,表情已经变得非常的怪异。

他没有回自己的座位,而是直接走向了讲台。

李剑锋疑惑的看过去。

蒋维之没理会他,而是站在了讲台的正中,他抿嘴沉默了好半天,才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道,“我们刚刚得到消息,张硕教授的团队完成了NS方程常规取值解集的光滑性论证,论证发在《数学年刊》上,已经有电子刊了。”

“我们的会议,NS方程覆盖性论证是主题之一。我觉得可以适当改变议题。”

“我已经让人打印了论文,会给每个人发一份,这么多偏微分方程领域的学者聚在一起,可以一起研究一下张硕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

……

西部,静海市,南部三百公里处。

这里有一座临时修建的基地,专门用于验证‘强力拆分’理论实验,小型托卡马克螺旋磁场装置,被位于临时基地的中心。

虽然托卡马克螺旋磁场装置只是‘小型’级别,但整体上也有三层楼那么高,围绕其修建的围栏都组成了大型的建筑。

在装置的周边,还运送来很多精密的设备,好多设备已经在运转了。

佟智国正带着安全帽站在支架上方,和技术人员倪宏宇说着,“昨天的测试数据出来了吗?新的设备装置运转稳定吗?”

倪宏宇点头道,“新设备运转很稳定,也配合主装置制造出稳定的强磁场。”

“数据来说,只要再增加强度,就可以达到最低的实验标准。”

佟智国满意的点头,交代道,“还是要继续做测试,必须保证所有设备运转稳定。”

“我们是做验证实验,最重要的是找到信号,又或者是看到现象,只要数据能达标就好。”

“实验还是要尽快完成。”

倪宏宇道,“按照现在的进度来说,再过半个月,等另一根线路拉过来,差不多就可以进行第一次测试实验了,唯一有难度的是粒子发生器,我们不需要对粒子进行稳定控制吗?”

佟智国摇了摇头,“暂时不需要。如果实验没有发现,我们再考虑稳定控制粒子,现在能简化就要简化,如果有发现,这个基地就会废弃,没有发现才可能会继续研究。”

倪宏宇不解的点了点头。

他不知道具体实验内容,也不知道实验会发生什么,佟智国怎么要求就怎么做。

唯一想不通的是……

为什么实验有发现,基地就要废弃?常规来说,如果实验有发现,不是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