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九十一章 我们都已经证明了,还讨论什么?

李伟华和罗勇军快步上楼进了办公室。

张硕正在桌前写的东西,他把写好的一张手稿放在旁边,招呼了两个人一声,随后说道,“那个问题,我刚才仔细想了一下,就来和你们讨论一下。”

李伟华和罗勇军对视一眼,一起轻呼了口气。

虽然两人说的话不一样,但其实心情是一样的,他们感觉自己卡了半个月的问题,张硕半个小时就解决,实在是有些无法理解,同时也感觉备受打击。

现在听张硕说‘一起讨论’,就忽然感觉心情放松了很多。

两人搬了椅子坐在了桌旁。

张硕讲了起来,“我们要做覆盖性的认证,准确的说是自然边界条件下有限取值的论证,而我们之前都是针对特殊取值点位的认证。”

“论证是三维的投影点位置开始进行的分析,但因为边界条件以及映射函数的影响,取值也只能够限制在固定参数条件下……”

之前的研究都是针对‘点位’的取值,就像是层流到湍流的转变位置,是能够对应固定物理现象的,能对应物理现象,有些参数也就是确定的。

NS方程是非常复杂的,其对应的分量形式更加复杂。

如此复杂的方程,想要进行覆盖性的论证,显然是非常复杂的工作,而有参数能够固定下来,论证就会相对简单很多。

张硕简单的总结了一下,就开始说起了方法,“所以我们要找其他的方法,而原来的论证,只能作为新方法论证的条件。”

“我们要从整体性进行分析,就要从边界函数以及对照函数展开研究,要研究一个大区域内,取值的共性问题……”

这就是研究的突破口。

之前进行的研究就是新论证方向的条件,以对照函数和边界函数论证为突破口,才是偏微分方程解析论证的‘正道’,一些精巧的方向、方法,想要完全进行覆盖性论证是不可能的,只能做一些特殊的证明。

罗勇军、李伟华都是偏微分方程领域的专业学生,他们听一下就明白下一步方向是什么了。

他们也看了张硕所写的资料内容,也就是下一步论证的大体的方向。

等全部听完以后,李伟华继续盯着手稿内容,思考着问道,“刚才你说的,还有这些,是你半个小时的成果?”

“额~~~”

张硕愣了一下,随后解释道,“关于这个问题,我早就已经有想法了,刚才就只是总结了一下。”

李伟华用力抿着嘴。

罗勇军也是同样的表情,两人都非常认真的盯着张硕,但最终也没有说什么。

他们拿着手稿资料,一起面色复杂的走出了办公室。

在刚进办公室,听到张硕说一起讨论的时候,他们还有一种松口气的感觉,而现在,他们发现张硕其实是在‘安慰人’。

讨论?

整个过程根本没有讨论,就是张硕在说自己的想法,再说下一步的论证方向,他们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都根本没有机会,也根本想不到什么。

仅仅半个小时,就想到了新的论证方向。

李伟华和罗勇军都感觉颇受打击,就连罗勇军都变成一副耸着头的样子。

两人走到了一楼。

李伟华停在了楼梯拐角处,他长长叹了口气,“张硕……我现在就感觉,普通人和天才真不是一个种族,就像是凡人和神灵……”

“无法理解啊!”

“是啊。”

罗勇军也不再吹嘘什么了,他也跟着叹气,“数学是这样的。有的学生一教就会、一点就透,有的学生是怎么教也不会,即便是把答案给他,他都看不明白。”

“同样的基础,差距就是这么大。”

“我一直觉得,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学生身上,现在我发现……”

“其实我们和笨学生也没什么区别。”

李伟华凝重的点头。

他们一起走出了高院楼,忽然感觉轻松了很多,李伟华道,“是,好消息是我们已经找到了下一步的方向,我甚至已经看到了结果。”

“我们会完成自然边界条件下,NS方程有界取值的论证。”

“也有个坏消息,对其他人是个坏消息,他们的工作可能会失去意义。”

罗勇军拧着眉头想了想,“你说的是……童杰童老师?”

“只是其中之一。”李伟华道。

罗勇军凝重的点了点头,他们都知道童杰申请了一个不可压缩流体的小项目,内容就是对于NS方程特定位置的光滑性论证。

这项研究就是NS方程湍流转变位置光滑性论证的延续。

如果他们的研究证明了NS方程的自然边界条件下,有界取值范围解集的光滑性,特殊点位附近的论证就被包含在其中,相关的研究自然会失去意义。

罗勇军想想道,“我和她说,让她换一个研究方向。”

“也只能这样了。”

……

如果对于NS方程的有界取值论证能够完成,受影响的绝不只有一个童杰。

在国际数学家大会结束以后,有不少偏微分方程领域的学者,都考虑参考张硕对于湍流转变位置的光滑性论证,来论证NS方程其他特殊点位的解集问题。

这个方向上的论证,参数越接近湍流转变位置,张硕的论文参考性就越强,难度也就越低。

比尔-麦克维尔对于笛卡尔坐标系下方形通道的论证可不是特例,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区别在于,他拥有更高的学术影响力,笛卡尔坐标系的论证难度更高,更重要的是,他的论证结果是方形通道的存在奇点。

其他也有不少相关的论文,论证结果都是证明了NS方程对应特殊位置解集的光滑性。

如果他们完成了论证,有限取值都会被包含在内,这些研究自然就会失去意义。

这就是学术研究的冲突。

对于其他学者来说,自然是有些悲哀的事情,但仔细想想也是,他们的研究速度太快了。

数学研究有个规律是,某个高难的问题有了质的进展以后,后续很长时间都不再会有进展。

比如,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完成了“1 2”的论证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进展。

张益唐证明了弱化孪生素数猜想,之后的研究就是不断的缩小范围,最终范围缩小到了‘246’,而到现在十几年时间,也没有任何其他的进展。

蒙日-安培方程,90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经历了二十多年停滞不前,直到陈教授的团队完成扩大边界条件的研究。

正因为如此,罗永军和张硕一起完成了‘边界再扩大’的研究,才会让国际数学家感到震惊。

张硕对于湍流转变位置的光滑性论证,就是让NS方程论证取得了质的突破,以正常的规律来说,后续很长时间都不会再有大的突破,相关的研究就是以此为基础,针对特殊点位进行论证。

所以很多人才会申请研究项目。

现在他们下一步工作就是完成覆盖性的论证,若是能够完成,就等于让NS方程论证再次取得质的突破,这谁能想到呢?

李伟华、罗勇军加入项目组的时候,都不敢想这么快有如此大的突破,他们回想一下都感觉很不可思议,只能感慨和张硕一起做研究果然不同。

这种研究上的冲突,受到影响的一方肯定很郁闷,而影响到别人……

很舒心啊!

李伟华、罗勇军都感觉动力十足,他们迫不及待的回去开始了研究。

……

当研究看到了目标的时候,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动力,也会大大提升工作的积极性。

李伟华、罗勇军就是这样。

张硕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相关的实验上,他希望能更快的得到数值,来对于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

中途就发现,罗勇军和李伟华工作效率极高,大概是两天做一次小报告,一周做一次大报告,而每一次报告都会有很大的进展。

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NS方程的奇点论证’进度竟然增长了近‘5%’。

这种张硕的感觉非常惊讶。

‘NS方程的奇点论证’,可是需要7000个科研币的A级任务,每一点进度也代表着‘70个科研币’,半个月就能完成五个点的进度,让张硕都感觉研究好像是快要完成了。

所以在实验的间歇期,他也干脆和罗勇军、李伟华一起研究讨论。

他们发现分开工作沟通有些不便,还把工作地点定在了一楼一间大办公室。

在没有课程的时候,罗勇军、李伟华早上八点就会来办公室,中午十一点半后才休息,下午一点又开始研究讨论,会一直忙到傍晚六点后,偶尔有进展的时候,甚至会讨论到晚上八点。

工作日如此,周末的工作热情会更高,因为不会受到课程的影响,就会一直待在办公室里。

这也给高院的其他人带来了压力。

罗勇军、李伟华确定要在高院一层工作的时候,王辉、齐志详等人还觉得很不错,高院楼一直都很安静,平时想找个人聊天都不容易,他们每次都聚集在一楼大办公室里,说话的人都没有变化。

现在人多起来,感觉也会有意思一些。

结果他们每次去罗勇军、李伟华工作的办公室,都发现两个人在认真讨论问题、认真做研究,就没办法打扰了,最关键的是,他们根本等不到两人停下来的时候。

这就让他们感到很焦虑,多了一个逗号好像自己成了无所事事的人,而其他人都在认真努力的工作。

有时候,王辉站在楼道里,听着里面的讨论都想大喊一声,“你们是数学教授、是学者,能不能不要这么努力,不要这么卷!”

然后,他们也不得不‘卷’了,因为感觉不努力就会落后。

这时候,区别就来了。

罗勇军和李伟华是有明确方向的,他们每天的研究讨论都会有进展,而进展会带动工作的积极性。

其他人可就不一样了。

数学的研究碰到问题,工作时间变长也没有意义,甚至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灵感,实在很难说。

也许很长一段时间不工作,偶然看到什么就有了灵感,然后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反过来说,即便是持续努力的工作,找不到灵感就不会有任何进展。

卷,根本没有意义。

谭友铭也注意到了高院的情况,他最开始还觉得挺好的,大家都非常努力的工作,他自己也‘装成’闷在办公室努力工作。

实际上,办公室的门一直关着,谁也不知道他在里面做什么。

谭友铭受到最大的影响就是,他感觉自己不太好意思出来找人聊天,或者是出门悠闲的待着。

这就感觉很郁闷了。

谭友铭想想情况都感觉很头疼,他不太理解罗勇军、李伟华为什么这么卷,两个数学教授一起自觉加班,周末还自觉来工作?

他们是在拼学业吗?

谭友铭想想都感觉很焦虑,他甚至感觉自己不努力就会被淘汰,但努力却没有任何的作用。

怎么办?

他思考的时候打开邮箱,忽然注意到一封来自东港数学中心的邮件。

东港数学中心发起了“偏微分方程理论研讨会”,邀请苏东大学高等研究院派出学者参加,上面还有院长‘蒋维之’的签名。

蒋维之还特别给他发了一封私信,是希望谭友铭帮忙劝一下张硕来参加。

谭友铭看了邮件后,就直接找到了罗勇军、李伟华的工作办公室。

张硕也在里面,三人正在讨论一个边界函数的问题。

谭友铭进了门就站在门边等着。

大概过了两分钟左右,张硕停下来扭过头问道,“谭院长,有事?”

谭友铭笑道,“我刚收到了东港数学中心的邀请函,他们组织了个偏微分方程理论研讨会,论证的重要主题之一就是NS方程,你们正在做这个研究,要不要参加?”

他说完问一下张硕,“你应该也收到邮件了吧?”

“我看看。”

张硕打开自己的邮箱,就发现有两封邮件,一封是东港数学中心发的标准邀请函。

另一封是李剑锋发过来的,是以私人的口吻希望他能来参加研讨会,并说明会邀请了国内很多知名的学者,甚至还包括水木大学的邱成文。

张硕思索着说道,“是否参会先不说,会议讨论ns方程覆盖性论证问题,应该没什么意义吧?”

“没意义?你们不是正在做这个研究吗?”谭友铭疑惑问道。

张硕点头道,“正因为如此,才没意义,我们马上就要完成了。”

谭友铭听的愣了一下,马上转头看向其他令人。

李伟华也点头道,“我们确实要完成了。”

“没错。”

罗勇军满脸笑容的开口,“我们都已经证明了,还讨论什么?我们过去……不等于是砸场子了吗,告诉他们讨论没有意义?”

“这种事不能干呀,就让他们高高兴兴的讨论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