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四十九章 这就是要把专家拉下马啊!

在上个世纪最后一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进行了改制,每年到了年终的时候,首都大会堂都会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总计颁发五个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也是其中之一。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国内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奖励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做出重大科学贡献的研究人员。

自然科学奖只有一等奖和二等奖,而一等奖的分量非常大,评奖原则就是‘宁缺毋滥’,每一个要评的项目都是慎之又慎。

过去20多届奖励大会,只有14个项目获得了一等奖,有十个项目是国内高校所属,剩余四个则是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所属。

其中水木大学、科学技术大学以及高能物理所,都获得过两次一等奖,并列第一名。

所有获奖项目都是需要众多科研人员的大型研究,学术领域包括材料学、高能物理、量子物理、生物学、计算机,等等。

数学类,则是一个都没有。

数学类评上自然科学一等奖,还要追溯到改制以前,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凭借哥德巴赫猜想的‘1 2’论证,获得了自然科学一等奖。

现在能评上一个数学类的一等奖,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吴建宁满是赞叹的说了好多句‘了不起’,足以见得评上奖有多么的难得可贵,奖项的荣誉有多大了。

这就是国内科研的最高荣誉。

在说了自然科学奖的事情后,吴建宁又说起了cp组的项目评议问题。

“评议会时间还没有确定下来,但一般会是三个月后,应该要到年后了。”

“不过也不用担心,项目组会正常提交报告。”

“这个会议会邀请很多专业领域的学者,并进行不记名投票……”

吴建宁说了一些评议会的规则,最后也抱怨了一句,“其实根本不用这么麻烦,只要评议委员会决定中止评议,项目就能继续进行。”

“所以我才去找了汪进,那个老古板……”

他说的还是有点气愤。

即便是项目评议会议没通过,只要评议委员会主动终止评议流程,cp组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结果汪进油盐不进,就像是故意找麻烦一样。

这也是吴建宁生气的原因。

实际上,汪进是发自内心不赞同cp组的新方向,不只是他一个人不赞同,评议委员会、科学院物理所,有很多人都不赞同。

在汪进看来,基础物理的研究就是要沿着国际的道路走下去。

现在cp组并不是沿着国际的道路走,而是想走一条新的道路,就完全不能接受了。

他个人的研究领域就是粒子标准模型方向,正因为从事相关的理论工作,还更清楚理论工作有多复杂。

这还只是跟着‘国际大方向’做研究。

创新?

一条新的道路?

国内的物理研究可没发展到能领军国际的程度,尤其是在前沿物理的探索上,和国际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高能物理,就是这样一个领域。

如果把高能物理的工作算作是100,欧洲核子组织最少占据70,其他所有的机构,也包括高能物理所、费米实验室,最多占据30。

这还是常规的实验物理研究,换做是理论物理差距就更大了。

国际上已有的理论包括弦理论,宇宙论等,其他还包括大爆炸理论、反物质、暗物质、黑洞,等等……

这么多的研究,有国内学者提出来的吗?

显然,一个都没有。

汪进认为国内的理论物理发展是需要慢慢积累的,就像是科技方向的赶超一样,先是要进行模仿,再慢慢的去赶超。

新的理论,就是哗众取宠了。

不得不承认,张硕的数学水平确实很高,但理论物理领域却没什么影响力。

即便是有一些数学类的成果,又能怎么样?

难道要用几亿的项目去验证吗?

这当然不行。

“必须要给出更可行的方案,比如说研究新的信号转化分析手段,这才是正常的方向。”

“cp破坏的研究,本身是有理论基础的,而所谓新的理论……很难说。”

“不确定性太高了,再加上没有国际同行认可,我们的项目可不是为了给私人做理论验证用的。”

汪进对其他人说着,表现出一副大公无私的神态。

实际上,他心里也有不愿意承认的小心思,那就是对于新物理的抵触,不只是对新物理抵触,对于所谓的未知物理现象也非常的抵触。

原因很简单,他是50多岁的‘年轻院士’,在国内高能物理、理论物理领域,都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如果新的物理流行起来,大家都去关注新物理的内容,那么一辈子专注于粒子标准模型塑造工作的他,或者是‘他们’还能有什么学术影响吗?

到时候,他们还是专家吗?

汪进有一句话说的是真的,项目评议不通过是评议组共同的决定,对于cp组研究新方向有抵触情绪的也不止他一个人。

很多相应领域的学者都有抵触情绪。

其实要理解很简单——

我研究了一辈子粒子标准模型,好不容易成为了顶级专家,你告诉我,流行的变成了新物理?

我研究了二十年费米子哈伯德模型量子计算,你告诉我能直接数值求解?

我求解了一辈子NS方程,你告诉我能直接数值模拟了?

这就是要把专家拉下马啊!

……

于此同时,有不少人都注意到了张硕发布的微博消息,也知道cp组项目评议不通过,针对的是什么‘理论基础’了。

有些人带着好奇特别去下载了论文,然后网络上又出现了一大堆的讨论。

“我竟然自大到认为自己是个物理博士,就能看懂张硕的论文!”

“我居然去下载了!”

“天书啊!”

“即便是有一些标注解释,也根本搞不明白各种符号的意思……”

“上面到底说的是什么!”

多少人对内容也并不关心,毕竟是晦涩的理论问题,是用数学语言对于物理理论的表达,而且还脱离了实验的基础,想要理解就更加困难。

他们还是关心cp组项目评议的事情。

这很有舆论色彩。

有很多专业的学者也看到了,吴建宁再次给张硕打了电话,简单说了几句论文的问题,“你的论文要发在《物理评论快报》?”

“这一下评议会应该更稳了!”

张硕和吴建宁针对论文的事情聊了几句,忽然问了cp组的工作问题,“项目评议没通过,会影响到cp组进行的设备改造工作吗?”

这是忽然想到的。

如果cp组的设备改造工作不受影响,解决了内部改造碰到的问题,一个多月时间差不多就可以收尾完工,到时候,就可以进行第一次实验。

三个月……

这期间也许能进行两次实验了吧?

张硕还是非常期待的。

吴建宁道,“那不会。项目评议是一个过程,大会上评议不通过,就会发起针对项目的正式评议会议。只有正式会议不通过,项目才会暂停。”

“三个月后的会议还不通过就麻烦了,原则上,以后不允许再批经费,项目组会迎来大改造,要么重新向上申报,因此解散都是有可能的……”

张硕耐心的听着。

他倒是没在乎什么三个月后不通过的问题,只要cp组的改造能继续,一个多月就改造就结束了。

到时候,就能进行第一次实验。

如果能有大发现,项目评议还有什么意义,评议委员会总不能卡一个有大发现的项目吧?

他倒是有些期待了。

对面,吴建宁还是有些担心的。

项目评议委员会之所以卡住cp组研究,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理论基础没有得到国际同行认可。

现在论文能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也就代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国际认可。

但一篇论文是否获得认可也不能只单纯从发表来看,《物理评论快报》是物理领域的顶刊,但因为发文数量众多,也不是每一篇都有影响力,论文公开进行发表只能说有一定的说服力。

汪进就是这样看的,他和办公室的几个人一起的时候,就说道,“发了PRL,也不能说明什么。”

“PRL发文数量众多,常规顶刊而已,只能说明他的数学工作确实不错,仅此而已。”

“以张硕的水平,发个PRL也正常。理论的东西,怎么好说呢?”

“反正我坚持我的看法,吴建宁对外说我认为张硕的研究一文不值,我还就是这么看的。”

“这种东西,就像是古代的八股文,看似华丽,但没有任何意义……”

……

很快,时间过了两周。

十几天来一直风平浪静,网络上和cp组、理论论文相关的话题热度都没了。

所有人似乎不再关注相关的事情。

《物理评论快报》发布了新一期内容,张硕的论文《电磁力与混乱力场--粒子对撞实验中的未知物理现象》,没有意外的出现在了期刊中。

有关注到的媒体、个人,见到论文一点都不意外,因为早在之前,他们就知道张硕的论文会发表。

苏东大学也提前准备好了‘宣传信息’,并发布在了学校官方网站首页上,标题则是--《电磁力与混乱立场的研究,创新性的理论物理》。

这种背景下,有翻阅期刊内容的人,忽然注意到论文介绍中有一条非常惊人的信息——

审稿人:普林斯顿大学,爱德华-威腾。

点评:“这是新世纪以来最优秀的理论物理研究,它拥有无限广阔的前景,甚至可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理论学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