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人!

在首都之行的‘水木站’,邱成文和张硕闲聊的时候说了一些学术圈存在的问题,包括诱导性学术研究以及学术圈相对落后的评价机制等等。

所谓‘诱导性学术研究’,就是为了能完成学术成就并获得物质奖励,才会进行一个内容的研究。

这种诱导性是机制问题。

比如,各类的基金支持项目分为了优青、青千、杰青等奖励方式,好多高校规定只给这些有“帽子”的学者提供丰厚的薪水及住房津贴。

因此,年轻学者都在为“帽子”而拼命!

另一方面就是学术圈的评价机制,包括对于申请项目的审核,包括对于研究成果的评价。

其中有很大决定性因素在评委身上。

有一部分评委并不懂前沿创新性的内容,无法对于创新性研究做出评价;还有一部分评委给研究划分级别,以国际认同度的方式作为评判标准。

甚至,有些评委干脆抱有私心,对于创新性内容非常抵触。

如果创新性的研究变得流行起来,他们自己就很难再有一席之地。

这方面,可以简单举例。

比如,两篇数学论文。

一篇发的是数学一区期刊,内容是复杂偏微分方程的正则性研究;另一篇发的是二区期刊,内容则是一种创新性的方程论证方法。

如果把两篇论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哪一篇论文的成果价值更高呢?

很多评委专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

前者发表的期刊影响因子更大,而且是常规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正则性研究,其成果拥有稳定的国际影响力。

后者,则有很多不确定性。

一个是因为发表的期刊影响因子低,所研究的数学方法也不知道具体能用在什么地方。

这就导致前者会更容易申请到经费高的项目,并给个人带来个人呢薪资和职位的提升。

后者,可能只会成为一篇‘能写入履历’中的论文而已。

这就是创新性研究会遇到的问题。

张硕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碰到类似的问题,前世所做的是源点论的理论验证实验,方向上从来没有受过质疑,大概是因为源点论已经深入人心,其地位要比这一世的弦理论还要高。

很多物理领域的学者都从事源点论的研究,源点论已经得到了国际的认可,验证实验也有好几个团队在做,进行实验工作的阻碍也只是能申请到的经费而已。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

这一世连未知物理现象都没有确定下来,更不用说以其作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各种理论。

源点论,暂时还不存在。

所以做实验研究也是无根无蒂,其他人看来就属于那种非常具有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的内容了。

“有反对,也是正常的。”

张硕仔细一想,倒没觉得什么,他反过来安慰于飞,“即便是评议会议不通过也没什么,我们的研究和计算中心的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是有关联的。”

“只要能确定未知物理现象,后续我们的研究一定能继续展开。”

“而且,评议会议也不一定不通过,我觉得通过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吧?最少,高能所内部反对的声音很少。”

于飞听罢点头,“吴所长和高院士都是支持的,即便是谭院士,好像不是那么反对了。”

他说的谈了个趣事,“上次我去物理中心,谭院士还主动和我说了句话,他好像有点儿想回cp组……”

“没人会同意。”

于飞说了几句谭志明的事情,就继续道,“这几天,吴所长正在跑这件事,希望能解决吧。”

……

作为高能所的所长,吴建宁对于cp组项目还是非常关心的。

这就是他的工作范畴。

Cp组的研究方向,也是高能所物理中心会议确定下来的。

吴建宁不参与Cp组的工作,但因为是高能所所长,也是Cp组名义上的负责人之一,他当然不希望项目因为外部原因暂停。

在项目评议会议结束后,吴建宁一直都在和相关人士联系,后来干脆去了项目评议委员会办公室,并找到了评议委员会主席、副院长汪进。

他直接问道,“汪院长,Cp组的研究是高能所的重要方向,项目评议为什么会不通过?”

汪进是评议委员会主席也是副院长,但实际上他的职级和吴建宁是等同的。

两人都是院士,职级也相同,汪进也不能拿出领导的派头,他给吴建宁冲了杯茶水,随后解释道,“吴所长,你也不要着急,这是评议委员会的决定。”

“cp组的新方向,有什么问题你可能也清楚吧?基础理论没有得到国际认同,我们不可能因为数学的东西,就确定几亿项目的实验方向。”

“如果理论基础是错误的呢?我们认为新方向大概率不会有任何的成果发现,这不就等于浪费国家财产吗?”

吴建宁听得深吸了一口气,他认真道,“新方向是做了报告的,而且邀请了很多所外学者,包括徐建明院士,也包括科技处的代表,都对于研究很认同。”

“他们并不专业。”

汪进道,“一项理论基础必须普遍得到同行认同。徐建明老院士也从事高能物理研究,但他应该不是粒子物理方向的专业学者吧?”

吴建宁继续道,“我们理论物理办公室的也对研究很认同。”

“你们的理论物理办公室?”

汪进笑了笑,问道,“严明?据我所知,他研究的是弦理论,说句不好听的话,严明,放在国际上也没什么影响力吧。”

吴建宁被几句话噎的浑身直打颤,他盯着汪进大声问道,“汪院长,你也是做理论物理出身,从事过粒子标准模型的研究,跟团去参与过欧洲的实验,对吧?”

“我相信,你的水平也能看懂那些理论,你不觉得其内容非常精彩吗?”

“是很精彩。”

汪进点头认可道,“不只是精彩,甚至是惊艳,从中就能看出张硕教授有极高的数学水准。”

“但是,有什么意义吗?”

他说完没等吴建宁再开口,就继续道,“吴所长,这不是我个人的意见,是评议委员会决定的,是投票决定的。”

“你们的项目是否继续还要看,后续的项目评议会议,到时候会有很多人参加,包括一些院士、专业学者,也包括其他的一些人,到时候还是会投票决定,如果能通过评议,项目就能够继续。”

吴建宁听罢气的直打哆嗦,他再也不能保持平静,用手指着汪进说道,“姓汪的,你跟我说官/话?”

“谁不知道你是副院长,是评议委员会主席,你要是不主动说要卡项目,评议会怎么可能不通过?什么投票不投票的,谁不知道情况啊?”

“这个事,谁不知道啊?说白了,就是你不看好理论,你不看好研究?对吧?”

“行,我们就等评议会!”

吴建宁大吼了几声,也没在乎旁人的眼神儿,气冲冲的走了出去。

等出了大楼以后,门口有两个记者上来采访。

一般情况下,吴建宁是不会接受采访的,尤其是关系到所里项目的事情,很多都是不能说的。

现在他也顾不得了,直接对着记者说了句,“我今天来这边是为了cp组项目。”

“汪进认为张硕的理论研究一文不值,所以他就卡了cp组的评议……”

吴建宁带着气氛说了几句就走开了。

记者则是眼神直发光!

这可是大新闻!

在短短的半个小时以后,相关的报道就出现在了媒体舆论中,甚至还快速登上了热点。

热点关键词是,#汪进认为张硕的研究一文不值#。

如果只看热点的关键词,还以为汪进是否定了张硕所有的研究,实际上,他否定的是理论物理的相关研究,而且是吴建宁对记者说出来的。

但是,话题依旧很火爆。

张硕早已成为自带流量的人物,大量网友都关注到了,还为此讨论起来,“两位院士大佬因为这件事闹矛盾了啊!”

“吴所长显然是支持张硕的,汪进副院长则认为张硕的研究一文不值,根本不看好,有支持、有不支持,到底争的是什么?不会是NS方程数值模拟吧?”

“那当然不可能了,应该和cp组项目有关系,是基础的物理理论。”

“原来如此。”

“汪进是什么水平?竟然说张硕的研究一文不值……”

汪进看到新闻脸都黑了。

他完全没有想到吴建宁敢事情说了出去,不就等于让他直接站在了张硕的对立面。

正常来说,关系也不大,问题是在舆论环境下站在张硕的对面,情况就不一样了。

张硕,可是学术明星,高校年轻群体中可是有大量的支持者。

这些支持者的学历相对高一些,倒不会做什么极端的事情,但影响力绝对是非常不好的。

汪进也开始关注起了舆论,事情就和他想象的一样,网络上出现了一大堆的内容,有人还扒了汪进的履历,挨个分析他做了什么样的研究,然后,直接拿来和张硕的成果相对比。

在发表论文数量上,汪进完胜。

但是,最顶级成果影响力上,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了。

汪进是和杨海峰类似,主要研究都是促进粒子标准模型的塑造,放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只能说是粒子标准模型塑造工作中相对大一点的‘螺丝钉’。

后续顿时出现一大堆不利于汪进的话了。

好在‘院士’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舆论热点持续时间不长就被压了下去。

但是,很多人的心中还是留下了‘汪进认为张硕研究一文不值’的印象。

……

几天后,张硕收到了个好消息。

《物理评论快报》通知他的论文已经通过了评审,并确定会在下一期进行发表。

张硕轻呼了一口气,他原本以为论文评审会出现问题,因为是纯粹的理论物理研究,针对的是没确定下来的未知物理现象,而且进行了一种全新的构建。

这样的内容想通过评审,运气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碰到不喜欢新理论内容的评审,可能会直接就给不通过。

理论物理研究的价值很难说,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弦理论,在很多学者眼里都是一文不值,因为相关理论无法得到验证,有些学者对其点评都是‘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美轮美奂,却是不存在的。

在论文确定通过了以后,张硕也关注了一下cp组的工作,并注意到舆论上吴建宁、汪进的争议,他的研究就是争议的焦点。

网络上好多人也在讨论‘汪进认为一文不值的研究是什么’?

好多人还给张硕留言。

张硕也干脆发了个微博,消息上放上了论文名称--《电磁力与混乱力场--粒子对撞实验中的未知物理现象》,还注明预发布网站可以查看。

最后则是顺带说了一句,“论文已经通过《物理评论快报》审核,将会在下一期正式发布。”

在发了消息后,手机忽然响了,来电的是高能所所长吴建宁。

他拿起电话,疑惑的开口,“吴所长?”

对面的吴建宁则是高声道,“张硕,恭喜你啊!”

张硕愣了一下,他用力看了一下微博发布的时间,确定是在半分钟之前发布的,顿时问道,“这么快就知道了?”

“你也知道了?”

吴建宁的口气明显有些意外,随后道,“总之,恭喜你,自然科学一等奖,了不起啊!”

“这可是改制以来第一个个的一等奖,也是改制以来第一个数学类的一等奖!”

张硕愣了一下才明白过来,“自然科学一等奖?已经确定了吗?”

“确定了。”

吴建宁道,“我认识评奖委员会的人,他们透露出来的,你获得这个奖可是众望所归,NS方程数值模拟,解决了太多应用工程上的问题。”

“同时,你也创造了奖项的历史。”

“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人、改制以来第一个数学类一等奖,了不起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