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世纪以来最优秀的理论研究!

爱德华-威腾,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菲尔兹获奖者,国际理论物理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在菲尔兹获奖者中,爱德华-威腾是极为特殊的一个,因为他主要从事理论物理研究,数学对他来说,真就只是研究理论物理的工具。

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数学的最高奖项,足以见得爱德华-威腾的天才了。

爱德华-威腾是凭借广义相对论的正能定理证明获得的菲尔兹奖,而是在绝大部分人看来,他最突出的研究贡献都集中在弦理论相关的理论论证上。

其中包括弦理论的拓展、莫尔斯理论、量子引力、超对称量子场论、超弦紧化以及数学物理的其他领域。

这一系列的研究,也让弦理论产生了革命性的突破,并拓展为超弦理论,后续就还继续拓展并进入到M理论的范畴。

等等。

可以说,弦理论是因为爱德华-威腾的工作才变得广为人知,也吸引了大量全世界最顶尖的天才参与其中,即便是在国内也有不少从事理论物理的学者,专注于弦理论相关塑造拓展和研究工作。

爱德华-威腾能获得如此成就,自然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相当重大的影响力。

即便是已经进入半退休状态,他依旧是弦理论的第一人,理论物理领域公认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同时,他也是《物理评论快报》的外部评审,但一般只会审阅最顶尖的理论物理论文。

最近几年时间,已经很少有论文能交到爱德华-威腾手里了。

这主要是因为理论物理研究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一个是因为物理实验发现的限制。

在长时间没有新的物理发现的情况下,理论研究工作仿佛成为了无根之萍,没有发现就很难有相关领域的拓展,而在已经有发现的领域,研究都已经很深入了。

另外,就是理论方向限制,理论物理的研究方法其实并不多。

粒子标准模型相关的研究,吸引的学者数量是最多的,而纯正的物理理论,包括弦理论,宇宙论,大爆炸理论以及和天文相结合的黑洞论,都已经研究的非常充分,没有新的物理发现,就很难再进行拓展。

这也就造成理论物理领域,极少会出现非常优秀的研究。

其实就像解数学题,题目不变的情况下,能想到的解题方法都已经被想到了,再想找新颖的方法,难度自然就会越来越高。

除非,换一个题目。

爱德华-威腾就看到了一个‘新颖的题目’,只是主标题就让他感觉非常惊讶。

“电磁力与混乱力场?这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当看到‘混乱力场’,他马上就想到了好几种东西,比如说黑洞论证、宇宙原初形态、虫洞……

等等。

这些方向的研究,也很难和四大力之一的电磁力结合在一起。

然后他看到了副标题--粒子对撞实验中的未知物理现象。

爱德华-威腾都愣了一下,他听说过‘未知物理现象’,也知道粒子对撞实验中的能量测定偏差,甚至知道张硕在ICHEP会议上做的报告。

但对‘未知物理现象’进行解释,怎么会牵扯到电磁力和混沌力场呢?

他带着好奇继续看了下去,很快就被其内容吸引了。

其他人看到论文就只感觉看到了非常复杂的数学表达论述,数学表达论述好像是无序的,又似乎是有一定的规律,要理解表达什么是很困难的。

爱德华-威腾深耕理论物理,他看到的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理论框架。

这个理论框架出发点非常新的,是从力的论述开始了,很轻松的就把四大类包容进去。

“这个框架的出发点……”

“很新颖啊!”

爱德华-威腾想到了弦理论的内容,他思考着把弦理论的内容带入其中,似乎和框架也并不冲突,甚至也可以被包容进去。

因为,两个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截然不同。

这根本是两个体系。

弦理论是围绕物质基本组成进行论证,认为自然界的基本单元是很小很小的线状的“弦”,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

同时,能量与物质是可以转化的,所以弦理论不是证明物质不存在。

这个全新的理论框架则是以‘力’为基础作出论证,若是框架内再填充一些四大力相关的内容,似乎相互之间就会存在某种关联。

在常规的理解中,四大力都是基础作用力,也都是单独存在的,相互之间并不存在关联。

四大力,像是空间中四条平行的直线,无论直线延伸到什么地方,它们永远都不可能有焦点。

现在的框架让四大力相互之间产生了‘可能’的交点,甚至可能会变成从同一个点发出的射线。

这就完全不同了。

“如果再进行后续的研究,填充更多的理论内容,岂不是有可能去论证了‘基础力促进了物质产生’?”

爱德华-威腾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这个想法绝对不能说是错的,就好像鸡和蛋的逻辑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换句话说,先有物质还是先有力呢?

听起来似乎有些滑稽,但谁也无法证明是先有物质才产生了力,甚至说力比物质先一步出现更加符合物理学家的常规观点。

比如,希格斯粒子(上帝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是在希格斯场中出现‘凭空’出现的,希格斯场,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力场。

爱德华-威腾带着思考,精神奕奕的看了下去。

他花费了一整天时间,甚至熬夜到了凌晨两点钟,才终于看完了所有内容,随后忍不住赞叹了一句,“这个研究了不得啊!”

因为上了年纪,他已经很少熬夜了。

现在看过了论文以后,他依旧感觉精神一还是耐住身体的疲惫,写了一句点评——

“这是新世纪以来最优秀的理论物理研究,它拥有无限广阔的前景,甚至可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理论学科。”

……

地球的另一面。

苏东大学数学院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研讨会已经结束了。

研讨会结束,并不代表讨论的结束。

最后一天的下午,学者们都是在讨论和交流中度过的,对于顶尖的学者来说,学术报告会并不重要,因为研究的难度级别以及重要性很低,最优秀的论文也达不到数学四大刊标准。

后续的讨论和交流则非常的重要,好多人来参与研讨会的目的就是和张硕面对面交流。

所以一些学者又多留了两天,他们还是在理学院楼相互谈着各自的研究以及想法。

张硕也参加了后续的交流会,他给一些人解答了NS方程数值模拟以及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研究的问题。

同时,也听了其他人的研究方向和想法,有些内容对于‘NS方程的奇点论证’也是有帮助的。

数学领域学者之间的交流,确实能够拓展想法思维,有些人的想法对自己的研究没什么意义,但可能会帮助别人找到方向。

这也就是学者交流的意义所在。

一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研讨会,让NS方程奇点论证的研究进度提升了超过‘4.5%’。

张硕感觉收获还是非常大的。

在研讨会结束以后,他花费了不少时间进行总结,随后又关注起了CP组相关的工作。

CP组,确实碰到了问题。

现在CP组有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设备改造的技术问题。

张硕完成了总体改造方向的规划,但精细到设备内部改造还是碰到了难题,主要就是超子运动控制、实验测定精度以及设计之间的冲突。

科西超子在设备内部运动,自然就会影响到实验检测的精度。

他们需要找到平衡点。

于飞带领研究组也不断的进行论证,想找一个最适合的内部设计方案。

这是技术问题。

另一个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科学院年度大型项目评议会议刚刚结束,于飞代表cp组上台进行发言,结果cp组的工作没有能通过会议对项目的审议。

高能所是科学院下属的科研机构,科学院会议自然有资格审议高能所的项目。

按照相关的规定,大型项目组的工作没有通过审议,就需要在三个月内向项目评议委员会提交资料,并针对性的举办会议再次进行评议。

针对性的会议,会有很多专业领域的人员,也包括行政人员、官员来参加,最终投票决定项目是否继续。

如果评议能通过,项目自然就能够继续。

否则,项目就会被强行中止。

这次的大型项目评议会议,总计有三个项目没有能通过,其他两个项目中,有一个是涉嫌实验数据作假,另一个则是频繁更换负责人,并且长时间没有任何研究成果。

常规来说,类似的事情并没有多少人关注。

评议不通过会关系到很多科研人员的饭碗,关系到一个大型项目的研究,但毕竟和普通人没有关系。

这次不同。

国内的舆论都知道张硕加入了cp组,而cp组竟然没有通过大型项目评议会议,也就代表项目很可能会被终止。

有媒体顿时做出了报道,还特别在报道中提到了张硕,因为张硕就是流量密码。

在报道发出以后,顿时吸引了不少注意力。

“张硕大神加入了cp组,结果项目进行不下去了?”

“为什么会不通过呢?难道是因为张硕大神证明了cp组的研究没有前途?”

“那他为什么还加入cp组?”

“上次不是说,张硕指导cp组进行了新方向的研究,我好像看到过类似的报道,只是说的很模糊……”

公众舆论的消息很少,议论自然是没有结果的。

有媒体记者专门去进行了采访,有记者采访到了项目评议委员会主席,副院长汪进。

汪进是个50多岁的院士,他有一张大方脸,长相看起来非常正直。

他认真说道,“现在cp组项目负责人是于飞教授,他们之前的方向,被证明无法探测到重子cp信号,也就是无法完成最终目标。”

“现在他们拿出了新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很难理解。”

“他们要探索未知物理现象,而理论基础是张硕教授完成的研究。”

“我们认为,其理论基础并没有得到国际的认同,实验方向是不确定的。”

汪进继续道,“必须承认张硕教授是个天才,他是数学天才,对高能物理的理解也非常深入。”

“但是,不管对方是谁,我坚持我的观点——大型的项目不能沦为私人验证理论的工具。”

“Cp组有着庞大的研究团队,过去投入的资金也是海量的,而不确定的研究方向,可能会让一切变成无用功……”

汪进说了很多内容。

简单总结就是,实验的理论基础没有得到国际认可,以此为基础的实验研究充满了不确定性。

如果基础理论是错误的,甚至说,基础理论就像弦理论一样不那么好验证,就会导致后续实验投入都会打水漂。

当汪进的采访被报道出来以后,舆论上有支持、也有反对。

某种程度上来说,汪进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Cp组投入这么多,而现在正在进行设备的改造,目的是验证一个个人的、没有得到国际认可的理论?

这种研究失败的概率比成功高太多了。

于此同时,张硕也知道了消息。

在cp组没有通过项目评议会议后,于飞就打来电话说明了这件事,“大型项目会议评议一般不会卡高能所的项目。”

“会议评议,一般是项目有大问题,或者是实验数据作假,或者是被证明研究是错误的,或者是其他团队已经完成了既定目标的研究,等等。”

“这些才有可能评议不通过。”

“如果是之前,cp组被证明无法找到重子cp信号,不通过的可能性很高,我们就要申报新的方向,但是已经申报了新的方向还是没通过……”

“我感觉最关键的就是汪进院士,吴所长、高院士也这么看。”

“他们说汪进是个老古板,对新的研究都很抵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