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章 百万奖金,毕业论文,这有点太快了吧!

数学会会议后面的三天一直都很平淡。

参加会议的学者对张硕也是见怪不怪,他们已经消化了杰波夫猜想报告的消息。

按照常规的流程,后续就是等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或牛顿研究院的确认,然后找学术期刊投稿发布了。

张硕是这么想的。

孙兴利是这么想的。

其他学者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有些小看了研究在国内的影响力。

在数学领域上,国内学者的顶尖成果太少了,国内学者获得的世界级数学奖项也太少了。

比如,菲尔兹奖。

到现在为止,获得菲尔兹的都是华人学者,包括邱成文、陶哲轩,还没有国内学者获得过这个奖项。

其他的国际数学奖项也类似。

之前也有媒体报道了张硕在会议上做杰波夫猜想的报告消息,但只是数学会确认,并不代表国际确认,数学会会议放在国际上影响力是有限的。

张硕一行人在飞机上的时候,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确认了张硕和孙兴利的证明。

他们发布消息说道,“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接受张硕和孙兴利有关杰波夫猜想的证明,从今天开始,杰波夫猜想已经成为了历史,它会被命名为‘杰波夫-张-孙定理’。”

其中还有对证明过程的评价,“素数判定方法非常巧妙,后续的论证精湛而完善。”

“我们确认,杰波夫猜想已经获证。”

“研究非常有价值。素数判定法可以应用在其他的研究领域,而杰波夫猜想的证明对于普适性素数分布的研究意义重大。”

素数的研究有两个类型,一个是涉及范围更广的素数分布,另一个就是特殊素数。

特殊素数有很多种,比如,梅森素数、黎曼素数,又或者是孪生素数。

这些素数或是有一定的特征,又或是被特定的函数或方程包含在内。

杰波夫猜想属于常规素数分布领域的研究,‘N到(N 1)’范围内,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素数。

这個角度来看,就知道杰波夫猜想证明的意义和价值了。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对于研究的确认,可以说成为了大媒体报了一个强心剂,代表了国际数学界认可了研究成果。

那么成果就可以确定下来。

对于国内来说,研究有两个重要意义,一点就是研究本身的价值很高。

另一点也非常关键,完成研究的是两个国内学者。

张硕的履历非常简单,东港大学读下了硕士,随后进入苏东大学读博。

孙兴利是海归博士,但也只是有出国留学读博的经历而已。

很多大媒体纷纷做出报道。

《今日快讯》的标题很直接--《杰波夫-张-孙定理》,报道中说明了张硕和孙兴利完成的研究被确认,然后对张硕大加赞扬。

“他刚满25岁,博士才刚读了一年,就已经完成了很多的大研究。”

“杰波夫猜想只是其中之一,而在高能物理和计算数学领域,张硕的名气更大,他发表过三篇数学四大刊论文,一篇数学二区论文以及一篇物理顶刊论文,先后到CHEP、ICHEP会议上,做了令人惊艳的报告。”

近一年来,张硕的履历颇有传奇色彩。

孙兴利就显得平平淡淡了。

他是一个海归博士,年龄也只有三十岁,但没有这个成果之前可以说是‘寂寂无名’,对比张硕就黯然失色了。

不过报道中也谈到,孙兴利研究的素数检验法是完成证明的核心方法。

《人人网》发布的报道把调子抬高了一些,报道标题为--《青年学者,是科学的中流砥柱》。

“过去三十年时间里,在解析数论领域,没有任何国内学者完成过具有世界重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张硕教授和孙兴利教授都是年轻学者,张硕只有25岁,而孙兴利教授也只有30岁。”

“从人类的科研史上来看,绝大部分最顶尖的研究成果都出自年轻人之手,爱因斯坦在26岁就已经完成了狭义相对论的研究,华罗庚三十岁完成数学巨著《堆垒素数论》,丘成文完成卡比拉猜想的证明时也只有三十岁,杨振宁发布‘宇称不守恒’论文是在34岁……”

“我们应该增加对于年轻学者的扶持力度,给予年轻学生更多的支持和更稳定的科研环境……”

……

众多媒体的报道和舆论中,张硕一行人也回到了学校。

从学校正门走进去后,就看到树上挂着长长的横幅,上面写着——祝贺我校张硕教授、孙兴利教授共同完成杰波夫猜想的证明!

“效率真高……”

王辉看着横幅都感叹了一句,“我走的时候还没有,应该是刚挂上的。”

孙兴利的眼睛就没离开过横幅。

一行人都已经走过去,他还不断的回头看。

他感觉自己快哭了。

在学术会议上,他一直都是那个被忽略的存在,回到了苏东大学,他的名字立刻出现在了横幅上。

这条横幅也代表了学校的重视。

一行人去了行政楼。

张硕还以为是要去开会,比如,说一下学术报告以及成果的事情,到会议室后则见到了一个高级别的人物。

苏东大学校长,彭东海。

在苏东大学,彭东海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人物。

他是科学院的院士,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担任行政方向高-官,经常出席各种决策性的会议。

彭东海分别和张硕、孙兴利握手,肯定了他们的研究,“了不起啊!”

“国内在数论领域突出成果不多,杰波夫猜想对于素数分布研究意义重大,你们的研究很突出!”

他说了几句赞扬的话,随后就转到正题,“学校讨论以后决定对这个研究单独奖励50万,市/政/府那边也给了50万的奖励,总计就是一百万。”

彭东海几句话把重点交代完,又鼓励了两个人几句就离开了。

张硕和孙兴利对他都充满好感。

说话就说重点,还直接给金钱奖励,100万平分下来,每个人能拿到50万,再加上后续的论文补贴……

孙兴利眼里直冒金光。

张硕也感觉心情很不错。

接下来的几天的时间,他们都是生活在各种祝贺的环境下,就连孙兴利都感觉有些烦躁了。

张硕去高院的办公室躲个清静。

孙兴利也过来凑热闹,他美滋滋的给自己冲了杯咖啡,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翘着腿刷着手机,美其名曰提前适应一下工作环境。

高等研究院已经确定聘任孙兴利担任研究员,他会和罗勇军一起入职。

两人是不同的。

高等研究院本来就是所属数学学院的科研机构。

罗勇军是学校的博导教授,同时担任研究院的研究员,但还是以学校的教授工作为主,研究院挂职个研究员,每个月多拿五千块的基础薪资,好多重复性的福利和补贴就拿不到了。

孙兴利放弃了学校的教职工作,决定全心投入到研究员的工作中,“还是研究员好,不用给本科生上课。”

“最多就是开个研究生课程,一个星期工作几个小时就够了。”

孙兴利期待的说着,还给张硕个建议,“等你毕业了,可别和学校那边签约,教学工作太烦躁了。”

高院研究员的教职工作很少,一般只要开上一门研究生课程,或者带两个博士生,分担一部分教学工作就可以了。

如果是学校里的教职,就有开课课时以及带学生的固定要求了。

“也有道理。”

张硕想想也对,“只谈薪资,确实差距不大,多发一篇顶刊论文就足够了。”

这话让孙兴利没法接了。

顶刊论文哪有那么好发啊,但是,想想过去半年时间,张硕发的顶刊数量……算了,不想了。

打击太大!

两人正说着的时候,房门响了。

“进!”

张硕喊了一声,抬头就看到罗勇军带着高晓红一起走了进来。

高晓红进门就抱怨了句,“找你们可真难,我还是特别去找了罗老师,才知道你们在这里。”

她说着打量着房间里的环境,羡慕道,“这个办公室真不错。”

“果然!”

她叹了口气,“你们和我已经不在一个档次上了。”

张硕和罗勇军顿时一起看向孙兴利。

孙兴利感觉莫名其妙,他指了指自己有点疑惑,为什么是我?

罗勇军解释道,“只有你是从副职升到正职,我们本来就是正职,而且和晓红有年龄差,对吧,晓红?”

高晓红抿嘴直笑。

她指的是张硕、罗勇军以及孙兴利三个人。

半年时间变化太大了。

张硕从博士生直接跳到了研究员,罗勇军和孙兴利也马上要被聘为研究员了,仔细想想,好像就只有她一个人原地不动。

不能比啊、不能比!

高晓红心里叹了口气,回归正题对张硕道,“是计算中心那边找你,说想和你谈一下项目验收工作。”

“计算中心?”

张硕顿时恍然,解释道,“这几天手机上都是消息,今天在忙,就设置了勿扰模式。”

“伱还忙什么?”高晓红疑惑问道。

“毕业论文。”张硕道,“马上完成了,就是对内容进行个总结,再写点儿别的东西之类。”

罗勇军顿时问道,“可以提交了吗?谭院长知道吗?”

“刚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

谭友铭笑着从门口走进来,他问向张硕道,“是杰波夫猜想吗?”

张硕点头解释道,“只是我自己完成的部分。”

谭友铭笑道,“完成了就好,现在可以提交了吧?一般论文提交要等45天,不过你的话……”

“下周一吧!”

“下周一,就在一楼大办公室答辩。”

“行吧!”

看张硕答应下来,谭友铭就走出去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张硕连忙挥了一下手,示意孙兴利赶紧去关门。

等房门关上以后,他郁闷道,“我这个办公室什么都好,就是位置有问题,就在谭院长办公室的对面。”

罗勇军、孙兴利以及高晓红一起理解的点头,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办公室挨着领导。

张硕说完话忽然愣了一下,确认性的问道,“对了,今天周几?”

“周日。”

“下周一,岂不就是明天!”

“对啊!”

“这有点太快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